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

ISBN:978-7-5004-8638-1

出版日期:2010-03

页数:245

字数:174.0千字

点击量:5813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折扣价:¥13.8 [6折] 原价:¥23.0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叶渭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现代文学流派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中开始涌现。当时文学潮流的基本特征是:1.作家们对现实不满,积极关心社会问题,反对现行体制,可又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追求一种绝望的反抗;2.他们不关心现实,缺乏社会意识,只追求自我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中非现实的东西;3.他们从“自我”的立场出发,要求从“封闭社会”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精神自由”、“个性解放”乃至“性的彻底解放”;4.他们否定过去的一切文学传统,全力追求形式革新、文体革新。在这种文学潮流的驱动下,日本文坛先后诞生了“透明族”、“作为人”和“内向的一代”三大流派。其中“内向的一代”是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亦称“内向派”。

这一流派自古井由吉的《杳子》(1970)在1970年下半年获“芥川奖”以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目。这一流派的作家被称为“战后”第六代新人作家。代表人物有:小说家古井由吉、黑井千次、阿部昭、后藤明生、小川国夫以及评论家川村二郎、秋山骏等。他们创作了不少作品和评论,是影响着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一流派的评论家秋山骏从理论上对“内向的一代”作了这样的解释:“现实,它总是我的难题,我觉得现实生活是不可理解的,过去我从未曾接触过真正的现实,即使想接触它,但也觉得空空的……靠近去看它,现实就立即溶解、变形。……现实是暧昧的、奇妙的、不可捉摸的,愈接近它就愈觉得它遥远。”这段话比较形象地概括了“内向的一代”的文学特征。

“内向的一代”诞生伊始,日本文学界就围绕这一流派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但多是见诸文章,少有以专著的形式从史论结合的角度加以系统论述的。国内的日本文学研究界对“内向的一代”的研究也大致如此,以专著形式研究日本其他文学流派也是凤毛麟角。翁家慧君的专著《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是开了系统研究这一流派的先河。本书的学术成就及其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作者的研究视野比较宽广,纵向以翔实的资料与文艺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从意识形态倾向性到文体的革新性都作了详尽的论说,并与传统的私小说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横向选择了这一流派的几位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进行仔细的分析,特别是在文风上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彼此的创作风格,系统而全面性地展现了“内向的一代”的文学世界。其次,作者坚持学术的自由精神,在有关这一流派的热烈论争中,不人云亦云,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自主的见解。尽管有的论点还有可商榷的地方,但是在确立学术研究的独立精神和科学的认真探求这点上是值得肯定的。第三,作者遵循学术的规范性,注重文献学的考证,仅列出的参考文献就多达60余种,而且引文出处作了详细的注释,但又不唯书,在厚实的文献资料支撑下,进行理性的思考,收到严密的学术效果。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选择研究“内向的一代”的重要意义在于:日本七八十年代出现上述诸流派之后,日本当代文学即处于一个转折期,各种文学思潮纷呈,流派解体,正趋向多样化的发展。因而,对于“内向的一代”形成与发展的系统性研究有助于了解日本当代作家在文学上所进行的新的探索和选择以及日本当代文学新的走向。正如作者在结论中所言:“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非日常的幻想世界,‘内向的一代’的小说中的人物总是陷入自我无法确认的不安情绪中,而且,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中经常是处于弱势地位,更多的时候总是被孤独缠绕,最后,自然而然地滋生出一种莫名的虚无感。这无疑跟日本人现代自我的不确定性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见本书也有助于了解当代日本社会和社会思潮的发展动向,是值得举荐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翁家慧.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翁家慧.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翁家慧(2010).通向现实之路:日本“内向的一代”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