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马克思资本观及其当代价值
简介:
一 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以增强本国综合实力,而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都绕不开资本。无疑,在市场化经济的要求下,资本成为任何一个经济体生存、发展、壮大的主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它已经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继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经典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而经济危机意味着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然而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出现了新情况,形成了新的特点,于是客观地提出,《共产党宣言》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经济危机使马克思认识到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在资本与科学的结合中,又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财富分配均等化、经济运行有序化、国家职能公共化的新特点。从表面上看来,一切都按照法制和规范来进行,工人阶级的地位和生活逐渐改善,社会越来越“民主”,人们越来越“自由”。无产阶级似乎已被资本主义同化
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思想比较
简介:
哲学思想的变革是历史演化过程的一种表现,是解决理论矛盾的一种方式。马克思与怀特海批判并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他们为解决理论困境进行了哲学思想的变革。这不仅顺应潮流的发展趋势,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本书对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思想进行横向比较、综合比较,探究两者哲学思想的异同,分析他们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演化范式、整体范式。通过比较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思想,为我们审视和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了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旗帜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集
简介:
21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在发展变革中谋求振兴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亮点,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标志性参照系和中流砥柱。本文集梳理集结了作者近20年来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方面的论文。文集分为两部分,*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主要论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质、内涵及理论、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和党建思想、意识形态思想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简介:
本书全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关系,并将之总结为三个方面: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体系建构,推动了它的空间拓展,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从理论范畴看,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意识形态范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理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现实主义范畴的核心资源,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论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民族形式范畴的学理依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中文学批评范畴的根本遵循;从发展趋势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范畴在中国当代还需要开放扩展,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和文学批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