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融合:转型中的“媒介体制”与新闻业
简介:
本书系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5YJC860018“融合媒体影响下的新闻生产研究”项目成果之一。新闻规范和新闻实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被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技术等因素交错影响,在不同的时间体现了不同的专业规范属性。与此同时,受众对新闻的理解也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在此前提下,本书利用基于主导性媒介形态的“媒介体制”概念,认为继报业、广播电视业之后,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新“媒介体制”浮出水面并趋于稳定,本书将其称为融合媒体体制,简称为“融合体制”。本书回溯了近十年来趋向“融合”的新闻业转型历程。研究思路以技术驱动的新闻业发展与转型为主线,探讨新传播科技推动的新闻生产与新闻消费变化,以及技术自身与新闻业的联系。传统上,新闻业是以机构媒体与专业记者为枢纽形成的社会网络,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于专业权威的权力闭环,完成了对传播渠道资源与内容资源的双重垄断。新传播科技打破了新闻业原有的动力系统,其他的机构行动者和非机构行动者闯入了原来专属新闻业的领地。移动智能终端和社交媒体的结合,塑造了自媒体相对于机构媒体的传播速度与传播到达率的双重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机构媒体对公共事务的报
周恩来新闻纪事
简介:
本书将伟人周恩来一生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置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语境下,把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研究,全面搜集、梳理、分析周恩来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贡献,显示了周恩来新闻思想无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战斗力。本书融资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传记性于一体,无论是对于深化周恩来研究,还是拓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简介:
在融合发展趋势下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道路业已成为当前我国传统媒体寻求变革与突破的普遍性选择。各地传媒机构在保持传统主业(报刊与广播电视)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也纷纷推出诸如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等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产品积极抢占移动终端,而所有这些拳头产品又构成了其旗下的新媒体矩阵。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媒体产品的质量如何?运营的绩效又如何?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否像传统媒体一样接受评价与考核?如果可以考评,那么标准又是什么?可以采用何种机制来保证考评过程和结果的科学与合理?所有这些实际问题既困扰着一些传媒集团的经营者和管理层,也给新闻传播学界提出了不小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其实也从侧面佐证了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实践价值:我们的研究结果或许可为国内有关宣传主管部门、传媒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包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内的各区域性报业集团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和谋求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新中国传媒组织企业化制度变迁研究
简介: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传媒组织的企业化制度变迁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企业化改革的初步尝试阶段、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阶段、集团化阶段和转企改制阶段。在这一变迁历程中,党和政府的意向决定着传媒组织变迁的方向。制度环境的变化促使传媒组织进行适应性变革,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原有制度进行边缘性突破,最终获得所期望的权利。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当初级行动团体的诉求得到次级行动团体响应时,便有助于制度变迁。同时,在传媒组织企业化制度变迁历程中,也呈现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变迁过程伴随着多重利益集团博弈的共性。另外,从对制度绩效的分析可知,传媒组织的制度变迁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