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张洪武:《社区政治》,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当代云南》编辑部:《当代云南大事纪要》(增订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3]冯飞:《中国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顾彼德:《被遗忘的王国》,李茂春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胡荣:《社会资本与地方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6]黄祖辉、赵兴泉、赵铁桥:《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李群育:《丽江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06年重印。
[8]刘伟:《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中观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9]木丽春:《丽江古城史话》,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10]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 Our Global Neighborhood),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任生德:《农村改革中的权威与秩序》,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版。
[12]宋军继:《中国农民经济协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13]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5]王霄:《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16]肖唐镖主编:《村治中的宗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17]肖唐镖主编:《农村宗族与地方治理报告:跨学科的研究与对话》,学林出版社2010年版。
[18]肖唐镖:《宗族政治——村治权力网络的分析》,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19]杨福泉:《纳西民族志田野调查实录》,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
[20]杨福泉:《纳西文化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编:《云南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22]张铭、王迅:《基层治理模式转型——杨村个案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3]郑传贵:《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发展——以赣东项村为例》,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
[24]郑晓云:《社会资本与农村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实证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
[25]周红云:《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治理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6]周平:《民族政治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
[1]陈斌、李金龙:《农村非正式组织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探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成国平、曹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31期。
[3]代海涛、曹彩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理论综述》,《北方经贸》2006年第4期。
[4]丁卫华:《党内民主与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加强》,《理论与改革》2004 第2期。
[5]董进才:《专业合作社农民政治参与状况分析——基于浙江省示范合作社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9期。
[6]董石桃:《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视域和方向》,《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3期。
[7]方建中:《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探索》,《唯实》2008年第4期。
[8]高登辉、迟淑清:《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地位和作用分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9]龚少清、刘兵勇:《社区党组织功能的合理定位》,《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0]关兴:《当前我国农村民间组织的政治功能探析:治理的视角》,《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1]和肖毅:《
文化探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
[12]和晓燕:《纳西族的化
活动及其教育意义》,《新西部》2008年第20期。
[13]和立勇、和少英:《化
:丽江古城纳西人社会整合中的文化自觉》,《思想战线》2007年第6期。
[14]黄志坚、陈树发、徐斌:《社会资本与农村合作组织的关系研究》,《农业经济》2009年第2期。
[15]姜明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第12期。
[16]姜振华:《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7]孔祥智、郭艳芹:《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对23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期。
[18]李国菊:《台州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验与启示》,《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
[19]李保东、韩新宝:《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
[20]李长健、朱汉明、胡纯:《论我国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建立与完善》,《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3期。
[21]李民:《浅析非正式组织及管理对策》,《江苏水利》2010年第2期。
[22]李妮:《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自治的关联及其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23]鹿克新、王文静:《农村社区农民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探讨》,《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4]马丽娟:《顾彼德与历史上丽江地区的工业合作社运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
[25]欧继中:《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26]乔湘流:《把握农村“新型合作”改革契机 加快农村政治发展》,《理论导刊》2008年第9期。
[27]秦岭:《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综述》,《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
[28]王丹丹、方天堃:《浅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业经济》2006年第3期。
[29]温谋富:《社区利益: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建设的主题》,《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第5期。
[30]王海燕:《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
[31]习煜华:《流行于纳西社会里的賩》,《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
[32]夏建中:《治理理论的特点与社区治理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33]许月明、李强:《“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论坛”综述》,《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
[34]燕继荣:《社区治理与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解释》,《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35]喻国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对策》,《农业经济》2006年第1期。
[36]俞可平:《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笔谈)——作为一种新政治分析框架的治理和善治理论》,《新视野》2001年第5期。
[37]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
[38]袁惠民、刘继红、刘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对浙江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
[39]张长海等:《对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税收情况的调研报告》,《税收研究资料》2006年第4期。
[40]张德扬、黄俐晔:《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广东为例》,《南方农村》2007年第1期。
[41]张恩禄:《农业综合开发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农业经济》2006年第3期。
[42]张虹、许化冰:《加快推进农民组织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农业经济》2006年第6期。
[43]张新文、梁柏章:《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我国新农村建设》,《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
[44]张宵:《评析“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
[45]郑茜:《今日“工合”——合作之路在丽江》,《时代潮》1995年第11期。
[46]郑茜:《丽江重走工合路》,《民族团结》1995年第8期。
[47]朱逸:《社会资本对于村级治理的现实影响》,《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年第1期。
[48]郑有贵、龙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古今农业》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