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籍
(魏)王弼著,楼宇烈校释:《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晋)郭象、(唐)成玄英著,曹础基、黄兰发点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
(南朝)萧衍:《立神明成佛义记并沈绩序注》,载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
(北朝)法上:《十地论义疏》,载[日]高楠顺次郎等编修《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版。
(隋)吉藏:《大乘玄论》,载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1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隋)智:《妙法莲华经玄义》,载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93册,中华书局1995年版。
(唐)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载(明)张宇初等编修《道藏》第1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唐)法藏:《华严经旨归》,载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2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慧能:《法宝坛经》,载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净觉:《楞伽师资记》,载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刘禹锡著,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唐)柳宗元著,吴文治点校:《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唐)陆希声:《道德真经传》,载(明)张宇初等编修《道藏》第1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唐)司马承祯:《坐忘论》,载(明)张宇初等编修《道藏》第2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唐)王玄览:《玄珠录》,载(明)张宇初等编修《道藏》第2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唐)湛然:《十不二门》,载石峻、楼宇烈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1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五代)延寿:《宗镜录》,载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76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
(宋)晁迥:《法藏碎金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宋)晁说之:《晁氏儒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版。
(宋)胡安国著,钱伟强点校:《春秋胡氏传》,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宋)胡宏著,吴仁华点校:《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宋)胡寅著,容肇祖点校:《斐然集 崇正辩》,中华书局1993年版。
(宋)胡寅:《致堂读史管见》,《续修四库全书》第44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宋)胡寅著,刘依平点校:《读史管见》,岳麓书社2011年版。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邵雍著,郭彧整理:《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
(宋)张栻著,杨世文、王蓉贵点校:《张栻全集》,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宋)张栻著,杨世文点校:《张栻集》,中华书局2015年版。
(宋)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宋)周敦颐著,陈克明点校:《周敦颐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
(宋)周敦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朱熹著,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明)胡广等:《性理大全》,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版。
(清)黄宗羲原著,(清)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清)王船山:《船山全书》,岳麓书社2011年版。
(清)李道平著,潘雨廷点校:《周易集解纂疏》,中华书局1994年版。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
二 著作
蔡方鹿:《宋明儒学心性论》,巴蜀书社2009年版。
蔡方鹿:《一代学者宗师:张栻及其哲学》,巴蜀书社1991年版。
蔡方鹿主编:《张栻与理学》,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蔡仁厚:《宋明理学概述——南宋篇》,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陈代湘、方红姣:《湖湘学派的起源与流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陈谷嘉:《张栻与湖湘学派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陈谷嘉、朱汉民:《湖湘学派源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陈来:《宋明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
陈来:《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立胜:《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陈祺助:《胡五峰之心性论研究》,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陈荣捷:《朱子新学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赟:《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钟凡:《两宋思想述评》,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程志华:《熊十力哲学研究——“新唯识论”之理论体系》,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邓洪波:《张栻年谱》,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丁四新主编:《经学视域下的朱子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丁为祥:《虚气相即——张载哲学体系及其定位》,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丁为祥:《学术性格与思想谱系——朱子的哲学视野及其历史影响的发生学考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杜保瑞:《南宋儒学》,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郭齐勇:《熊十力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郭齐勇主编,田文军、文碧芳等著:《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郭晓东:《识仁与定性》,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何俊:《南宋儒学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侯步云:《宋代 〈春秋〉 学与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张岂之修订:《宋明理学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胡勇:《中国哲学体用思想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景海峰:《熊十力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康凯淋:《胡安国 〈春秋传〉 研究》,台北致知学术出版社2014年版。
康义勇:《胡寅思想研究》,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明辉:《儒家与康德》,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李明辉:《四端与七情——关于道德情感的比较哲学探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刘乐恒:《伊川理学新论》,岳麓书社2014年版。
刘梁剑:《汉语言哲学发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刘述先:《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
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台北正中书局1968年版。
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钱穆:《朱子新学案》,巴蜀书社1986年版。
任仁仁、顾宏义:《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中华书局2018年版。
苏子敬:《胡五峰 〈知言〉 哲学课题之研究——以“内圣外王”概念展开之》,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增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田丰:《王船山体用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屠承先:《本体功夫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葆玹:《玄学通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王俊彦:《胡五峰理学思想之研究》,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
王开府:《胡五峰的心学》,台湾学生书局1978年版。
王雷松:《胡安国 〈春秋传〉 校释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王立新:《从胡文定到王船山——理学在湖南地区的奠立与开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王立新:《胡宏》,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版。
王立新:《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岳麓书社2003年版。
王丽梅:《张栻的思想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王林伟:《天人回环:论船山思想的核心视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王巧生:《二程弟子心性论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文碧方:《关洛之间——以吕大临思想为中心》,中华书局2011年版。
吴震主编:《宋明理学新视野》,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向世陵:《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向世陵主编:《理学与易学》,长春出版社2011年版。
向世陵:《善恶之上:胡宏·性学·理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熊十力著,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徐洪兴:《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尹业初:《胡寅历史政治哲学研究——以 〈致堂读史管见〉 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曾亦:《湖湘学派研究》,商务印书馆2021年版。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载《张岱年全集》第4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张立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张立文:《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立文:《中国哲学元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张琴:《胡宏“知言”哲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赵载光:《湖湘学统与宋明新儒学》,湘潭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实践哲学视域内的二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郑宗义:《明清儒学转型探析——从刘嶯山到戴东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周芳敏:《王船山“体用相涵”思想之义蕴及其开展》,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朱汉民:《湖湘学派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朱汉民:《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朱汉民:《湘学原道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朱汉民主编:《湖湘文化通史》,岳麓书社2015年版。
[美]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王昌伟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修订本),刘宁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赵冬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日]高畑常信:《宋代湖南学研究》,田访等译,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日]土田健次郎:《道学之形成》,朱刚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三 论文
蔡方鹿:《张栻的经世致用思想探讨》,《船山学刊》2014年第1期。
蔡振丰:《中国哲学中的体用义》,《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曹志成:《胡五峰的体用思想与佛教二谛思想的比较初探》,第一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台湾新北,1997年12月。
陈代湘、蒋菲:《湖湘学派与江西学派的融通与差异》,《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陈代湘:《南宋浙东学派与湖湘学派的学术交流与思想差异》,《船山学刊》2020年第2期。
陈谷嘉:《论张栻本体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兼论湖湘学派理学思想的特色》,《孔子研究》1988年第4期。
陈谷嘉:《论张栻以“性”为本体的道德学说》,《求索》1990年第3期。
陈鼓应:《王弼体用论新诠》,《汉学研究》2004年第1期。
陈甲标:《论湖湘经世学风的形成》,《船山学刊》2001年第2期。
陈坚:《不是“体用”,而是“体相用”——中国佛教中的“体用”论再思》,《佛学研究》2006年刊。
陈来:《张栻 〈太极图说解义〉 及其与朱子解义之比较》,《周易研究》2019年第1期。
陈明:《胡宏思想的逻辑与意义——从朱子对 〈知言〉 的批评说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陈强立:《论近百年来儒家的文化发展构想——从“体用”范畴的理论涵蕴看晚清“中体西用”的思想困局》,《鹅湖月刊》1992年第10期。
陈睿超:《论邵雍先天易学哲学的体用观念》,《哲学动态》2018年第6期。
陈赟:《从“贵体贱用”到“相与为体”——中国体用哲学的范式转换》,《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戴景贤:《论南宋湖湘学脉之形成与其发展》,《中国文化》2018年第2期。
丁四新:《张力与融合——朱子道统说的形成与发展》,《中州学刊》2019年第2期。
丁为祥:《从体用一源到本体与现象不二——儒学传统的现代跨越与张大》,《学术界》1999年第3期。
丁为祥:《牟宗三“即存有即活动”释义》,《文史哲》2010年第5期。
东方朔:《“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胡宏哲学的一种了解》,《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方国根:《胡宏的经世致用思想》,《湖湘论坛》2000年第4期。
方国根:《胡宏心性哲学的理论特色》,《哲学研究》1995年第8期。
方克立:《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
高海波:《论朱子的“体用一源”思想》,《哲学动态》2018年第3期。
龚抗云、朱汉民:《胡寅的理学思想》,《船山学刊》2005年第2期。
郭齐勇:《论熊十力“天人不二”的思维模式》,《江汉论坛》1985年第11期。
何俊:《胡安国理学与史学相融及其影响》,《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胡晓光:《中国佛教“体用”义疏略》,《法音论坛》2003年第6期。
黄台铉:《胡五峰的心性论》,载陈来主编《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姜国柱:《论胡寅的哲学思想》,《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景海峰:《中国哲学体用论的源与流》,《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李承贵:《胡宏对佛教的批判及其检讨——兼论其对宋代新儒学的意义》,《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李丽珠:《孤悬与浑融——朱熹与张栻太极思想异同比较》,《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2期。
李明辉:《“内圣外王”问题重探》,载周大兴主编《理解、诠释与儒家传统:展望篇》,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9年版。
李清良、张洪志:《湖湘哲学的基本观念与精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李远涛:《〈读史管见〉 与胡寅的历史评论》,《史学史研究》1994年第1期。
李震:《邵雍体用论的渊源、特色与定位》,《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2期。
李震:《邵雍哲学的体用论》,《哲学研究》2020年第9期。
力涛:《宋代以前体用范畴的历史演变》,《学术论坛》1991年第3期。
林丹:《“体用不二”与“中道思维”——熊十力“体用”论的发生学考察》,《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林家民:《论胡五峰之“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鹅湖学志》1989年第3期。
林维杰:《朱子体用论衡定》,载林维杰《朱熹与经典诠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林月惠:《王阳明的体用观》,载林月惠《宋明理学的超越蕲向与内在辩证》,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8年版。
刘玲娣:《胡安国政治思想及其实践略论》,《史学月刊》2002年第6期。
刘玲娣:《试论胡安国两宋之际的政治、学术活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刘依平:《胡寅的佛学批判与宋代儒学的自我认同》,《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刘蕴梅:《论张栻哲学的特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马俊:《胡宏经史思想研究——以 〈皇王大纪〉 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
毛丽娅:《张栻的道统思想及其对儒家道统传承的贡献》,《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1期。
邱文元:《体用论与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中国化》,《孔子研究》2008年第4期。
沈顺福:《体用论与传统儒家形而上学》,《哲学研究》2016年第7期。
束景南、杨志飞:《理一分殊:中国文化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体用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普世价值问题》,《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宋志明:《“体用不二”论钩玄》,《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
屠承先:《论宋明道学中的本体功夫思想》,《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5期。
王立新:《从胡宏到船山——看湘学经世特点的形成与转型》,《船山学刊》1997年第2期。
王立新:《湖湘学派的经世思想——胡安国父子的“经济”之学》,《湖湘论坛》1998年第6期。
王丽梅:《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张栻与朱熹交涉论辩管窥》,《孔子研究》2006年第4期。
王丽梅:《即体即用与体用分离——张栻与朱熹的太极之辩》,《孔子研究》2016年第5期。
王丽梅:《经世致用的诠释与实践——论南宋重臣张栻的经世活动》,《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3期。
文碧方、洪明超:《张栻早期、中期与晚期工夫论之演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吴汝钧:《佛教的真理观与体用问题》,载吴汝钧《佛教的概念与方法》(修订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5年版。
吴亚楠:《张栻“太极”即“性”说辨析》,《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2期。
夏静:《体用的思想谱系与方法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向世陵:《胡宏本体论的意义及其本体论与生成论的关系》,《孔子研究》1993年第1期。
向世陵:《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学术月刊》2017年第6期。
向世陵:《张栻“实”学浅论》,《天府新论》1992年第2期。
邢靖懿:《张栻理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8年。
徐建勇:《论胡安国 〈春秋传〉 的理学思想》,《船山学刊》2011年第1期。
许鹤龄:《李二曲与顾宁人论证“体用”二字探析——兼论其“体用全学”与惠能“定慧等学”之会通》,《辅仁大学哲学论集》2003年第36期。
许家星:《朱子、张栻“仁说”辨析》,《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4期。
闫云:《胡安国“私淑洛学而大成”解》,《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5期。
杨布生、彭定国:《湖湘学派源流与经世致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杨国荣:《体用之辩与古今中西之争》,《哲学研究》2014年第2期。
杨儒宾:《近现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体用论》,《新亚学术集刊》2001年第17期。
杨世文:《道术之间:张栻的政治哲学》,载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学宋代文化研究中心编《宋代文化研究》第25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杨柱才:《〈胡宏集〉 点校辨误》,《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1期。
杨柱才:《张栻太极体性论》,《船山学刊》2014年第1期。
尹业初:《义理化倾向——朱熹与胡寅史论比较研究》,《船山学刊》2013年第1期。
余治平:《道、器、形之间——中西哲学形而上学的通汇》,《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
曾亦:《张南轩与胡五峰之异同及其学术之演变》,《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翟奎凤:《神化体用论视域下的张载哲学》,《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5期。
张灏:《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再认与反省》,载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张灏:《儒家经世理念的思想传统》,《政治思想史》2013年第3期。
张灏:《宋明以来儒家经世思想试释》,载张灏《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张立文:《体用一源论——中国哲学元理》,《学术月刊》2020年第4期。
张新国:《陆九渊心学的体用论》,《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3期。
张运生:《胡安国 〈春秋传〉 与现实关怀》,《理论界》2010年第10期。
赵载光:《“性”“气”合一与湖湘派儒学——宋明儒学论“性”的分派》,《船山学刊》2004年第2期。
郑万耕:《程朱理学的体用一源说》,《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
周芳敏:《王弼“体用”义诠定》,《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2009年第1期。
朱汉民:《道治一体——湖湘学派的学术旨趣》,载蔡方鹿主编《张栻与理学》,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邹啸宇:《胡五峰之外王学建构及其内在理路探析——兼论传统儒学视域中的德、政关系问题》,《哲学与文化》2019年第8期。
邹啸宇:《胡寅中道观探析》,《船山学刊》2016年第2期。
邹啸宇:《义利互斥,还是义利交融——张栻义利之辨重探》,《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5期。
邹啸宇:《张栻的本体论建构及其体用逻辑探析》,载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编《哲学评论》第22辑,岳麓书社2018年版。
左志南:《湖湘学派之历史哲学特色与渊源流变——以胡安国对程颐〈春秋〉 学的承继发展为中心》,《船山学刊》2021年第5期。
[日]岛田虔次:《关于体用的历史》,载吴震、[日]吾妻重二主编《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韩]姜真硕:《朱子体用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1年。
[韩]林采祐:《略谈王弼体用范畴之原义——“有体无用”之“用体论”》,《哲学研究》1996年第11期。
[韩]苏铉盛:《张栻哲学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2002年。
[韩]苏铉盛:《张栻的 〈太极解〉》,载陈来主编《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