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中文著作
陈海燕等:《全球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
陈林、林德山:《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陈学明:《生态社会主义》,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陈学明:《驶向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西方左翼思想家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程铭莉:《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梳理·观点评析·殊异甄析》,吉林出版社2015年版。
崔桂田、蒋锐:《拉丁美洲社会主义及左翼社会运动》,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丁淑杰:《美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费新录:《法国共产党的兴衰之路——法共的历史演变与创新》,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冯旺舟:《资本批判与希望的乌托邦——安德烈·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何秉孟:《国际垄断资本与经济危机跟踪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黄宗良、孔寒冰:《世界社会主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姜辉、于海青:《西方世界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金雁:《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金雁、秦晖:《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思想变迁》,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靳辉明、谷源洋:《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上、下),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孔寒冰:《原苏东地区社会主义运动现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李华锋、董金柱:《英国工党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李惠斌、叶汝贤:《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李慎明:《低谷且听新潮声: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李慎明:《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李慎明:《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思潮:现状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李慎明:《世界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观点扫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李永清:《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李周:《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成:《理想与现实——英国工党与公有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刘淑春等:《当代俄罗斯政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刘淑春等:《“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刘玉安:《告别福利国家?九十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党社会政策改革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刘玉安、蒋锐等:《从民主社会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吕薇洲等:《世界社会主义整体发展视阈中的国外社会主义流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马树功:《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孟鑫:《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
聂运林:《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聂运麟:《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聂运麟:《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低潮中的奋进、变革与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聂运麟:《新时期新探索新征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蒲国良:《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2017)》,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社会党国际文件集编辑组编:《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沈汉:《资本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时青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孙劲松:《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左翼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田坤:《生态社会主义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铁省林、房德致:《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王逢振:《詹姆逊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王振华、刘绯、陈志瑞:《重塑英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国庆:《法国政党和政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
邢贲思:《当代世界思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徐崇温:《民主社会主义评析》,重庆出版社1995年版。
徐觉哉:《放眼全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徐觉哉:《社会主义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徐世澄:《拉丁美洲现代思潮》,当代世界出版社2010年版。
阎孟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杨雪东、薛晓源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杨玉成:《两种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于海青:《西欧共产党的变革与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于海青:《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于洪君:《二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余文烈:《市场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模式》,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敬茂:《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张雷声:《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历史走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张世鹏、殷叙彝:《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张有军:《西欧社会民主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张月明、姜琦:《政坛10年风云——俄罗斯与东欧国家政党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张志军:《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思潮及流派》,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赵志军:《重新解读资本主义的历史演化——基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国外社会主义问题教学组编:《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中央党校1985年版。
周新城、任大奎:《当代民主社会主义评析》,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朱波:《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外文译著
[巴西]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塞格雷拉:《全球化与世界体系》(上),白凤森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德]托玛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走向21世纪的社会民主党》,殷叙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德]乌尔利希·贝克等:《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张世鹏等编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俄]鲍·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孙凌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俄]戈尔巴乔夫、勃兰特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国际发展与合作研究所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俄]根纳季·久加诺夫:《全球化与人类命运》,何宏江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修订版),徐昌翰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法]雷蒙·阿隆:《阶级斗争——工业社会新讲》,周以光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法]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杨祖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法]让·马雷、阿兰·乌鲁:《社会党历史:从乌托邦到今天》,胡尧步、黄舍骄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法]热拉尔·迪梅尼尔、多米尼克·莱维:《新自由主义的危机》,魏怡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何一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荷]约里斯·范·鲁塞弗尔达特、耶勒·菲瑟:《欧洲劳资关系——传统与转变》,佘云霞、赵炜、傅麟、徐小洪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尚庆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冯韵文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美]阿莉森·贾格尔:《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孟鑫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美]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陈观烈、秦亚男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美]丹尼·罗德瑞克:《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熊贤量、何蓉译,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美]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孟献丽、于桂凤、张丽霞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美]弗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本书翻译组译,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大断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唐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陈永国、胡亚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美]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王寅通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美]莱斯利·巴顿:《人民的资本主义?》,朱赛霓译,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未来》,周晓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迈克尔·麦克福尔:《俄罗斯未竟的革命——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政治变迁》,唐贤兴、庄辉、郑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南茜·弗雷泽:《正义的中断——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批判性反思》,于海青译、周穗明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斯科特·拉什、约翰·厄里:《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终结》,征庚圣、袁志田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路爱国、丁浩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美]约翰·罗默:《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段忠桥、陈磊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约翰·奈比斯特、[德]多丽丝·奈比斯特:《中国大趋势》,魏平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美]约翰·奈比斯特:《世界大趋势》,魏平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伊藤诚:《幻想破灭的资本主义》,孙仲涛、宋颖、韩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日]中谷岩:《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自我崩溃?——新自由主义者的忏悔》,郑萍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瑞典]福克斯、[加]莫斯可:《马克思归来》,传播驿站工作坊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苏]B.A.尼基京:《“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批判》,常玢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苏]C.C.萨雷切夫:《寻求“第三条道路”》,李兴汉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印度]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张淑兰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常志霄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李惠斌、杨雪冬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英]本·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张金鉴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格兰特:《社会主义与中间阶级》,威震溯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英]雷蒙·盖斯:《批评理论的理念:哈贝马斯及法兰克福学派》,汤云、杨顺利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英]卢克·马奇:《欧洲激进左翼政党》,于海青、王静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英]梅格纳德·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汪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余文烈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英]佩里·安德森、帕屈克·卡米勒:《西方左派图绘》,张亮、吴勇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英]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索尔·埃斯特林、尤利安·勒·格兰德:《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徐泽荣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二十世纪的西欧左翼》,姜辉、于海青、庞晓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英]托尼·赖特:《新旧社会主义》,褚松燕、林震等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英]西尔维亚·沃尔拜:《女权主义的未来》,李延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英]锡德尼·维伯、比阿特里斯·维伯:《资本主义文明的衰亡》,秋水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学术论文
白琳:《“查韦斯现象”与委内瑞拉的“新社会主义”》,《理论导刊》2007年第9期。
蔡华杰:《只有重构社会主义才能克服生态危机——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论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2011年第1期。
曹龙虎:《“资本主义”:一个基本概念的生成及其使用》,《世界历史》2017年第3期。
曹松豪:《法共二十九大用“新共产主义”取代“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的提法》,《国外理论动态》1997年第16期(总第242期)。
柴尚金:《90年代“新社会主义”思潮》,《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8期。
柴尚金:《国外共产党现状及前景》,《当代世界》2005年第2期。
柴尚金:《国外一些共产党回归传统本色——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三大亮点之一》,《党建》2009年第8期。
陈爱茹:《坚持奋斗的乌克兰共产党》,《党建》2010年第1期。
陈爱茹:《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新纲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陈爱茹:《中东欧国家共产党:历史、实践与未来发展趋势》,《国外理论动态》2018年第1期。
陈飞:《走出低谷,步入复兴——希腊共产党影响回升》,《当代世界》1999年第10期。
陈海燕:《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并存的自发性与博弈的自觉性》,《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3期。
陈弘、王庆超:《捷克左翼政党的发展演变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
陈江玲:《论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陈立旭:《论新社会主义观》,《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陈立旭:《新社会主义观的世界意义》,《江汉论坛》2007年第5期。陈立旭:《科学发展观是当代新社会主义发展观》,《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陈露:《法国共产党三十二大对若干理论问题的阐述》,《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2期。
陈剩勇、李力东:《“拉美化”与拉美新政》,《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陈树林:《俄罗斯新社会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
陈希:《论梅茹耶夫的社会主义观》,《学术交流》2018年第1期。
单朔梦:《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始人迪特里希谈“21世纪社会主义”》,《当代世界》2016年第8期。
丁晓钦:《资本主义危机与出路:21世纪社会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5届论坛综述》,《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
方婷婷:《从国家杜马选举看俄罗斯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发展轨迹》,《科学社会主义》2014年第1期。
方旭飞:《20世纪末以来拉美左派政府的政策差异及其原因分析》,《拉丁美洲研究》2011年第4期。
方旭飞:《浅析查韦斯执政14年的主要成就与失误》,《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第6期。
方旭飞:《巴西劳工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拉丁美洲研究》2014年第5期。
方旭飞:《厄瓜多尔的“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初探》,《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12期。
费新录:《法共全国书记罗贝尔·于谈“超越马克思”与“超越资本主义”》,《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9期。
费新录:《法共总书记罗贝尔·于论“21世纪的共产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
傅铿:《超越道德批判》,《读书》1993年第2期。
傅永军:《乌托邦:终结还是恢复?——评马尔库塞的新社会主义观》,《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第4期。
葛易:《浅析“中国威胁论”》,《亚太论坛》1994年第4期。
官进胜:《空洞的“21世纪社会主义”:査韦斯无法实现的承诺》,《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郭学军、臧小林:《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及当代价值》,《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年第6期。
郭雅杰、张国胜:《当代俄罗斯的“新社会主义”思潮》,《西伯利亚研究》2000年第3期。
郭增麟:《沙夫对苏东剧变的反思和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上),《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第8期。
郭增麟:《沙夫对苏东剧变的反思和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构想》(下),《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第8期。
哈维尔·科拉莱斯:《拉丁美洲的新考迪罗主义:前总统和政坛新人纷纷竞选总统……并且当选》(上),《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3期。
韩秋红、郝利芳、王宇飞:《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何鹏程:《当前拉美左翼政党的三大特征》,《当代世界》2009年第9期。
贺钦:《试析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及其本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3期。
胡乐明、张建刚:《论后危机时代的资本主义新常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12期。
胡连生、刘建明:《论新社会主义》,《求索》1996年第2期。
胡连生、杨玲:《新社会主义观透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胡连生:《论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难困局:从“滞胀危机”到“次贷危机”》,《理论探讨》2009年第2期。
胡振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趋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3期。
黄炎平、金雪芬:《多维视野中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简繁、孙明增:《“净化”共产主义——冷战结束后欧洲左翼学者对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理论与改革》2016年第1期。
姜涵:《玻利维亚社群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评析》,《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5期。
姜辉:《国外独立左翼人士的“新社会主义”观》,《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姜辉、于海青:《从温和到激进: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开放与革新》,《国外理论动态》2002年第10期。
姜立红、车德志:《俄罗斯学者梅茹耶夫的社会主义文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金波:《论作为法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新共产主义”》,《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金梦:《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与西方左翼的反抗——从2017年纽约左翼论坛看西方左翼思想发展新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
金旭东:《变革中的法国共产党——参加法共三十大侧记》,《当代世界》2000年第5期。
金雁:《十年来的东欧社会主义思潮》,《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3期。
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结》,《读书》1996年第8期。
李宏:《民粹主义与英国工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年第1期。
李凯旋:《论意大利共产主义政党的碎片化困境与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9期。
李其庆:《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5期。
李世辉:《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5期。
李世辉:《乌克兰共产党走下政坛的原因与发展趋向》,《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5期。
李淑清:《21世纪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现状、问题与前景》,《国外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李树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思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3期。
李伟:《欧洲政坛右转:社会民主主义面临挑战》,《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李伟东:《艾伦·伍德对新社会主义理论的批评》,《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李兴耕:《俄罗斯的“新社会主义运动”和〈新社会主义者宣言〉》,《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1期。
李兴耕:《苏联解体以来的俄罗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2期。
李兴耕:《“公正俄罗斯”党的崛起及其“新社会主义”》,《当代世界》2007年第10期。
李兴耕:《公正俄罗斯党的“21世纪新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3期。
李亚洲:《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评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7期。
李亚洲:《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理论与实践新发展概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2期。
李亚洲:《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述评》,《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7年第4期。
林德山:《欧洲激进左翼政党现状及变化评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5期。
刘海霞:《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论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红旗文稿》2010年第18期。
刘建飞:《逆境中奋斗的美国共产党——访美共中央主席萨姆·韦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4期。
刘军梅:《俄罗斯新社会主义评析》,《海派经济学》2003年第4辑。
刘宁宁、白艳立:《海因兹·迪特里奇论21世纪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3期。
刘瑞常:《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决策与信息》2007年第5期。
刘淑春:《俄国“文化领域的马克思主义”圆桌会议综述》(下),《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5期。
刘淑春:《寻求逆境中突围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党建》2010年第2期。
刘淑春:《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工会运动和美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9期。
刘淑春:《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第6期。
刘淑春:《俄罗斯社会主义流派当前境况》,《人民论坛》2012年第9期。
刘卫卫:《第19 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共识与分歧》,《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刘笑元:《英国共产党关于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的分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
刘志明:《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吸引力剧增》,《红旗文稿》2012年第12期。
刘志明:《金融危机后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革新与战略策略调整》,《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龙腾:《俄罗斯大事记(2010年7—8月)》,《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5期。
卢文忠:《信息时代的新社会主义评析——走向网络世界的信息社会主义》,《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马桂萍、张东亮:《俄罗斯当代社会民主主义左翼理论——鲍·斯拉文新社会主义思想诠释》,《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马慎萧:《国外左翼学者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三种构想》,《国外理论动态》2018年第9期。
马耀鹏:《社会主义科学本性的追寻与坚守》,《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
孟宪平:《当代西方独立左翼的新社会主义观及评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潘萍:《西方女权主义发展浪潮的逻辑梳理》,《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庞中英:《中国崛起的“和平性”判读——关于“和平崛起”的理论性问题》,《国际观察》2004年第3期。
彭必源:《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研究》,《理论月刊》2004年第7期。
蒲国良、彭萍萍:《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对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第3期。
秦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概念的源流梳理》,《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
秦振燕、吕薇洲:《国外左翼聚焦“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2期。
屈炳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再思考》,《学习论坛》2016年第2期。
沈跃萍:《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解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3期。
胜令霞:《当代国际“新社会主义”思潮溯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8期。
时家贤:《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探究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2期。
宋衍涛、陈明磊:《20世纪90年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三种模式》,《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6期。
孙丽慧:《欧洲左冀党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全国书记贝尔蒂诺蒂访谈录》,《当代世界》2006年第3期。
孙凌齐:《“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简介》,《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12期。
孙凌齐:《20年后俄罗斯人如何看待改革》,《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2期。
孙凌齐:《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趋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孙凌齐:《白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运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4期。
孙祈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求实》2008年第1期。
孙西亚:《在委内瑞拉建设社会主义——玛尔塔·哈内克尔专访》,《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1期。
孙岩峰:《巴西政治危机透视》,《瞭望》2016年第16期。
孙豫宁:《艰难探索中寻求变革——第十六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当代世界》2015年第4期。
唐昌黎、孟海贵:《论新社会主义观》,《探索》2005年第5期。
唐海军:《勇敢奋进的西班牙共产党》,《党建》1993年第8期。
陶文昭:《查韦斯的新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
田德文:《欧洲左翼的彷徨与转型》,《人民论坛》2017年5月15日。
童晋:《21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西方左翼人士对资本主义危机的新审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
汪强:《什么是“社会主义”——一种概括性、描述性定义》,《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汪亭友:《摩共的崛起与摩尔多瓦的“红色政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4期。
王超:《公正俄罗斯党现状研究》,《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3期。
王春兰:《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观的系统论思考》,《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王建国、冯连军:《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起点再探讨》,《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王建礼:《巴西左翼政党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王磊:《21世纪以来国内“社会主义”概念研究述评》,《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2期。
王鹏:《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讨论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王少普:《论当今日本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亚太论坛》1993年第4期。
王喜满:《希腊共产党关于当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看法》,《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3期。
魏恩政、魏联合:《中国新社会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1期。
吴恩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关系析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8期。
吴洪英:《对拉美左派重新崛起的初步评析》,《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第5期。
吴茜:《论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左翼政党》,《国际论坛》2009年第1期。
吴永恒:《查韦斯的革命与拉美的新觉醒》,《瞭望新闻周刊》1999年第34期。
吴韵曦:《从“科尔宾现象”看英国工党的变革与面临的挑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年第2期。
项佐涛:《黄宗良教授关于苏联模式与中国道路若干问题的看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2期。
熊光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
徐世澄:《国际社会如何评价拉美左派崛起》,《当代世界》2006年第5期。
徐世澄:《巴西劳工党及其“劳工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第4期。
徐世澄:《委内瑞拉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0期。
徐世澄:《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的发展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1期。
徐世澄:《厄瓜多尔科雷亚“公民革命”的成就及其挑战》,《当代世界》2015年第7期。
徐世澄:《右派在进攻:拉美政坛左派占优的局面正发生变化》,《求实》2015年第7期。
徐世澄:《拉美国家政治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原因、影响和前景》,《当代世界》2016年第5期。
徐世澄:《拉美四国左翼新情况与对拉美政坛“左退右进”的看法》,《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年第1期。
许清江:《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读书》1997年第1期。
阎学通:《和平崛起与保障和平——简论中国崛起的战略与策略》,《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
杨成果:《美国共产党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出路》,《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2期。
杨成果:《第十一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2期。
杨成果:《论资本主义系统危机的深化与共产党的干预——兼评第19次国际共产主义者研讨会》,《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杨成果:《美国共产党二十九大的政策主张》,《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杨成果:《社会主义才是未来——第十三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
杨成果:《第十四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杨建民:《厄瓜多尔的“21世纪社会主义”》,《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3期。
杨素群:《国外共产党和左翼学者对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7期。
杨烨、刘洪霞:《金融危机背景下中东欧左翼政党出现相对优势之评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年第2期。
于海青:《21世纪初探索中前进的西班牙共产党》,《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2期。
于海青:《法国左翼阵线的演进、问题与大选前景》,《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于海青:《重新转向列宁主义——西班牙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重大变化与影响》,《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4期。
于海青:《西班牙共产党意识形态与理论战略的调整及其原因》,《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年第1期。
余维海、周华平、吴国富:《国际形势变化与共产党工人党的共同行动——第十五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述评》,《当代世界》2014年第7期。
余维海:《生态危机的根源与消解——美国共产党的生态批判与斗争》,《聊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余伟民:《“替代性选择”和“比较优势”——“苏联模式”为何丧失历史合法性》,《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1期。
袁东振:《拉美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基本特征与主要趋势》,《拉丁美洲研究》2009年第3期。
袁东振:《委内瑞拉政党的特点与发展动向》,《当代世界》2013年第1期。
袁东振:《政治变迁与拉美左翼的变动趋势》,《拉丁美洲研究》2013年第5期。
袁东振:《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特性——以玻利维亚为例》,《拉丁美洲研究》2016年第2期。
袁东振:《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困境与前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年第4期。
袁东振:《拉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趋势》,《国外理论动态》2018年第3期。
远方:《在逆境中探索的捷摩共》,《当代世界》2014年第2期。
臧秀玲:《论当前俄共在理论与策略上的新变化》,《理论学刊》2001年第6期。
张传鹤:《关于社会主义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3期。
张红侠、申健:《谢尔盖·米罗诺夫和他的“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
张静、李尚德:《梅茹耶夫的社会主义新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0年第2期。
张丽君、姜琦:《法共的“新共产主义理论”》,《党政论坛》2003年4月号。
张苹:《西班牙共产党〈纲领宣言〉草案简介》,《国际共运》1989年第9期。
赵静:《日共前主席不破哲三谈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当代世界》2009年第5期。
赵灵敏:《“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相信共产主义”——专访俄罗斯共产党总书记久加诺夫》,《南风窗》2009年第24期。
赵明义:《当代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转换与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第3期。
周来顺:《作为文化空间的社会主义——梅茹耶夫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年第6期。
周力:《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经济导刊》2015年第4期。
周明明、张岩:《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共产党的新动向及变化评介》,《学术研究》2015年第11期。
周荣国:《当前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内部争论和未来走势》,《当代世界》2017年第1期。
周思成译:《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危机——热拉尔·杜梅尼尔访谈》,《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7期。
周新城:《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论什么是社会主义》,《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11期。
朱继东:《查韦斯强化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及启示——以委内瑞拉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为主线》,《理论探索》2014年第1期。
朱卫兵、韦定广:《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国别范围向全球发展的几点认识》,《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1期。
邹诗鹏:《全球马克思主义研究风起云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总报告》,《理论视野》2009年4月3日。
[希腊]A.Papariga:《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立场:同化或决裂》,陆轶之译,《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12期。
[英]A.卡利尼克斯:《激进左翼往何处去?》,张寒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印度]艾加兹·艾哈迈德:《玻利维亚有可能实行社会主义吗?》,颜剑英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4期。
[德]埃克·瓦格纳:《走向一种争议式的激进民主:对话查特尔·墨菲》,孙亮、夏小媛译,《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第4期。
[美]保罗·斯威齐:《苏联的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陈邦勋摘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2年第2期。
[俄]鲍·斯拉文:《俄罗斯需要怎样的意识形态》,孙嵩霞译,《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4期。
[比利时]波尔·德·博斯:《委内瑞拉和21世纪社会主义》,毛禹权译,《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4期。
[美]丹尼尔·罗杰斯:《新自由主义辨析与批判》,吴万伟译,《国外理论动态》2018年第6期。
[俄]“俄罗斯争取新社会主义运动”协会:《新社会主义者宣言》,孙凌齐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1期。
[希腊]弗洛拉基斯:《十月革命的意义仍不容低估》,欣西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1年第4期。
[美]格雷戈里·维尔帕特:《委内瑞拉的21世纪社会主义》,朱术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10期。
[俄]根纳季·久加诺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论苏联经验和社会主义的未来》,陆轶之译,《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第5期。
[委]哈维尔·科拉莱斯:《拉丁美洲的新考迪罗主义:前总统和政坛新人纷纷竞选总统……并且当选》(上),赵重阳译,《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3期。
[美]海因茨·迪特里奇:《莫拉莱斯与社群社会主义》,颜剑英译,《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4期。
[匈]久洛·蒂尔默:《匈牙利资本主义危机与革命前景》,郑曙村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9期。
[美]詹姆斯·彼得拉斯:《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官进胜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期。
[厄]拉斐尔·科雷亚·德尔加多:《厄瓜多尔的“21世纪的社会主义”》,韩晗整理,《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1期。
[美]卢莎·布兰科、罗宾·格里尔:《拉美左翼缘何兴起》,德克译,《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5期。
[玻]路易斯·费尔南多·罗德里格斯·乌雷尼亚:《社群社会主义对极端自由主义的回应》,袁琳译、宋晓平校,《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6期。
[委]迈克尔·A.勒博维茨:《委内瑞拉的新社会主义》,傅冀耀、王振永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8期。
[法]迈克尔·洛伊:《切·格瓦拉对新社会主义的探索》,冯浩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俄]米·康·戈尔什科夫:《当代俄罗斯:是否有“新社会主义”的前景?》,曲延明译、翟民刚校,《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6期。
[印度]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郇庆治译,《绿叶》2008年第6期。
[美]萨姆·韦伯:《走出危机:建立一个正义与和平的新时代》,郑晓军、何鹏程编译,《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美]萨姆·韦伯:《美共:在变化的世界中求进步》,陈硕颖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期。
[美]萨姆·韦伯:《关于社会主义的八点思考》,晓舟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8期。
[美]萨姆·韦伯:《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政党:形态、理论与立场——以美国共产党为例》,禚明亮译,《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
[英]希勒尔·蒂克庭:《今日的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裘白莲、刘仁营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1期。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失败的制度: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吴娓、刘帅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3期。
报纸资料
陈海燕:《冷战后世界左翼政党发展特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31日。
陈进:《摩尔多瓦共产党:第一大党地位无人能撼》,《国际先驱导报》2011年7月1日。
陈晓晨:《查韦斯身后的拉美魔幻现实》,《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3月7日。
高歌:《中东欧国家政治舞台上的左翼政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2日。
何鹏程、靳义亭、陈爱茹:《左翼政党的“新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人事报》2009年12月8日。
黄轶男:《更多保加利亚人怀念社会主义》,《世界报》2007年12月18日。
李华锋:《科尔宾向左转?——英国工党进入“激进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28日。
李增伟、刘歌:《中东欧左翼政党日趋强势》,《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2日。
刘维广:《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国际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2月10日。
王伟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光明日报》2009年5月12日。
向骏:《查韦斯连任影响深远》,《联合早报》2012年10月11日。
余维海:《近10年来发达国家共产党的探索与斗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28日。
袁东振:《拉美左翼回应新自由主义“回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31日。
张笑然、尹南:《口号·理论·难识庐山真面目》,《参考消息》2007年2月1日。
[法]丹尼尔·本赛德:《“我们不可能抛弃历史而重新开始”——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D.本赛德访谈》,《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16日。
[南]杜·克尔斯马诺维奇:《只是停滞,而不是垮台》,[南]《战斗报》1995年10月24日。
[英]齐格萦特·鲍曼:《资本主义是寄生虫制度》,潘剑摘编,《参考消息》2010年1月7日。
[法]塞利娜·科尔尼代:《法国共产党第30 届大会:罗贝尔·于要求法共对自身机构来一场革命》,《参考消息》2000年4月2日。
[英]谢默斯·米尔恩:《1989年的真正教训是:什么都没有定论》,英国《卫报》2009年11月11日。
外文著作
Alex Callinicos,The Revolutionary Ideas of KarlMarx,London:Bookmarks,2012.
Andre Gorz,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London and New York:Verso Press,1994.
Antonio Callari,Stephen Cullenberg and Carole Biewener(ed.),Marxism in the Postmodern Age,New York:Guilford Pubn,1995.
Andre Gorz,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London and New York:Verso Press,1994.
Charles Bukowski and Barnabas Racz,The Return of the Left in Post-Communist States: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Cheltenham,UK and Northhampton,MA:Edward Elgar Publishing,Inc.,1999.
Chris Harman,“The Slump of the 1930s and the Crisis Today”,International Socialism,2nd series,No.121,January 2009.
Cynthia Clark Northrup,The American Economy:A Histori cal Encydopedia,ABC-CLO.Inc.,2003.
Ed Miliband,“Building a responsible capitalism”,Public Policy Research,Vol.19,No.1,February 2012.
John Bachtell,“Gawker.com Interviews CPUSA Head”,August 21st,2015.http://www.cpusa.org/
Kevin Kelly,“The New Socialism:Global Collectivist Society Is Coming Online”Journal of Wired,Vol.17,No.32-36,2009.
Manuel Cabieses Donoso,“Socialismo del siglo XXI Dondeva Chavez”,Revista Punto Final,No.598,19de agosto,2005.
Martha E.Gimenez,“Capitalism and Oppression of Women:Marx Revisited”,Science and Society,Vo1.69,No.1,January 2005.
Martin J.Bulland and Paul Heywood,West European Communist Parties after the Revolutions of 1989,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4.
Michael A.Lebowitz,The Contradictions of“Real Socialism”:The Conductor and the Conducted,New York:NYU Press,2012.
Ota Sik(ed.),Socialism Today—The Changing Meaning of Socialism,New York:Macmillan,1991.
Sam Webb,“Wisconsin and beyond:the conflict is irreconcilable”,ht tp://www.peoplesworld.org/wisconsin-and-beyond-the-conflict-is-irreco ncilable/February 28,2011.
SareeMakdis(ed.),Marxism BeyondMarxism,London:Routledge,1996.Silvia Leindecher and Michael Fox,“After Lula:The Brazilian Workers'Party in Transition”,NACLA Report on the Americas,Vol.44,No.2,March/April 2011.
Stephen A.Resnick and Richard D.Wolff,Class Theory and History:Capitalism and Communism in the USSR,London:Routledge,2002.
Yoichi Funabashi,Michael Oksenberg and Heinrich Weiss,An Emerging China in a World of Interdependence:A Report to 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New York:The Trilater Commissio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