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考察:南宁—柳州—忻城—贺州—梧州—肇庆—广州

¥11.0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3152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两广考察:南宁—柳州—忻城—贺州—梧州—肇庆—广州

2010年8月30日—9月11日,与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教授细谷良夫先生一起,对广西、广东境内明清史迹进行实地考察。此前,我们曾数次在两广进行实地考察,对象有南明史迹、“三藩”史迹、八旗遗迹、古镇、老宅、寺庙、博物馆。这次考察基本延续了以往的思路,同时又注入若干新的内容:土司衙门、祠堂、少数民族聚落。考察重点,是广西中、南、东北部地区和广东肇庆、广州。具体路线:广西南宁—柳州—武宣—忻城—金秀—贺州—梧州—广东肇庆—广州。

广西简称“桂”。地处中国南疆。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周边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接壤。广西是多民族省区,全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2005年年末总人口4925万人,汉族人口3027万人,占61%;各少数民族人口1898万人,占39%,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占总人口的33%。这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由来。

广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南临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因此有“广西盆地”之称。源于山脉的河流众多,水量特别丰富,河流多沿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西江是境内第一大河,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公里,出广西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我们这次考察,途经河流有:左江、右江、邕江、柳江、红水河、黔江、桂江、浔江、西江,均属西江水系。

8月30日(星期一)北京—南宁

下午13时10分,乘坐国航CA1375航班离开北京,16时30分到达广西首府南宁,入住7天快捷酒店七星路宾馆。

流经广西西部和西南部的左江、右江汇流后称邕江(邕江下行称郁江,郁江与黔江汇合后称浔江,浔江与桂江合流后称西江)。南宁就位于邕江两岸,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城市。市区人口140余万,以壮族为多,汉族次之,还有瑶、苗、侗、回等族。其中,壮族是世居土著民族,汉族为秦汉以后陆续迁入,回族为元朝以后迁入,瑶、苗等族多为清代后迁入。尽管少数民族成分众多,但平时交际很难分辨,因为他们已普遍接受汉文化。

南宁历史悠久,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318),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唐朝贞观八年(634),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14),中央政府为取得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

8月31日(星期二)扬美

扬美古镇位于南宁市西南30多公里,左江下游,三面环江。早起,我们赶到火车站附近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在华强路),这里有去扬美的中巴。早上9时,巴士准时发车。

1个多小时后到达扬美古镇。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初时,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因荆棘丛生,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及狄青平蛮,各方来聚,逐渐发展,因清溪(左江)环绕,扬波逐流,故易名“扬溪村”,以后又更名“扬美村”。扬美在明代已有发展,到清代日愈繁华。兴盛时,扬美有码头八座,“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入夜繁灯千万点,满江钰闪似星浮”,成为重要商埠和商品集散地。这里民风淳朴,崇文尚德。据统计,扬美一镇在明清两代就出了6个进士、4个举人、30多个贡生。扬美古镇因水运之便而兴,民国以来亦因水运式微而趋于沉寂。

扬美至今依保持着明清时代古街巷。老宅鳞次栉比,旧巷曲径通幽,名胜古迹有举人屋、进士第、慕义门、黄氏庄园……无不造工精美,古色古香。

我们从金马街进入古镇,首先看到辛亥革命先驱梁植堂、梁烈亚故居。梁植堂是广西会党首领之一,与王和顺、黄明堂等人结为兄弟,一起成为辛亥革命的得力干将。1907年10月,他们在此秘密聚会,筹划镇南关起义及桂南各地开展武装斗争。同年12月,梁氏父子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战斗中梁植堂身负重伤,不久逝世。梁烈亚原名梁煊学,少年随父到越南求学,后受父亲影响追随孙中山。1905年,15岁的梁烈亚在孙中山监督下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孙中山机要员,中共建政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直到1982年仙逝。梁氏故居原来规模很大,现仅存一厅三房一庭院。

沿老街前行,来到五叠堂。老宅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五进式青砖瓦房,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传说此户人家善于制作豆豉,做出的豆豉又黑又香,为人厚道老实,注重声誉,从不缺斤短两,因此生意越做越大,扬美豆豉因此得名,享誉各地。

黄氏老宅位于共和街90号,门前有一棵千年古榕,根须滋蔓,绿荫浓重,撑起一个巨大的帐篷。赤日炎炎,绿荫下有几位老者乘凉。榕树前是一碧叶婀娜的荷塘。老宅建于清乾隆年间。墙壁上镶嵌有2004年黄氏族人合撰的《黄屋修缮记》:据族谱记载,黄氏始祖原居山东清洲白马县[1]红坭岭鱼塘村。后有黄父林公迁徙广西隆安并建圩,再转居邕宁绿聚村。至清乾隆年间,色高公独奉先父光瓒公之遗殖来扬美安葬,继而在此扎根,躬耕经商,商号厚隆;公仁厚信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经营得法,乡民信赖,财富日增,遂兴建黄氏祖屋,后几经扩建,至惠珍公终成规模。黄氏庄园总面积近千平方米,南北走向,依地势,临池水,青砖瓦舍,庭深户对。黄氏数百年来,人丁兴旺,事业有成。清代有黄国基登科中举。近代以来,亦不乏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名医巨贾、能工巧匠等诸多人才。从碑记题铭看,其后裔除居本地者外,还分布在北京、武汉、广州、美国、澳洲、加拿大等处。

2000年,黄氏族人集资重修神楼。2004年秋再度汇集资金万余元,动工修缮祖屋历年之毁损,重建内墙门一道及先祖灵坛“黄屋”一座,使祖屋恢复了原貌。重修后的祖屋为二层建筑,下层一侧开门,通内室,上层为阁楼式神台(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上联:“厚泽源长花开多富贵”,下联“隆基宅旺枝发永荣华”,横幅:“金玉满堂”。横幅上端横木雕有五彩双龙双凤。

清代一条街,又称临江街,从金马码头下行左拐,拾级而上,进入临江街。建于道光十四年(1832)。街长300米,全部用形状各异的青石板铺成,街两旁是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的老屋。这里曾是繁华街道,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屋脊飞檐、陈砖旧瓦、柱础石雕,早已归于宁静。

街上有举人屋,建于清代。道光八年(1829),屋主杜家第15代孙杜元春到桂林参加会试,考取举人,被朝廷赐授“举人”的牌匾悬挂于大门上,因此被称为“举人屋”。杜元春是家中五个孩子中唯一男孩,其父杜绍龄自幼聪明好学,因战乱中断学业,于是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杜元春启蒙读书后,其父亲自对他授业课读,及儿子到外地应考,老人积劳成疾,临终前嘱咐妻子不告知学业未成的杜元春。慈父望子成龙之心可见一斑。举人屋前后数进,已有祖屋,供奉神位。旁有老屋为杜元春之弟之春居住。此屋二进,系用石灰加糯米浆而成,历经百多年仍完好如初。檐下屋脊雕花镂草,后院附建三层防火墙,美观实用,祖堂名“树德堂”,神龛四周雕刻彩色花草,上端木雕彩凤呈祥。

街上尚存20余栋明代老屋。其中之一据说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多年。砖木结构,青砖绿瓦,砖块大而光滑。从大门前直到里屋,两边平行竖立7根木柱,故称“七柱屋”。这种房屋,简洁大方,冬暖夏凉。

古镇作为一重要商埠,其先民大多是来此经商的外来人口,一部分来自山东,一部分来自广东,所以,它的民居建筑风格是齐鲁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杂糅,既庄重典雅,又不失细腻隽秀。过去周边居民多是壮族,这里则成为一个汉族聚集地,大体保持汉族生活传统,同时吸收壮族文化的因子,形成汉壮融合的特点。古镇今天有人口5300多人,拥有34个姓氏,体现了居民杂居的特点,这也是商业性古镇的共同特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小萌.清朝遗迹的调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