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学中的婚礼仪式及其文化空间

¥2.1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4-04

字      数: 1352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敦煌文学中的婚礼仪式及其文化空间[1]

关于婚姻,《白虎通疏证》中说:“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关于婚礼,《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者,礼之本也。”可见,婚礼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合二姓之好”及“重人伦,广继嗣”的家族大事。婚姻礼俗的建立是风化之源,万世之始。因此,婚姻就成为传统社会关系的凝聚点,人们又通过烦琐的礼仪规范来为之提供保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隆重而严肃的婚嫁礼仪,形成了类似节日般的婚礼文化空间。

一 敦煌婚俗文所反映之婚礼仪式

婚姻礼俗源远流长,当我们追溯古代的婚俗变迁时,只能依靠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而这些文字记载大多为朝廷的典章制度,而对流行于广大民间的婚俗,不是失之阙如,就是言之过略。然敦煌写卷中的婚俗文给我们展示了当时婚俗文化的真实情况,加之壁画中的婚嫁图,既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汉族婚俗的传统,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风情,真可谓“中古婚姻史上的活化石”[2]

敦煌的婚礼仪式,据P.3284《婚事程式》记载,其节目有:通婚书、答婚书、女家受函仪、成礼夜祭先灵、女家铺设帐仪、同牢盘合卺杯、贺慰家父母语等若干段。谭蝉雪也著文详述过敦煌的婚姻礼仪[3]。下面,笔者将综合各家之长并结合具体的敦煌写卷婚俗文材料及婚嫁图对敦煌民间的婚礼仪式做一次系统的巡礼。大体来说,敦煌民间的婚礼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聘娶婚(即在男家成礼),另一种是入夫婚(即在女家成礼)。其婚仪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订婚和成婚。

(一)聘娶婚之婚仪

1.订婚

P.3284反映出的敦煌《婚事程式》基本上是古婚俗六礼的传承,但又有所变化。婚俗如下。

(1)合婚。S.4282《婚嫁图》,名虽为图而实无图,只有残文而已,卷中有“土木夫妻,下克上,阴阳不顺”、“夫妻两相刑,之少子孙”等。联系“通婚书”中“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结高援”等语,可以推知,在敦煌行“纳采”礼前,男方首先私底下打听女方的名讳及生辰八字等,并找阴阳先生来合婚,问男女有无相冲相克之命。如果生辰八字相和,始行后续之礼。

(2)通婚书。敦煌唐人说媒,先由媒人将男方家长“通婚书”带去,正页上对女方家长的问候,纯属客套,如“动止万福,愿馆舍清休”等。在“别纸”上提出议婚,即“通婚书”,范式(P.3284、P.2646《新集吉凶书仪》、P.2619、P.3502《新集诸亲九族尊卑书仪》、P.3909等均有记载):

厶自第几男(或弟,或侄,任言之),年已成立,未有婚媾,承贤第厶女(或妹、侄女),令淑有闻,四德兼备,愿结高援。谨因媒人厶氏,厶乙敢以礼请脱(说),若不遗,伫听嘉命。厶白。

(3)送财礼。据P.3284《婚事程式》记载“送财礼”与“通婚书”似为同时进行。敦煌唐人时兴此俗,诸多写本均有记载[4]。P.2621《孝子传》云:“时有董贞秉国政,将璧两双,杂彩千匹,奴婢百人,求欲娶之,父母见则欲许。”P.2344《祇园因由记》:“其友报曰:‘舍卫长者大臣闻君有女,故来求婚。’长者让弥勒答曰:‘此则门当户对,要马百匹,黄金千两,青衣百口,物百车。’”S.4511《丑女缘起》云:“私地诏一宰相,交觅薄落儿郎,官职金玉与伊,祝娉(聘)为夫妇。”届时选俩有官有才貌之儿郎充使及副使,携财礼,结合着婚书一并送至女家,女家设受函仪式。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烁.敦煌文学中的婚礼仪式及其文化空间3190386[C]//刘洁.西北地域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论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