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

ISBN:7-5004-4945-3

出版日期:2004-12

页数:325

字数:242.0千字

丛书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第2辑》

点击量:11617次

定价:22.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群体,秉山水之灵秀,继湖湘之学统,既有关心现实人生之情怀,又有甘于寂寞之精神。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块学术园地中,团结协作,辛勤耕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2年奉献给学术界的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第一辑(共六本,季水河主编,钱中文作序,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和现在推出的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第二辑(共四本),就是我们研究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潭大学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湘潭大学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与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发展同步,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二十多年来,经过三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三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第一个研究方向是欧美文学与翻译传播研究。重点之一是吴岳添教授等人的法国文学研究。研究范围涉及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流派变迁及法国重要作家作品。其特点是运用联系与比较的方法,将法国文学与文学理论,法国文学史与文化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把握和透视法国文学的发展及其流变。其代表作有吴岳添教授的《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远目兆巴黎》、《塞纳河畔》、《卢梭》、《萨特》、《法国文学散论》、《法国小说发展史》等专著及《论无边的现实主义》、《社会学批评概论》等一批重要理论译著。重点之二是张铁夫教授、曾思艺教授等人的俄苏文学研究。它涉及俄国文学的兴起、繁荣、转化及重点作家的评论。其特点是引入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将文学与文化联系起来研究,同时在宏观把握俄苏文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19世纪俄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其代表作主要有张铁夫教授的《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普希金与中国》、《普希金新论》、《俄罗斯文学论集》和曾思艺教授的《丘特切夫诗歌研究》、《中西诗歌研究》、《俄国白银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研究》等专著,及《普希金论文学》、《普希金全集》第七卷(文论卷)等重要理论译著。第二个研究方向是亚洲文学与文化研究。其特点是在亚洲文学与文化的背景中,把亚洲文学当作一个整体,研究其文学的特质和规律,同时把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纳入研究领域,清理湖南近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因缘,突出地域特色。其代表作有黎跃进教授的专著《外国文学新论》、《东方文学史论》、《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胡良桂教授的专著《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当代湖南文艺评论家选集》等,及万莲姣教授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生产中的外国因素的系列论文。第三个研究方向是中外美学理论与文艺批评研究。其特点是广泛涉及中外文艺理论与美学批评的理论范畴、哲学基础和文化精神,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与文艺批评,并同当前中国美学理论与文艺批评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与文艺批评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代表作有季水河教授的专著《美学理论纲要》、《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和20世纪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的系列论文,曾簇林教授的专著《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罗婷教授的专著《劳伦斯研究》、《欧美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克里斯多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等。以上三个研究方向,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总体特色。

相对齐全的外语语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个跨学科、跨国界、跨语种、跨文化的新兴边缘学科。一个理想的比较文学研究群体,既要有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又要有懂得不同国家语言的专家。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群体,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理想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既有法语语言文学专家,又有俄语语言文学专家;既有英语语言文学专家,又有德语语言文学专家,还有日语语言文学专家。他们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法、俄、英、德、日等多种语言的文学。这个群体的研究成果,既有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的翻译成果,又有对这些语种文学和文学史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某些语种文学的研究中,有的成果还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如吴岳添教授的法国文学研究,尤其是法国文学流派及其世界影响研究,张铁夫教授的普希金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研究。

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开放学科,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群体,也是一个面向世界的开放性群体。他们特别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吸收该领域新的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近十多年里,该学科群体中,有五人出国留学,有四人出国访学、讲学,有十余人出席在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举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同时,还举办了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和多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并且,该学科还邀请了一百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仅2004年,就邀请了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频繁的学术交流,使该群体开阔了学术视野,促进了科学研究。

影响广泛的重要成果。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群体,是一个硕果累累的群体。二十多年来,该群体共出版专著、译著、教材一百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七百多篇。其中,不少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吴岳添教授的译著《论无边现实主义》([法]罗杰·加洛蒂著)、《社会学批评学概论》([奥]彼埃尔·V.齐马著)等,是近20年中国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学术著作之一,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系列成果中的两种。专著《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远目兆巴黎》、《塞纳河畔》、《世纪末的巴黎文化》、《卢梭》、《萨特》、《法国文学散论》等,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其《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一书还被一些大学列为大学生、研究生必读书目。张铁夫教授的学术专著《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被同行专家评价为“标志着我国普希金研究新阶段的来临”的成果(吴元迈语)。该著荣获“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普希金与中国》一书首次对普希金与中国的关系作了系统梳理,作为我国普希金学的一项重点成果,荣获“湖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两书,分别被俄罗斯多家研究机构与博物馆收藏。张铁夫教授也因为在俄罗斯文学研究,特别是普希金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被俄罗斯政府授予“普希金纪念奖章”。前不久,他出版了《普希金新论——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从而最终完成了他的“普希金研究三部曲”。张铁夫主编的《新编比较文学教程》一书,被认为是对我国比较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推进,同时被国内二十多所院校采用,并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思艺教授的专著《丘特切夫诗歌研究》,填补了国内丘特切夫研究的空白,荣获“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黎跃进教授的专著《外国文学新论》、《东方文学史论》被有关学者评价为“视野开阔,见解新颖”,“开拓了外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是“个性鲜明,观点新颖的学术专著”。季水河教授的《美学理论纲要》运用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研究美学基本问题,被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评价为“有独特研究和独特看法”,“对我国当代美学的繁荣是尽了一份贡献的”美学著作,该著曾被多本著作列为重要参考文献,被引用数十次,并荣获湖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二等奖。季水河教授主编,吴岳添、张铁夫、黎跃进、罗婷、曾思艺、季水河等六位教授共同完成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第一辑),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认为该丛书是中国比较文学界研究实绩的体现,是中国比较文学界的一次丰收,也是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专家们长期耕耘的结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先生指出,这套丛书很好地结合了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两个方面的研究,为解决比较文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中外文学研究脱节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实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研究员指出,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能够出版这样一套丛书,确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它展示了比较文学“湘军”的气象,也反映出湘潭大学六位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黄宝生研究员强调,这套丛书确实不是一两年的工夫,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努力,其分量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刘象愚教授和全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认为,这套丛书学术水平很高、成就很大,它的出版只是湘潭大学成果和贡献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湘潭大学为中国比较文学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有生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发祥研究员认为,这套丛书为我们比较文学博士生教育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参考资料,展示了后起之秀不可阻挡的气势。北京大学刘曙雄教授指出,丛书是六位专家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湘潭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学术风气所致,是对比较文学界的鼓励和促进。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高旭东教授认为,丛书由湘潭大学独立组织完成,说明湘潭大学具有极大的凝聚力,有一支学术力量很强的队伍。该丛书被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列入后期资助成果,并于2004年荣获“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簇林教授的《马克思恩格斯艺术哲学纲要》“新意迭出,给陷入困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陆梅林语)。该著荣获“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罗婷教授的《劳伦斯研究》,作为我国第一部劳伦斯研究专著,备受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她的克里斯特瓦研究系列论文,走在国内前列,并于2004年荣获“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至于这个群体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的就多达百余篇。

先进行列的学科地位。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既是我国地方院校起步最早的学科点之一,也是我国地方院校发展最好的学科之一。学科总体水平在湖南省处于领先地位,部分研究领域在国内也处于先进水平。1979年,湘潭大学在湖南省最先招收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在省内率先开设比较文学课,1989年最先发起成立湖南省比较文学学会并作为会长单位延续至今,该学会在张铁夫教授的领导下已成为“全国最有活力的学会之一”(乐黛云语),1997年最先在湖南省获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该学科被列入湖南省重点学科,2002年该学科被列入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这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第二辑),作者都是长期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这一辑中的四本著作,既保持了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总体特色,又具有各自独特的鲜明个性。黎跃进教授的《世界文苑论谭——以亚洲文学为主体》,运用“历史—美学”和“文化批评”的方法,对外国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全书分为“文学史的视野”、“汉文化圈古典文学的纵向考察”、“欧美作家作品阐释”、“南亚现代文本分析”、“东亚文学探幽”五章,每章按研究的问题或具体作家作品分节。全书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宏观论述的章节,以具体作家作品的论述为基础,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放在其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整体框架中论述。第二,注重研究对象特点的把握,无论是探讨一个时代的文学,还是研究一个作家的创作,或是分析一部作品,都以把握对象的特点为出发点,由此深入到对象的本质。第三,突出文学的美学分析。文学研究是一种审美活动,文学的美学分析是其重点,在把握研究对象的特点当中,尤为突出其审美特点。第四,偏重东方文学,特别突出亚洲文学研究。罗婷教授的《克里斯特瓦的诗学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该书以当代法国/西方多元文化思潮为背景,从系统、整合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大量阅读第一手英文和法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的细读法、微观分析法以及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法,对克里斯特瓦的“解析符号学”、“文本的对话性与互文性”、“女性主义诗学”、“精神分析法”等批评理论作了比较深入、全面的探讨,对她与拉康、巴赫金等理论大师之间的学理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论析,并对她有关中国文字与中国妇女的浪漫化阐释作了剖析和解构,指出她所描绘的中国与中国妇女形象具有东方主义的倾向。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这是中国学者的第一部系统、全面阐述克里斯特瓦的诗学思想和多元理论的著作,故研究成果具有领先性和前沿性的学术价值。其突出特色与主要建树表现在:学术的前沿性、理论性与跨学科性以及研究资料的丰富性、研究视野的开阔性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是从比较研究的视域对克里斯特瓦关于中国文字与中国妇女的解读,做出了富有创见性的分析与诠释;对符号学、互文性、诗性语言、记号话语等抽象的文学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与探讨,有助于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博大精深、复杂艰涩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曾思艺教授的《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对中外文学及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思想与艺术的领悟与思考。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中外文学作品乃至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的思想与艺术,或者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中外文学乃至美学对人性的思索,指出了这些艺术家们如何探索人性,揭示人的生存困境,提出了不同于中外学者的独到见解。季水河教授的《阅读与阐释——中国美学与文艺批评比较研究》一书,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社会分析与美学分析相融汇,文化方法与比较方法相结合的视角,抓住中国几个重要转折时期的美学发展,中国当代最有特色的几个美学人物,以及文艺批评中的部分重要成果和几组重要理论命题,进行了立体审视和比较分析,对人类思维发生与审美发生,魏晋南北朝思维转型与美学发展,实践美学的困境与出路,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美学身份等重要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中国当代美学与文艺批评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和部分批评成果进行了对话与评论;对中外文艺批评中的几组重要理论命题给予了比较审视。

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一、二辑能顺利地出版,作为主编,首先,我衷心感谢钱中文教授、乐黛云教授,他们作为本丛书的学术指导,对本丛书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钱中文教授还在百忙中为丛书第一辑作序,对丛书的出版给予鼓励。两位著名学者的指导,使本丛书增色不少。其次,特别感谢东方出版社领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陆丽云女士、罗莉女士、丁玉灵先生以及首都师范大学邱运华教授,他们的真诚奉献使本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再次,十分感谢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社科规划办、湘潭大学的有关领导,是他们对本丛书的出版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最后,真诚感谢各位作者的积极支持与通力合作,没有这种团结奋斗与精诚合作的精神,就没有这套丛书,也就没有湘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这个优势群体。

曾思艺

2004年10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曾思艺.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曾思艺.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曾思艺(2004).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