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C.B.谢吉列夫:《古代蒙古城市》,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Jan Bemmann,Susanne Reichert:Karakorum,The First Capital of the Mongol World Empire:An Imperial City in a Non-urban Society,Asian Archaeology,2020.
Shirin,A.,Khanmohamadi:In Light of Another's Word:European Ethnography in the Middle Ages,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14.
艾周昌、沐涛:《中非关系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安南志原》,法国远东学院订刊,河内西历1931年发行。
傲日格勒:《蒙元时期汗位继承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7年。
白承锡:《高丽大儒李穑及其辞赋学之成就》,《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
白寿彝总主编,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 13 第8卷 中古时期 元时期 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意]柏朗嘉宾、[法]鲁布鲁克:《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耿昇、何高济译,中华书局1985年版。
鲍志成:《马可·波罗眼中的杭州》,《文化交流》2007年第3期。
鲍志成:《马可·波罗与杭州天城》,香港新风出版社2000年版。
鲍志成:《沙舟集》,西泠印社2006年版。
[法]贝凯、韩百诗译注:《柏朗嘉宾蒙古行记》,耿昇译,中华书局1985年版。
[法]伯希和:《蒙古与教廷》,冯承钧译,中华书局2008年版。
蔡美彪:《试论马可·波罗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蔡乾:《思想史语境中的17、18世纪英国汉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曹萌、金利杰:《郑和与马可·波罗的中国文化传播》,《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元)常德口述,刘郁笔录,顾宏义、李文整理标校:《西使记》,《金元日记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
陈得芝:《刘郁〈(常德)西使记〉 校注》,《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期。
陈得芝:《蒙元史研究丛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东亮:《〈岛夷志略〉的历史文化价值与作者汪大渊生平与交往略考》,《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陈高华、史卫民:《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陈高华、史卫民:《元上都》,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陈高华、史卫民:《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八卷·元代,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陈高华、史卫民:《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陈光照:《东西方两位大旅行家笔下的中国——徐霞客与马可·波罗游记之比较》,《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版。
陈雷:《法国作家笔下的蒙古人形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1年。
陈庆江:《元代云南通四川、湖广驿路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6期。
陈延杭:《〈马可·波罗游记〉中刺桐海船的探讨》,《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2期。
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宋)陈造:《江湖长翁集》,明万历刻本。
陈正祥:《中国游记选注》,香港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越]陈重金:《越南通史》,戴可莱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元)程钜夫著,张文澍校点:《程钜夫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程千帆、孙望选评:《日本汉诗选评》,东方出版中心2020年版。
程彤:《杭州凤凰寺波斯文阿拉伯文碑铭——兼谈元代穆斯林在杭州的足迹》,《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第1期。
楚汉:《伊本·白图泰的中国之行》,《文史杂志》1996年第3期。
[日]村冈伦:《从〈和林兵马刘公去思碑〉谈起——元代和林地区行政机构管窥》,宫海峰译,《江海学刊》2016年第3期。
党宝海:《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中华书局2010年版。
[日]道端良秀:《日中佛教友好二千年史》,徐明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英]道森编:《出使蒙古记》,吕浦译,周良霄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邓文宽:《中国古代历日文化对柬埔寨的影响》,《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第2期。
丁谦:《长春真人西游记地理考证》,民国4年(1915)浙江图书馆校刊。
杜成辉:《〈西使记〉作者刘郁事迹考》,《北方文物》2009年第4期。
杜玉亭:《忽必烈与云南》,《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渡边索:《元朝时期中国日本的划时代交流》,《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1期。
段立生:《关于〈真腊风土记〉的作者周达观》,《学术研究》1985年第1期。
段立生:《〈真腊风土记校注〉之补注》,《世界历史》2002年第2期。
[意]鄂多立克:《鄂多立克东游录》,何高济译,中华书局1981年版。
樊保良:《耶律楚材及其〈西游录〉杂议》,《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樊一泽:《雪村友梅〈岷峨集〉中的中国风景研究》,《名作欣赏》2021年第12期。
樊运景、王旭:《试论金末元初文人的蒙古之行及创作》,《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范锐超、刘珊:《沧海遗珠:管窥李京及〈云南志略〉》,《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1期。
范维伟:《五山文学中的山茶诗与山茶画》,《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年第5期。
方国瑜:《李京〈云南志略〉概说》,《思想战线》1981年第1期。
方国瑜、林超民:《〈马可·波罗行记〉云南史地丛考》,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
方铁:《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1期。
方志远等点校:《大明一统志》,巴蜀书社2017年版。
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五编,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苏联]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刘荣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元)傅若金著,杨匡和校注:《傅与砺诗集校注》,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盖建民:《丘处机与〈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干红强:《中世纪西方对蒙古人认知的演变》,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20年。
高贝:《雪村友梅汉诗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以〈岷峨集〉为中心》,《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2期。
高建新:《大野连山沙作堆,白沙平处见楼台——草原都城元上都》,《名作欣赏》2013年第7期。
高荣盛:《元代海外贸易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耿光华、段军:《从上京纪行诗观张垣地区独特的物候民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耿昇:《方济各会士出使蒙元帝国,中法关系的肇始》,《西部蒙古论坛》2015年第1期。
耿昇:《中法早期关系史:柏朗嘉宾与鲁布鲁克出使蒙元帝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龚缨晏:《马可·波罗对杭州的记述》,《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龚缨晏:《欧洲与杭州:相识之路》,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辜承尧:《日本五山文学中的西湖题材作品考察》,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顾宏义:《金元方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清)顾嗣立:《元诗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郭成美:《浙江回族伊斯兰教碑刻概述》,《回族研究》2006年第3期。
郭建梅:《李白诗歌对高丽朝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李奎报、李齐贤”诗词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3年。
郭小转:《多元文化背景中元代边塞诗的发展》,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国晖、张晓希:《中日古代流散汉诗及其特点——以唐诗及五山文学汉诗为例》,《东方丛刊》2010年第3期。
韩华:《蒙元时期传教士与中西交通》,《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0期。
韩振书:《曲阳问匠》,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版。
何高济、陆峻岭:《元代回教人物牙老瓦赤和赛典赤》,《元史论丛》第二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何高济、陆峻岭:《域外集——元史、中外关系史论丛》,中华书局2013年版。
何永波:《高丽李齐贤与性理学的传播》,《理论界》2010年第6期。
何永波:《李齐贤汉诗创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洪源编写:《赛典赤》,中华书局1962年版。
侯松:《〈真腊风土记〉两百年翻译传播及其世界性意义》,《中国翻译》2020年第6期。
胡树森:《朝鲜李齐贤和他的诗》,《河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花志红:《李京“纪行诸诗”述略》,《文教资料》2016年第18期。
黄二宁:《〈安南即事〉:元代域外纪行的一首奇诗》,《古典文学知识》2020年第1期。
黄二宁:《论元代安南纪行诗的书写特征与诗史意义》,《南开学报》2016年第5期。
黄二宁:《蒙元前期丘处机的西域游历与行旅诗创作》,《中北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黄时鉴:《关于马可·波罗的三个年代问题》,《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
黄郁晴:《山川何处异乾坤:入元日僧雪村友梅及其〈岷峨集〉析论》,《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4年第1期。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华书局1985年版。
纪流:《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版。
冀强:《赛里斯:一个称谓的文化史》,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年。
贾二强:《〈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陕西地名及陕情记载》,《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
江静:《元代文人与来华日僧交往初探——以元人冯子振“与无隐元晦诗”为例》,《文献》2006年第3期。
江静:《日藏宋元禅林赠与日僧墨迹考》,《文献》2011年第3期。
江鑫:《关于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姜剑云:《儒释相非久,谁知我独亲——略说高丽大儒李穑之亲佛》,《兰州学刊》2015年第11期。
蒋岱:《〈利玛窦中国札记〉与〈马可·波罗行记〉的跨文化想象的异同——两个意大利人的文本的中国形象的比较》,《东方丛刊》2006年第4期。
金文京:《日本五山僧中岩圆月在元事迹考》,邵毅平编:《东亚汉诗文交流唱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金贤珠、金瑛美:《李齐贤的中国纪行词考察》,第四届中国文学地理学年会2014年版。
[波斯]拉斯特:《史集》,余大均、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真腊风土记》《Description du royaume de Cambodge》,[法]雷慕沙(A.Remusat)译,载于1819年巴黎出版的《旅行新志》第三册,1829年,此书收入巴黎出版《新亚洲论丛》上册。
[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龚钺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黎明:《蒙元时期窝阔台家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05年。
[越]黎崱:《安南志略》,武尚清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版。
李宝龙、高云龙:《李齐贤在朝鲜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李宝龙:《论李齐贤词的多重渊源》,《东疆学刊》2011年第1期。
李博:《忽必烈时期元上都纪行诗发展的动因》,《前沿》2015年第5期。
李朝军:《19世纪西方来华游历者视域中的中国形象》,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李光斌:《论伊本·白图泰和他的旅途各国奇风异俗珍闻记》,《海交史研究》2003年第1期。
李光斌:《蒲松龄是书写〈偷桃〉故事的第一人吗?》,《蒲松龄研究》2012年第3期。
李光斌:《未完之旅——伊本·白图泰游记与元末中印关系》,《文史知识》2013年第5期。
李光斌:《伊本·白图泰中国纪行考》,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李鸿章:《杜甫与李穑诗歌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6年。
李嘉瑜:《〈交州稿〉中的安南书写》,《汉学研究》2016年第4期。
李建超:《终南山翠微寺与日僧雪村友梅》,《碑林集刊》2006年。
(元)李京:《云南志略·总叙》,王叔武校注:《大理行记校注 云南志略辑校》,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元)李京撰,王叔武校注:《云南志略辑校》,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李军:《论元代的上京纪行诗》,《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
李军:《元世祖朝出使安南使交书论略》,《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李岭:《〈牧隐稿诗稿〉所见元明之际的中朝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年第5期。
李凌云:《〈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马可·波罗游记〉比较研究》,《日本研究》2013年第1期。
李宁宁:《一个儒士眼中的南国风情——试论〈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误读与作者心态》,《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韩]李齐贤:《益斋乱稿》,载《韩国文集丛刊(2)》,民族文化促进会1970年版。
李慎仪:《耶律楚材评传》,《史学月刊》1981年第4期。
李思纯、柯劭忞著,沈曾植注:《元史学 元朝秘史 新元史考证》,上海书店1996年版。
李甦平:《朱子学在高丽时代的传播与发展》,《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李素娥:《〈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元代音乐史料钩沉》,《中国音乐学》2008年第1期。
李晓标:《蒙元时期西方人眼中的蒙古》,《兰台世界》2014年第33期。
李晓标:《晚清西方人眼中的蒙古》,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大学,2014年。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李一新:《蒙古贵由汗时期对外战争简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李一新:《蒙古西征后与欧洲的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李寅生、[日]宇野直人编:《中日历代名诗选·东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李正春:《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元代扈从文人心态》,《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元)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元)李志常著,党保海译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元)李志常著,尚衍斌、黄太勇校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李治安、宋涛主编:《马可·波罗游历过的城市:元代杭州研究文集》,杭州出版社2012年版。
李治安、薛磊著,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梁英华:《蒙元时期高丽国王入朝述论》,《韩国学论文集》2007年第2期。
梁永佳:《“西南他者”与〈云南志略〉》,《中国人类学评论》第3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版。
廖大珂:《〈岛夷志〉非汪大渊撰〈岛夷志略〉辨》,《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4期。
林树建:《元代钱塘江沿岸城市杭州的海外贸易》,《浙江学刊》2011年第5期。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刘迪南:《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人游记中的蒙古人形象》,《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刘刚、潘越:《李穑入华考》,《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23期。
刘宏英:《元代上京纪行诗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年版。
刘晓:《耶律楚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刘孝严:《中华百体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刘迎胜:《时代的见证——凤凰寺与元代杭州的色目人》,《蒙元史考论》(上),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刘迎胜:《汪大渊两次出洋初考》,《“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
刘玉珺:《中国使节文集考述——越南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龙达瑞:《〈马可·波罗行纪〉中所涉及的宗教问题研究》,《宗教学研究》1990年第Z1期。
卢飞鹰、黄伟:《长安翠微寺与雪村友梅》,《文博》2001年第1期。
陆韧:《云南地方的古代历史记载与史学》,《史学史研究》2004年第3期。
路景天、王艳丽、林杨:《浅析元上都的历史影响》,《才智》2018年第36期。
罗鹭:《五山时代前期的元日文学交流》,《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罗贤佑:《西方教士出使蒙古之目的浅析》,《西部蒙古论坛》2014年第3期。
罗贤佑:《元代云南地区的民族实录——〈云南志略〉》,《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
罗新:《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
马奥远:《元代扈从诗视野下的龙虎台及其诗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马蕙颖:《五山汉诗中的禅意》,《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1期。
马建春、徐虹:《元一统与地方多元社会的构建——基于杭州回回社区史料与碑铭的考察》,《暨南史学》第八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娟:《元代杭州的穆斯林移民》,《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
[意]马可·波罗口述,[法]沙海昂注:《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中华书局1954年版。
[意]马可·波罗口述,鲁斯蒂谦诺笔录,余前帆译注:《马可·波罗游记》,中国书籍出版社提供版本,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特别印制2010年版。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马明达:《元代出使安南考》,《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马淑兰:《蒙哥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马晓林:《马可·波罗所记杭州税收数字的可靠性——元代江南经济史的新成果》,《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中西书局2018年版。
马晓林:《马可·波罗研究史:20世纪后期至今》,《马可·波罗与元代中国》,中西书局2018年版。
马晓林:《马可·波罗研究在欧洲》,《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年第6期。
[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顾淑馨译,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
毛建雷、范维伟:《日本中世禅僧的华言习得问题考论——以五山文学别集材料为中心》,《东疆学刊》2020年第3期。
毛建雷:《日僧中岩圆月的萨都剌记述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3期。
《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孟古托力:《蒙元与高丽关系述论》,《北方文物》2000年第4期。
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米彦青:《元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上都书写》,《西北民族研究》2021年第1期。
木戈:《塔齐博士和伊本·白图泰游记》,《阿拉伯世界》1995年第4期。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胡锡年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纳古单夫:《蒙古马与古代蒙古骑兵作战艺术》,《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纳古单夫:《蒙古诈马宴之新释——对韩儒林师“诈马”研究之补正》,《内蒙古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
倪红雨:《唐传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03年。
聂德宁:《元代泉州港海外贸易商品初探》,《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3期。
聂友军主编:《取醇集:日本五山文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元)欧阳玄:《欧阳玄全集》,汤锐校点,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徐霆疏证,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宋)彭大雅撰,(宋)徐霆疏,许全胜校注:《黑鞑事略》,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彭海:《关于马可·波罗在扬州的时间》,《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朴延华、朱红华:《试论元丽两国政治联姻关系》,《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朴哲希:《朝鲜高丽朝文人李齐贤对宋诗及江西诗派的文学选择》,《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钱林森:《中外交流史 中国—法国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乔磊:《清拙正澄〈禅居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邱江宁:《元代北游风尚与上京纪行诗的繁兴》,《文史知识》2015年第11期。
邱江宁:《元代上京纪行诗论》,《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
邱江宁:《海、陆“丝路”的畅通与蒙元时期的异域书写》,《文艺研究》2017年第8期。
邱江宁:《论13—14世纪“中国形象”的西方表达维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邱捷、夏沃编,[意]苏尔迪著:《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邱树森:《元代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争》,《回族研究》2001年第3期。
邱树森:《元“回回哈的司”研究》,《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邱树森:《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中国之行》,《地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邱树森:《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中国之行》,《历史教学》2001年第5期。
邱树森:《伊本·白图泰眼里的中国穆斯林》,《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
邱轶皓:《蒙古帝国视野下的元史与东西文化交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意]热路易吉·布雷桑编著:《西方人眼里的杭州:从马可·波罗到卫匡国》,姚建根译,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
任继愈:《道教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芮传明:《蒙古征服时期的基督教和东西文化交流》,《铁道师院学报》1985年第00期。
(元)萨都剌:《雁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萨日娜:《基督教传教士眼中的蒙古——以〈柏朗嘉宾蒙古行纪 鲁布鲁克东行纪〉为例》,《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5卷第1期。
[伊朗]沙西里、刘振玉:《也论刘郁〈西使记〉不明地理问题》,《西域研究》2018年第4期。
山藤夏郎:《越境的诗人群——探索明极楚俊、竺仙梵仙、天岸慧的东行的路径》,《淡江日本论丛》2018年第38期。
[日]上村观光主编:《五山文学全集》(全五卷),思文阁1992年版。
邵毅平:《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沈福伟:《简论汪大渊对印度洋区域贸易的考察——古里佛、甘埋里、麻呵斯离、麻那里札记》,《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2期。
沈福伟:《中国与非洲——中非关系二千年》,中华书局1990年版。
史杰鹏、赵彧校点:《傅若金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版。
(元)释行迈:《大元至元辨伪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舒健:《也谈〈柏朗嘉宾蒙古行纪〉所记高丽王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3期。
(汉)司马迁:《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3年版。
(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宋涛主编:《元代杭州历史遗存》,杭州出版社2014年版。
宋涛主编:《元代杭州研究文献》,杭州出版社2017年版。
宋晓念:《〈西游录〉中耶律楚材的三教思想辨析》,《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宋永平:《〈云南方志考〉述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1期。
(元)苏天爵编:《元文类》,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孙东临:《东渡日本的宋元僧侣及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贡献》,《日本问题》1987年第1期。
孙光圻:《〈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古代造船文明与航海文明》,《海交史研究》1992年第2期。
孙红梅:《元朝与高丽“舅甥之好”及两国文化交流》,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孙晓明:《试论〈安南志略〉的史料价值》,《东南亚》1987年第3期。
谭渊:《丝绸之国与希望之乡——中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探析》,《德国研究》2014年第2期。
(唐)樊绰著,向达校注:《蛮书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唐明邦:《一言止杀,功垂万代——读〈长春真人西游记〉》,《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唐锡仁:《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唐云芝、吴志刚:《13—14世纪丝路拓通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书写——以杭州为探讨中心》,《浙江学刊》2019年第5期。
(元)陶宗仪撰,李梦生校点:《南村辍耕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日]藤家礼之助:《日中交流二千年》,张俊彦、卞立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田明伟:《〈真腊风土记〉的文献价值》,《图书馆学刊》2020年第6期。
田明伟:《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考略》,《兰台世界》2020年第12期。
童振藻辑:《云南方志考》,杭州图书馆1992年版。
图力古日:《〈黑鞑事略〉中的蒙古族古代养马知识研究》,《农业考古》2014年第1期。
(元)汪大渊著,苏继庼校注:《岛夷志略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版。
汪徐莹:《日僧雪村友梅的西蜀“放逐”叙述及其放逐语言》,《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年第3期。
汪徐莹:《一山一宁的身份认同与日本建构的“中国”》,《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4期。
王大方、马晓丽:《马可·波罗纪念铜像在元上都所在地正蓝旗建立》,《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3期。
王方:《高丽诗人李穑汉诗中儒家风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王国彪:《李穑与〈论语〉在高丽末期的传播》,《当代韩国》2013年第2期。
王国维著,谢伟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王国维著,方麟选编:《王国维文存》,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王汉民:《蒙古族乐曲〈白翎雀〉探考》,《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王辉:《早期日本五山禅林的中国文艺接受管窥:以诗僧天岸慧广〈送笔〉诗为例》,《兰州学刊》2012年第3期。
王健:《积淀与记忆:古代西方旅行家书写大运河》,《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王珏、马小林:《〈西使记笺〉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王敏、张利宝:《〈黑鞑事略〉“撒花”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王元明、[日]增田朋洲主编:《中日友好千家诗》,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王娜:《对〈马可·波罗行纪〉的传播框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王汝良:《李齐贤笔下的中国形象》,《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王寿南:《从〈安南志略〉论唐朝政府对安南的经营》,《“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990年第7期。
王挺之:《马可·波罗时代的杭州与佛罗伦萨城市比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王文光、曾亮:《〈安南志略〉与相关民族历史问题浅论》,《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
王贤淼:《千年通好和谐柬华——〈真腊风土记〉所载华人状况及其思考》,《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王英:《元朝与安南之关系》,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0年。
王永平:《伊本·白图泰眼中的杭州绳技——一种从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印度魔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王月珽:《论耶律楚材的宗儒重禅》,《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
(元)王恽撰,杨晓春点校:《玉堂嘉话》,中华书局2006年版。
王桢:《从地理实体到文学意象——论元诗中居庸关意象的生成与转化》,《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魏超:《越南陈朝地方管理模式的流域结构——以黎崱〈安南志略〉为中心的考察》,《黑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魏曙光:《论忽必烈远征云南的目的》,《贵州文史论丛》2012年第4期。
温兆海:《李齐贤诗美理论探微》,《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闻漱:《成吉思汗祖孙的西征与柏朗嘉宾教士、鲁布鲁克教士的东游》,《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2期。
翁国珍:《马哥·波罗及其福建之行》,《海交史研究》1980年第00期。
翁敏华、回达强:《东亚戏剧互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乌云高娃:《高丽与元朝政治联姻及文化交流》,《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
邬银兰:《全球化的兴起与“行在”城的北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献〈行在考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年第2期。
吴春燕:《日本五山诗僧笔下的“虎溪三笑”》,《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吴光旭:《李穑汉诗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关联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5年。
吴倩华:《16—18世纪入华耶稣会士中国地理研究考述》,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3年。
吴远鹏:《航海游历家汪大渊〈岛夷志略〉》,《中国港口》2018年第1期。
吴远鹏、洪泓:《汪大渊与海洋文化——纪念航海游历家汪大渊诞辰700周年》,《炎黄纵横》2011年第12期。
伍沙:《20世纪以来柬埔寨吴哥建筑研究及保护》,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4年。
武尚清:《〈安南志略〉在中国——成书、版本及传藏》,《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1期。
武尚清:《〈黑鞑事略〉极其疏证笺证》,《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向达:《元代马哥·孛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东方杂志》1929年第10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肖瑞玲:《元上都的历史地位》,《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熊程、夏荣林:《〈岛夷志略〉的版本述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元)熊梦祥著,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徐海松、张玲蓉:《元代欧洲旅行家笔下的杭州及其影响——杭州在西方人眼中的最初印象》,《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徐健顺:《李齐贤词作的意义、成因与考辨》,《文学前沿》2002年第1期。
徐健顺:《李齐贤在中国行迹考》,《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徐希平:《再拜杜鹃少陵翁,遗芳賸馥大雅堂——从高丽诗人李穑的一首诗作看杜诗与巴蜀文化之海外影响》,《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
许全胜:《〈西游录〉与〈黑鞑事略〉的版本及研究——兼论中日典籍交流及新见沈曾植笺注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许永璋:《汪大渊生平考辨三题》,《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
许永璋:《伊本·白图泰访华若干问题探讨》,《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许永璋:《伊本·白图泰与泉州》,《阿拉伯世界》2002年第1期。
薛克翘:《从〈伊本·白图泰游记〉看印回文化融合》,《南亚研究》1994年第3期。
阎福玲:《论元代边塞诗创作及特色》,《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颜培建:《蒙元与高丽人员交往探讨——以高丽使臣身份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1年。
(汉)杨孚撰,吴永章编:《异物志辑佚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杨福泉主编,杜娟、李吉星副主编:《元代滇诗辑注》,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版。
杨富有:《元上都扈从诗人及其诗作的社会历史价值探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杨富有:《元上都咏史诗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杨建新:《古西行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杨军:《“回回”名源辨》,《回族研究》2005年第1期。
杨镰:《元代文学编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杨镰:《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杨镰主编:《全元诗》第1册,中华书局2013年版。
杨民康:《从〈真腊风土记〉看古代柬埔寨与云南少数民族佛教乐舞》,《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第3期。
杨庆存:《宋代散文体裁样式的开拓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杨晓春:《元代杭州凤凰寺、阿老瓦丁以及回回人在杭州的聚居——略论元代为古代杭州对外交往的高峰时期》,《杭州文史》2017年第三辑,杭州出版社2017年版。
杨晓春:《元代南海贸易中的商品与货币问题——〈岛夷志略〉相关记载的归纳与讨论》,《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8年第2期。
杨晓春:《元代西方旅行家笔下的杭州穆斯林状况辨析》,《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三十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杨晓春:《蒙古时代欧洲对于中国地理的新认识(1245—1355)》,《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杨晓春:《蒙·元时期马奶酒考》,《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杨星宇:《元上都遗存科技应用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杨雅琪:《高丽诗人李齐贤对苏轼诗学的接受》,硕士学位论文,延边大学,2019年。
杨永福、何廷明:《论元明时期的“入湖广道”与滇、黔政治中心的变迁》,《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
杨志玖:《百年来我国对〈马可·波罗游记〉的介绍与研究》,《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么书仪:《面对佛道二教的耶律楚材》,《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姚斌:《鲁布鲁克出使蒙古的翻译问题研究》,《国际汉学》2017年第2期。
姚建根:《宋元变革时期的杭州》,《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元)耶律楚材著,向达校注:《西游录》,中华书局2000年版。
(元)耶律楚材著,谢方点校:《湛然居士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叶宪允:《蒙元前期都城“哈剌和林”城的北少林寺考》,《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2期。
叶新民:《从元人咏上都诗看滦阳风情》,《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口述,伊本·朱甾笔录,阿卜杜勒·哈迪·塔奇校订:《异域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李光斌翻译,马贤审校,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殷小平:《从印度到东南亚中古胡椒的种植与输入》,《农业考古》2013年第4期。
殷燕:《中岩圆月〈东海一沤集〉研究:以诗集为中心》,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尹自先:《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及明安驿故址辨》,《河北师范学报》1984年第4期。
尤伟琼:《云南民族识别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尤中:《李京〈云南志略〉》,载《尤中文集·第5卷·文史拾零》(上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法]于格夫妇:《海市蜃楼中的帝国》,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版。
余大钧:《十三世纪的两部蒙古行记——〈普兰·迦儿宾行记〉和〈鲁布鲁克行记〉》,《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
余大钧:《最早来到蒙古高原的罗马教皇使节普兰·迦儿宾和他所写的〈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余冬林:《试论〈真腊风土记〉中的女性形象》,《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余年生:《建省元勋 赛典赤·赡思丁》,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余士雄:《〈马可·波罗游记〉的外文版本和中文译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元)虞集著,王颋校点:《虞集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日]玉树竹二整理:《五山文学新集》,东京大学出版社1967—1972年版。
喻常森:《元代海外贸易制度》,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袁冀:《元代宫廷大宴考》,载齐木德道尔吉主编《蒙古史研究》第8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元)袁桷著,杨亮校注:《袁桷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
张春海:《“中国”之心归何处——元明鼎革之际李穑的认同困境》,《外国文学评论》2020年第2期。
张广达、王小甫:《刘郁〈西使记〉不明地理考》,《中亚学刊》1990年第3辑。
张建伟:《元朝时期的安南诗人群体》,《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8年第2期。
张建伟:《从元代安南纪行诗看中越文化交流》,《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十九辑)2016年第1期。
张金莲:《略论元代的中越交通》,《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
张景明:《元上都与大都城址的平面布局》,《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
张敬钰:《元末明初高丽李穑中国纪行诗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20年。
张俊彦:《古代中国与西亚非洲的海上往来》,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
张琴:《马可·波罗的演绎: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张士尊:《元末明初中朝交通路线考》,《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年版。
张文勋主编:《云南历代诗词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张西平:《蒙古帝国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寻根》2008年第5期。
张西平:《评〈欧美汉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世界汉学》2006年第1期。
张西平:《西方游记汉学的奠基之作——〈马可·波罗游记〉的历史价值》,《社会科学论坛》2017年第8期。
张锡禄:《元代大理段氏总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张晓晴:《李齐贤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大学,2019年。
张晓希等:《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
(元)张昱撰,辛梦霞点校:《张光弼诗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张跃铭:《〈马可·波罗游记〉在中国的翻译与研究》,《江淮论坛》1981年第3期。
张哲俊:《卧游:中日潇湘八景诗的山水描写与地理信息》,《外国文学评论》2019年第3期。
赵尔安:《元日交通的变化——以赴日使节为中心》,《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赵欢:《元代上京纪行诗的游记价值》,《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期。
赵维江:《汉文化域外扩散与高丽李齐贤词》,《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2期。
赵延花:《从元代上都扈从诗看滦阳民俗》,《北方论丛》2012年第6期。
赵延花:《元代诗歌中的草原民俗书写与士人心态》,《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赵延花、米彦青:《元诗中的李陵台》,《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正统道藏》列入《洞真部·谱录类》,艺文版《正统道藏》。
郑叶凡、乌云高娃:《高丽文臣李齐贤元代江南之行》,《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6年第1期。
[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中韩学者研讨牧隐李穑学术思想》,《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9日第9版。
钟婴:《长春真人西游记述评》,《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元)周达观著,夏鼐校注:《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周鸿承:《马可·波罗与东方饮食文化的传播及影响》,《地域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
周良霄:《元代旅华的西方人——兼答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周宁:《跨文化的文本形象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周宁:《跨文化形象学的观念与方法——以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为例》,《东南学术》2011年第5期。
周宁:《2000 年西方看中国》(上),团结出版社1999 年版。
周少川:《元朝的开放意识与域外史研究》,《河北学刊》2008年第5期。
周少川:《元代史学的世界性意识》,《史学集刊》2008年第3期。
周思成:《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周思成:《元人诗歌中的安南出使与南国奇景》,《文史知识》2015年第11期。
周思成:《诗人、使臣集一身——元代安南纪行诗人群体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
周思成:《早期蒙古习俗钩沉——蒙元时代东西史料的互证三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周运中:《〈岛夷志略〉地名与汪大渊行程新考》,《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4年第1期。
朱春悦:《元代杭州城市与社会生活研究二题》,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4年。
(元)朱德润:《存复斋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73年版。
朱凡:《〈伊本·白图泰游记〉版本介绍》,《西亚非洲》1988年第4期。
庄芳:《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形象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
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2年。
左茗:《日僧天岸慧广的〈东归集〉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