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概论

ISBN:4190·205

出版日期:1985-02

页数:296

字数:235.0千字

丛书名:《当代经济比较研究丛书》

点击量:6363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折扣价:¥0.93 [6折] 原价:¥1.55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中,对经济科学的要求提高了。苏共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指出:“国家发展的现阶段,对于进一步创造性地探讨理论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

党和国家需要的首先是有关全面发展生产和管理生产问题的研究工作,需要有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各种建议”。4629233

经济理论的任务在于研究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固有的、需要在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联系中予以探讨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生产劳动过程都具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涉及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个方面涉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写道:“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4629234在这个定义中特别指出了社会生产过程的第一个方面,与第一方面相联系的是社会生产力概念。

“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4629235社会生产的这一定义指明了第二个方面,而与第二个方面相联系的是生产关系概念。

马克思说:“……财产(占有)是生产的一个条件”,4629236并强调指出,上述这两个定义的意思是相同的。

既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借以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那么,不与生产力联系起来,就无法研究生产关系。因此,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中,研究生产关系是着眼于同生产力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是着眼于生产关系体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适应的程度。技术和工艺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本身并不反映生产关系,也不是经济范畴。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利用技术和工艺的社会方法。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有计划发展的,因此,从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观点来分析生产关系,其意义愈来愈大,正在不断地增长。在经济理论面前提出了一个要求: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统一的角度来研究这两者的发展方向,以便从当前这样一个任务出发,即“把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就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4629237提出确定科学技术进步性质和方向的科学原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根据统一的社会计划对经济的发展实行自觉的调节,社会的上层建筑的诸因素对经济的反作用也正在大大地加强,因而,经济理论面临的任务是要为经济政策、原则提出科学论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能仅仅局限于揭示和阐述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它应研究这些规律和范畴在实践中的作用、实现、表现和利用的机制。通过对经济规律和范畴的研究,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作为制订国家经济政策的基础。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制定“不仅要解释过去,而且要大胆观察未来,并勇敢地从事实际活动以实现未来”。4629238这一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任务不仅要阐明社会主义制度,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体系、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以及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对经济管理、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的发展和完善的实际活动作出结论。

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研究的中心问题,除了直接揭示经济关系体系的各个方面、基本经济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在有计划发展的条件下的管理体制、对国民经济计划化的要求、计划化的基本特征、制订计划过程中直接指令性方法同经济方法结合的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核算机制的作用问题;社会生产效率理论、效率的标准、提高效率的因素等问题;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理论及其规律性、主要比例关系;经济运行和发展的最佳化理论问题。

由于对社会的经济过程实行自觉的管理,由于必须制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政策的科学原则,经济理论在作出经济决策时所起的作用正在日益增长。Л.И.勃列日涅夫在庆祝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五十周年的报告中说:“我们面临的任务的性质,要求我们越来越积极地研究理论问题……在工农业方面,我们现在如果不借助于科学的最新成就简直寸步难行,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的发展也是作出决定和日常实践的必要基础。党一贯支持并且将来也支持以革新者的态度、列宁主义的态度来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支持我们的理论干部旨在发展社会科学理论和创造性地分析现实问题的努力。”4629239

经济理论也同一般科学一样,它的方法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理论是唯物辩证法在各种社会关系研究方面的运用,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证实。经济理论从唯物辩证法中吸取了一系列据以研究经济关系和范畴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4629240

在谈到这些原则时,应当首先指出,必须把生产关系作为一个有机的完整体系来加以分析。对于所研究的个别的关系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研究,而应该着眼于整个体系的统一及其各个环节的相互影响来加以探讨。在这里提一下马克思的这样一句名言是很恰当的:对经济学家来说,必须具有整体的观念。

经济关系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隶属关系的特征,因此,对于整个体系以及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也要从这种隶属关系出发来加以分析。这时,重要的首先是要注意“基本关系”。4629241这种基本关系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主导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导形式。

“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形式总是自然地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找出……基础”。4629242

如果经济关系体系包括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那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构成该生产方式的特征并代表更加发达的经济关系的那种所有制形式。只有着眼于国家所有制形式的决定作用及其所代表的经济关系,才能正确分析社会主义的特征、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

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保留着的商品关系,特别应根据国家所有制形式的决定作用来进行分析。只有采取这种方法,才能够认清商品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地位和作用,认清它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点,它们同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的联系,等等。

经济科学中一个始初的方法论原则,是从客观方面,即从那些最终决定人们行为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方面去研究人们在经济领域中的活动。这一原则产生于把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理解为客观的关系,从而也把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理解为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样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认为,经济规律是反映经济生活中种种现象和过程的内容及其内在本质的规律,是反映客观地实际存在于这些现象和过程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是反映经济过程所固有的矛盾和各个经济过程的趋势的规律;经济规律统一地反映经济过程的质和量这两个方面,是衡量质和量的尺度。4629243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上述原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完全有效。在经济文献中常常把经济规律作广义的理解,把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又没有数量这一方面的经济范畴上升为经济规律,因此,经济规律的数目大概不小于三位数。当注意到这些情况时,强调一下后一条原理是有益的。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任何经济范畴都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不同于经济范畴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经济规律统一地反映经济现象或经济过程的质和量这两个方面,而且正是在这种有机的统一之中,才符合作为质与量统一的尺度概念。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承认经济规律在客观存在的生产关系基础上起着作用,与下述原理是不矛盾的:社会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不同,它们是通过具有意志并追求一定目的的人们所从事的活动来实现的。没有人们在经济领域中的社会活动,就不会有经济发展的规律。然而,目的本身及其作用的性质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关系的性质和一定的经济规律这样一些客观情况所制约的。正如恩格斯所写道,“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差别——本书作者注)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个别时代和个别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4629244

列宁在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并在同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斗争中捍卫这一立场时,强调指示,社会运动是“服从于一定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4629245

虽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制订经济发展计划而使主观因素对经济的作用急剧地增长起来,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社会主义之前提出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质的上述原理,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由于揭示了经济规律的特点,便产生了经济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性质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经济文献中广泛流传着两种错误观点,这两种观点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纠正过来。一种观点把经济规律分为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起调节作用的规律和不起调节作用的规律两种。另一种观点把每一个经济规律仅仅同具体的经济关系联系起来,而不同经济关系体系联系起来,把每一个经济规律仅仅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某个阶段联系起来,并且把经济规律分为生产规律、分配规律等等。这两种观点彼此是有联系的,它们既没有科学根据,也没有得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已有的经验的证实。

否认经济规律的调节作用,就等于否认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本身。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根本原理中可以得出:凡是在某种生产方式下起作用的所有经济规律,无论是特殊规律还是一般规律,可以组成一个统一体系,因为这些规律所反映的各种关系可以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关系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经济规律对经济都具有调节的职能。单独一个经济规律,尽管它主要同某种经济关系有联系,但是作为统一的规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反映整个经济关系体系,并调节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所谓个别领域的规律,如货币流通的规律、供求规律等除外)。4629246

由于在经济关系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某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的基本经济关系,因而在调节经济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基本经济规律。

从上述论述经济发展客观性质的原理中可以得出一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说来很重要的结论:必须把现象和本质区别开来,同时又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加以分析。应当透过经济现象来识别决定其本质的事物。例如,透过国民经济计划中规定的价格来识别价值规律(通过与其他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相互作用),透过利润来识别剩余产品,透过经济核算的法律形式来识别它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客观基础,等等。

经济科学揭示所观察的经济现象的本质,它的使命就在于此。马克思写道:“……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4629247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初期,相当大一部分经济学家中曾经流传着一种看法,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关系的物化,因而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在各种社会关系表面所观察到的东西也就是本质。这种观点阻塞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道路,使这一理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的理论。随着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的发展,这种糊涂观点得到了纠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现象和本质、外部形式和内容也是有区别的。揭示现象的本质需要经过分析的阶段,即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然后加以综合——在揭示出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内在内容之后,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马克思写道:“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实际上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现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629248

应当指出,经济学家中间对马克思关于方法的上述论点以及其他的论点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在一些著作中,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被解释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4629249在另一些著作中,则被解释成有机统一地包括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观念中得出的具体的东西到抽象的东西;然后再由抽象的东西上升到具体的东西——的方法。4629250

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和其他著作中的一些原理,可以得出结论,也正如我们认为的,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根据列宁关于研究方法的原理也可以证明第二种解释的正确性。列宁写道:“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4629251列宁指出:“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4629252他提醒大家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过分热衷于具体方面,这表现为抽象分析作得不够,而不作抽象分析就不可能对经济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热衷于一些抽象的、脱离具体现象的呆板公式。

列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中所运用的科学抽象方法不排除对本质进行抽象和认识要经过许多阶段的可能性,而认为必须以此为前提。“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4629253这一原理对于研究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规律和范畴、体系是十分重要的。4629254

以本书中所探讨的经济计划管理为例。计划管理的客观基础与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方法是有区别的。计划管理的客观基础同社会深厚的生产关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研究经济关系不能局限于确认把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某种方法以及同这种方法有关的计划性关系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经济关系所采用的综合方法包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计划管理的全部关系和范畴的评述。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的结合方法,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计划性关系等等,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体系的本质方面,而且是高级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管理的客观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方面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客观基础本身也包括本质范畴,即初级范畴。

经济理论的使命是把高级的本质与它的表现形式(包括深厚的经济关系借以直接表现出来并被感知的那些形式)统一起来研究生产关系体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特别需要这样做,因为不仅生产力,而且社会的生产关系本身都是有计划地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整个经济关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如果要揭示并详细介绍这个过程的话,它包括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全面完善。所以,把对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的客观基础的研究列为经济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正确的。

对经济发展规律性的研究,是建立在严格的事实基础上和实践对理论性结论进行的检验上面的。但是,对实践不能作狭义的理解,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4629255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福利的迫切需要,是实践检验理论性结论和建议的注意中心,而解决上述任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是衡量实践根据原先作出的关于经济发展规律性和需要的理论性结论有所完善的标准。换句话说,对以往各个时期的经济运行说来是正确的结论,可能会不符合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客观条件。因此,对原先作出的理论性结论,在新的发展阶段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对其中的某些结论可能还要进行进一步说明。这就是理论检验实践。

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用这种方法来认识理论和实践关系方面,作出了无数榜样,对这种方法的意义作了相应的总结。恩格斯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629256

列宁认为,在总结实际生活中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是一条创造性发展理论的途径:“……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4629257

在经济理论中,对经济发展的各个过程是既从质的方面又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的。这是从经济规律是经济过程的质和量的统一这一概念得出来的。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在于,在对经济生活中现象和过程的质和量方面统一进行分析时,必须考虑到对质的方面的分析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经济研究中,也同其他科学一样,量的分析的深度,多半取决于对数学成就的运用程度。保尔·拉法格在他回忆马克思的文章中写道:“在高等数学中,他找到最合逻辑的,同时又是形式最简单的辩证运动。他又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4629258

然而,对现代数学在经济研究和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化中所起的作用,存在着两种极端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把经济计算工具的作用划给数学机构,仅仅如此而已。在我们看来,在谈到对经济过程进行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的有机结合时,应该指出,在结合质的分析进行量的分析的基础上有可能得出新的科学结论。模拟经济过程,可以揭示这些过程的新的规律性,这也很重要;在组织各经济系统的管理工作时,研究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对于更好地了解经济体系,对于分析经济体系中现有的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都是很有用处的。从一些数学算法中,特别是从一些多级最佳化算法中,也可以吸取到在组织各级计划工作和组织信息流方面对经济很有用的思想。苏联战后时期发展在经济中运用数学方法的科学研究并不是偶然的。

第二种极端的观点是过分夸大量的分析和数学方法在经济中的作用。例如,机械地把某些编制数学程序的算法同制订国民经济计划的算法混为一谈。

没有经济理论,就不可能对经济过程进行数学研究,正如没有物理理论不可能对物理过程进行数学研究一样。B.C.涅姆钦诺夫写道:“在对经济过程进行数学模型化和数学描述的过程中,永远不能忽视引入模型的各经济范畴的丰富涵义。不仅对社会经济现象,而且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现象作科学认识的过程中,质的分析比量的分析的优先地位也在于此。然而,数学方法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描述过程,它们对深刻认识客观经济规律性的过程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意义。”4629259照我们看来,这种说法包含着一个正确的提法,因为它反映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相结合的要求,指出了现代数学机构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苏]Д.M.卡扎克维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苏]Д.M.卡扎克维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苏]Д.M.卡扎克维奇(198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