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分类
梦魇与守望:西方反乌托邦小说研究
简介:
本书聚焦于西方19世纪以来的反乌托邦小说创作思潮,以现代性批判理论作为主要理论资源,以文化诗学的立场宏观考察西方反乌托邦小说的演进历史,探究反乌托邦小说与传统乌托邦文学的内在渊源关系,剖析反乌托邦小说创作思潮之生成的社会文化机理,阐释反乌托邦小说所蕴含的反乌托邦与反现代性双重命意,在此基础上系统读解反乌托邦小说丰富的思想文化内蕴和多层面的艺术新质。本书的研究表明,西方反乌托邦小说是具有鲜明的现实干预与介入特质的文学类型,它以梦魇式的未来想象表达了对现代西方社会政治问题与人的存在和命运的深沉思考,又在对乌托邦和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中彰显了对更“合理”的现代性的不懈探寻和对乌托邦精神的执着守望。
跨语言文化研究.第13辑
简介:
主 编:王启龙副主编:曹 婷编委会成员:(按照姓氏笔画排序)Bob Adamson(香港教育大学)王 宁(清华大学)王启龙(陕西师范大学国外藏学研究中心)刘全国(陕西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孙 坚(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杨金才(南京大学)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张 韧(陕西师范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所)张建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孟 霞(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曹 婷(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潘 钧(北京大学)摘要:本文的主旨在于:还原“徐福东渡传说”的真相,清算在这一问题上的误区。笔者从有关这一传说的最原始史料入手,系统地梳理了“徐福东渡传说”演变过程,具体分析了公元1世纪之前的“徐福渡海求仙药说”,如何在10世纪以后演变成了“徐福东渡日本说”之过程及其背景。同时,观察了这一传说在中国和日本的境遇,并重点考察了20世纪中期以后中日史学界对此问题的不同态度、做法及其若干背景原因。关键词:徐福;渡海求仙药;东渡日本;传说与史实一 引言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提起徐福东渡日本传说,知道的人都不少。众所周知,该传说的主要内容是说,秦代的方士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奉秦始皇之命,为寻找长生不老、延年益寿之
凌叔华与世界文学
简介:
世界文学现在已成为一个前沿理论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东西方著名学者如弗朗哥·莫雷蒂(Franco Moretti)、戴维·戴姆拉什(David Damrosch)、西奥·德汉(Theo D’haen)、王宁和张隆溪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凌叔华是一位不被中国现代文学史关注的重要作家。凌叔华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在她从中国到欧洲的流散经历中,凌叔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并以自己的方式让西方读者关注和阅读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对中国历史、文学、女性研究和自传感兴趣的西方读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界文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被视为是流散作家和知识分子的流散写作。基于这一点,本书试图以凌叔华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流散作家为例,来探讨世界文学的双向旅行,并对“世界文学”概念进行新的阐释。
犹太女性生存困境的文化阐释
简介:
作者从阿摩司·奥兹女性想象的自觉入手,以犹太历史与文化、女性主义、阐释学、认同理论、创伤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弗洛伊德、福柯、萨特、布迪厄、哈贝马斯等人的学说为支撑,剖析作家小说中女性群体的恋父、背叛传统、单恋欧洲倾向,揭示这些女性所在性别、宗教、文化、政治诸场域中的复杂权力运作,阐释作家的对话与主体间性立场。著者在对奥兹作品进行研究,从社会文化层面对犹太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规范分析的同时,还对犹太传统与现代、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纷繁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本书是目前学术界出版的第一部奥兹作品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