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

ISBN:978-7-5161-1600-5

出版日期:2012-10

页数:249

字数:250.0千字

点击量:9202次

定价:39.00元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图书简介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中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措施。一些国家通过制定担保法律,赋予担保机构明确的法律地位,并采取不同方式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服务,成效显著。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无论在经济总量、上缴税收、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各级政府主要任务之一。

1999年6月14日,国家经贸委颁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自此拉开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序幕。经过13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小到大,从稚嫩走向成熟。信用担保行业以其特有的信用放大、担保服务功能,在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着我国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经过13年的发展历程,信用担保行业增加了担保规模、健全了机制、完善了管理、拓展了业务、创造了佳绩,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

在担保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异化”现象,一些担保机构偏离担保主业,热衷于吸收公众存款、发放高利贷、高比例投资。尤其是2011年以来由于银根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剧,一些担保机构违规经营现象更加严重,导致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给整个担保行业声誉造成极大损害。一些银行因此提高了与担保机构合作门槛,担保业又面临了一次大的考验。如何从根本上铲除乱象丛生的土壤,使担保机构在一片净土、沃土上成长,是担保从业者及其主管部门都需要反思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被定位在一般中介机构,受到的关注不多,专门研究担保行业的专家、学者有限,紧随形势变化、系统性阐述担保业发展状况的书籍寥寥无几,而论文大多是针对担保业务展开分析,理论性、综合性不足。与银行、保险等成熟行业相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时间短,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缺乏担保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担保行业总体发展规划缺乏顶层设计,整个行业在摸索中前进。

本书作者长期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担保业是作者近些年研究的重点领域。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方面的论文,并主持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一直希望撰写一本能够系统阐述我国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体系发展状况、发展理论的书,该书能够对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运作方式、业务种类、风险控制进行全面的介绍;对关系担保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质、行业定位、体系架构等宏观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既有学术问题探讨,又有担保知识和实践具体做法的介绍,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本书的出版实现了作者的夙愿。本书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研究主题,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为研究对象,以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理论、信用担保和再担保理论为基础,以翔实的数据、规范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展开研究。本书的出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的研究内容:

1.本书以中小企业为研究起点。中小企业是担保机构业务的对象,本书首先界定了中小企业,介绍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揭示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进而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融资难的原因,结论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2.在介绍了担保理论和担保机构一般运作原理后,对我国担保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发展历程、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缺乏担保行业专门法律,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担保放大倍数不足、担保能力有限,地区间担保机构发展失衡,担保机构违规经营现象严重、风险控制能力弱,银担合作地位不平等,担保专业人才匮乏,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担保业整体风险难于有效分散。本书运用大量数据和实例对以上·2·观点进行论证,有理有据,图文并茂。

3.在对传统担保业务介绍的基础上,就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债券担保、票据担保等业务及其发展情况进行介绍。然后围绕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三种担保机构模式展开分析,重点对三种模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本书分析了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阐述了我国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4.再担保是对担保机构的担保,建立再担保机构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担保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本书详细地阐述了再担保机构建立的必要性、发展历程、发展现状、运作模式及其创新,重点对再担保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问题表现在:政府对再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再担保机构对业务对象选择、业务范围不规范,再担保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缺乏规范的资本补偿机制。

5.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借鉴国外担保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明确担保机构性质和行业地位,加快立法,完善监管体系,增强担保机构实力,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跨区域经营,规范再担保机构经营,强化风险控制,加强银保合作,提高担保人员素质,完善担保体系框架等方面。

本书的创新点:

1.我国目前把担保机构定位于非金融机构,属于一般中介机构,这样不妥,从其运作机制、承担风险、信用放大功能等方面看,具有明显的金融性,与一般中介机构有本质的区别,应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其纳入金融体系范畴。因此担保机构的监管部门应统一归为银监会及其分支机构,从而实现国家、省市监管部门的统一,避免了监管部门不统一带来的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以及监管不力导致的担保行业的混乱状态。

2.政策性担保机构要适当吸收民间资金,增强实力,在控股前提下实现混合型经营。要突破地域界限,实现跨区域发展。担保行业要实现重组、兼并,改变目前小而全、小而乱的局面,鼓励担保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3.为了有效控制再担保机构风险,提出量化再担保机构与担保机构合理确定责任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的模型、再担保机构资本补偿量化模型。(1)再担保机构在开展再担保业务时,最重要的是与担保机构合理确定责任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这关系到再担保机构和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大小及收益的分配,但目前我国再担保机构与担保机构责任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的确定基本上采取经验数据,本书基于再担保机构分散风险功能,提出了量化再担保机构与担保机构合理确定责任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的模型,该模型借鉴了再保险中原保险人自留额的确定方法,运用收益风险基本原理,结合再担保机构的政策性特征,通过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建立了再担保责任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的量化依据。(2)再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偿模型包括本年度对原有资本消耗的补偿以及再担保规模上升所要求的资本增加额。

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邢天才院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深表感谢;大连市担保协会秘书长李成祥、辽宁省担保协会副秘书长丛龙恩多年来在担保方面给予了作者很大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作者的研究生冯艳丽、尚志敏、黄静、董海慧、李珊珊、孙阳等人承担了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图表绘制等基础性工作,在此表示谢意;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致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观点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作者

2012年8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您所在的机构:暂无该资源访问权限! 请联系服务电话:010-84083679 开通权限,或者直接付费购买。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赵爱玲.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赵爱玲.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赵爱玲(2012).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