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献
包昌火、缪其浩、谢新洲:《对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对策研究》,《情报理论》1997年第3期。
包昌火、缪其浩、谢新洲:《对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和对策研究(下)》,《情报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
毕桃李、滕颖:《对提高情报研究有效性的几点看法》,《情报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5期。
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常忠荣、岳秉月:《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的功能及选题》,《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年第3期。
陈家昌:《基于元分析方法的技术竞争情报研究特征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2期。
陈薇、方赛男、刘建平、陈可冀:《国际循证医学证据分级体系的发展与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第12期。
丛敬军:《元情报学:21世纪情报科学研究与创新的新思路》,《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9期。
段力刚、段丽凌:《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群决策法的人口素质测评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第23期。
冯恩椿:《情报研究学基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冯恩椿:《情报研究学基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高庆德、宗盟、任珊珊:《美国情报组织揭秘》,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葛露露:《基于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的铁路信息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确定》,《铁路计算机应用》2017年第4期。
顾基发、唐锡晋:《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及应用》,《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第4期。
顾基发、唐锡晋:《综合集成与知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
贺志刚:《情报分析人员的心理分析》,《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年第5期。
黄晓斌、罗海媛:《兰德公司的情报研究方法创新及其启示》,《情报杂志》2019年第5期。
金良浚:《情报研究应当应用综合方法》,《情报科学》1981年第2期。
金星、凌秉政、王永山:《关于情报研究中采用的几种定量研究方法及其问题的探讨》,《情报科学》1991年第2期。
康焕龙:《论情报研究与科学文化》,《情报理论与实践》1990年第3期。
康乔:《康乔竞争情报论坛(5):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报分析》,《医药世界》2004年第8期。
李均:《元高等教育学引论》,《江苏高教》2002年第4期。
李曼、张惠玲:《关于提高竞争情报工作有效性的分析》,《现代情报》2003年第2期。
李晓菲:《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在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情报科学》2008年第5期。
李艳、赵新力、齐中英:《钱学森的情报思想与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重构》,《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梁战平:《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09年第2期。
林齐宁:《决策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刘建平:《临床科研方法——理论与实践》,军事医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孟骧:《法相唯识:佛教形而上学的概念金字塔》,《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刘全根:《科技情报分析研究》,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刘晓勇:《基于语义关系挖掘的隐性关联知识发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大学,2011年。
刘迅、范并思:《世纪之交的思考(二)第三封信:寻找学科支撑点及其理论前提》,《图书馆》1992年第4期。
刘瑛:《浅谈科技情报研究》,《电子材料与电子技术》2005年第2期。
马费成、郝金星:《概念地图及其结构分析在知识评价中的应用(Ⅲ):实证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5期。
马明、武夷山:《Don R.Swanson的情报学学术成就的方法论意义与启示》,《情报学报》2003年第3期。
聂辰席:《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3年。
彭国甫、李树丞、盛明科:《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6期。
钱文荣:《伊拉克战争是“情报失误”还是蓄意发动?——写在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之际》,《和平与发展》2004年第2期。
钱学森:《论系统工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秦铁辉:《情报研究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邱均平、马瑞敏、徐蓓等:《专利计量的概念、指标及实证——以全球有机电激发光技术相关专利为例》,《情报学报》2008年第4期。
孙瑞英:《从定性、定量到内容分析法——图书、情报领域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情报》2005年第1期。
唐静、李晓芳、周京凤:《应用Delphi 法构建军队医院病区分类指标体系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5年第4期。
唐韬智:《信息分析与决策》,《情报杂志》2002年第2期。
王崇德:《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王芳:《情报学的范式变迁及元理论研究》,《情报学报》2007年第5期。
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家良:《21世纪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
王琳:《情报学元理论研究的动态分析》,《情报科学》2007年第10期。
王沛、冯丽娟:《元分析方法评介》,《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王万宗:《情报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王永红:《情报分析中的不完全信息现象及其对策》,《情报杂志》2007年第6期。
吴思竹:《基于语言网络的文本主题中心度计算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大学,2011年。
阎鸿志:《情报调研报告写作初探》,《百泉农专学报》1980年第2期。
杨斌:《兰德公司情报研究启示,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8册(同位素分卷、辐射研究与应用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核农学分卷、核医学分卷、核情报分卷),2015年。
尤正平:《预警性情报分析研究探析》,《情报学刊》1990年第5期。
曾忠禄:《情报制胜:如何搜集、分析和利用企业竞争情报》,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詹思延:《第一讲:如何报告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国际报告规范QUOROM和MOOSE解读》,《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年第5期。
张长军:《情报分析技巧在战略预警中的运用——以美国情报界为个案》,《情报科学》2006年第11期。
张恒:《略论情报研究学》,《情报学刊》1989年第2期。
张婧波、李云飞、邢花:《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药新药立项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6年第8期。
张俊华、商洪才、张伯礼:《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质量的评价方法》,《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年第4期。
张永东:《展开对情报科学元理论的研究》,《技术与市场》1990年第5期。
张云秋:《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方法改进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大学,2008年。
赵书坤:《怎样编写专题情报研究报告》,《河南科技》1984年第5期。
赵文:《信息安全保障度量及综合评价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钟丽萍:《基于情报研究流程缺陷分析的“理想化情报研究流程模型”构建》,《情报杂志》2015年第12期。
钟丽萍、冷伏海:《基于综合集成论的情报研究理论阐释》,《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6期。
钟丽萍、冷伏海、张云秋:《基于证据基础的EBBP与情报研究的关系剖析》,《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4期。
钟丽萍:《情报研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7期。
钟丽萍:《情报研究有效性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构建》,《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3期。
钟丽萍:《情报研究有效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情报杂志》2014年第11期。
周军:《情报研究引论》,蓝天出版社1999年版。
邹志仁:《情报研究与预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C.甘沙、M.梅努:《情报与文献科学技术概论》,焦俊武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美]德尔伯特·C.米勒、内尔·J.萨尔金德:《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风笑天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苏]А.И.米哈依诺夫:《科学交流与情报学》,徐新民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二 英文文献
Andrew Roberts,Napoleon & Waterloo,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1.
B.B.Chang,R.DiGiacomo,J.Kremer,C.Kay,D.M.Shah,“Effects of Fish Oil Fatty Acid Ingestion in Patients with Raynaud's Syndrome”,Surgical Forum,Vol.39,1988.
Bo Jarneving,“A Comparison of Two Bibliometric Methods for Mapping of the Research Front”,Scientometrics,Vol.65,No.2,2005.
B.Vickery,“Metatheo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Journal of Documentation,Vol.53,No.5,1997.
C.Chen,“Visualization Viewpoints:Top 10 Unsolve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Problems”,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Vol.25,No.4,2005.
David L.Sackett,W.Scott Richardson,Rosenberg W.,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ing EBM,London:Cheerchill Livingston,1997.
Don R.Swanson,“Migraine and Magnesium:Eleven Neglected Connections”,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Vol.31,No.4,Summer 1988.
Don R.Swanson,“Raynaud's Syndrome,and Undiscovered Public Know-ledge”,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Vol.30,No.1,Autumn 1986.
Douglas H.Dearth,R.Thomas Goodden,Strategic Intelligence:Theory and Application,Washington D.C.:Profession and Process,1995.
Gene V.Glass,“Primary Secondary and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Education Research,Vol.6,No.5,1976.
Huw Davies,Sandra Nutley,Peter Smith,What Works?Evidence-Based Policy and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s,Bristol:Policy Press,2000.
J.A.Muir Gray,Evidence-Based Healthcare:How to Make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e,1997.
Jennifer C.Greene,“The Merits of Mixing Methods in Evaluation”,Evaluation,Vol.7,No.1,2001.
J.Goldman,“Warning and Policy Process:Problem Definition and Chaos Theory”,Defense Intelligence Journal,Vol.7,No.2,1998.
J.H.Abramson,“Meta-Analysis:A Review of Pros and Cons”,Public Health Rev,Vol.18,No.1,1990.
John C.Bailar Ⅲ,Kay Patterson,“Journal Peer Review:The Need for a Research Agenda”,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o.312,March 7,1985.
Jonathan D.Wren,Raffi Bekeredjian,Jelena A.Stewart,“Knowledge Discovery by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Ranking of Implicit Relationships”,Bioinformatics,Vol.20,No.3,2004.
Kristan J.Wheaton,Michael T.Beerbower,“Toward a New Definition of Intelligence”,Stanford Law & Policy Review,No.17,June 2006.
K.Wheaton,D.Chido,“Evaluating Intelligence”,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Vol.10,No.3,2007.
Larry V.Hedges,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1993.
Loet Leydesdorff,“Why words and co-words cannot ma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Vol.48,No.5,1997.
Luis G.Vargas,“Reciprocal Matrices with Random Coefficients”,Mathematical Modelling,No.2,1982.
Marc Weeber,Henny Klein,Lolkje T.W.de Jong-van den Berg,“Using Concepts in Literature Based Discovery:Simulating Swanson's Raynaud-Fish Oil and Migraine-Magnesium Examples”,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Vol.52,No.7,2001.
Mark M.Lowenthal,Intelligence:From Secrets to Policy,2nd Edition,Washington D.C.:CQ Press,2003.
Mark M.Lowenthal,Intelligence:From Secrets to Policy,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2002.
Mark M.Lowenthal,Intelligence:From Secrets to Policy,Washington D.C.:CQ Press,2006.
Mark Petticrew,“Syatematic Reviews from Astronomy to Zoology:Myths and Misconceptions”,British Medical Journal,Vol.322,No.13,2001.
Meliha Yetisgen-Yildiz,Wanda Pratt,“Using Statistical and Knowledge-Based Approaches for Literature Based Discovery”,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Vol.39,No.6,2006.
M.Gordon,“The Role of Referees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in James Hartley ed.,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New York:Nichols,1980.
Michael D.Gordon,“Using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for Literature Based Discove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Vol.49,No.8,1989.
Naoki Shibata,Yuya Kajikawa,Yoshiyuki Takeda,“Comparative Study on Methods of Detecting Research Fronts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Cita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60,No.3,2009.
Padmini Srinivasan,“Generating Hypotheses from MEDLINE”,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Vol.55,No.5,2004.
Philip Davies,“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Vol.47,No.2,1999.
Ralph A.Digiacomo,Joel M.Kremer,Dhiraj M.Shah,“Fish-oil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Raynaud's Phenomenon:a Double-blind,Controlled,Prospective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Vol.86,No.2,January 1989.
Rcbert M.Clark,Intelligence Analysis:A Target-Centric Approach,Washington D.C.:CQ Press,2004.
Richard Klavans,Kevin W.Boyack,“Identifying a Better Measure of Relatedness for Mapping 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57,No.2,2006.
Richards J.Heuer,Limits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Elsevier Limited,2004.
Richards J.Heuer,Psychology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Washington D.C.:CI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telligence,1999.
R.Jarvis,Perception and Misper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6.
Robert K.Lindsay,“Literature Based Discovery by Lexical Statisti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Vol.49,No.8,1999.
Robert M.Clark,Intelligence Analysis:A Target-Centric Approach,New York:Washington D.C.:CQ Press,2004.
Robert R.Braam,Henk F.Wed,Anthony F.J.van Raan,“Mapping of Science by Combined Co-citation and Word Analysis Ⅱ:Dynamical Aspect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Vol.42,No.4,1991.
Ronald N.Kostoff,Joel A.Block,Jeffrey L.Solka,Literature-related Discovery,Chicago:ARIST,2008.
Sherman Kent,Intelligence for American World Policy,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
S.Swanson,“Defining Intelligence Requirements:What Is the Question”,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agazine,Vol.8,No.6,2005.
Steve Sorrell,Improv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Energy Policy:The Role of Systematic Reviews,SPRU Electronic Working Paper Series 146,University of Sussex,SPRU-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Research 2006.
Syrene A.Miller,Jane L.Forrest,“Enhancing Your Practice through Evidence-based Decision Making:PICO,Learning How to Ask Good Questions”,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Dental Practice,Vol.1,No.2,2001.
Thomas L.Saaty,“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ilogy,Vol.15,No.3,1977.
Wanda Pratt,Meliha Yetisgen-Yildiz,“Capturing Connections Across the Biomedical Literature”,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Capture (K-Cap'03),2003,Florida.
William Rosenberg,“Evidence Based Medicine:An Approach to Clinical Problem Solving”,British Medical Journal,Vol.310,No.6987,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