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著作
[美]奥利弗·威廉姆森:《治理危机》,王健、方世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蔡雅竹:《论我国长期照护双法草案及其法律问题——兼论德国之长照保险制度》,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版。
曹信邦:《中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基于财务均衡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常敏:《保险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陈云中:《保险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程啸:《侵权责任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戴卫东:《OECD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戴卫东:《长期护理保险——理论、制度、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戴卫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党俊武主编:《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董云虎、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杨玉生、陆衡、伊虹统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郭士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和红:《社会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研究:范式嵌入、理念转型与福利提供》,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
贾林青:《保险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护理风险深度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
江国华主编:《中国行政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聚焦老龄人口长期照料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黎建飞:《社会保险基金信托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林海权:《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林美色:《长期照护保险:德国荷兰模式析论》,巨流出版社2011年版。
林义主编:《社会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版。
林喆:《公民基本人权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波等:《公共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刘金涛:《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华书局2012年版。
米红、纪敏等主编:《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年版。
米红、赵殿国主编:《海峡两岸农村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集》,华龄出版社2012年版。
[美]塞缪尔·弗莱施哈克尔:《分配正义简史》,吴万伟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邵文娟:《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从试点到普及的跨越》,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唐大鹏:《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东伟:《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王福重:《公平中国》,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
王全兴:《劳动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魏华林、林宝清主编:《保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温世扬主编:《保险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吴文嫔:《第三人利益合同原理与制度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徐慧娟主编:《长期照护政策与管理》,洪叶出版社2013年版。
徐敬惠、梁鸿主编:《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薛刚凌:《行政主体的理论与实践——以公共行政改革为视角》,方正出版社2009年版。
杨复卫:《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张浩淼:《发展型社会救助研究: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张世雄:《社会福利的理念与社会安制度》,唐山出版社1996年版。
张盈华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的郑州模式》,经济管理出版社2019年版。
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郑功成主编:《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救助与福利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郑尚元、扈春海:《社会保险法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郑晓珊:《工伤保险法体系——从理念到制度的重塑与回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日]植木哲:《医疗法律学》,冷罗生、陶芸、江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编:《当代外国发展考察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周佑勇:《行政法原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朱铭来、李新平主编:《护理保险在中国的探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年版。
邹海林:《保险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二 中文论文
艾尔肯:《论医疗合同关系》,《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蔡宏政:《社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治理的政治技艺:以台湾的保健为例》,《健康与社会》2014年第2期。
蔡维音:《全民健保行政之法律关系》,《成大法学》2002年第4期。
曹信邦等:《中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4期。
曹洋:《我国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劳动》2015年第4期。
陈步雷:《简论社会保险权益的民事可诉性安排——关于 〈社会保险法〉 立法的若干建议》,《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陈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与经验思考》,《中国保险》2019年第8期。
陈诚诚:《韩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过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桂海论丛》2015年第1期。
陈杰:《日本的护理保险及其启示》,《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2期。
陈晶莹:《老年人之长期照护》,《台湾医学》2003年第3期。
陈君山:《德国保险制度之研究》,《社区发展季刊》1997年总第78期。
陈伶珠:《韩国老人长期照护保险服务输送之实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长期照护杂志》2015年第1期。
陈娜、王长青:《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启示》,《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年第2期。
陈松:《公私合作的公法调适——以国家担保责任为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陈滔等:《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计算方法研究》,《保险研究》2002年第4期。
陈贤新、张泽洪:《国内外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评述》,《中国医院》2015年第5期。
陈晓安:《公私合作构建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外的借鉴》,《保险研究》2010年第11期。
陈信勇、陆跃:《社会保险法基本原则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陈耀峰:《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构的研究——基于湖北荆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当代经济》2018年第14期。
崔建远:《行政合同族的边界及其确定根据》,《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4期。
戴卫东:《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全球趋势及其思考》,《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10期。
邓素文:《浅谈我国长期照护机构之评鉴制度》,《长期照护杂志》2010年第2期。
邓炜辉:《从文本到实践:中国社会保障的宪法学透视》,《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丁少群等:《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保险研究》2013年第12期。
杜霞、周志凯:《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榆林市的微观样本》,《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3期。
方雨:《荷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述评》,《中国医疗保险》2015年第5期。
房连泉:《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改革:机构定位与政策建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高传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老年长期照护发展路径再审视》,《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高春兰、班娟:《日本和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研究》,《人口与经济》2013年第3期。
古津贤、李博:《医疗纠纷第三方解决机制研究》,《法学杂志》2011年第11期。
关博等:《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评估与全面建制》,《宏观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广州大学人权理论研究课题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论纲》,《法学研究》2015年第2期。
韩振燕等:《关于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必要性、经验、效应、设想》,《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郝利杰、王璐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探究》,《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3期。
何玉东等:《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保险研究》2011年第10期。
洪大用等:《困境与出路:后集体时代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胡川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性质和定位研究——从公法人的组织模式出发》,《行政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
胡宏伟等:《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发端、架构、问题与启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胡敏洁:《社会保障行政中的个人信息利用及边界》,《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胡苏云:《荷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特点和改革》,《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华颖:《德国长期护理保险最新改革动态及启示》,《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7期。
华颖:《中国社会保障70年变迁的国际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
黃松林等:《长期照护保险建制与社会照顾》,《社区发展季刊》2010年第130期。
黄雪等:《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优惠政策研究》,《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6期。
黄运财等:《试论保险规模经营》,《银行与企业》1992年第8期。
江必新:《中国行政合同法律制度:体系、内容及其构建》,《中外法学》2012年第6 期。
江治强:《我国社会救助的财政问题与对策探析》,《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姜朋:《从与机关法人的关系视角看事业单位改革》,《北方法学》2011年第5期。
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
荆涛等:《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借鉴》,《中国医疗保险》2017年第10期。
荆涛等:《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景跃军、李涵等:《我国失能老人数量及其结构的定量预测分析》,《人口学刊》2017年第6期。
柯菲菲:《检视我国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法律制度——基于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视角》,《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匡亚林:《社会福利引论:福利体制模式的类型化考察》,《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德]拉尔夫·格茨等:《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变迁:财政和社会政策交互视角》,苏健译,《江海学刊》2015年第5期。
雷文玫:《全民保健保险人与被保险对象间法律关系之研究》,《中原财经法学》2001年第7期。
雷晓康:《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渠道:经验借鉴、面临困境及未来选择》,《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黎建飞、侯海军:《构建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保险研究》2009年第11期。
李长远、张会萍:《发达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典型筹资模式比较及经验借鉴》,《求实》2018年第3期。
李光延:《日本介护保险实施现况、发展与未来》,《研考双月刊》2008年第6期。
李红梅:《社会福利领域选择性和普遍性原则的应用》,《社会福利》2006年第6期。
李慧欣:《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14年第4期。
李琳、游桂云:《论保险业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保险研究》2003年第9期。
李树茁、王欢:《家庭变迁、家庭政策演进与中国家庭政策构建》,《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6期。
李晓鸿:《论我国医疗保险法律关系的定性及争议回应》,《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李秀凤:《论社会保险关系成立的时间》,《理论学刊》2015年第3期。
李秀凤、张静:《社会保险费率调整的法理基础与进路选择》,《东岳论丛》2018年第2期。
李友梅:《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经验逻辑》,《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1期。
李月娥:《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实践、困境——基于15个试点城市政策的分析》,《保险研究》2020年第2期。
李志明:《德国社会保险自治管理机制:历史嬗变、改革及其启示》,《欧洲研究》2012年第4期。
李卓伦等:《台湾长期照护保险的理论与挑战》,《护理杂志》2010年第4期。
李子芬等:《香港安老院老年人对隐私的理解及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第12期。
李宗派:《美国2014年实施之健康保险制度对高龄者之影响》,《台湾老人保健学刊》2014年第1期。
梁川、[韩]朴顺景:《“参与式政府”的构筑——韩国卢武铉政府行政改革综述》,《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5期。
梁亚文、徐明仪:《德、荷长期照护保险之比较》,《护理杂志》2010年第4期。
林谷燕:《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之立法建议——以德国长期照护保险法为借镜》,《高龄服务管理学刊》2011年第1期。
林谷燕:《德国法定健康保险制度之探讨——以2010年底之修法为中心》,《弘光人文社会学报》2012年第15期。
林蓝萍、刘美芳等:《德、日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之简介》,《台湾老人保健学刊》2005年第2期。
林丽敏:《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8年第2期。
林志鸿:《德国长期照顾制度之发展、现状及未来》,《研考双月刊》2008年第6期。
林宗浩:《韩国老年人长期疗养保险立法的经验与其实》,《法学论坛》2013年第3期。
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中州学刊》2015年第2期。
刘昌平、毛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比较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刘金涛等:《构建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
刘军怀:《当代美国家庭的多元化趋势》,《当代亚太》2003年第8期。
刘兰秋:《域外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研究》,《河北法学》2012年第11期。
刘淑范:《公私伙伴关系(PPP)于欧盟法制下发展之初探:兼论德国公私合营事业适用政府采购法之争议》,《台大法学论丛》2011年第2期。
刘思洁、冉焌金:《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费率的城乡差异比较与建议》,《上海保险》2019年第8期。
刘文华、白宁:《社会保险法治化政策研究专题:社会保险争议法律救济制度与实践》,《中国劳动》2018年第8期。
刘亚娜等:《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与支持体系受益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从美国医疗补助视角考察》,《理论月刊》2015年第12期。
娄宇:《公民社会保障权利“可诉化”的突破——德国社会法形成请求权制度述评与启示》,《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娄宇:《论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地位》,《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吕国营、韩丽:《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选择》,《财政研究》2014年第8期。
吕学静:《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启示》,《中国社会保障》2014年第4期。
马广博:《多支柱长期护理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马晶:《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监督机制研究——以德国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1期。
马彦、徐凤亮:《政府主导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中国的探索》,《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第2期。
莫永荣:《政府服务委托外包的理论与实务:台湾经验》,《行政暨政策学报》2014年第39期。
漆国生、黄小琴:《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众知情权问题分析》,《社科纵横》2009年第1期。
邱仁宗:《护理伦理学:国际的视角》,《中华护理杂志》2000年第9期。
冉克平:《论强制缔约制度》,《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1期。
桑小瑶:《论建立社会保险争议的前置性行政救济》,《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上官丕亮:《究竟什么是生存权》,《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盛政、何蓓等:《苏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析》,《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2期。
石龙潭:《日本行政诉讼救济范围之拓展 ——“行政处分性”之理论解析》,《行政法学研究》2017年第3期。
史柏年:《养老保险制度中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的一体化构建——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其启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史博学:《“社会保险权”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与完善》,《法学论坛》2019年第4期。
宋金文:《日本护理保险改革及动向分析》,《日本学刊》2010年第4期。
苏群、彭斌霞:《我国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需求与供给分析》,《社会保障研究》2014年第5期。
孙国华、方林:《公平正义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则》,《法学杂志》2012年第3期。
孙裕增:《制度性交易成本演变与改革路径》,《浙江经济》2016年第23期。
孙正成:《需求视角下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基于浙江省17个县市的调查》,《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3期。
谭湘渝、樊国昌等:《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发展研究》,《保险研究》2007年第5期。
唐莹等:《人口老龄化视角下中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第1期。
陶建国、谢何芳、谢奎柱:《德国的社会法院》,《天津社会保险》2011年第6期。
陶凯元:《法治中国背景下国家责任论纲》,《中国法学》2016年第6期。
田申:《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1期。
田香兰:《韩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析》,《东北亚学刊》2019年第3期。
田勇:《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研究——兼论依托医保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合理性》,《社会保障研究》2020年第1期。
[德]托斯顿·肯格林:《德国社会保险的自治管理》,姜景宇译,《社会保障研究》2006年第1期。
汪敏:《中国机构养老服务的民事法律风险研究——基于567份裁判文书的整理与分析》,《社会保障评论》2018年第5期。
王阁:《强制调解模式研究》,《政法论丛》2014年第6期。
王国军:《我国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发展态势和制度优化》,《中国保险》2019年第8期。
王莉:《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不完备政府行为及其交互分析》,《经济论坛》2015年第6期。
王品:《德国长期照护保险效应分析:1995—2013》,《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2015年第1期。
王起国:《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困境与出路》,《浙江金融》2017年第10期。
王未:《国际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情况及启示》,《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5期。
王文韬、尚浩:《承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路径分析》,《中国医疗保险》2020年第2期。
王新军、郑超:《老年人健康与长期护理的实证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王翌秋等:《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国际比较与借鉴》,《上海金融》2016年第5期。
王颖:《保险监管模式国际比较及其借鉴》,《保险研究》2012年第12期。
王跃生:《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德]乌尔里希·贝克尔:《社会法:体系化、定位与制度化》,王艺非译,《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伍江、陈海波:《荷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简介》,《社会保障研究》2012年第5期。
武亦文、杨勇:《保险法对价平衡原则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肖金明:《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老年法制体系》,《法学论坛》2013年第3期。
谢冰清:《我国长期护理制度中的国家责任及其实现路径》,《法商研究》2019年第5期。
谢德成:《劳动者社会保险权法律救济程序之探讨》,《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谢荣堂等:《德国照护保险法制之研究——作为我国未来立法借镜》,《军法专刊》2009年第5期。
邢鸿飞:《行政合同性质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年第3期。
熊金才、曹琼:《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公开的原则探析》,《政法学刊》2018年第5期。
徐龙震、曹勇:《论 〈行政许可法〉 的便民原则》,《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徐为山:《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发建议》,《上海保险》2000年第11期。
许敏敏:《日本、韩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经验借鉴及对中国的启示》,《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杨彬权:《论国家担保责任:主要内涵、理论依据及类型化》,《西部法学评论》2016年第4期。
杨复卫:《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机制路径选择:以去私法化为中心》,《中国劳动》2016年第12期。
杨杰:《安庆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现状及对策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19年第32期。
杨菊华、何炤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人口研究》2014年第2期。
杨菊华等:《中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地区比较与思考》,《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8年第4期。
杨明旭、鲁蓓等:《中国老年人失能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0、2006和2010 SSAPUR 数据的实证分析》,《人口与发展》2018第4期。
叶静漪、肖京:《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定位》,《法学杂志》2012年第5期。
叶启洲:《长期照护保险法草案简评》,《月旦法学杂志》2016年第9期。
游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海南金融》2010年第7期。
于海纯:《国外保险消费纠纷替代性解决机制及其启示》,《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余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改革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4期。
喻术红、李秀凤:《迷局与反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主体定位》,《时代法学》2016年第5期。
原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人口研究》2004年第5期。
原彰等:《日本介护保险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启示》,《卫生软科学》2019年第10期。
曾光霞:《中国人口老龄化新特点及影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曾念华、李红:《美国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福利政策》,《人口与经济》1991年第3期。
詹军:《韩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述要——兼谈对中国建立养老服务新体系的启示》,《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詹镇荣:《论民营化类型中之“公私协力”》,《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10期。
张杰等:《竞争如何影响创新:中国情景的新检验》,《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1期。
张勘、董伟:《上海城市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料的现状和政策建议》,《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年第9期。
张琳:《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供需现状研究》,《卫生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张荣芳:《论我国社会保险人的法律地位》,载肖永平主编《珞珈法学论坛》第13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张瑞:《中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中州学刊》2012年第6期。
张深深:《长期照护保险如“荷”构筑——概说荷兰长护保险制度》,《天津社会保险》2018年第4期。
张淑卿、许铭能、吴肖琪:《台湾长期照护机构品质确保机制发展之趋势》,《长期照护杂志》2010年第2期。
张腾:《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其效用与特点分析》,《西北人口》2010年第6期。
张炜:《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营改增”改革成本分析》,《税务研究》2014年第1期。
张贤明:《以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2期。
张小靓:《日本“介护保险”养老制度对中国养老政策的启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张毅:《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违规的博弈论解读》,《中国劳动》2016年第6期。
张颖:《指向个人自由:“公共利益”的原理辨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赵斌、陈曼莉:《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赵娜:《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分析》,《保险研究》2015年第10期。
赵晓芳:《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兰州学刊》2014年第9期。
赵艳:《我国实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析》,《经济纵横》2014年第8期。
郑功成:《论社会保险财政问题及其政策取向》,《中国社会保险》1997年第4期。
郑尚元:《长期照护保险立法探析》,《法学评论》2018年第1期。
郑尚元:《社会保险之认知——与商业保险之比较》,《法学杂志》2015年第11期。
郑尚元:《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保险法制之建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郑贤君、李样举:《作为宪法权利的物质帮助权辨析》,《长白学刊》2009年第3期。
钟秉正:《德国长期照护法制之经验》,《长期照护杂志》2006年第2期。
仲利娟:《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去商品化及其启示》,《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
周福林:《我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影响与政策建议》,《中州学刊》2014年第9期。
周世珍:《日本介护保障法制及其基本理念之发展》,《明新学报》2007年第2期。
周怡君等:《德国照护保险中的国家监督管理》,《台大社会工作学刊》2014年第29期。
朱大伟、保荣:《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测算》,《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9第8期。
朱俊生:《完善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的政策环境》,《中国保险》2019年第8期。
庄秀美:《高龄社会的老人长期照护对策:以日本的公共介护保险法为例》,《东吴社会工作学报》2006年第6期。
自赵曼、韩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个研究综述》,《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1期。
总报告起草组(李志宏等):《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日]佐藤孝弘、高桥孝治:《日本护理保险法修改及其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研究》2015年第4期。
三 硕博士论文
李秀凤:《社会保险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6年。
陆敏清:《国家担保责任于长期照护之体现》,博士学位论文,台北大学,2010年。
潘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产品和健康管理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袁中美:《中国养老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行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卓俊吉:《德国长期照护保险法制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2004年。
四 外文文献
Alan M.Garber,“To Comfort Always: The Prospects of Expanded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Long-Term Care,Individu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134 Victor R.Fuchs 143(1996).
American Taxpayer Relief Act of 2012,Pub.L.No.112-240 § 642,126 Stat.2313,2358.
Brown,J.& A.Finkelstein,“Insuring Long Term Care in the US”,Ⅰ11 NBER Working Paper 1(2011).An online appendix is available at: http://www.nber.org/data-appendix/w17451.
Brown,J.& A.Finkelstein,“Why Is the Market for Long Term Careinsurance so Small”,91 Public Economics 1967(2007).
Brown,J.R.,and A.Finkelstein,“The Interac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surance: Medicaid and th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Market”,98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83(2008).
Chiappori P.& Salanie,“Testing fo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Insurance Markets”,38 Political Economy 56(2000).
Community Living Assistance Services and Supports Act ,Pub.L.No.111-148,124 Stat.148(2010).
Gene Coffey,“Gerald McIntyre & Anna Rich,Medicare,Medicaid and SSI”,GPSolo, July-August(2008).
Grega Strban,“Distinctive Long-term Care Schemes as a Response to Changed Family Structures and Demographic situation”,67 Original Scientific Article 259(2012).
Ingo Bode,“Management-oder Systemversagen? Qualitätsdifferenzen und Governance-konstellationen im deutschen Pflegeheimsektor”,ZSR 56(2010).
Jalayne J.Arias,“The Last Hope: How Starting over Could Save Privat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29 Health Matrix: Journal of Law-Medicine 127(2019).
Joshua M.Wiener,Jane Tilly & Susan M.Goldenson,“Federal and State Initiatives to Jump Start the Market for Privat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8 Elder Law Journal 57(2000).
Judy Feder,“The Challenge of Financing Long-term Care”,8 Saint Louis University Journal of Health Law & Policy 47(2014).
Kali S.Thomas & Robert Applebaum,“Long-term Services and Supports(LTSS): A Growing Challenge for an Aging America”,25 Gerontological Soc.of America 56(2015).
Karin C.Ottens,“Using Tax Incentives to Solve the Long-term Care Cri sis: Ineffective and Inefficient”,22 Tax Review 742(2003).
Kenneth S.Abraham,“Four Conceptions of Insurance”,16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653(2013).
Kenneth S.Abraham,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Foundation Press,2010.
Lawrence.A.Frolik,“Paying for Long-term Care”,17 Experience 35(2006).
Mash Gold,“How to Provide and Pay for Long-term Care of an Aging Popul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Concern”,2 Israel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Research 1,(2013).
Melissa M.Favreault,“Financing Long-term Services and Supports: Option Reflect Trade-offs for Older Americans and Federal Spending”,34 Health Affairs 2181(2015).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Ensuring Quality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Policy Brief,(2005).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Insurance and Private Pensions Compendium for Emerging Economies,Book 1,part1: 7)b(2001).
Peter Kyle,“Confronting the Elder Care Crisis: The Private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Market and the Utility of Hybrid Products”,15 Marquette Elder's Advisor 101(2013).
Prince Waterhouse Coopers,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Insurance Taxation, 2011.
Robert R.Pohls,“Long Term Care Insurance”,32 Brief 28(2002).
Schlenker R.E.,Powell M.& C Goodrich G.K.,“Initial Home Health Outcomes under Prospective Payment”,38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77(2005).
Sloan,F.& E.Norton,“Adverse Selection,Bequests,Crowding out and Private Demand for Insurance: Evidence from the LTC Market”,15 Risk and Uncertainty 201(1997).
Taxpayer Relief Act,P.Law No.112-240,§ 642,126 Stat.2313(2012).
The 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Pub.L.111-148,124 Stat.119(2010).
Thomas D.Begley,Jr.& Jo-Anne Herina Jeffreys,“Assuring Quality Long-term Care in America”,2 Elder's Advisor 1(2001).
Timothy C.Pfeiffer,“The Long-term Care Dilemma: An Insurance Strategy”,13 Experience 10(2003).
WesHentges,“Long-term Care Insurance—Who,What,When,Where and Why”,23 Experience 26(2013).
Williams,Brendan,“Failure to Thrive: Long-term Care's Tenuous Longterm Future”,43 Seton Hall Legislative Journal 285(2019).
Xenia Scheil-Adlung,Long-term Care Protection for Older Persons—A Review of Coverage Deficits in 46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2015).
Yee D.L.,“Long-term Care Policy and Financing as a Public or Private Matter in the United States”,13 Aging Social Policy 35(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