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安宁方言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方言》1986年第4期。
鲍厚星:《常德十县市方言声调的特点》,《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 年第5 期。
鲍明炜:《江淮方言的特点》,《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年第4期。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曹志耘:《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中国语文》2002年第5期。
曹志耘:《汉语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
蔡斌:《四川攀枝花市区本地方言音系》,《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陈长祚:《云南汉语方音学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方言》2007年第3期。
陈家春:《四川自贡方言语音调查》,《语言应用研究》2008年第3期。
陈丽萍:《临沧地区汉语方言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陈绍龄、郝锡炯:《峨眉音系》,《四川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
陈士林、边仕明:《彝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陈正寰:《音韵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崔荣昌、李锡梅:《四川境内的老湖广话》,《方言》1986年第3期。
崔荣昌:《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巴蜀书社2010年版。
邓天玲:《威信方言志》,《昭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语文出版社1992年版。
丁邦新:《论官话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董建交:《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版。
段亚广:《中原官话音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方孝岳:《汉语语音史概要》,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高龙奎:《〈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07年。
高晓红:《北京话庄组字分化现象试析》,《中国语文》2002年第3期。
郭丽:《西南官话鄂北片入声带i介音现象探析》,《汉语学报》2008年第1期。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9年。
郭丽:《湖北黄孝方言鱼虞韵的历史层次》,《语言科学》2009年第2期。
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古永继:《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版。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洪湖市地方志编委会:《洪湖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大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和即仁、姜竹仪:《纳西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胡安顺:《汉语辅音韵尾对韵腹的稳定作用》,《方言》2002年第1期。
湖南省公安厅:《湖南汉语方音字汇》,岳麓书社1993年版。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黄典诚:《汉语语音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黄群建:《湖北方言文献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4期。
黄宗谷:《洱海地区入声考》,《下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纪国泰:《〈蜀方言〉疏证补》,巴蜀书社2007年版。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金虹:《赣州话音系概要》,《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金有景:《论日母兼论五音、七音及娘母等》,载《罗常培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锦屏县志编委会:《锦屏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开县志编纂委员会:《开县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蓝勇:《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2期。
蓝勇:《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2期。
蓝勇:《老四川区域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黎新第:《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黎新第:《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语言科学》2003年第1期。
李调元:《蜀语校注》,巴蜀书社1990年版。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李国正:《四川泸州方言研究》,台北红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李蓝:《贵州丹寨方言音系》,《方言》1994年第1期。
李蓝:《西南官话内部声调与声母的异同》,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95年。
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方言》1997年第4期。
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方言》2009年第1期。
李启群:《吉首方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李荣:《切韵音系》,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1期。
李如龙、辛世彪:《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
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李维琦:《祁阳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李霞:《西南官话语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李新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中州书画出版社1983a年版。
李新魁:《汉语等韵学》,中华书局1983b年版。
李新魁:《近代汉语介音的发展》,载《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李新魁:《〈起数诀〉研究》,载《音韵学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
李永明:《常德方言志》,岳麓书社1989年版。
李兆同:《云南方言的形成》,《思想战线》1999年第1期。
刘光亚:《贵州省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1986年第3期。
刘海章:《荆楚方言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刘晓梅、李如龙:《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载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祥柏:《江淮官话分区(稿)》,《方言》2007年第4期。
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6年。
刘勋宁:《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
刘勋宁:《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中国语文》1998年第6期。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林焘:《日母音值考》,载《林焘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卢开磏:《昆明方言志》,《玉溪师专学报》1990年第Z1期。
陆志韦:《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陆志韦:《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陆志韦:《陆志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鲁国尧:《鲁国尧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鲁国尧:《研究明末清初官话基础方言的廿二年历程:“从字缝里看”到“从字面上看”》,载耿振生《近代官话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49年版。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
麦耘:《论近代汉语-m韵尾消变的时限》,《古代汉语研究》1991年第4期。
麦耘:《音韵学概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明生荣:《毕节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牟成刚:《广南方言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南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南川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方言志》,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潘悟云:《吴语的语音特征》,《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
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彭金祥:《略论近代四川方言的语音系统》,《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黔东南州地方志办公室:《黔东南方言志》,巴蜀书社2007年版。
冉启斌:《汉语鼻音韵尾的实验研究》,《南开语言学刊》2005年第1期。
绍荣芬:《汉语语音史讲话》,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邵荣芬:《〈中原雅音〉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邵荣芬:《切韵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沈建民:《也谈本悟〈韵略易通〉之“重×韵”》,中国语文1995年第1期。
四川方言调查工作指导组:《四川方言音系》,《四川大学学报》1960年第3期。
遂宁市文化局:《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孙晓芬:《前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孙宜志:《安徽江淮官话语音研究》,黄山书社2006年版。
孙宜志:《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1年。
唐作藩:《〈中原音韵〉的开合口》,载《〈中原音韵〉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通道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瓦罗:《华语官话语法》,姚小平、冯又清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万波:《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万波、甄沃奇:《从〈广东省土话字汇〉看两百年前粤语古知庄章精组声母的分合类型》,《南方语言学》(创刊号),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万波:《赣语古知庄章精组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10年第1期。
王辅世:《苗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2005年版。
王力:《汉语讲话》,载《王力文集·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3年版。
王力:《汉语语音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年版。
王庆:《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与南系官话》,《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王玉霞:《郧县方言语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文薇、尹可华:《保山方言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
吴积才:《曲靖方言的调类和调值》,《曲靖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
肖娅曼:《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项梦冰:《客家话日母字的今读——兼论切韵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变历程》,《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辛世彪:《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三题》,《海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 期。
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
ts的类型》,《方言》1990年第1期。
熊正辉、张振兴:《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2008年第2期。
薛才德:《从云南汉语方言阳声韵的演变看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思想战线》1992年第4期。
徐凤云:《贵州都匀老派方言音系》,《贵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徐琳、赵衍荪:《白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徐通锵:《陕西方言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今音的三种类型和语言史的研究》,载《徐通锵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3年版。
徐通锵:《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汉语的介音对声母系统的演变的影响(上)》,《语文研究》1994年第3期。
姚丽娟:《绥阳方言同音字汇》,《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杨福绵:《罗明坚、利马窦〈葡汉词典所〉所记录的明代官话》,《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第5期。
杨光远、赵岩社:《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杨绍林:《彭州方言研究》,巴蜀书社2005年版。
杨时逢:《云南方言调查报告》,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版。
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4年版。
杨时逢:《四川方言调查报告》,“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年版。
杨彧:《荔浦话同音字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杨彧:《黄冕话同音字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杨信川:《从云南方言看知庄章组在元明音系中的地位》,《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
游汝杰、钱乃荣、高钲夏:《论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中国语文》1980年第5期。
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仪陇县志编纂委员会:《仪陇县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应雨田:《湖南安乡方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余江:《四川官话雅棉小片入声归阴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汕头大学,2004年。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云南省地方志编委会:《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云南省地方志编委会:《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云南省剑川县志编委会:《剑川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云南省语言学会、西畴县志编委会:《西畴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93年版。
赵锦华、谭云华:《兰茂〈韵略易通〉声调研究》,《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赵学龄:《汉语方言影疑母字声母的分合类型》,《语言研究》2007年第4期。
赵元任:《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赵元任:《钟祥方言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9年版。
赵元任:《赵元任全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赵荫棠:《中原音韵研究》,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翟时雨.《汉语方言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詹伯慧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张德新:《紫阳城关方言音系研究》,《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张德新:《宁陕城关方言音系研究》,《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张德新:《石泉城关方言同音字汇研究》,《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茀:《玉溪方言志》,玉溪地方志办公室(内部资料),1985年。
张茀、李寿德:《峨山方言音系》,《玉溪师专学报》1988年第6期。
张茀等:《玉溪地区汉语方言志》,《玉溪师专学报》1990年第Z1期。
张茀:《澄江方言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张光宇:《汉语方言见系二等文白异读的几种类型》,《语文研究》1983年第3期。
张光宇:《汉语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阶段性》,《中国语文》2006年第4期。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张琨:《汉语方言中鼻音韵尾的消失》,《史语所集刊第五十四本》1983年第1册。
张宁:《建水方言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张世方:《北京官话语音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张世方:《汉语方言三调现象初探》,《语言研究》2000 年第4 期。
张双庆、庄初升:《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3年第12期。
张卫东:《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深圳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张卫东:《论近代汉语官话史下限》,载耿振生《近代官话语音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张夜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张玉来:《近代汉语官话入声消亡的条件问题》,《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
张玉来:《〈韵略易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张艺兵、白云:《象州白石话同音字汇》,《桂林专学报》2009年第1期。
郑庆君:《常德方言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甄尚灵:《四川方言的鼻尾韵》,《方言》1983年第4期。
甄尚灵:《〈西蜀方言〉与成都语音》,《方言》1988年第3期。
甄尚灵、张一舟:《〈西蜀〉词语的记录方式与〈西蜀〉音注所反映的音类》,载遂宁市文化局编《李实学术研讨会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曾晓渝:《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标准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曾晓渝:《语音历史探索——曾晓谕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曾献飞:《湘南官话语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周本良:《南宁市下郭街官话同音字汇》,《桂林师专学报》2006年第2期。
周长楫:《清音和浊音清化刍议》,《音韵学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
周长楫:《浊音清化溯源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91年第4期。
周法高:《切韵鱼虞韵之今读及其流变》,载《中国语言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5年版。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周政:《陕西平利话的归属》,《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周政、周厚民:《镇坪钟宝方言同音字汇》,《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周政:《平利方言调查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方言》1985年第4期。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周祖谟:《问学集》,中华书局1966年版。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周祖谟:《周祖谟语言学史论集》,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社1987年版。
钟维克:《巴县方言同音字汇》,《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钟维克:《江津方言同音字汇》,《方言》2002年第2期。
钟维克:《重庆方言音系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朱建颂:《武汉方言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
朱建颂:《〈汉音集字〉疏证》,载黄群建《湖北方言文献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朱晓农:《近音——附论普通话日母》,《方言》2001年第1期。
朱晓农:《音韵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庄初升:《粤北土话音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庄初升:《湘南桂北三种土话平话中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与否的性质》,《方言》2010年第4期。
左福光等:《四川攀枝花本地方言音系(下)》,《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