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克思的著作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资本论》第一—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二 康德的著作
[1]《纯粹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纯粹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3]《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6]《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康德著作全集》(第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10]《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1]《逻辑学讲义》,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三 黑格尔的著作
[1]《黑格尔早期著作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精神现象学》(上、下),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4]《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5]《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7]《黑格尔政治著作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8]《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四 研究性著作
[1]克朗纳:《论康德与黑格尔》,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斯密:《〈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华特生:《康德哲学讲解》,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安倍能成:《康德实践哲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6]阿斯穆斯:《康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墨菲:《康德:权利哲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9]贝克:《〈实践理性批判〉通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博格:《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11]马尔霍兰:《康德的权利体系》,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12]塔克:《战争与和平的权利——从格劳秀斯到康德的政治思想与国际秩序》,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1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诠释学Ⅰ),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4]哈贝马斯:《包容他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卢雪坤:《意志与自由——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版。
[16]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19]赵广明:《康德的信仰——康德的自由、自然和上帝理念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黄裕生:《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1]韩水法:《批判的形而上学——康德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洛苏尔多:《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23]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黑格尔、海德格尔及其以后》,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24]罗克摩尔:《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泰勒:《黑格尔》,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27]泰勒:《黑格尔与现代社会》,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28]科耶夫:《黑格尔导读》,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29]古留加:《黑格尔传》,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0]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1]艾柏林:《自由、平等、必死性——海德格尔以后的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邱立波编译:《黑格尔与普世秩序》,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33]高兆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读》,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4]张世英:《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5]张世英:《自我实现的历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邓晓芒:《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7]薛华:《黑格尔、哈贝马斯与自由意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8]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9]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麦克莱伦:《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1]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3]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4]山之内靖:《受苦者的目光:早期马克思的复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5]洛克曼:《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46]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马克思的社会学的基本要点》,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47]格姆科夫等:《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8]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9]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0]奥尔曼:《异化: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1]米勒:《分析马克思——道德、权力和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2]佩弗:《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53]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4]卢克斯:《马克思主义与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5]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56]阿伦特:《论革命》,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57]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58]罗尔斯:《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9]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60]施特劳斯等主编:《政治哲学史》,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61]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2]麦金太尔:《追寻美德:伦理理论研究》,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63]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4]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5]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66]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7]桑希尔:《德国政治哲学:法的形而上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8]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9]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70]莫内:《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1]高清海等:《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走向未来的当代哲学精神》,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2]高清海:《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3]孙利天:《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4]孙利天:《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5]孙正聿:《孙正聿哲学文集》(第4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6]贺来:《辩证法与实践理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77]黄楠森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78]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9]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0]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81]刘训练编:《后伯林的自由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2]张盾:《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83]马奈利:《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哲学译丛》1981年第3期。
[84]门胁卓尔:《康德的自由概念》,《哲学译丛》1981年第5期。
[85]赛尔丁:《康德自由概念的几个方面》,《哲学译丛》1981年第5期。
[86]博特查图:《论康德意志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哲学译丛》1981年第5期。
[87]戈卢宾科:《马克思以前哲学中的必然和自由》,《哲学译丛》1982年第4期。
[88]叶秀山:《康德的“自由”、“物自体”及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1期。
[89]叶秀山:《黑格尔论“自由”的现实性——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四章“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90]邓晓芒:《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自由范畴表解读》,《哲学研究》2009年第9期。
[91]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92]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
[93]邓晓芒:《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94]俞吾金:《康德两种因果性概念探析》,《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95]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96]俞吾金:《康德是通向马克思的桥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97]申扶民:《康德批判哲学视野中的审美与自由》,《哲学研究》2008年第1期。
[98]徐长福:《先验的自由与经验的自由——以康德和马克思为讨论对象》,《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99]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00]刘敬东:《理性、自由与普遍法治——解读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哲学研究》2001年第9期。
[101]李建华、覃青必:《论康德的道德自由观》,《哲学研究》2007年第7期。
[102]朱会晖:《自由的现实性与定言命令的可能性——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的新理解》,《哲学研究》2011年第12期。
[103]谢永康:《自由观念: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学海》2009年第6期。
[104]张传有:《自由——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05]黄裕生:《康德论自由与权利》,《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06]戴劲:《论马克思对康德自由概念的感性证明》,《世界哲学》2010年第5期。
[107]王树人:《论黑格尔对自由的探索——为纪念黑格尔逝世150周年而作》,《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4期。
[108]仰海峰:《国家:自由与伦理的现实体现——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09]金延:《历史:自由精神展现自身的舞台——黑格尔对历史本质的解读及对后世批评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10]丁三东:《论黑格尔自由生活与世界历史进程思想》,《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111]汪行福:《个人权利与公共自由的和解——现代性视域中的黑格尔法哲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12]瓦利斯基:《论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哲学译丛》1983年第1期。
[113]阿格妮丝:《马克思与“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2期。
[114]亨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自由论》,《现代哲学》2005年第1期。
[115]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16]张文喜:《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学术月刊》2006年第8期。
[117]郁建兴:《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18]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119]王南湜:《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120]章忠民:《走出先验与经验之争的陷阱》,《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121]何中华:《马克思哲学的超验性维度之我见》,《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22]杨楹:《神圣与世俗: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向度》,《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123]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124]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25]孙利天:《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126]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127]贺来:《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128]张盾:《财产权批判的政治观念与历史方法》,《哲学研究》2011年第8期。
[129]张盾:《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30]韩志伟:《黑格尔与现代自由——黑格尔自由概念的三个环节》,《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31]Paul Guyer,Kant’s System of Nature and Freedom,Clarendon Press,2005.
[132]Robertr Clewis,The Kantian Sublime and the Revelation of Freed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33]Victor J.Seidler,Kant,Respect and Injustice:The Limits of Liberal Moral Theory,Routledge,2010.
[134]Hannah Arendt,Lectutres on KANT’S Political Philosoph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135]Alan Patten,Hegel’s Idea of Freedo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36]Timothy C.Luther,Hegel ’s Critique of Modernity,Lexington Books,2009.
[137]Hegel,The Philosophy of Right,Batoche Books,2001.
[138]David Leopold,The Young Karl Mar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39]Allen W.Wood,Karl Marx,Routledge,2004.
[140]Jonathan Wolff,Why Read Marx Toda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41]Terry Eagleton,Why Marx Was Right,Yale University Press,2011.
五 其他著作
[1]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4]萨特:《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5]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6]伯林:《自由及其背叛》,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7]韦尔默:《后形而上学现代性》,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8]洛克:《政府论》(上篇),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0]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1]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诺奇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