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踪迹与替补》后记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记得在读大学时曾在校刊上发了一篇题为哲学性质的文章,虽然当时对哲学学科的理解是那么单纯与肤浅,但今天细想起来那篇文章还是得到了一些要领:哲学就是关于反思的学问。这种反思不仅包括对自然、社会,还包括对他人与自己观点的不断反思。哲学这种反思性质不完全是由世界的变化决定的,并不仅仅因为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哲学也需要不断修正自己,还因为它是由哲学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哲学把握世界往往需要通过若干中介,如果这些中介是透明的,那哲学最终把握到的可以说是世界自身;但如果这些中介不是透明的,那哲学把握到的世界也就可能不是世界本身。哲学史的发展与当代认识论的发展表明:哲学把握世界的中介恰恰是不透明的。这一结论...
关键词: 哲学  世界  哲学研究  中介  

复杂系统中的自组织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我们研究过复杂系统的结构特征,这里我们将重点研究结构是如何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结构”与系统的内在机制有关,这种机制是系统自身建立的,它的作用一方面是接受、解译、传递和储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输出对它们作出反应。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系统在没有外界设计者的干预和内在中心化的控制情况下,其内在结构是如何发展的。系统有能力处理各种限制,在整个自我组织的过程中它能够发展出一种内在结构的散布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结构既不是对外界被动反映的结果,也不是由某种能动的、预先设计的内在因素控制的结果,而是环境、系统的目前状态和历史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西方思想史中,许多哲学家都对秩序和结构的自动涌现表示过怀疑...
关键词: 系统  自组织  结构  过程  复杂系统  

詹姆逊文化全球化理论评析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与文化、政治之间的相互渗透,文化在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之,人们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文化全球化是否可能?如果可能,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又当如何理解?对此,不少西方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言论,其中美国后现代主义文论家詹姆逊独树一帜,其理论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试图结合詹姆逊的思想,对文化全球化问题作一简要分析。詹姆逊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前,首先对全球化问题上存在的不同观点作了说明。在他看来,对当前全球化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四种不同观点:一是根本否定当前存在全球化这一事实,认为目前国际环境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二是肯定全球化现象,但认为这一事实自人类开始较大...
关键词: 文化  全球化  詹姆逊  美国  

全球化表征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性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全球化”(globalization)渐渐成为热门话语。究竟如何看待全球化?这里有存在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等多个层次的问题。从存在论上看,全球化既是真实的又是想象的。从目前人类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交往的日益频繁来看,全球化是真实的,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相关过,一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立刻会影响他国,在某种意义上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的全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全球化又是想象的,毕竟人类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国际交往,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全球交往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即使对发达国家来说,国际组织的作用仍处于从属地位,民族与国家还是交往行为主体。...
关键词: 全球化  过程  经济  国家  

对资本主义终结论重重一击——评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解体以后,国际社会掀起了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狂潮,许多人高呼:马克思主义终结了,社会主义终结了,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已无可匹敌。在资本主义终结论的一片呼声中,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出现了。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给正在分享成功喜悦的西方人以重重一击。那么,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究竟说了什么,他用了什么样的批判武器能引起如此效果?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马克思的幽灵》。德里达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现实观察后,提出有一种声音一直充满着西方社会,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资本主义制度已成为人类永恒的制度”的声音。他说:“在我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一种独断主义正在企图将...
关键词: 德里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福山  理想  

自由民主的理念真的已无可匹敌吗?——评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nyama)在1989年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国家利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的论文(后在此基础上整理成书《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该书扉页的两句话表达了它的主题: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福山向人们宣告:目前的世界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历史真的像福山所说已走向终结了吗?让我们走入福山的文本。福山的历史理论是以整个世界的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为分析背景,针对历史的发展,他首先提出...
关键词: 福山  国家  历史  

和谐社会及其实现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和谐的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关于“大同”社会的设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和谐思想。西方社会关于“乌托邦”与“太阳城”的构想,也蕴含了不少关于和谐的合理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分析和谐社会的问题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思想资源,应对之进行深入研究,从中继承与借鉴合理方面,以充实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需要明确的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和谐社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和谐社会,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不仅仅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历史观。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我们最终是要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的社会;从历史观的角度看,应该认识到人...
关键词: 社会  和谐社会  

析市场机制的本质规定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曾对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转变过程作了这样的表述,他认为历史的发展须依次经历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经济社会,经市场经济社会(或称商品经济社会),到产品经济社会。由此可见,这三大经济社会的特征是有质的区别的。那么,市场经济社会与自然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的区别究竟何在呢?为此,就必须弄清市场经济社会的内在机制,即市场机制的本质特征。本文想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比较经济学,以及国内经济学界都曾对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等概念的内涵和特征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研究,但都未能作出明确的区分和界定。我们认为,要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特点,对市场机制的本质...
关键词: 经济体制  社会  关系  市场机制  经济制度  
上一页 1 2345678910下一页  第 /1304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