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学史著
1.张毓茂:《二十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徐国伦、王春荣:《二十世纪中国两岸文学史》(续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乔福生、谢洪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86),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叶雪芬、舒其惠:《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胡钢:《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观》,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党秀臣:《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李继凯:《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9.钱萌愉、平慧源:《中国现当代文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0.李计谋、王居瑞:《中国现当代文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王嘉良、金汉:《中国现当代文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傅子玖:《中国新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苏光文、胡国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孔范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5.黄修己:《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曹允亮、刘纪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教程》,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7.张建宏、杨兹举、柏钰:《20世纪中国文学史》(现代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8.周圣弘、毕光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当代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9.谢冕、孟繁华:《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于润琦:《插图本百年中国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张炯:《中华文学发展史》(近世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2.唐金海、周斌:《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23.张炯、邓绍基、樊骏:《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
24.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版。
26.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丁帆、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丁帆、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王泽龙、刘克宽:《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0.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3.朱德发、邢福钧:《中国新文学六十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34.曹国旗、王家康:《中国新文学百年》,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35.金钦俊、王剑丛、邓国伟:《中华新文学史》(上),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6.黄伟宗、王晋民:《中华新文学史》(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7.程凯华、邹琦新、谭伟平:《中国新文学史》(上、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8.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9.汪应果、吕周聚:《现代中国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罗振亚、李锡龙:《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李新宇:《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2.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杨剑龙:《中国现当代文学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朱德发、魏建:《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5.王嘉良、颜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6.雷达、赵学勇、程金城:《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8.陈国恩、樊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012年版。
49.曹万生:《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朱寿桐:《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51.丁帆:《中国新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52.王晓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李平、陈林群:《20世纪中国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54.黄万华:《中国现当代文学》(第①卷五四—1960年代),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55.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6.张岩泉、王又平:《20世纪的中国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57.黄悦、宋长宏:《20世纪中国文学史纲》,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孙萍萍、周颖菁、[韩]金东洙:《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9.李明军:《中国现当代文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年版。
60.张景华:《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1.傅书华、徐慧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0年版。
62.李怡、干天全:《中国现当代文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二 理论著作
1.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4.约翰·托什(John Tosh):《史学导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方向》,吴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6.兰德尔·柯林斯,迈克尔·马科夫斯基:《发现社会之旅——西方社会学思想述评》,李霞译,中华书局2006年版。
7.菲利普·巴格尔:《文化:历史的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1.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12.艾恺、Guy S.Alitto:《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知识的不确定性》,王昺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乔伊斯·阿普尔比、林恩·亨特、玛格丽特·雅各布:《历史的真相》,刘北成、薛绚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15.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6.保罗·利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7.利科:《活的隐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8.利科:《历史与真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19.巴特:《符号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20.竹内好:《近代的超克》,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21.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22.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3.D.C.霍埃:《批评的循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4.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徐彬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阿诺德·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7.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8.昂利·拜耳:《方法、批评及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9.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
30.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1.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32.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3.丹尼尔:《科学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4.伯伦汉:《史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版。
35.Aviezer Tucker:《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史学哲学》,徐陶、于晓凤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美]罗伯特·F.伯克霍福:《超越伟大故事:作为文本和话语的历史》,邢立军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C.Behan McCullagh:《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张秀琴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8.Burns,R.M.Pickard,H R:《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张羽佳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王钟陵:《文学史新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0.李明滨、陈东:《文学史重构与名著重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1.韩震、孟鸣歧:《历史哲学——关于历史性概念的哲学阐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3.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44.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李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6.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7.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宋伟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48.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9.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南京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版。
50.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1.温儒敏:《文学史的视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52.冯林:《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53.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54.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年版。
55.刘龙心:《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2年版。
56.陶东风:《文学史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7.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58.王学典:《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9.单德兴:《重建美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戴燕:《文学史的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陈平原、陈国球:《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2.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63.张文杰:《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4.陈国球:《中国文学史的省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
65.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7.董乃斌、陈伯海、刘扬忠:《中国文学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8.徐庆全:《风雨送春归——新时期文坛思想解放运动记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9.佛克马、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0.陈平原:《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1.黄万华:《中国与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72.贺桂梅:《“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3.杨庆祥:《“重写”的限度:“重写文学史”的想像和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4.李怡:《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75.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6.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
77.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8.葛红兵:《文学史学》,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9.马克思·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80.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8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82.陈思和:《新文学整体观续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83.吴冠军:《多元的现代性——从“9·11”灾难到汪辉“中国的现代性”论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84.S N 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旷新年、王爱松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85.杨春时:《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86.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87.萨义德:《知识分子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88.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9.吴秀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生态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90.梁庭望、李云忠、赵志忠:《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年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91.黄仁宇:《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