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宋代民间社会的支持条件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如同唐宋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下沉,唐宋时期的救荒、救灾和救济事业也经历了从中央到地方、由政府到民间的转化。这种积极调动民间和地方力量的多方参与方式,使得救灾救荒等社会保障事业在宋代达到了传统社会的顶点。可以说,无论是救灾济贫的制度措施,还是各方参与力量、法律规范程度,宋朝不但在传统中国前无古人,而且也是同时代整个人类大群社会文明独一无二的高峰。仓储后备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渊源。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仓储备荒的思想,《礼记·王制》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鉴于自然灾害的频仍和人民的流离失所,历代政府多用这种仓储思想解决现实中的救...
关键词: 常平  义庄  义仓  条件  民间  

宋代民间社会的兴起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历史发展到了宋代,社会形态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的商品经济、好财尚利的社会风气、印刷术的运用所带来的知识普及和仪礼规范的重构等状况,使社会形态和组织形态逐渐转向,这种转向的表现是由“礼”至“俗”,即民间社会的兴起。宋史学家邓小南将宋代社会概括为逐渐走向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邓小南:《平民化 世俗化 人文化——关于宋代历史再认识的维度》,《北京日报》2014年9月29日第027版。'>[1]这种平民化的趋向,彰显着基层社会的崛起,是平等理念逐渐被开发和实践的体现。钱穆更是将宋代称为“纯粹的平民社会”,他认为自宋代始,平民社会不断发展,除了蒙古族和满洲异族是特权统治,其他时期进...
关键词: 社会  官方  民间  城市  阶层  

唐宋时期的社会结构变化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群学民间化的开展以民间社会的崛起为依托。唐宋社会从整体上看,与之前朝代的发展形态和社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家族结构的变化、城乡结构的变迁,以及士大夫和士阶层的构成变化上。这些方面的转变促使唐宋时期的社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和样式,推动着民间社会的发育,同时也推动着群学民间化的开展。唐宋之前门阀士族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势力对社会发展施加影响。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不断衰落,科举制度的开放使人才选拔方式更加公正,加之经济发展繁荣等因素,推动了家族结构的转型。家族结构的转变成为群学民间化进程的重要社会基础。唐宋之际家族结构变迁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汉代豪族...
关键词: 唐宋  社会  家族  结构  城市  

《群学民间化的社会基础》引言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群学民间化是基于唐宋之际巨大的社会变革而展开的。唐宋之际的社会巨变包括了家族结构、城乡结构的变迁,以及科举、教育、印刷技术的进步,士大夫阶层的构成变化,商业的发达,民间社会及新群体的兴起等。这些转变与群学民间化互为表里。只有从唐宋社会历史演变中,才能寻找到群学民间化内在的、深刻的原因。晚唐及五代是帝国日落之后的黑夜。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地方  士大夫  中国  

《中国社会学史.第三卷,群学民间化》绪论小结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群学家庭化、平民化、幼教化、乡土化等既是群学民间化的主要实现形式,也是群学内在逻辑的现实展开。群学通过家庭化、平民化、幼教化、乡土化,使礼治下移内化,使修齐治平的群学理想得以落脚,从而把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民众甚至幼儿蒙童,以及每一寸乡土都纳入群学秩序,给整个社会团结塑造了坚实的思想和精神基础,使华夏族群生生不息,虽屡经曲折,仍一代一代绵延传承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乡土  族群  华夏  基础  

群学民间化的主要实现形式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唐宋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成批的“士”,怀着“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的崇高使命感,将他们的学问及实践方向从庙堂转移到民间社群。他们完善家训族规,组织乡约、改进蒙学教材,用通俗的语言撰写诗词、小说、唱本,普及书画艺术,等等,实现了群学民间化。本节主要讨论群学家庭化、平民化、幼教化、乡土化等民间化的主要实现形式。家庭、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组织,是构成华夏民族人本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制度性因素。“大君有命,开国承家。”陈鼓应、赵建伟注译:《周易今注今译·七、师(下坎上坤)》,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89页。'>[1]唐以前,族之重要性尤过于家。宋以下,则家之重要性转胜于族。“家与族之所由组成...
关键词: 社会  形式  中国  唐代  家训  

群学民间化的推进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从唐代中期到南宋社会发生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社会变革,就是中国文化重心的下移,群学民间化过程中的世俗化、平民化、地方化是这个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显著特征。群学民间化带动民间社会治理的体制化、秩序化。民间化过程是由官方、民间合力推动的,其中“士”起了关键作用。自古以来,中国皇帝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宣扬文教:“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卷第四第一册,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71页。'>[1]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在会稽亲自立碑《秦德》,内容就包括宣省习俗。云梦睡虎地秦简所见南郡郡守腾颁发给本郡各县、道的公告《语书》中涉以...
关键词: 社会  中国  制度  官方  民间  

群学民间化与民间的内涵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01日
简介: 中国文化是“群”文化,“文化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活……文化是指时空凝合的某一大群的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的整一全体”钱穆:《文化学大义》,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1]。近代西方主流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与个人对立的客体进行研究,但也有一些学者,如德国思想家埃利亚斯在《个体的社会》中提出,“社会”即“人群”。研究群学民间化需要厘清中国“民间”的意涵。在传统文本中,“民间”是个边界不清的模糊用语。对于何谓“民间”,本研究采用一个最宽泛的概念,即将朝廷之外均视为“民间”;在有些特别的情境中,则采用一个狭义的概念,将“官方”之外视为“民间”;在另外一些语境中,“民间”则指“庶民之间”。群学...
关键词: 社会  阶级  中国  内涵  民间  
上一页 1213141516 17 18192021下一页  第 /144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