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相关著作
1.[俄]阿·托尔斯泰:《论文学》,程代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美]艾伦·C.奥恩斯坦、弗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6.[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程孟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7.白作霖、蒋维乔:《各科教授法精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09年版。
8.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美]彼得·A.瑞德帕兹:《阅读的革命——怎样读难懂的书》,查连芳、陈勋远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10.[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普通心理学》,孙晔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11.[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查良铮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12.[英]波拉德:《中国对文学的看法:就传统而言,周作人的文学价值》,美国加州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
13.蔡元培:《蔡元培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高平叔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5.Caswell and Campbell,Curriculum Development,American Book Company,1935.
16.曹明海主编:《语文教学本体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7.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8.[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周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9.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0.陈来:《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1.陈平原:《当年游侠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22.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3.程稀:《夏丏尊与现代语文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陈星:《平凡·文心——夏丏尊》,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版。
25.陈雪虎:《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6.[英]戴维·伯姆:《论对话》(On Dialogue),李·尼科编,王松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版。
28.[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9.[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30.方智范:《理解与创新:人本中心的透视和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1.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2.丰子恺:《丰子恺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34.傅红英:《夏丏尊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5.[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全集》,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6.傅佩荣:《〈四书〉心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7.耿红卫:《中国语文教育史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8.龚鹏程:《文学散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39.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南京出版社1991年版。
40.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1.顾祖钊:《文学原理新释》,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2.[美]古德(T.L.Good)、[美]布罗菲(J.E.Brophy):《透视课堂》,陶志琼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3.[美]哈吉斯:《阅读与致富》,赖伟雄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
44.[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5.[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李其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6.贺麟:《文化与人生》,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7.[德]黑格尔:《美学》第1、2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8.[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9.H.P.Rickman.Selected Works of Welhelm Dilth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50.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1.胡适:《胡适文集》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53.黄良:《现代美育范畴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黄玉峰:《我只想站得直一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5.霍炳坤主编:《教学方法与设计》(修订版),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版。
56.蒋孔阳:《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蒋勋:《蒋勋说唐诗》,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58.蒋勋:《蒋勋说宋词》,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59.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the 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38.
60.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
61.康震:《康震评说苏东坡》,中华书局2008年版。
62.[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韩邦凯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63.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6(上、下),中华书局2011年版。
64.赖瑞云:《混沌阅读》,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5.赖瑞云主编:《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6.雷通群:《西洋教育史》,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67.[俄]莱芒(Lemon)、里斯(Reis)编译:《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四篇论文》,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
68.[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彭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69.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70.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1.李海林:《李海林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72.李海林:《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7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4.李建盛:《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75.李明德:《西方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76.黎琼锋:《教学价值与美好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77.李卫华:《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8.李杏保、顾黄初主编:《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79.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0.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1.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编:《黎锦熙语文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83.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84.李泽厚:《华夏美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85.李泽厚:《美学与艺术讲演录》,上海市美学研究会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87.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70、71》,中华书局1936年版。
88.梁启超:《作文入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9.林语堂:《林语堂美文精粹》,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90.林治金:《著名语文教育家评介》,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
91.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2.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3.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4.刘新科、粟洪武主编:《中外教育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5.刘再复:《人文十三步》,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96.刘再复、刘剑梅:《教育论语》,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97.刘正伟主编,张蕾、温欣荣副主编:《名家解读:语文教育意蕴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98.刘正伟:《语文教育现代性探索》,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99.鲁迅:《鲁迅全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版。
100.龙协涛:《文学阅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1.[波]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陈燕谷、晓未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102.[奥]马丁·布贝尔:《我与你》,陈维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103.[美]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方林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4.孟宪承:《孟宪承教育论著选》,周谷平、赵卫平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05.敏泽:《中国美学史》(上、下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6.木心:《文学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07.南帆等:《符号的角逐》,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108.南帆、刘小新、练暑生:《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9.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0.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1.[美]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2.潘新和:《不写作,枉为人——潘新和语文学术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113.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4.潘新和:《“表现与存在论”语文学视界》,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15.潘新和:《语文:存在与变革——穿越时空的语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116.潘新和:《语文:回望与沉思》,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7.潘新和:《语文:人的确证》,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118.潘新和:《语文:我写故我在》,海峡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119.潘新和:《中国写作教育思想史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0.潘新和主编,赖瑞云、王荣生、李海林副主编:《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21.Pratt,Curriculum:Design and Development,California:HarcourtBraceJovanovichInc,1980.
122.[美]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2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4.钱理群:《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
125.钱理群:《经典阅读与文学教育》,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
126.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27.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8.饶杰腾:《近现代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29.R.S.Zais,Curriculum: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s,New York:Thomas Y.Crowell Company,1976.
130.Saylor Alexanderand Lewis,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Company,1981.
13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32.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3.[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4.[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135.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36.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137.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138.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39.[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140.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42.童庆炳:《文艺审美特征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3.涂纪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4.汪潮:《语文学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45.王爱娣:《美国课堂教育》,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46.王弼:《周易略例》,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99年版。
147.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48.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49.王国维:《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文选》,徐洪兴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
150.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151.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干春松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2.王蕙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53.王纪人主编:《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54.王建疆:《修养、境界、审美——儒道释修养美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5.王利民:《平屋主人——夏丏尊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6.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7.王荣生、郑桂华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58.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159.王荣生主编,童志斌执行主编:《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60.王荣生主编,步进执行主编:《散文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61.王尚文:《人文·语感·对话》,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62.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63.王松泉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64.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65.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6.王一川:《文学理论演讲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7.王一川:《修辞论美学——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中国文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8.王意如:《在课堂上思考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9.王意如:《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文汇出版社2011年版。
170.汪曾祺:《汪曾祺文集》理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71.[德]威廉·冯·洪堡特:《语言与人类精神》,钱如敏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2.[美]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美国课程与教学案例透视》,王文静、乔连全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3.吴非:《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174.吴广平主编:《文学教育新视野》,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75.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176.吴式颖主编,李明德、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7.夏弘宁:《夏丏尊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
178.夏弘宁主编:《夏丏尊纪念文集》,上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1年版。
179.夏丏尊:《夏丏尊集》,商金林编注,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
180.夏丏尊:《夏丏尊教育名篇》,张圣华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1.夏丏尊:《夏丏尊论语文教育》,杜草甬、商金林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82.夏丏尊:《夏丏尊散文》,李友谊选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83.夏丏尊:《平屋杂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4.夏丏尊:《夏丏尊散文选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5.夏丏尊:《夏丏尊文集·平屋之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6.夏丏尊:《夏丏尊文集·文心之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87.夏丏尊、刘薰宇:《文章作法》,中华书局2013年版。
188.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89.夏丏尊、叶圣陶:《文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90.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中华书局2007年版。
191.夏丏尊、叶圣陶:《阅读与写作》,开明书店1948年版。
192.夏志清:《新文学的传统》,新星出版社2010年版。
193.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194.肖朗:《中外教育名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95.谢然:《不读论语枉少年》,海天出版社2011年版。
196.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7.谢保国:《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稿》,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98.熊逸:《思辨的禅趣》,线装书局2011年版。
199.徐葆耕:《清华学术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1.严家炎:《问学集——严家炎自述》,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
202.杨斌:《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03.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4.杨牧:《文学的源流》,台北洪范书局1984年版。
20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6.杨义:《读书的启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207.姚全兴:《审美教育的历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08.姚永彩、左宜译:《十九世纪英国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9.叶邦义:《悦读之旅(诗歌之美 文学之美 阅读之美)》,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10.叶圣陶:《叶圣陶集》,叶至善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1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张圣华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1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刘国正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14.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5.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16.叶学良:《教育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17.[德]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霍桂桓,李宝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18.余秋雨:《艺术创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19.于漪:《语文教育微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20.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221.[美]约翰逊:《伽达默尔》,何卫平译,中华书局2003年版。
222.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3.曾祥琴主编:《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224.詹丹:《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25.詹丹:《语文教学的批语与反批评》,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26.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27.张惠芬、金忠明编著:《中国教育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8.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29.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30.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2.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33.张堂锜:《清静的热闹——白马湖作家群论》,台北东大图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
234.张新科:《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5.张新科:《语文课程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36.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37.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38.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39.赵国栋、漆永祥、郭九苓主编:《北大中文名师教育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40.赵宪章、南帆、方克强、汪正龙编:《文学与形式》,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1.赵毅衡主编:《“新批评”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42.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3.赵志伟:《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44.赵志伟:《高中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5.浙江省委党史征集研委会编:《浙江一师风潮》,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46.郑家建:《藏在纸背的眺望》,海峡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247.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8.郑国民、谢锡金:《怎样进行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49.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5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51.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2.钟启泉编译:《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53.钟仕伦主编:《美育与美育心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4.钟仕伦主编:《西方美育思想简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55.周铭三、冯顺伯:《中学国语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256.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7.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58.朱光潜:《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59.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60.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1.朱光潜:《文艺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2.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3.朱永通:《做幸福的好教师——名家名师教育访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64.朱永新:《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65.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66.朱自清:《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张圣华总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7.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2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68.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69.[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0.[日]佐藤学:《教育方法学》,于莉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二 期刊文章
1.边昭彬:《从形式对内容的颠覆看本体论形式美学》,《社科纵横》2008年第8期。
2.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1948年第5卷第2期。
3.成复旺:《关于形式美学的思考》,《浙江学刊》2000年第4期。
4.慈心:《读法教授的各问题》,《教育杂志》1921年第13卷第2期。
5.耿秋芳:《谈白马湖作家——夏丏尊散文风格》,《国文天地》2003年第3期。
6.顾树森:《实用主义生活教育实施法》,《中华教育界》1914年第4期。
7.关名朴:《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8.韩高年:《南朝文学的形式美学倾向及其价值》,《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9.何永清:《夏丏尊〈文心〉述要》,《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
10.何永清:《“风”言“风”语——〈白马湖之冬〉析赏》,《国文天地》2003年第1期。
11.何仲英:《白话文教授问题》,《教育杂志》1920年第12卷第2期。
12.洪镇涛:《积累·语感·语感训练——小学生自发仿写古体诗的启示》,《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1期。
13.汲安庆:《语文教育中,文本形式何为》,《中学语文》2014年第7—8期合刊。
14.汲安庆:《重构诗意:基于形式的语文教育》,《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5.简宗梧:《愧对行云一高僧——评夏丏尊散文“生活的艺术”》,《师友》1985年第12期。
16.姜荣刚:《晚清中小学堂国文教学改革及其当代启示》,《大理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17.李晓琦:《学校是一间学习的大教室》,《教师月刊》2015年第7期。
18.李兴洲:《爱的教育:夏丏尊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19.刘半农:《应用文之教授》,《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1期。
20.刘连庚:《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
21.刘真福:《为现代新语文教材奠基铺路——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文章学体系建构》,《中华读书报》2015年5月20日第8版。
22.刘正伟、宋颧江:《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辛勤开拓者——顾黄初先生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述评》,《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12期。
23.刘正伟:《治教育则归于至情,研语文则时获创见——夏丏尊语文情感教育思想论》,《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24.楼适夷:《我和夏先生》,《中学生》1946第176期。
25.吕萍:《夏丏尊的语文教育观》,《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26.马仲殊:《读部颁国文课程标准》,《集美周刊》1933年9—10期。
27.穆济波:《中学校国文教学问题》,《中等教育》1924年第2卷第5期。
28.潘立勇:《朱熹对文道观的本体论发展及其内在矛盾》,《学术月刊》2001年第5期。
29.潘新和:《夏丏尊写作教学观初探》,《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30.潘新和、张心科:《颠覆·超越·互通—潘新和教授访谈录》,《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6年第2期。
31.庞翔勋:《我的中学读文教学经验》,《国文月刊》1944年第25期。
32.阮真:《谈高中文科读文教学》,《中华教育界》1925年第12卷第6期。
33.商金林:《绚烂与平淡的统一——夏丏尊和他的散文》,《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4.沈仲九:《对于中等学校国文教授的意见》,《教育潮》1919年第1卷第5期。
35.沈仲九:《初中国文教科书问题》,《教育杂志》1925年第17卷第10期。
36.[加]优素福·卡什:《寻求伟大》,史亚娟编译,《英语沙龙》2002年第10期。
37.孙本文:《中学校之读文教授》,《教育杂志》1919年第11卷第7期。
38.孙钰:《小学校的国语教学》,《小学教育月刊》1926年第2卷第4期。
39.谭桂林:《夏丏尊与佛学文化的关系》,《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40.覃思:《读夏著〈文章作法〉一得》,《中国语文》1981年第3期。
41.田瑞云:《夏丏尊教育思想中的宗教精神》,《泰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42.童尔男:《论夏丏尊散文的客观性倾向——从夏丏尊散文的“对话体”现象说起》,《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9卷第3期。
43.王昌焕:《夏丏尊“生活的艺术”修辞策略》,《国文天地》2001年第7期。
44.王晨:《西方形式论的沿革与辨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45.王倩:《体上求用,用中见体——〈国文百八课〉“文话”系统对作文教学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6.王荣生:《夏丏尊文学鉴赏教学论辩证》(上),《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5期。
47.王荣生:《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48.王荣生:《建设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语文教材》,《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49.魏杰:《现代文章学奠基人之一——夏丏尊》,《殷都学刊》1988年第4期。
50.韦俊识:《莲荷风骨,道德文章——夏丏尊散文简论》,《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51.吴贯成:《小学校的国语教学》,《小学教育月刊》1926年第2卷第4期。
52.谢昭新:《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的贡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53.徐蔚南:《悼叶赵陈夏四先生》,《民国日报》1946年4月29日。
54.晏阳初:《“误教”与“无教”》,《民间》1936年第2卷第12期。
55.杨昌年:《具象与情绪——夏丏尊散文》,《国文天地》1997年第6期。
56.姚铭恩:《小学作文教学法》,《教育杂志》1915年第7卷第6、7期。
57.叶苍岑:《对中学新生谈国文学习》,《国文杂志》1942年第1卷第2期。
58.叶至善:《给爆竹安上药线——夏丏尊先生论“命题作文”》,《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第6期。
59.张文昌:《中学国文教学底几个根本问题》,《新教育评论》1927年第3卷第8期。
60.张小羁、周峰:《成为学霸的正确姿势》,《青年文摘》2015年第7期。
61.张心科:《夏丏尊、叶圣陶的语文教科书选文教学功能观评析——兼说“教教材”与“用教材”》,《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5期。
62.张旭曙:《关于构建中国形式美学的若干思考》,《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63.张永祥:《论夏丏尊编辑思想的教与学特征及其显示意义》,《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12期。
64.赵宪章:《形式美学与文学形式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
65.赵宪章:《形式美学:中国与西方》,《文史哲》1997年第4期。
66.赵宪章:《形式主义的困境与形式美学的再生》,《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
67.赵新华、贺朝霞:《清末民国中学国文教科书编排的演进》,《编辑之友》2014年第3期。
68.郑友霄:《初中语文测评考核改革构想》,《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第17期。
69.种因:《对于现在中学国文教授的批评及建议》,《教育杂志》1920年第12卷第5期。
70.周予同:《对于普通中学国文课程与教材的建议》,《教育杂志》1922年第14卷第1期。
71.周振甫:《从编字典看夏丏尊先生的为人》,《辞书研究》1986年第4期。
72.朱光潜:《敬悼朱佩弦先生》,《文学杂志》1948年第3卷第5期。
73.朱国、粟斌:《浅论夏丏尊写作教学观》,《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74.朱文斌:《生活的艺术化——评夏丏尊的〈白马湖之冬〉》,《名作欣赏》2007第4期。
75.朱自清:《中等学校国文教学的几个问题》,《教育杂志》1925年第17卷第7期。
三 学位论文
1.陈珑:《论夏丏尊的语文课程思想》,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陈雪莹:《卡西尔形式美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黑龙江大学,2014年。
3.陈玉芳:《夏丏尊、叶圣陶的读写理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师范大学,2000年。
4.关名朴:《夏丏尊语文教育观新探》,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7年。
5.郭慧丽:《苏珊朗格艺术形式美学思想》,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黄贺:《夏丏尊语感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金真真:《论夏丏尊的中学作文教学思想》,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8.马妮娜:《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述评》,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杨舒惠:《夏丏尊及其作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2006年。
10.袁宝莲:《夏丏尊语文教育思想新探》,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1.张宏怡:《夏丏尊“形式论”四部著述比较探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2.赵顺华:《论康德形式美学对美育的启示意义》,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3.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4.朱双莹:《中美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以鲁版高中语文教材和〈美国语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四 网络资源
1.Zhang Minxuan,Kong Lingshuai,An Exploration of Reasons for Shanghai’s Success in the OECD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2009,http://wenku.baidu.com/view/52a845053186bceb18e8bb44.html.
2.http://www.pisa.oecd.org/p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