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孔子研究

ISBN:2190·059

出版日期:1983-04

页数:212

字数:145.0千字

点击量:4470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折扣价:¥0.38 [5.94折] 原价:¥0.64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任继愈

在二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孔子被尊为圣人,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很少有人敢于提出异议,即使有个别特立独行之士,敢于对孔子的言行提出某些怀疑,也只能在细微末节方面有所评论,还没有人敢从根本上对孔子的崇高地位进行指摘。直到“五四”时期,孔子才从圣人的宝座上被拉下来,退居先秦诸子之列。

孔子在中国的历史地位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变化,他生前名气很大,但很不得意,栖栖遑遑,没有机会推行他的政治理想,赍志以殁。他从事教育多年,培养了许多有学问有政治才干的学生,他的学生们从各个方面发挥孔子的思想。时代在变,孔门弟子们参加了当时各国不同的政治集团,其政治主张也不尽相同,有的保守、有的激进,古人说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虽是慨叹,确是事实。

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对孔子的学说给以神学解释,孔子被装扮成半人半神的偶像。这是孔子学说的第一次被改造。汉以后儒家相传的经典被历代统治者用作教材,这就更加扩大了孔子的影响。

南宋朱熹对孔子及儒家学说进行了第二次大改造,孔子的言论及著作(包括孔门传授的经典)被宋儒给以新的注解,把佛教、道教的宗教修养方法渗透到儒家的学说中去,从此形成系统的新儒学(也称为儒教)。直到“五四”运动,孔子才从神变成人。

应当看到,“五四”以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这个阶级的力量软弱(政治上、经济上),在思想领域里也不坚强,打了几个回合,就与封建主义妥协了。直到“五四”运动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才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五四”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的反封建斗争是很不彻底的。象当年指名道姓批判孔子的章太炎,后来也成了尊孔读经的积极分子。至于那些维护封建主义的人,总要吹捧孔子,以至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如果与封建主义划不清界线,就无法正确评价孔子;不能正确评价孔子,与孔子相关联的历史上的许多现象也不能如实地作出科学的论断。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见解,一时难以取得一致意见,这也影响到对孔子的评价。建国三十年来,政治运动频繁,有时把学术上可以讨论的问题当成政治问题,而一些政治运动又往往借学术批判的名义为它开路。象孔子这样的人物,多次被用来作为政治斗争的筹码。十年动乱时期产生了所谓“影射史学”、“儒法斗争”这样的怪胎,对学术界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对孔子这个举世瞩目的大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博学的学者,研究者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得出各自相应的结论。学术上不必强求一律,事实上也不可能一律,这是学术发展的正常现象。百家争鸣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唯一途径。

钟肇鹏同志治中国哲学史多年,治学态度谨严,不虚夸,务实际。他不因政治气候的变化而随波逐流。钟肇鹏同志的见解代表他一家之言,人们可以赞成,可以不赞成,只要尊重事实,多方探讨,总会推动历史科学的前进的。这里收集的论文,发表时间相去约二十年,中间经历了多次运动,论文的作者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尊重历史,从具体材料出发,没有趋时髦或迎合某种政治需要,这种态度是可取的,可贵的。学一种新技术,可办一个速成训练班,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做学问没有这样容易,好比登万仞山,好比行万里路,走了一段,回头看看,才发现前进了。二十年来,钟肇鹏同志不断进步,学问也逐渐成长。这些论文正是记载着他对孔子研究的足迹。

全国解放后,中国哲学史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老一辈学者的关怀下,成长起来一批有为的中青年学者,肇鹏同志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学者之一。他除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外,近年又转向道教思想的研究。他有较好的文字训诂的基本训练,又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我希望他在新的科学领域里作出新成绩。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钟肇鹏.孔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钟肇鹏.孔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钟肇鹏(1983).孔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