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资料类
(一)中文类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孙立平:《重建社会:转型社会的秩序再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萧冬连:《历史的转轨: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版。
蔡昉:《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萧功秦:《中国的大转型:从发展政治学看中国变革》,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谢晋宇:《当代中国乡村——城市迁移与经济发展》,中国人口出版社2000年版。
张泉等:《城乡统筹下的乡村重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王道勇:《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现代性变迁:以失地农民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年)》,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西方普遍主义话语的历史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薛毅:《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朱晓进等:《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蒋述卓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刘旭:《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南帆:《五种形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周立波:《周立波文集》第5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於可训等:《文学风雨四十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争鸣述评》,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孙见喜:《贾平凹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走走、贾平凹:《我的人生观》,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孙见喜:《贾平凹前传》第1—3卷,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李星、孙见喜:《贾平凹评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高晓声:《创作谈》,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雷达主编:《贾平凹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孔范今等主编:《张炜研究资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马一夫等编:《路遥纪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申晓等编:《守望路遥》,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专题大事记(1949—1966)》,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杨善华主编:《城乡日常生活:一种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王先霈主编:《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若干情况的调查报告》,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杨宏海主编:《打工文学备忘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二)外文翻译类
[德]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欧力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美]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F.R.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王逢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现代性、后现代型和全球化》,王逢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主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美]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孙珉、赵旭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曹晚红、魏雪萍译,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英]戴维·英格利斯:《文化与日常生活》,张秋月、周雷亚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
[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化过程》,郭建如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澳]迈克尔·A.豪格、[英]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高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王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 作家作品类
路遥:《路遥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路遥:《人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1—3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路遥:《你怎么也想不到》,《文学家》1984年第1期。
贾平凹:《商州三录》,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贾平凹:《商州》,广州出版社2007年版。
贾平凹:《浮躁》,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贾平凹:《废都》,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贾平凹:《白夜》,广州出版社2007年版。
贾平凹:《土门》,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贾平凹:《高老庄》,广州出版社2007年版。
贾平凹:《秦腔》,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
贾平凹:《高兴》,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贾平凹:《平凹文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贾平凹:《贾平凹文集·闲澹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贾平凹:《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贾平凹:《我是农民》,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张炜:《童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张炜:《古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张炜:《张炜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张炜:《我的田园》,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张炜:《黄沙》,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张炜:《世界与你的角落》,昆仑出版社2003年版。
张炜:《永恒的自语》,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张炜:《诗性的源流》,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
张炜:《生命的刻记》,文汇出版社2006年版。
张炜:《刺猬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炜:《你在高原》第1—10部,作家出版社2010年版。
张炜:《唯一的老红军》,《莽原》1997年第3期。
张炜:《外省书》,《收获》2000年第5期。
王安忆:《遍地枭雄》,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王安忆:《富萍》,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王安忆:《流水三十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王安忆:《流逝》,《钟山》1982年第6期。
王安忆:《长恨歌》,《钟山》1995年第4期。
王安忆:《故事和讲故事》,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王安忆:《疲惫的都市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
王安忆:《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王安忆主编:《白玉兰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王安忆主编:《上海街情话》,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陈应松:《暗杀者的后代》,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
陈应松:《马嘶岭血案》,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陈应松:《到天边收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陈应松:《星空下的火车》,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陈应松:《饥饿城市》,《长江文艺》1994年第2期。
陈应松:《失语的村庄》,《当代作家》1996年第1期。
陈应松:《独摇草》,《钟山》2003年第3期。
陈应松:《太平狗》,《人民文学》2005年第10期。
陈应松:《夜深沉》,《人民文学》2010年第4期。
刘庆邦:《胡辣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刘庆邦:《红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刘庆邦:《到城里去》,花城出版社2010年版。
刘庆邦:《月子弯弯照九州》,《人民文学》1996年第11期。
刘庆邦:《家园何处》,《小说界》1996年第4期。
周崇贤:《周崇贤打工情爱系列》第1—8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
周崇贤:《都市盲流》,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周崇贤:《我流浪,所以我悲伤》,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周崇贤:《杀狗》,《当代》2009年第1期。
邱华栋:《哭泣游戏》,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邱华栋:《天使的洁白》,《时代文学》1998年第1期。
邱华栋:《闯入者》,《时代文学》1997年第1期。
王十月:《无碑》,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
王十月:《烦躁不安》,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王十月:《开冲床的人》,海天出版社2012年版。
李佩甫:《城市白皮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佩甫:《城的灯》,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安子:《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海天出版社1992年版。
安子:《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修订版,海天出版社1999年版。
何玉茹:《爱看电影的女孩》,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梁晓声:《婉的大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尤凤伟:《泥鳅》,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李肇正:《城市生活》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荆永鸣:《外地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林白:《妇女闲聊录》,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郭建勋:《天堂凹》,珠海出版社2008年版。
盛可以:《北妹》,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须一瓜:《保姆大人》,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周大新:《湖光山色》,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
邵丽:《明惠的圣诞》,《十月》2004年第6期。
王十月:《寻根团》,《人民文学》2011年第5期。
张伟明:《下一站》,《大鹏湾》1989年第1期。
梦溺:《敬你一杯苦酒》,《特区文学》1994年第5期。
梦溺:《默默地拥着自己》,《特区文学》1992年第4期。
麦知妹:《花开花落》,《特区文学》1992年第4期。
项小米:《二的》,《人民文学》2005年第3期。
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人民文学》2002年第1期。
李铁:《乡间路上的城市女人》,《青年文学》2002年第8期。
杨宏海主编:《打工世界》,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