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文件
1.1988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2.1994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1995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5.200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6.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
7.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8.2005年初,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二)专著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林剑:《人的自由的哲学思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龙静云:《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8.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9.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张耀灿等编:《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孟伟等:《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2.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4.袁贵仁主编:《对人的哲学理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5.何怀宏:《公平的正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9.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0.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1.范宝舟:《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2.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33.姚大志:《人的形象——心理学与道德哲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4.秦光涛:《意义世界》,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王双娇:《人学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许明等主编:《文化发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张青兰:《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8.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黎德化:《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与灵魂拯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0.张楚廷:《大学人文精神构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1.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2.李晓凤、佘双好编著:《质性研究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秦龙:《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4.熊哲宏:《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5.申荷永:《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勒温的动力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6.葛鲁嘉:《文化困境与内心挣扎——霍妮的文化心理病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7.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8.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9.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0.申荷永:《心理场论》,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51.申荷永、高岚:《心理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莫雷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黄希庭、郑涌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6.黄希庭、郑涌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7.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8.马建青:《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9.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0.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1.潘菽:《心理学简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62.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3.朱宝荣:《心理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王建中主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5.张进辅主编:《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66.韩进之主编:《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7.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8.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9.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0.胡启先、易法建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1.叶一舵编著:《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72.江光荣:《班级社会生态环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3.江光荣主编:《选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4.张继如:《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5.贺淑曼、蔺桂瑞:《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76.段鑫星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张大均、邓卓明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诊断、训练、适应、发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8.胡凯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黄训美编著:《大学生心理保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0.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1.邢莹、吴敏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2.胡振开编著:《应用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3.李蔚编著:《心理健康与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4.吴汉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5.张玲等:《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6.吴来苏编著:《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87.徐建军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8.五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朱建军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0.邱鸿钟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年版。
91.陶国富主编:《大学生网络心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版。
92.张小远主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3.樊富珉等主编:《香港高校学生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4.潘玉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5.[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张金长等译:《关于爱的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6.[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7.[美]丹尼斯·库恩著,郑纲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98.[美]Gerald Corey著,石林等译:《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第七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99.[美]弗兰克丁·布鲁诺著,王晶译:《通向心理健康的7条路》,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
100.[美]Joellen Patterson、Lee Williams等:《家庭治疗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01.[美]弗兰克·戈布尔著,吕明等译:《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02.[美]马斯洛著,林方等译:《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03.[美]马斯洛著,许国声等译:《自我实现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104.[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5.[美]托马斯·A.哈里斯:《我行——你也行》,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10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左晓斯等译:《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108.[奥]阿德勒著,李心明译:《挑战自卑》,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109.[奥]阿德勒:《理解人性》,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0.[德]海德格尔著,郜元宝译:《人,诗意地安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1.[德]鲁道夫·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112.[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3.[德]埃里希·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11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15.[英]亚当·斯密著,韩巍译:《道德情操论》,西苑出版社2005年版。
116.[瑞士]H.B.丹尼什著,陈一筠译:《精神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9.Taylor,S.E.,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0,Janurry.
120.Howard Gardner.The Mind’s New Science:A History of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New York:Basic Books,Inc. Publishers.1985.
121.Gerald Corey,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86.
122.J.M.Whiteley,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College Students,Character Research Press,1986.
123.Rogers,C.R.,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of Therapeutic Personality Change 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