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研究:从孔子到王充

作者: 任鹏程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296次
ISBN:978-7-5227-1784-5
简介:

本书以先秦两汉儒家气性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性乃天的产物并含气,这是先秦两汉儒家论“性”之通义。着重阐发了从先秦到两汉儒家气性论的不同内涵及其历史演变逻辑,也兼述魏晋宋明清儒家气性论的发展演变、特点及意义,进而得出气化感应是先秦两汉儒家教化的基本原理。对于先秦两汉儒家“性”“气”范畴的特质及属性,作者也进行了详尽的解说。

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研究

作者: 包雅玮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653次
ISBN:978-7-5227-1665-7
简介:

本书通过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相通相合研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包涵于其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大脉络,实现对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整体性认识和启发。全书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史料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创新成果引导民众。

通论玄学

作者: 王葆玹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3024次
ISBN:978-7-5227-1638-1
简介:

本书较全面地研究了魏晋时代的玄学,对玄学的渊源、背景、流派、人物、经典系统、笺注形式、作品、论题、学说及历史分期加以探讨,对东晋以后的制度化玄学也详加考辨。书中新见颇多,如说明玄学潮流中何晏与王弼分别开启了两个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论,后者注重性情论。作者认为东晋以后玄学仍继续流行,包括玄学在内的官方四学的建置与李充整理四部图书的史事有密切的关联。对于玄学与道教的关系、玄学与正统论的关系、玄学与唐代三教的关系等,作者也分别作了新的解说。此书为王葆玹先生最后的玄学研究代表作。

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

作者: 乐爱国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602次
ISBN:978-7-5227-1696-1
简介:

面对当今《论语》诠释中所存在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本书选取《论语》中最能体现其根本思想且历代有着不同诠释又为当今学者最为关注的重要概念和论题,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朱熹的诠释与汉魏诸儒的异同,以及清儒的诠释与朱熹的分歧与相通,不仅对当今各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作出梳理,而且对其相互差异和矛盾冲突作出解释,着重阐述朱熹以“理”“气”“心”“性”等理学概念对《论语》的诠释,彰显朱熹《论语》学的新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阐发其对于今天的思想发展、社会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朝向儒教自身:中国儒教传统形态研究

作者: 白欲晓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419次
ISBN:978-7-5227-1887-3
简介:

对于传统中国来说,处身于儒教的世界是基本的历史事实。“朝向儒教自身”试图走出将“儒教”作为某种现代观念、哲学理念乃至实践需要的投射,回到对儒教自身形态的描述和说明。本书视儒教为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存在”,在宏观上作历史和社会的考察和说明。在中观方面,则将儒教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加以分析,区分为“信仰系统”“身份—角色系统”和“社会嵌含中的结晶化表现”三个方面。在具体研究中,对现当代社会理论、现象学及其方法有所借鉴和辨证,分析儒教社会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其“存在理解”和“神—圣”信仰,并综合运用新见简帛文献对儒教得以奠基的“信仰经验”作出说明。还通过社会“嵌含”及“脱嵌”的分析,为认识儒教的传统存在和现代命运提供参照。

焦竑与明清儒学研究

作者: 代玉民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176次
ISBN:978-7-5227-1663-3
简介:

明清时期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又极为复杂的时期,明清儒学转向正是这一思想鼎革阶段的主旋律。就明清儒学转向而言,既立足阳明心学传统,又深涉考据学与佛、道之学的泰州学派后劲焦竑,无疑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人物。本书从心学、考据学与三教观入手,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焦竑之学展开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揭示了焦竑之学的智识化特色。进而,以焦竑为坐标,对明代以及清代前中期的义理学、考据学和三教观进行梳理,提出了以焦竑为明清儒学转向之核心的观点。

墨家自然哲学研究

作者: 赵月刚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392次
ISBN:978-7-5227-1557-5
简介:

本书梳理了墨家的天道观、宇宙论和具体的自然知识、认识论和方法论,分析了墨家自然哲学对先秦儒家的荀子、道家的庄子、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以及法家的韩非等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了墨家自然哲学的当代价值:墨家自然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科技伦理思想,对于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本体与工夫:刘蕺山理学思想研究

作者: 刘龙
出版日期:
浏览次数:2261次
ISBN:978-7-5227-1709-8
简介:

刘蕺山之学是在坚持阳明学“心即理”的心学立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摄明初以来所流行的气一元论思想,而形成的新的理学形态。“本体与工夫”是蕺山之学的基本架构。蕺山的性体论主要涉及理气合一论、性情合一论、喜怒哀乐相配说等内容;蕺山的心体论主要涉及诚意新论及与之相关的意念之辨、思念之辨、知论等内容。蕺山工夫论有两大特色:“立定未发作工夫”和“重视勘验”,二者均在《人谱》中得以集中展现。蕺山之学在性体、心体、工夫这三个层面上,都将阳明心学推向极致。尽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杰出成就,蕺山之学仍存在着三个理论困境和一个理论限度。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