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荻、诗思:《佤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美]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巴莫阿依:《彝族祖灵信仰研究:彝文古籍探讨与彝族宗教仪式考察》,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巴莫曲布嫫:《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巴仁编:《艺奇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白庚胜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巍山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日]滨岛敦俊:《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查尔斯:《鬼魂:中国民间神秘信仰》,沈其新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陈幸良、邓敏文:《中国侗族生态文化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年版。
陈艳萍:《永恒的歌唱:云南民族民间歌谣与民族死亡观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大理市文化局编:《白族本主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日]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林相泰、贾福水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段宝林:《中国史诗博览·神话与史诗》,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段炳昌等编:《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文学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冯骥才:《中国民间传说全书·大理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福田亚细男:《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於芳、王京等译,学苑出版社2010年版。
高明强编:《创世的神话和传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顾希佳:《祭坛古歌与中国文化:吴越神歌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郭思九、尚仲豪:《佤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和志武译:《东巴经典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胡国华编:《傣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黄海涛主编:《佤族》,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年版。
黄元甲:《康熙大理府志》,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江应樑:《百夷传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姜彬:《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吴越地区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关系的考察和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美]孔飞力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兰鸿恩:《广西民间文学散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李德君、陶学良:《彝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李德洙:《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勇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云龙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李泽厚:《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李子贤:《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学》,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梁旭:《彝山寻踪》,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梁永佳:《地域的等级:一个大理村镇的仪式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林新乃:《中华风俗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通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刘道超:《信仰与秩序: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刘辉豪、阿罗编:《哈尼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仁钦道尔吉:《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刘黎明:《灰暗的想象:中国古代民间社会巫术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14年版。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版。
刘敏:《天道与人心:道教文化与中国小说传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刘亚虎:《荒野上的祭坛:中国少数民族传神文化》,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吕大吉、何耀华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马林诺夫斯基著:《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马书田:《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马学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周育民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潘显一、冉昌光编:《宗教与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齐涛、郑土有:《中国民俗通志信仰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潜明滋:《中国神源》,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冉光荣:《中国藏传佛教史》,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任兆胜、胡立耘:《口承文学与民间信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施珍华、何显耀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史军超:《哈尼族文学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宋恩常:《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孙雄:《圣俗之间——宗教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侯旭东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陶立璠、李耀宗:《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说选》,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中央民院出版社1988年版。
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田海:《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赵凌云等译,中华书局2017年版。
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万建中:《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王丽珠:《彝族祖先崇拜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哈尼族古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徐华龙、吴菊芬编:《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严汝娴:《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年版。
岩叠、陈贵培等整理:《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云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岩峰、王松、刀保尧:《傣族文学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岩温扁翻译:《巴塔麻嘎捧尚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岩温龙编:《西双版纳傣族文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杨保愿:《嘎茫莽道时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杨福泉、郑晓云:《火塘文化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杨国仁、吴定国编:《侗族礼俗歌》,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杨利慧:《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杨利先主编:《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杨平侠主编:《南诏故地的传说》,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杨学政:《云南宗教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杨义龙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洱源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姚宝瑄主编:《中国各民族神话》,书海出版社2014年版。
叶舒宪:《结构主义神话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罗]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攸延春:《怒族文学简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苑利主编:《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岳永逸:《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与阳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查诗拉书(汉文、彝文对照)》,云南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
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白族神话传说集成·天地开辟》,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傣族文化大观》,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云南省民族学会景颇族研究委员会编:《景颇族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云南少数民族古典史诗全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英]詹姆斯·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张纯德:《彝学研究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张文勋:《白族文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赵安贤唱:《遮帕麻与遮米麻》,杨叶生译,兰克、杨智辉整理,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征鹏、杨胜能:《西双版纳风情奇趣录》,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编委会:《中华民族故事大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钟敬文:《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周宗麟:《民国大理县志稿》,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周作人:《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宗力:《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金荣华:《民间文学、民俗学和民学——论Folklore一词之汉译》,《神州民俗(通俗版)》2012年第5期。
蔡华:《道教在巍山彝区的传播与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10期。
邓立木:《撒梅人的西波教》,《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丁晓辉:《“语境”和“非遗”主导下的民间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段寿桃:《白族本主文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高丙中:《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1期。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歌谣周刊》1924年第69号。
何耀华:《彝族的自然崇拜及其特点》,《思想战线》1982年第6期。
黄鸿:《迷信中的科学因素探讨》,《社会》1988年第10期。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雷宏安:《云南洞经会初探》,《宗教学研究》1986年第6期。
李子贤:《从创世神话到创世史诗——中国西南地区产生创世史诗群落的阐释》,《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李缵绪:《白族“本主”文化简论》,《白族学研究》1996年第10期。
廖玲:《西南少数民族药王信仰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宗教学研究》2016年第4期。
刘红:《白族民间文学与民众的道教信仰》,《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2期。
刘目宾:《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产生、发展的原因及背景》,《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
鹿忆鹿:《彝族天女婚洪水神话》,《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第3期。
民毅:《喜看〈望夫云〉》,《中国民族》1981年第1期。
木薇:《社会性别视角之下的莲池会村落认同研究》,《民族论坛》2013年第11期。
普丽春:《桥头堡建设中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交往与安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普同金:《彝族信仰的毕教》,《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陶思炎、何燕生:《迷信与俗信》,《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
陶思炎:《迷信、俗信与移风易俗——一个应用民俗学的持久课题》,《民俗研究》1999年第3期。
万建中:《神话的现代理解与叙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王宪昭:《我国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同源共祖现象探微》,《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王小盾:《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肖雪:《洪水遗民神话解析——以彝族洪水神话文本为例》,《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杨甫旺:《彝族洪水神话的文化时空性——以创世史诗〈查姆〉为例》,《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杨序:《试论民间信仰对我国民间文学之影响》,《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杨正权:《龙崇拜与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思想战线》1999年第1期。
杨政业:《论大理洞经文化的特点及社会功能》,《民族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杨政业:《试述白族本主神的三种发展类型》,《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
尹虎彬:《传承论的民间信仰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
袁珂:《白族“望夫云”神话阐释》,《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
张光直:《中国创世神话之分析与古史研究》,《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59年第8期。
张娇、陈敏、胡椿:《大理白族民间组织“莲池会”及其社会功用》,《大理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张云霞:《民间信仰多样性对村落社会的整合功能及价值意义》,《大理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土主信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张泽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与道教神仙信仰》,《宗教学研究》2005年第4期。
赵橹:《〈望夫云〉神话辨析》,《山茶》1982年第2期。
赵橹:《悲壮而崇高的诗篇——论〈望夫云〉神话之魅力》,《民族文学研究》1985年第2期。
郑土有:《民俗场: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核心问题》,《长江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邹礼洪:《古蜀先民大石崇拜现象的再认识》,《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万建中:《民间故事与禁忌民俗的传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
王存奎、孙先伟:《民俗信仰与社会控制》,《民俗研究》2005年第4期。
陈明文:《试论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作用》,《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辛灵美:《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5年。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博士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10年。
王健:《民间信仰视野下的国家与社会》,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2年。
李娟:《仪式、规范与秩序》,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石菊红:《信仰、仪式与象征》,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台文泽:《信仰、仪式与象征》,博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11年。
曹珊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年。
申梦博:《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年。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以西双版纳老曼峨村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高健:《表述神话——佤族司岗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5年。
谭璐:《大理白族本主传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金泽:《民间信仰的性质及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张祝平:《我国民间信仰的生态内质及现代意蕴》,《中国民族报》,2010年。
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编:《大理丛书·本主篇》(内部资料),2004年。
谷德明编:《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内部资料),1983年。
茂汶县文化馆编:《羌族民间故事》(第三集)(内部资料),1982年印。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艺术研究室编:《苗族民间故事集》(内部资料),1982年。
吴通发:《倒栽杉》,《贵州文物志稿》(第一集)(内部资料)。
杨权记译,张勇整理:《天地开辟》,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研究室编印《民间文学资料集》(第一集)(内部资料),1981年。
中国哲学史学会云南省分会编:《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资料选辑》(第四辑)(内部资料),1981年。
中国哲学史学会云南省分会编:《云南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资料选辑》(内部资料),1981年。
Ben-Amos,Dan.“Toward a Definition of Folklore in Context”,In Toward New Perspectives in Folklore,ed.Américo Paredes and Richard Bauman,1972.
Degh,Linda,Legend and Belief,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2001.Gabbert,Lisa,“The Text/Context:Controversy and the Emergence of Behavioral Approaches in Folklore”,Folklore Forum,1999(112).
Steward,Julian H.,Theory of Culture Change: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