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华、张志和、高华康、李翔:《大熊猫为什么偏爱四川》,《生态文明世界》2019年第4期。
包伟民:《试论北宋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巴蜀书社1984年版。
陈静:《四川博物院馆藏古琴略说》,《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4期。
陈岚、丁传欣:《街区文化要素对街道公共空间微更新影响研究》,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陈能军、WONG,Mark,Y.:《城市创意文化生态社区:创意街区升级转型的资本路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陈伶、吴雅婷:《“浓园模式”及其对成都文创产业聚集区的启示》,《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期。
陈平平:《中国西南牡丹研究的先驱者陆游及其成就》,《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陈平平:《我国宋代的牡丹谱录及其科学成就》,《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
陈彬藩:《世界最早茶叶市场的考证》,《福建茶叶》1980年第Z1期。
陈冬梅、康宏樟、刘春江:《中国大陆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研究进展》,《植物研究》2011年第5期。
陈世松、李映发:《成都通史·元明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商业街船棺、独木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11期。
成都市建设委员会、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编:《成都城市特色塑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成都市植物园:《一朵花一座城:芙蓉·成都》,湖北科技出版社2020年版。
曹学佺撰:《蜀中广记》,杨世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
戴德源:《川扇史话》,《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2期。
丁永祥:《河南固始商代墓内发现花椒》,《农业考古》1991年第1期。
杜莉:《古蜀佳酿郫筒酒》,《四川烹饪》1997年第2期。
杜莉、张茜:《川菜的历史演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农业考古》2014年第4期。
段渝等:《成都通史》[古蜀时期、秦汉三国(蜀汉)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前、后蜀)两宋时期、元明时期、清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E.H.威尔逊:《中国——园林之母》,广东科技出版社2015年版。
方孝孺撰:《逊志斋集》,许光大校点,宁波出版社1996年版。
何一民、王毅:《成都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冯婵:《杜甫诗歌创作与成都地域文化的影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第5期。
付宝华:《主题文化:城市的“灵魂”》,《魅力中国》2008年第5期。
付宝华:《主题文化——经营城市的金钥匙》,《魅力中国》2008年第6期。
傅崇矩:《成都通览上册》,巴蜀书社1987年版。
傅才武:《文化空间营造:突破城市主题文化与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胡开全主编:《明蜀王文集(五种):献园睿制集》,巴蜀书社2018年版。
龚昊婷:《城市文化生态的建设发展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年第10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年版。
黄天其、黄瑶:《历史街区建筑遗产的美学解读》,《城市地理》2012年第S1期。
何崝:《柏灌考》,《四川文物》2008年第3期。
慧绘:《三星堆酒器和郫筒酒》,《文史杂志》2008年第2期。
黄德民、赵国华、陈宗道等:《我国花椒的饮食文化探源》,《中国调味品》2006年第1期。
黄康:《蜀派古琴发展历程研究》,《艺术教育》2016年第7期。
郝建民:《揭开北纬30°的神秘面纱》,《科技潮》2003年第12期。
韩俊伟:《新兴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人民论坛》2006年第21期。
[美]科特金:《全球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李埏:《北宋楮币史述论》,《思想战线》1983年第2期。
李建盛:《北京公共艺术与首都城市文化建设》,《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李娟:《四川盆地夜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
李忠东、谭祎波:《天下四川中国的避难所》,《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年第11期。
刘术:《宋代成都士庶的“游山玩水”》,《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6年第2期。
刘亚云、陈桂珠:《桃花水母及其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科学》2004年第1期。
刘士林:《都市化与中国美学的当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2期。
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公司:《大数据里的西博会》,《四川省情》2021年第10期。
罗开玉、谢辉:《成都通史·秦汉三国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罗念生:《从芙蓉城到希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吕颖、张健平、唐淼等:《植硅体分析揭示成都平原先秦农业发展及其环境背景分析——以宝墩和三星村遗址为例》,《第四纪研究》2021年第5期。
马爽:《韦尔施日常生活美学对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
[美]芒福德:《城市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马端临:《文献通考》,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牛冬梅:《建筑艺术文化的经纬评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美]奈斯比特:《2000年大趋势:九十年代的十个新趋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彭邦本:《古代都江堰岁修制度》,《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4期。
钱小萍:《蜀锦、宋锦和云锦的特点剖析》,《丝绸》2011年第5期。
钱关泽:《苹果属(Malus Mill)分类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齐艳:《当代西方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
让·博丹:《论国家》第五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芮逸夫:《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1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宋道雷:《城市文化治理的空间谱系:以街区、社区和楼道为考察对象》,《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8期。
沈浪、陈小勇、李媛媛:《生物冰期避难所与冰期后的重新扩散》,《生态学报》2002年第11期。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苏洪:《“双循环”下成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新格局》,《中国会展》2021年第21期。
孙思旺:《〈关雎〉禽鸟喻义问题浅谈》,《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谭元隆、乔彦松、赵志中等:《成都平原风尘堆积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地质力学学报》2013年第19期。
谭绿英:《民国时期基督教在华慈善事业——以中西组合慈善会为例(1921—1940)》,《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1期。
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与微观世界(1900—19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王川、吴艾坪:《成都寻古录:从文物读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王操:《文化创意产业比较研究:内涵、范围界定、发展现状和趋势》,《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年第10期。
闻丞、宋晔、张代富等:《猛禽:鸟中王者》,《森林与人类》2013年第11期。
王岚:《生态美学视域下公共雕塑的生态美表达》,《文艺争鸣》2021年第10期。
王胡林:《打造成都乡村旅游升级版——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例》,《四川农业科技》2018年第2期。
王雪梅:《四川会馆》,巴蜀书社2009年版。
王樵:《方麓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5册,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王士性:《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版。
熊良智:《扬雄〈蜀都赋〉释疑》,《文献》2010年第1期。
熊德成:《论古蜀农耕文化起源于双流》,《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S2期。
许蓉生:《水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徐亮工:《古蜀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水//蜀学:第十一辑》,巴蜀书社2016年版。
[加]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20年版。
阎星主编:《70年成都发展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杨慎:《升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
叶俊伟、袁永革、蔡荔等:《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物种的谱系地理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2017年第12期。
应俊生:《中国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生物多样性》2001年第9期。
袁月:《清代成都会馆与成都社会发展》,《成都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
张莉红、张学君:《成都城市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张丽平:《空间转向与生活美学:契合地方属性的城市形象影像再造》,《当代电视》2021年第12期。
张健:《水系对成都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张禄英、毛文书、庞波:《成都平原气候变化特征》,《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张桥英、何兴金:《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年第5期。
张学君:《蜀中戏曲源流与“五腔共和”的川剧》,《天府文化研究:友善公益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张远:《文学视域下的宋代花谱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张媛、梁霞:《川菜烹饪方法英译原则及其应用》,《上海翻译》2013年第3期。
张威、刘蓓蓓、崔之久等:《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和厘定》,《地理研究》2013年第4期。
张明、袁施彬、张泽钧:《大熊猫地史分布变迁初步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曾京京:《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理分布》,《中国农史》2000年第4期。
曾伟:《现代城市的文化发展与品质提升》,《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曾九利:《成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6年。
曾蒙秀:《四川西部晚冰期以来植被和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7年。
章超:《审美化作为理解空间进程和空间经验的一个框架》,《现代城市研究》2021年第9期。
赵海凤、徐明:《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对野生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价值计量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5期。
赵雪然:《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地理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8年。
郑光路:《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左大康主编:《现代地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钟平:《社会与救济——成都慈惠堂研究(1924—1949)》,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周开庆:《民国四川人物传记》,台北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