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文明。农民是农业文明的创造者,农民的思想观念便成了农业文明的核心。从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开始,中国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但这个转型非常艰难,进展非常缓慢。进入新时期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表现就是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内在的思想方面。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以中国农村的转型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表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小说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作品自然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围绕这些作品发表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这众多的关注者中,张连义便是其中的一位。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学子,连义对农村有着独特的情感,正是这种独特的情怀使得他在确定博士毕业论文选题时,选择了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当时他告诉我这一决定后,我一方面感觉这个领域值得研究,另一方面又有一些疑虑:这些作品是否还有新的研究视角有待开拓?是否还有未被系统研究的问题值得探讨?如何切入新的角度来发现问题?如何抓住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核心问题?我将这些疑虑告诉了连义,连义也就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思考,后来这些问题也就成为我和连义讨论的主要话题。通过多次的交流,连义决定从农民意识现代转型的角度来研究农村题材的小说,我觉得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因为社会转型的关键是人,而思想意识则是人的核心。换言之,中国要完成从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最重要的便是要完成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型,而农民的思想观念是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可谓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又谈何容易!
连义带着问题去系统深入地阅读相关史料,大量地阅读作品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著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开题报告,此后又对开题报告进行调整修改,确定了各章节的具体内容,从土地意识、身份定位、伦理困惑、科学意识、消费观念等角度来展开具体的论述。应该说,这几个方面是农民思想观念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进入新时期后农民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方面。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复杂的,如何厘清农民思想观念所发生的变化,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连义很执着,一旦选定了目标,他就奋力前行。他到图书馆查阅新时期以来主要的文学期刊,一本一本地翻阅,从中发现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作品,他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正因为有了这些新的作品作为研究的基点,他避免了重复别人已说过的话,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与发现。
所谓农民,就是以耕耘土地收获物产为生的人,从这一角度来说,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命根子,而且是农民身份的标志,一旦离开或失去了土地,农民也就失去了其身份特征。本书第一章从“土地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千百年来,农民在广袤的大地上书写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命运与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现代史上,农民的命运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动,其根源皆与土地密切相关。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将土地分给贫穷的农民,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农民成为革命的生力军,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成功。50年代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渐渐把土地从农民的手中剥离出来,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出工不出力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结果靠耕种土地为生的农民反而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进入新时期之后,中国社会完成了大的变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将土地重新分给农民。重新获得土地权力的农民的思想观念开始渐渐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便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二律背反。重新获得土地的农民表现出空前的生产积极性,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然而在现代工业化面前,农民通过耕种土地而获得的财富非常有限,“对于传统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希望,可现实却是,土地非但没有给他们带来想象中的富裕,反而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农民不得不重新思考与土地的关系,‘向城求生’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许多农民或主动或被迫离开土地,来到城市寻找新的生活,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农民工。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成了这一部分农民的新的特征,而这种新的特征又与土地密切相关。离土与恋土成为现代农民内心难以解开的纠葛,也成为现代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型的契机。作者结合具体作品对这一复杂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通过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来说话,得出的结论自然清新并具有说服力。在解决了这一核心问题之后,农民的身份定位、伦理困惑、科学意识及消费观念等相关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
连义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要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博士论文,这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连义非常刻苦,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在外审及答辩阶段皆受到评委的肯定和好评。在毕业之后,连义又根据诸评委的意见对其论文进行了修改补充,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书稿便是其博士论文的最终结果。应该说,关于新时期农民意识的转型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这篇论文只是解决了其中的某些问题,并没有解决全部的问题,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细化研究。令我高兴的是,连义在博士毕业后又申请进入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与王尧先生合作继续从事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无论对他还是对于这一研究领域来说,都可喜可贺!
连义从进入山东师范大学读博士以来,刻苦认真,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上进,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作为导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希望连义在以后的学术道路上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吕周聚
2017年4月6日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相关推荐
-
图书 新时期小说的文学建构与嬗变
作者:郭亚明
图书 新时期小说的文学建构与嬗变
-
2
图书 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
作者:李红秀
图书 新时期小说与影视传媒
-
3
图书 新时期小说中的乌托邦想象
作者:李雁
图书 新时期小说中的乌托邦想象
-
4
图书 汉水流域新时期小说研究
作者:李仲凡 费团结
图书 汉水流域新时期小说研究
-
5
图书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
作者:郭宝亮 李建周 周雪花 王丽杰
图书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
-
6
图书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
作者:刘雪松
图书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与走向
-
7
图书 中国新时期乡族小说论
作者:李莉
图书 中国新时期乡族小说论
-
8
图书 人:小说的聚焦——论新时期三种小说形态中的人
作者:黄伟林
图书 人:小说的聚焦——论新时期三种小说形态中的人
-
9
图书 新时期以来小说暴力叙事研究
作者:周建华
图书 新时期以来小说暴力叙事研究
-
10
图书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作者:黄晓华
图书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