收藏 纠错 引文

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ISBN:978-7-5161-5492-2

出版日期:2015-01

页数:313

字数:317.0千字

点击量:5105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基金信息: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13HQZZ017);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2011N012) 展开
折扣价:¥34.2 [6折] 原价:¥57.0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本书的文本解读对象,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代表作《存在与意义》两卷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最早是通过日本传入的,到了当代,日本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当推广松涉。以“脱欧入亚论”为社会历史背景,以马克思、马赫、卡西尔及龙树等关系论哲学为立足点,以“物象化论”为方法,以批判以胡塞尔为代表的西方实体论哲学为突破口,广松涉系统地阐发了关于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论”,由此实现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新推进。在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广松涉的生平、著作以及广松哲学的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作为广松哲学核心的四肢结构论,以从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说”到西田—京都学派的“脱欧入亚论”为特定的语境,在1994年3月16日《朝日新闻》晚报发表的《以东北亚为历史的主角——建立以中日为轴心的“东亚”新体制》一文中,广松涉倡导“以关系主义取代过去占主流的实体主义”,指出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的转换是世纪末的大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特质存在于关系主义之中,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每每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作为物与物的关系而表现出来的事态称作“物象化”,广松涉则试图使这一概念不仅适用于社会关系,而且适用于自然事物的关系。本书的主题是,对广松涉的原创性著作《存在与意义》第1—2卷进行文本学的深层解读,研究的焦点是作为该书理论基石的“四肢结构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了张一兵先生提出的“文本学”、“后文本学”的方法。第一章着重探讨与回答了在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西方传统哲学中,实体究竟是什么?他们及莱布尼茨、洛克和休谟等人是如何认识实体的?在实体论哲学中,康德、马赫、胡塞尔、海德格尔的“主客二分性”遭遇了怎样的理论困境?为走出这种近代哲学的理论困境,广松如何从格式塔心理学、龙树中观论以及布拉德雷所谓的“关系者”等思想资源获得关系主义的理论支援背景?以及四肢结构论自身有着怎样的秘密结构和形成路径?第二、三章讨论《存在与意义》第1卷,即认识世界的“作为能识的人类的能知的个人基于一定的现象的所与认知意义的所识”的四肢结构。第四、五章讨论《存在与意义》第2卷,即实践世界的“作为职位的人类的能为的个人基于一定的实在的所与认同意义的价值”的四肢结构。整个“四肢结构论”的哲学目标是,与实体主义主张实体的先在性相反,广松涉运用大量格式塔心理学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缜密地论证了关系的基始性。结语部分,扼要提炼了广松哲学的意趣是致力于实现“三大转换”,即政治上寻求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的转换,经济伦理上倡导从“消费主义”到“生态主义”的转换,哲学上推进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转换。从世界的多样性、东西的包容性和理论的多维性的认识,提出了“关系本身与实体的关系”问题,逆向反思“作为意义的所识的现象的所与通过一定的能知的个人反映能识的人类”及“作为意义的价值的实在的所与通过一定的能为的个人体现职位的人类”本身。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探讨了“四肢结构论”与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实践的问题。围绕“四肢结构论”中的价值范畴,分析了以客体性价值与主体性价值相统一为特征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道德的关系,既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也是衡量一定社会的文明水准的一竿标尺。关键词:广松涉;物象化;四肢结构;实体主义;关系主义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邓习议.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邓习议.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邓习议(2015).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