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献
蔡皖东:《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建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郭小平:《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国际技术教育协会:《美国国际技术教育标准》,黄军英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胡延平:《跨越数字鸿沟——面对第二次现代化的危机与挑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蒋永福:《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蒋永福:《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李苗:《新网民的赛博空间》,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
刘少杰、胡晓红:《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徐恪、李沁:《算法统治世界:智能经济的隐形秩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徐召吉、马君、何仲、刘晓宇:《虚拟现实:开启现实与梦想之门》,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版。
张毅:《VR爆发:当虚拟照进现实》,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版。
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澳]狄波拉·勒普顿:《风险》,雷云飞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张文杰、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
[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德]乌尔里希·贝克、约翰内斯·威尔姆斯:《自由与资本主义——与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对话》,路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德]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1:爱比米修斯的过失》,裴程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戴光年译,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
[法]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吴琼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荷]图恩·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美]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邢占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W.J.T.米歇尔:《图像转向》,载《文化研究》第3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美]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安德鲁·麦卡菲:《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蒋永军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美]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唐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美]杰伦·拉尼尔:《虚拟现实:万象的新开端》,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
[美]杰瑞·卡普兰:《人工智能时代》,李盼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美]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维沿革与多维视野》,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范静哗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迈克尔·J.奎因:《互联网伦理——信息时代的道德重构》,王益民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曹荣湘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美]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邹译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周红云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菲利普·萨顿:《社会学》,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英]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英]尼克·皮金:《风险的社会放大》,谭宏凯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二 外文文献
Beck U.,“Foreword”,in S.Allan,B.Adam and C.Cater(eds.),Environmental Risks and the Media,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Blair,J.A.,“The Rhetoric of Visual Arguents”,in Charles A.Hill and Marguerite Helmers (eds.),Defining Visual Rhetoric 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4.
Castells M.,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Oxford:Blackwell,1996.
Committee on Risk Perception and Communication,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Improving Risk Communication,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9.
Hannah Arendt,M.,The Human Condi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Heim,M.,The Metaphysics of Virtual Real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Hill,C.A.,“The Psychology of Rhetorical Images”,in Charles A.Hill and Marguerite Helmers (eds.),Defining Visual Rhetoric,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4.
Merton,R.K.,Social Theroy and Social Stucture,Glencoe:Free Press,1957.
Michael Benedikt,M.,Cyberspace:First Steps,Cambridege,MA:MIT Press,1991.
Tong H.,Prakash B.A.,Eliassi-Rad T.,et al.,“Gelling,and Melting,Large Graphs by Edge Manipul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Hawaii,USA:ACM,2012.
T.Parsons,& E.Shil,(eds.),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1.
Van Dijk,J.A.G.M.,The Deepening Divide:Inequalit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5.
Van Dijk,J.A.G.M.,“The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 Divide:The Digital Divide Turns to Inequality of Skills and Usage”,Bus,J.,Crompton,M.& Hildebrandt,M.(eds.),Digital Enlightenment Yearbook 2012,Amsterdam:IOS Pres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