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樊苗江、柳欣:《货币理论的发展与重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通史》(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黄达、张杰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刘洪军:《货币理论的逻辑结构:凯恩斯与新古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鲁品越:《鲜活的资本论:从深层本质到表层现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钱穆讲述,叶龙记录整理:《中国经济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钱水土主编:《货币银行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宋涛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版。
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逻辑与历史的冲突和统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巫宝三主编:《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张凤林等:《后凯恩斯经济学新进展追踪评析》,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张旭昆:《西洋经济思想史新编:从汉穆拉比到凯恩斯》(上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奥地利〕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刘絜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奥地利〕米塞斯:《货币和信用理论》,樊林洲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奥地利〕米塞斯:《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一篇关于方法的论文》,朱泱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奥地利〕米塞斯:《米塞斯回忆录》,黄华侨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
〔奥地利〕米塞斯:《人的行动: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余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德〕马克思:《资本论(根据作者修订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译)》,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德〕韦伯:《经济通史》,姚曾廙译,韦森校订,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法〕奥雷斯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载〔美〕门罗编《早期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文献选集》,蔡受百等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彭盛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法〕莫斯:《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法〕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荷兰〕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肖聿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加〕汉达:《货币经济学》,彭志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加拿大〕史密森:《货币经济学前沿:论争与反思》,柳永明、王蕾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埃克伦德、〔美〕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张凤林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艾森斯坦:《货币革命——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博弈》,彭哲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美〕多恩布什、〔美〕费希尔、〔美〕斯塔兹:《宏观经济学》,范家骧、张一驰、张元鹏、张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版。
〔美〕多兰编:《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王文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戈兹曼、〔美〕罗文霍斯特:《价值起源》,王宇、王文玉译,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
〔美〕格雷伯:《债》,孙碳、董子云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美〕格雷德:《美联储》,耿丹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年版。
〔美〕哈里斯:《货币理论》,梁小民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
〔美〕海德:《礼物:创新精神如何改变世界》,孙天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美〕豪斯曼编:《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霍默、〔美〕西勒:《利率史》,肖新明、曹建海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下册),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美〕兰德雷斯、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周文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版。
〔美〕罗西斯:《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余永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曼昆:《宏观经济学》,卢远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版。
〔美〕瑞:《解读现代货币:实现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刘新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美〕萨林斯:《石器时代经济学》,张经纬、郑少雄、张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美〕萨缪尔森、〔美〕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第18版。
〔美〕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刘宇飞、王长青、蒋怀栋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威尔斯编:《后凯恩斯经济理论》,瞿卫东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伍德福德:《利息与价格:货币政策理论基础》,刘凤良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席勒:《新金融秩序》,束宇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易家详、张军扩、胡和立、叶虎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二卷),杨敬年译,朱泱校,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三卷),朱泱、易梦虹、李宏、陈国庆、杨敬年、陈锡龄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美〕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朱泱、孙鸿敞、李宏、陈锡龄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熊彼特:《经济学说与方法史论》,武黄岗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下),吴杰译,中华书局2012年版。
〔日〕栗本慎一郎:《经济人类学》,王名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瑞典〕魏克赛尔:《利息与价格》,蔡受百、程伯撝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西〕德索托:《奥地利学派:市场秩序与企业家创造性》,朱海就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西〕德索托:《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葛亚非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以色列〕帕廷金:《货币、利息与价格: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统一》,邓瑞索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意〕荣卡格利亚:《西方经济思想史》,罗汉、耿筱兰、郑梨莎、姚炜堤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
〔英〕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黄树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英〕格雷戈里:《礼物与商品》,姚继德、杜杉杉、郭锐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英〕古德哈特:《古德哈特货币经济学文集》(上卷),康以同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英〕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杰文斯:《货币与交换机制》,佟宪国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英〕凯恩斯:《货币论》上卷,何瑞英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英〕凯恩斯:《货币论》下卷,蔡谦、范定九、王祖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高鸿业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英〕凯恩斯:《凯恩斯文集》,李春荣、崔立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英〕凯恩斯:《凯恩斯文集·预言与劝说》,赵波、包晓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英〕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朱泱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英〕罗宾斯:《经济思想史:伦敦经济学院讲演录》,杨玉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罗尔:《经济思想史》,陆元诚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英〕罗:《论货币和贸易》,朱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英〕马汀:《货币野史》,邓峰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英〕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英〕乔恩:《货币史:从公元800年起》,李广乾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英〕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4卷),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英〕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三卷):货币问题》,寿勉成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英〕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英〕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英〕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英〕希克斯:《经济学展望:再论货币与增长论文集》,余皖奇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英〕休谟:《休谟经济论文选》,陈玮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伊特韦尔、〔美〕米尔盖特、〔美〕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K-P)》,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陈道富、王刚:《比特币的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和监管建议》,《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4期。
陈小亮、马啸:《“债务—通缩”风险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陈雨露:《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6期;
次贷危机研究课题组:《次贷危机正在改变世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宫敬才:《马克思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方法真相还原》,《现代哲学》2018年第4期。
侯为民:《生产过剩、信用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启示》,《学术研究》2015年第2期。
黄俊明、谷超:《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及危机的货币根源》,《商业研究》2016年第11期。
姜立文、胡玥:《比特币对传统货币理念的挑战》,《南方金融》2013年第10期。
李黎力、贾根良:《货币国定论: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新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8期。
李黎力、张红梅:《基于交易与基于债务的货币本质观之比较》,《当代财经》2014年第10期。
李义奇:《货币信用属性演化的历史与逻辑》,《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刘金全、张龙:《新中国70年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范式:总结与展望》,《财贸经济》2019年第9期。
刘宁宁:《欧洲经货联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理论研究综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2期。
刘伟:《凯恩斯管理货币理论评述》,《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2006年。
刘新华、线文:《货币的本质:主流与非主流之争》,《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6期。
刘秀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中国实践及经验》,《金融理论探索》2020年第1期。
刘召峰:《〈资本论〉 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
柳欣、于化龙:《货币经济学:问题与争论的历史》,《经济思想史评论》2007年第1期。
〔澳〕卢卡雷利:《马克思关于货币、信用和危机的理论》,周亚霆译,《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2期。
陆磊、刘学:《流动性冲击、金融危机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4期。
骆玉鼎:《交易货币化与货币的信用本质》,《财经研究》1998年第9期。
欧阳康、〔美〕赫德逊:《货币·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关于现代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访谈》,《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
邱兆祥、王慎之:《马克思的货币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第1期。
瞿强、王国刚:《货币经济学的演变与难题》,李扬主编,《中国金融论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瞿强、王磊:《由金融危机反思货币信用理论》,《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瞿强:《货币理论的困境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4期。
盛松成、张璇:《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中国金融》2014年第1期。
史锦华、刘成杰:《债务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再认识》,《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4期。
孙国峰:《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判》,《中国金融》2019年第15期。
王拴乾:《论马克思 〈资本论〉 中的二重性分析方法》,《实事求是》1987年第4期。
王玉峰、刘利红:《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从货币演变史中抽象货币的本质和演变规律》,《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韦森:《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的本质》,《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第5期。
徐鸣:《论货币的“象、数、理”:基于马克思货币观的哲学阐释》,《当代财经》2009年第11期。
闫坤、孟艳:《现代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3.0版》,《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2期。
杨小军:《货币政策传导的价格效应——“价格之谜”在中国的经验证据》,《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杨兴业、邹广文:《论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基于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的文本学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6期。
杨源源、于津平、尹雷:《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范式选择》,《财贸经济》2019年第1期。
杨源源、于津平:《新常态下中国最优货币调控范式选择——基于财政货币政策互动视角》,《世界经济文汇》2017年第2期。
仰海峰:《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逻辑》,《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叶世昌:《中国古代的纸币管理思想》,《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2期。
叶世昌:《中国古代货币管理的指导思想》,《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第2期。
张晓晶、刘磊:《现代货币理论及其批评——兼论主流与非主流经济学的融合与发展》,《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7期。
钟伟、张晓曦:《对“新共识”宏观货币理论的反思》,《金融研究》2009年第5期。
周原孙:《宋代纸币理论述评》,《四川金融》1994年增刊。
朱富强:《历史归纳还是抽象演绎?——经济学中两大分析逻辑的历史演化与现实反思》,《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9期。
朱晓东:《经济周期的成因——信用扩张角度的分析》,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张五常:《经济学的哲学性》,张五常的博客,2014年6月24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2e99g.html.
Clower,Robert.The Keynesian Counter-Revolution: A Theoretical Appraisal,Th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s,edited by Hahn and F.P.R.Brechling,London: Macmillan,1965:103-125.
Davig,Troy.Leeper,Eric M.Monetary-fiscal policy interactions and fiscal stimulu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55(2011)211-227.
Gordon,David B.Leeper,Eric M.The Price Level,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and the Fiscal Theory of the Price Level,NBER Working Paper,No.9084,July 2002.
Hahn,F.H.,“On Some Problems of Proving the 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in a Monetary Economy”,Chapter 6,in F.H.Hahn and F.P.R.Brechling,eds.Th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s,London: Macmillan & Co.,1965.
Hicks,John.,“A suggestion for simplifying the theory of money”,Critical Essays in Monetary Theory.Clarendon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67.
Hudson,Michael.“The Archaeology of Money: Debt Versus Barter Theories of Money's Origins”,in L.R.Wray(ed.),Credit and State Theories of Money: the Contributions of A.Mitchell Innes,Edward Elgar,Cheltenham,2004,99-127.
Ingham,Geoffrey.“Money is a social relation”,Review of Social Economy,1996,54(4): 243-75.
Ingham,The Nature of Money,Cambridge: Polity Press,2004.
Innes,A.Mitchell.The Credit Theory ofMoney,The Banking Law Journal,1914,Vol.31,Dec./Jan.,151-168.
Innes,A.Mitchell.What is money?The Banking Law Journal,1913,May,30,377-408.
Johnson,Simon.What went wrong with economics,The Economist,2009-07-18.
Knapp,TheState Theory of Money,London: Macmillan & Company Limited,1924.
Lawson,Tony.Social Positioning and the Nature of Money,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16,40,961-996.
Leeper,E.M.Leith,C.and Liu,D.Optimal Time-Consistent Monetary,Fiscal and Debt Maturity Policy,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https://doi.org/10.1016/j.jmoneco.2020.03.015
Leeper,Eric M.Should Central Banks Care About Fiscal Rules?NBER Working Paper,No.22800,November 2016.
Leeper,Eric M.Yun,Tack.Monetary-Fiscal Policy Interactions and the Price Level: Background and Beyond,NBER Working Paper,No.11646,September 2005.
Macleod,The Theory of Credit,London: Longmans,Green and Co.,1889.
Nelson,Anitra.Marx's Concept of Money: The god of commodities,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9.
Oresme,Nicole.The De moneta of Nicholas Oresme and English mint documents,translated from the Latin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 Johnson C.Thomas Nelson and Sons Ltd,London/New York,1956,pp.5-6.
Polanyi,Karl.Arensberg,Conrad M.and Pearson,Harry W.(ed.),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Economies in History and Theory,Chicago:Henry Regnery Company,1957.
Rist,C.1938.Histoire des doctrines relative au crédit et à la monnaie depuis John Law jusqu'à nos jours.Paris:Sirey.Tr.as History of Monetary and Credit Theory from John Law to the Present Day,New York: Augustus M.Kelley,1966.
Seaford,Richard.Money and the Early Greek Mind:Homer,Philosophy,Tragedy,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Thornton,Henry.An E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the Paper Credit of Great Britain,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F.A.Hayek,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