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劳丹的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ISBN:978-7-5161-1491-9

出版日期:2012-10

页数:234

字数:202.0千字

丛书名:《南开哲学文库》

点击量:6598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折扣价:¥27.0 [6折] 原价:¥45.0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拉里·劳丹(Larry Laudan,1941—)是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科学哲学和认识论。2892835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劳丹发表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论著,在科学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但鉴于国内学界对于劳丹研究的理论关注点主要仅局限于劳丹1977年出版的《进步及其问题》以及《科学与价值》(1984)等80年代早期的几本著作所涉及的内容。而劳丹在《进步及其问题》之后的更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明显不足。从当代整个世界范围的科学哲学发展状况来看,劳丹的科学哲学思想(尤其是80年代以后)又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即使我国国内也称其为科学哲学领域的后起之秀),但这些更重要的、更成熟的著作和论文却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足够重视(包括science and relativism,1990;Beyond positivism and relativism,1996和大量颇具影响的论文),这种情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劳丹自身的科学哲学思想以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整体脉络来说都是不够的,这种状况是亟待改善的,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研究工作。这样,目前对劳丹的研究就面临着两种极端的状况:一方面,劳丹的一些科学哲学思想在国内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例如对其专著《进步及其问题》的研究、劳丹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评判以及规范自然主义(部分内容);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我们对劳丹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研究较少,没有系统关注劳丹哲学思想的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本书更重在解读劳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一些重要的科学哲学思想,将其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放在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为了避免与以往研究出现重叠的情况,而又能切中劳丹科学哲学的重点,我们将劳丹的科学哲学主要置于自然主义的语境之下),从他力图站在自然主义和规范主义的综合视角,从超越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理论方向来解析劳丹的科学哲学思想。

一 劳丹科学哲学的后实证主义语境

科学哲学的主流是在分析哲学的理论框架中发展起来的,经验主义传统在20世纪以来一直占据了科学哲学的统治地位,逻辑经验主义亦被称为标准的科学哲学。而由于经验主义的内在理论问题以及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批判锋芒,最终促成了科学哲学中逻辑经验主义传统的衰落,由此逐渐构建起了以波普尔和I.拉卡托斯、J.沃金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学派,并成为科学哲学的逻辑主义向历史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之后以图尔敏、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兴起之后,他们对逻辑经验主义传统哲学再次进行了激烈批评,科学哲学逐渐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在劳丹看来,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科学哲学逐步过渡到了“后实证主义”的时代,“自20世纪60年代早期,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就已经进入了它们的‘后实证主义’阶段,这已成为一种事实”2892836。逻辑经验主义的静态逻辑分析方法日益受到排斥,科学哲学家的目光多集中到了科学的历史、社会等外部因素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哲学研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1962年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科学信念和科学观中历史转换之认识,与社会进程在科学共同体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引入到了科学争论的核心部分,科学哲学过渡到了“后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时期。

相对于逻辑经验主义的逻辑分析特点,后实证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要弱化纯粹认识论,较轻视经验与事实,而强调理论思维的发散性和多元化。传统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认为,科学理论的合理性在于经验事实的客观支持和理论本身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即经验证实原则决定着科学合理性,“‘所有真命题就是整个的自然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总和)’。这就意味着属于科学的命题是源自于那些真实观察陈述命题:它们是那些可以通过真实观察陈述给予验证的命题。如果我们能知道所有的真实观察陈述,那么我们也将知道所有可以被自然科学所肯定的东西”2892837,科学哲学关注的重点在于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科学合理性与方法论的确证问题。但从波普尔开始就不再把科学仅仅视为已经得到证明了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活动,一种人类从经验和已有理论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寻求猜测性、试探性假说以解决问题的活动。

科学的进步和动态发展问题取代科学方法论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主题,传统科学哲学从静态逻辑分析逐渐转向了科学的具体历史和社会实践。而后实证主义不再强调证实,不注重经验,但却高度重视人在建构科学理论中的作用,知识研究转向对科学认识主体的探讨。在这种背景下,后实证主义在科学认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色彩很浓,这对传统科学哲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也是劳丹哲学回应的重要内容。

库恩力图从“历史史料本身展现出来的科学观”来揭示“真实的科学状况”,通过科学史研究所揭示出来的新解答(历史、社会因素)破除了传统科学哲学的理想科学观,一种不同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历史主义进路逐渐占据后实证主义哲学的主流。库恩写道:“我们更关心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而非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我们重在强调只有从科学实际发展的科学精神事实才是合理的材料,所以,我们要到历史中去找材料。从这些公共的材料库中得出了很多一致性的结论。由此我们反对科学是通过累加而获得进步的传统观点,新理论替代旧理论(它与新理论互不相容)的革命性过程,在替代过程中旧理论应对不了逻辑、实验、观察所提出的问题是尤为重要的。”2892838这种历史主义观念动摇了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所认定的“理性”的基础,开创了科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

库恩历史主义的基本目标是研究科学的动态发展问题,重点在科学知识的增长,而不在对科学知识进行静态的逻辑分析。而且,在历史主义看来,经验事实和逻辑还不足以构成科学动态发展和转变的合理性标准。例如汉森和费耶阿本德等人认为,科学理论、观察实验和方法论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因此科学原理、假说和经验观察并不是绝对二分的。经验事实不是独立的,观察、实验等事实陈述是根据某种理论假说做出的,不存在独立于理论的纯客观事实,观察和理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特别是自1960年以来,方法论甚至陷入了很大的非议之中。某些非议无疑是理所应当的。很多关于科学推理的传统的方法论假设不能被简单认可。(比如(a)在不同的科学之间存在着总的统一方法,(b)科学方法是固定不变的,(c)方法论规则可以被证明是完全先验的,(d)方法论规则一旦清晰阐明,为了挑选出真理,就需要遵循一个完全决定程序的算法过程。)”2892839最后基于此,“‘任何东西都行得通’成为费耶阿本德唯一允许我们的方法论规则”2892840。既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经验基础为知识合理性提供标准,那么,科学家又根据什么标准判断理论的优劣呢?库恩指出,实际科学历史上的理论选择、逻辑和经验证据并不像经验主义设想的那样重要。在理论选择上的互相辩论,与逻辑证明或数学证明不同,后者的前提与推论规则从一开始便约定好了。如果双方对得出的结论有异议,则可以根据原先的约定一步一步地逆推回去,认真检查论证的每一步骤,直到最后,双方中必有一方发现自己在推论过程中犯了错误,违反了原先的约定,不得不承认对方的证明是正确的。只有当双方发现他们对于原先约定的规则有不同的解释,或有不同的运用方式,或是原先的约定不能作为证明的充分基础时,辩论才会采取如科学革命那样的方式进行。这时的辩论已不再是逻辑推理的辩论,而是关于前提,关于出发点的辩论,它必须以劝说作为通往证明的可能性的序幕。相互竞争的理论选择,正是这种性质的辩论。为此齐曼评价说:“在相互竞争的模型或类比之间的选择不可能在逻辑上自动地实现:它最终取决于人类的评价。这种选择常常通过某种‘约定’或社会性理解(即只有某个特定的系统应该被传授和使用)来解决。这样,约定主义就为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打开了大门。知识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他们描述生活事实时,相当自然、相对合适地采用不同的概念约定。”2892841

科学发展中的科学范式选择,就如同相互竞争的政治斗争和革命一样,它是“一个不相容的共同体生活方式之间的抉择”,一个新范式的选择、接受过程,不是采取强权,强迫人们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劝说感化的过程。因为“科学家是讲道理的人,总会有这个或别个论证最终将说服科学中的大多数人”。并且在科学上,只“承认一个专业团体的存在,肯定这个团体在某领域中独一无二的作用,并接受这个团体作为专业成就的唯一裁决者”2892842。作出终审裁决的,是该领域内科学家所组成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根据专家们共有的一套特定的价值,以及共有的特定经验的互动方式,专家们最终取得的意见一致,而不是靠劝说,这与政治革命中对社会制度的选择颇相似。科学变化即从一种“范式”变为另一种范式是一种神秘的转变,这种转变不受也不可能受理性规则的支配,是完全属于发现的(社会)心理学范围之内的。科学革命是一种宗教式的变化和皈依,科学理论的转变问题由传统的逻辑合理性转移到了社会学意象的解释,逻辑实证主义以来所形成的科学发现语境和辩护语境趋向融合,科学哲学的研究走向了具体化,强调在历史和社会语境中再现科学的真实面貌。

二 劳丹科学哲学的历史定位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界产生的科学合理性之争,被称为波普尔-库恩之争(the Popper-Kuhn controversy),也可以被概括为理性主义-相对主义的对立(the rationalism-relativism opposition)。2892843劳丹的科学哲学也正是在这种理论大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正因如此,劳丹在提及自己科学哲学的基本思路的时候,也正是将他的理论努力概括为对“相对主义”和“实证主义”的一种超越。2892844劳丹这样评价说:“在我看来,后实证主义是智力上的失败。它的论证是可疑的,回避了实质问题。更糟糕的是,它实际上维持不了一个肯定性的研究纲领。”2892845而且,“这些‘后实证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关于科学认识论的彻底的相对主义。实证主义倾向于认为科学无疑是进步的,它是唯一具有重大认识论意义的事业,而后实证主义则认为科学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错觉”,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直接与人们的直觉不符,也违背了科学发展的事实情况。事实上,当代科学哲学也正如伯恩斯坦所深深忧虑的那样:“在知识与文化生活中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氛,它几乎影响到每一学科和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这种不安表现为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2892846,人们发现,科学认识论满足我们对我们能够赖以确保思维和行动的稳固而可靠的磐石般的渴求。2892847同时,相对主义是一针锋相对的哲学观,否定科学知识的稳定性,强调其中的不可比性,“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论证,也像其对立面绝对主义一样,是杂乱不能使人信服的。他们及其对手,都对明显的科学成就视而不见”2892848

20世纪后半期,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受到的冲击越来

越大,以库恩、费耶阿本德、罗蒂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后现代哲学开始对基础主义、预设主义为特征的客观知识论发起攻击。“对科学作为产生可靠知识专门途径观念的挑战可以在多门学科中的不同形式里找到:文学理论、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而且,不同意义的知识运动越过了这些传统界限并给多学科批评提供了基础:解构论、表述批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2892849在库恩看来,传统所赋予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标准存在很大问题,无论可证实性还是逻辑演绎,都不能保证科学的正确性。在当代哲学中,相对主义思潮蔚为大观,它们通过“反基础主义”、“后人道主义”、“视角主义”、“解构主义”、“非中心主义”等解构途径,对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以至于人们的确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相对主义已成为当代哲学整体理论气氛重要的组成部分,无处不感到相对主义的巨大威力。针对经验主义所谓的中性观察,他们就强调感觉经验并不具有客观性,首先是观察负载理论,没有完全独立的理论或经验材料存在;又如批判传统的“刺激—感应”论,相对主义指出,外界刺激和人的感觉并不一一对应,我们感受到刺激的客观性,并不能保证由此形成的信念具有确定性。费耶阿本德说:“人们总是想通过真理、实在、合理性去除相对主义的威胁,但却不知道在它们的周围就是无际的未知领域。”2892850实在对于我们来说是未知的,真理和实在无关。

相对主义又对科学真理进行了否定。由于感觉经验不可靠,外部实在又与科学理论没有必然联系,科学真理就并不取决于外部的客观事实,它只能由科学共同体的集体信念来决定。真理和错误只是针对一定范式内部而言,不同科学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因此无法比较其真实性。所以,“相对主义理论认为,所有传统观念、思想都可同时为真或为假;更进一步说,任何真值的分配都是可以接受的”2892851。为此罗蒂也指出,真理只是对一个选定的个体或团体的现时的看法,真理属于主体间性,一个信念之真,就是使持此信念的人能够应付环境的功用问题,而不是其摹写实在本身的存在方式的问题。我们现时所持的任何特定信念都是适应于我们的特定目的和愿望的,因而,如果我们的愿望和目的改变了,这些信念也就需要得到更新和改造,即信念与真理的关系并不来自世界的证明或与实在相一致。

对科学进步、合理性的否定。既然科学知识本身不具有客观性,前后相继的科学理论属于不同的科学范式,科学也就无所谓进步与否。当然,库恩主要针对的是不同范式,在同一范式内部和常规科学时期,他认为科学知识还是表现为积累式进步的,但科学不存在目标式的进步,即科学的目标并非不断接近真理,因为科学理论本身并不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在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看来,科学与其他文化并无本质差异,“只要给非科学的意识形态、实践、理论和传统以公平的竞争机会,他们就可以成为有力的竞争对手,就可以揭露科学的重大缺点”2892852。所有这些后经验主义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为传统科学观的解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布鲁尔等人直接借鉴了库恩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家承认,正是库恩的立场为他们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打开了绿灯”2892853,这样他们借助相对主义的利器展开了相对主义的理论框架。

劳丹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其思想深入影响着科学哲学的发展,他对科学哲学的自然化和规范化研究以及超越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理论努力,代表了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林奇这样评价劳丹:“超越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劳丹的努力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主义’,这是诸多科学家应该去学习的。”2892854劳丹对科学实在论的批判以及规范自然主义影响深远:由于劳丹对实在论的强有力批判,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当代一些著名科学哲学家如沃勒尔(J.Worrall)、希洛斯(S.P.Sillos)、库克拉(Kukla)等人,他们的理论发展都与劳丹的批判密切相关(比如沃勒尔就强调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努力是对实在论“非奇迹论证”和劳丹的“悲观归纳”两大论证的调和)。正因如此,本书将劳丹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思想的发展放在了当代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的大背景下考察,认为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科学哲学研究集中在对库恩历史主义引起的相对主义思潮的超越工作方面(重新对科学合理性给出了解释)。具体而言,劳丹站在新历史主义的立场上,试图凭借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武器,以自然主义为基础发展新的科学哲学,尤其是在科学认识论、方法论、知识社会学等方面,他围绕着科学哲学的自然化这个中心问题,对当代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都作出了自己独到的阐述,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劳丹看来,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主要历经了逻辑经验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两大阶段,而其科学哲学的努力正是要实现对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超越。劳丹这样回顾他所经历过的科学哲学:“我哲学上的成年期正处于逻辑经验主义鼎盛时期的晚期,我早期的观点来自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实证主义搞错了哲学的议程和其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2892855出于对实证主义传统的不满,“我花了我哲学研究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试图远离正统的实证主义。但在20世纪70年代,整个哲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影响,“实证主义已经走向了衰落,它被各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相对主义所取代。我发现这些后继理论比以往的实证主义更加混乱。即使实证主义是经常错误的(在我看来),但它们至少具有清晰和紧凑严谨的优点。后来的相对主义,相反,充满了含糊和拖沓的论证(费耶阿本德甚至以他的不一致性为荣;库恩要比费耶阿本德更具一致性)。因此,在整个80年代,我发现自己在不断地与‘新的狂热’(the new crazies)作斗争”2892856。出于对两种思潮的不断反思,劳丹认为其“很多著作也处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断裂之间”,甚至有很多读者批评劳丹的立场“徘徊在相对主义和实证主义之间”2892857。但事实上,劳丹认为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都是不可取的,后实证主义对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反思和评判是一种“智力上的失败。其论述是可疑的和循环论证的。更糟的是,它没有延续一个实证的研究纲领。吸引了一些吵闹的支持者(特别是一些社会科学家),但后实证主义并没有像它计划中那样为自然科学施加能够察觉得到的影响”2892858。鉴于这些原因和科学哲学发展的现状,劳丹将其科学哲学的工作界定为对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超越,“我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努力发展对科学的一种说明,它对相对主义和实证主义都是正交的”2892859

三 劳丹科学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开始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在经历了历史主义和后历史主义两个阶段后。于20世纪末,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而在其中,劳丹作为科学哲学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深入影响着科学哲学的发展。所以,劳丹是理解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人物。但从国内学界来看,对劳丹的研究并不充分,关于劳丹规范自然主义和反实在论的相关论文有一些,但是零散,还未见到系统的劳丹后期研究的著作出现。本书试图通过劳丹与其批评者论点的对比,以便对劳丹的科学哲学思想的脉络作一个总体的梳理,填补当前国内劳丹理论研究的主要缺陷。其次,我们的研究着眼于当代科学哲学的总体发展,将其哲学思想定位在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超越的一种理论努力,是对历史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的一种发展,这不同于一般的综述研究。再次,我们对劳丹科学哲学思想的发展,强调对比性研究,从劳丹与其论战对手的争论之中分析和探讨劳丹思想的脉络。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主要关注劳丹部分科学哲学内容,这些内容包括:

1.融方法论与价值论于一体的规范自然主义思想

针对当代科学方法论中的规范主义和自然主义之争,劳丹提出了规范自然主义(Normative Naturalism),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具体而言,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规范自然主义中的方法论问题。

(2)规范自然主义中的价值论问题。

(3)规范自然主义的相关争论。其中最重要的有:方法论的概念意义之争、规范自然主义价值论与自然主义关系之争、认识论自然化过程中价值论的争议、劳丹对批判者的回应及其思想的新发展等。鉴于国内对规范自然主义方法论和价值论已经有了大量研究,本书主要分析第三部分。2892860

2.劳丹对科学实在论的反驳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大特色,在这些反实在论潮流中,劳丹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反趋真实在论》等一系列著名论文以及相关著作中对科学实在论进行了详尽的反驳。

(1)劳丹对科学实在论及其辩护方法的界定。

(2)静态分析:对实在论溯因推理论证Ⅰ的反驳。

(3)动态分析:对溯因推理论证Ⅱ的反驳。

(4)劳丹“悲观归纳”对“非奇迹论证”的质疑。

(5)劳丹反实在论的结论及其对当代实在论之争的影响。

3.对科学合理性问题的探索

这是劳丹科学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自从《进步及其问题》发表以来,劳丹就一直试图在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标准下,对科学的合理性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克服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相对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局限性。

(1)网状结构模型对传统等级模型(the hierarchical model)的替代。

(2)科学进步与真理、积累和解题问题。

4.劳丹的科学方法论思想

在理论和证据的问题上,我们将主要分析不充分性决定(underdetermination)问题和整体论问题。

劳丹对知识社会学的批判不作专门分析。2892861本书涉及劳丹思想的历史发展逻辑,以及他要关注理论难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还需要关注当时科学哲学界对劳丹相关观点的评价问题。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我们将劳丹90年代以后思想的发展放在了当代后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的大背景下考察,认为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科学哲学研究集中在了对库恩历史主义引起的相对主义思潮的超越工作方面(重新对科学合理性给出解释)。具体而言,劳丹站在新历史主义的立场上,试图凭借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武器,以自然主义为基础发展新的科学哲学,尤其是在科学认识论、方法论、知识社会学等方面,他围绕着科学哲学的自然化这个中心问题,对当代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都作出了自己独到的阐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比较研究。对劳丹思想的研究,必要定位在当代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去理解,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针对了当时科学哲学中的一个相对认识,其最有创建性的思想常常是以论战的姿态用论文形式发表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坚持一个比较的视角,从比较研究出发进行分析。

(2)历史性研究。由于对劳丹后期思想的研究在国内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因此我们的相关研究应该立足于这个实际情况,首先把劳丹思想发展脉络梳理清楚,按照时间顺序尽量把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如实反映给国内学界。

(3)批评性研究。介绍劳丹科学哲学思想的最新进展并不等于无条件的全盘接受,对于其科学哲学,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理论整合和创新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因此批评性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视野。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推荐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贾向桐.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劳丹的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贾向桐.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劳丹的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贾向桐(2012).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劳丹的自然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