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书籍
[1][法]亚当、赫尔兹里奇:《疾病与医学社会学》,王吉会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美]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龚小夏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英]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4][美]玛格纳:《医学史》,刘学礼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美]杨美惠:《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赵旭东、孙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匈]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张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7][匈]科尔奈、翁笙和:《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东欧国家卫生部门改革》,罗淑锦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8][英]波特:《极简医学史》,王道怀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9]白剑锋:《谁在妖魔化医生》,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包胜勇:《药费为什么这么高?当前我国城市药品流通的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1]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5北京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版。
[12]丁宁宁、葛延风主编:《构建和谐社会——30年社会政策聚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
[13]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葛延风、贡森等:《中国医改:问题·根源·出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15]顾昕、高梦滔、姚洋:《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17]国家统计局社会与科技统计司:《2009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1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b年版。
[19]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0]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b年版。
[21]黄树则、林士笑:《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Ⅰ》,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a年版。
[22]黄树则、林士笑:《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b年版。
[23]李汉林:《中国单位社会:议论、思考与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李玲:《健康强国:李玲话医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梁其姿:《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6]卲耕主编:《现代冠心病》(第一版),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
[27]邵国富:《中国民营医院的回顾和展望》,转引自杜乐勋、张文鸣、王培舟主编《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8]孙红、张辉、任霞:《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与对策》,转引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编《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报告》,同心出版社2006年版。
[29]王康久主编:《1949—1990北京市卫生大事记》(第二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30]王康久主编:《北京卫生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31]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载吴敬琏主编《比较》(第七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32]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b年版。
[33]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5]徐小群:《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自由职业团体在上海的兴起,1912—1937》,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36]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陆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版。
[37]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尹倩:《民国时期的医师群体研究(1912—1937):以上海为讨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39]张静:《法团主义》,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
[40]张苙云:《医疗与社会:医学社会学的探索》(第三版),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
[41]张越:《人人享有健康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操作指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2]张志坚:《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43]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4]周其仁:《病有所医当问谁:医改系列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5]周学荣:《中国医疗价格的政府管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6]朱英、魏文享主编:《近代中国自由职业群体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7]朱幼棣:《大国医改》,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版。
[48]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从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角度看》,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9]《当代中国的人事管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50]《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2.期刊论文
[1]曹实:《浅谈我国医疗纠纷的行政调解制度》,《中国卫生法制》2010年第5期。
[2]陈王华、沈春明、韦嫚:《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分类探讨》,《医学与哲学》2010年第5期。
[3]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512名医生自卫性医疗行为现状调查及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03年第6期。
[4]程红群、陈国良、蔡忠军等:《对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探讨》,《医学与哲学》2002年第12期。
[5]刁孝华、谭湘渝:《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时序与制度整合》,《财经科学》2010年第3期。
[6]杜丽红:《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变迁过程探析(1905—1937)》,《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6期。
[7]杜治政、赵明杰、孔祥金、秦怡:《中国医师专业精神的病人一般观点——全国10城市4000名住院患者调查研究报告之一》,《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第3期。
[8]房莉杰:《理解“新医改”的困境:“十二五”医改回顾》,《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9]房莉杰、梁小云、金承刚:《乡村社会转型时期的医患信任——以我国中部地区两村为例》,《社会学研究》2013年第2期。
[10]冯磊、侯珊芳:《医疗暴力防控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医学与哲学》2015年第7A期。
[11]葛人炜、卞鹰、孙强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问题、成因和调整方案》(下),《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6期。
[12]公婷、吴木銮:《我国2000—2009年腐败案例研究报告——基于2800余个报道案例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4期。
[13]顾昕:《行政性市场化与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3期。
[14]胡善联:《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蓝图的构想》,《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第8期。
[15]郇建立、田阳:《剖腹产滥用的发生机制:从市场化改革到生育医学化——基于河北省S县P医院的调查与分析》,《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
[16]金一虹、杨笛:《教育“拼妈”:“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17]雷祥麟:《负责任的医生与有信仰的病人——中西医论争与医病关系在民国时期的转变》,《新史学》2003年14卷第1期。
[18]李大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现状实证研究——对东莞市4家基层医院的调查》,《证据科学》2013年第2期。
[19]李汉林:《变迁中的中国单位制度:回顾中的思考》,《社会》2008年第3期。
[20]李汉林:《中国单位现象与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5期。
[21]李玲、陈秋霖:《理性评估中国医改三年成效》,《卫生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22]李路路、苗大雷、王修晓:《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社会》2009年第4期。
[23]李瞾懿、王志杰、张新庆、刘雪莹:《暴力侵犯医生权利现状的原因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第4期。
[24]刘洪清:《公费劳保医疗:渐行渐远的记忆》,《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第9期。
[25]刘鹏:《合作医疗与政治合法性——一项卫生政治学的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6]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
[27]刘振华:《“医闹”事件的反思与防控机制重构》,《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28]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29]卢乃桂、董辉:《审视择校现象:全球脉络与本土境遇下的思索》,《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20期。
[30]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31]马春华:《重构国家和青年家庭之间的契约:儿童养育责任的集体分担》,《青年研究》2015年第4期。
[32]马亚楠、何钦成:《“医闹”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医学与哲学》2007年第3期。
[33]马志莹:《亲密的生命政治——家庭权责主体与精神卫生立法》,《思想战线》2014年第3期。
[34]孟庆跃、卞鹰、孙强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问题、成因和调整方案》(上),《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5期。
[35]聂洪辉:《“医闹”事件中“弱者的武器”与“问题化”策略》,《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36]农圣、李卫平、农乐根:《基于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的社会资本办医条件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4年第12期。
[37]申曙光、张勃:《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学海》2016年第2期。
[38]孙大明、王瑞山:《防御性医疗的法律思考》,《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第S1期。
[39]孙立平:《“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探索》1993年第1期。
[40]田丰:《医疗暴力:原因及应对》,《医学与哲学》2014年第8期。
[41]涂炯:《医闹的道义和权力“游戏”》,《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42]王璠、杨小明、江启成:《医疗暴力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11期。
[43]王君鳌、刘瑜:《从暴力索赔分析医患矛盾难以缓解的深层次原因》,《医学与社会》2007年第5期。
[44]王宁:《代表性还是典型性》,《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
[45]王强、陈文:《基本药物政策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第6期。
[46]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47]王银发、徐凌忠:《我国防御性医疗研究现状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第11期。
[48]危凤卿、俞晔、曹剑涛等:《积极政策信号下社会办医之路的再探寻》,《中国卫生经济》2014年第5期。
[49]吴明:《药品服务提供过程中寻租行为产生原因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2年第11期。
[50]肖柳珍:《防御性医疗的经济分析——兼评〈侵权责任法〉第63条》,《法学杂志》2012年第8期。
[51]肖柳珍:《防御性医疗的经济学思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中国医院管理》2008年第10期。
[52]肖柳珍:《域外视野:中国医闹之医疗纠纷解决机制探讨——兼与哥伦比亚大学李本教授商榷》,《证据科学》2016年第3期。
[53]肖索未:《“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6期。
[54]邢朝国、李飞:《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纠纷及其解决方式——于五省份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州学刊》2013年第3期。
[55]徐昕、卢荣荣:《暴力与不信任——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2000—2006》,《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期。
[56]徐月宾、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57]杨蕾、任焰:《孕产行为的医学化:一个社会建构过程的反思》,《开放时代》2014年第6期。
[58]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59]姚泽麟:《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医生职业与国家关系的演变:一种职业社会学的解释》,《社会学研究》2015a年第3期。
[60]姚泽麟:《行政、市场与职业:城市分级诊疗的三种治理模式及其实践》,《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61]姚泽麟:《医改困局:政府撤退后的无序就医自由》,《文化纵横》2015a年第5期。
[62]尹倩:《中国近代自由职业群体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6期。
[63]袁迎春:《医患冲突:目标、手段与类型》,《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3期。
[64]张克旭、臧海群、韩纲、何婕:《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从框架理论看电视报道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2期。
[65]张伟:《剖腹产之痛》,《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18期。
[66]张跃铭:《医疗纠纷调查与预防解决机制的完善——以东莞市13家公立医院为例》,《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年第10期。
[67]赵仁伟、方问禹、张涛等:《沉重的“全国看病中心”》,《瞭望》2014年第20期。
[68]钟晓慧:《“再家庭化”:中国城市家庭购房中的代际合作与冲突》,《公共行政评论》2015年第1期。
[69]仲实:《医院不正之风的情况调查》,《社会》1982年第3期。
[70]周雪光:《无组织的利益与集体行动》,《社会发展研究》2015年第1期。
[71]周颖:《医院要用法律途径应对医闹——“直面医患矛盾升级,寻求化解良策”多方对话(之二)》,《中国医院院长》2007年第17期。
[72]朱恒鹏:《管制的内生性及其后果:以医药价格管制为例》,《世界经济》2011年第7期。
[73]朱恒鹏:《医疗体制弊端与药品定价扭曲》,《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74]朱恒鹏、林绮晴:《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建立有效分级诊疗体系》,《中国财政》2015年第8期。
[75]朱力、袁迎春:《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与对策》,《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6期。
3.报纸
[1]白剑峰:《“妖魔化”愈演愈烈,做医生太难》,《人民日报》2006年4月13日第15版。
[2]柴会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当休矣》,《南方周末》2010年8月19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49104,2016年12月27日。
[3]柴会群、刘宽:《失控的输液——“中国人人均输液8瓶”背后》,《南方周末》2011年1月21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54784,2016年12月27日。
[4]柴会群、杨健:《医难自治——血案频发:医生为医疗改革滞后埋单》,《南方周末》2012年4月19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74368,2016年12月27日。
[5]陈琳:《医保定点医院增277家》,《北京晨报》2015年8月5日A8版,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5-08/05/content_361033.htm,2016年12月27日。
[6]董伟:《一半的心脏支架不靠谱》,《中国青年报》2012年10月14日第02版,http://zqb.cyol.com/html/2012-10/14/nw.D110000zgqnb_20121014_2-02.htm,2016年12月27日。
[7]金春林、王贤吉、何达、谢春艳、王瑾:《社会资本办医政策障碍与未来出路》,《东方早报》2014年4月22日第6版。
[8]黎蘅、涂端玉、黄茜:《八成多医生子女不愿从医》,《广州日报》2007年7月27日A8版,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07/27/content_4639.htm,2016年12月29日。
[9]李红梅:《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持续,探究过度医疗根源》,《人民日报》2011年4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4/14/c_121303244.htm,2016年12月29日。
[10]李颖、黄冲:《82.4%公众认为医生失去职业操守最可怕》,《中国青年报》2009年4月26日,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9-04/28/content_2642546.htm,2016年12月29日。
[11]梁杉:《世卫组织称中国成“剖腹产王国”,引人担忧》,《中国日报图片》2010年1月15日,http://discover.news.163.com/10/0115/12/5T2OGQDO000125LI.html,2016年12月29日。
[12]刘俊、刘悠翔:《中国医疗暴力史》,《南方周末》2013年11月7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95720,2016年12月29日。
[13]刘薇:《解放医生:如果市场能为医生定价,医院就可以不再全靠药品供养》,《南方周末》2013年1月13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86022,2016年12月30日。
[14]鲁南:《医院施行经济管理见效果,北京四十四家医院初步改变了看病、急诊、住院“三紧张”状况》,《人民日报》1979年12月9日第3版。
[15]吕爽:《中国滥用抗生素:人均消费是美国10倍》,《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8月20日,http://news.sohu.com/20150820/n419317465.shtml,2016年12月30日。
[16]孙震、王梦莹:《87.4%受访者期待重建医患信任》,《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12日第07版,http://zqb.cyol.com/html/2013-11/12/nw.D110000zgqnb_20131112_2-07.htm,2016年12月30日。
[17]吴鹏:《民营医院进医保享平等地位》,《新京报》2010年12月4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0-12/04/content_177534.htm?div=-1,2016年12月30日。
[18]肖舒楠、雷李洪:《医学专家胡大一:过度治疗现象加剧看病贵》,《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3日第05版,http://zqb.cyol.com/html/2011-03/03/nw.D110000zgqnb_20110303_2-05.htm,2016年12月30日。
[19]新华社:《钱信忠副部长向记者发表谈话,卫生工作的重点转上现代化建设》,《人民日报》1979年1月13日。
[20]徐晶晶:《超七成医院遭遇“医闹”,妇产科成为纠纷重灾区》,《北京晨报》2012年1月10日A10版。
[21]闫龑:《北京医生多点执业有突破》,《健康报》2014年1月21日。
[22]颜建军:《看病贵怎么办》,《人民日报》1991年5月8日第二版。
[23]赵鹏:《北京下月起市级公费医疗者进医保,共涉及22万人》,《京华时报》2011年12月23日,http://news.sohu.com/20111223/n329971212.shtml,2016年12月30日。
[24]赵志文、王瑄:《药价怎么这样贵?——患者话药价》,《人民日报》1995年5月14日第1版。
4.网址
[1]《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享同等税收优惠》,http://money.163.com/10/1210/01/6NGNAVL000253B0H.html,2016年12月27日。
[2]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医疗服务价格查询》,http://service2.bjpc.gov.cn/bjpc/mediprice/MedicalService1.jsp,2016年12月27日。
[3]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正确把握中央医改精神,深入做好我市医疗保障工作》,2010年,http://www.mied.cnki.net/admin/upimages/20101206135526887.ppt,2016年12月27日。
[4]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3月21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gongbao/201103/t20110321_35697.htm,2016年12月27日。
[5]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5月16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gongbao/201205/t20120516_49289.htm,2016年12月27日。
[6]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4月23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gongbao/201304/t20130423_59993.htm,2016年12月27日。
[7]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5月15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gongbao/201404/t20140415_73952.htm,2016年12月27日。
[8]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a年6月5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gongbao/201506/t20150605_113343.htm,2016年12月27日。
[9]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2014年全市医疗机构医师人均工作量情况》,2015b年6月4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jianbian/2014nianjianbian/qsyljggzqk/201506/t20150604_113191.htm,2016年12月27日。
[10]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0—2014年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使用率》,2015c年6月4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jianbian/2014nianjianbian/qsyljggzqk/201506/t20150604_113198.htm,2016年12月27日。
[11]北京市卫生局:《2005—2009年北京市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发展情况简报》,2010年8月5日,http://www.phic.org.cn/tonjixinxi/weishengtongjigongbao/201008/t20100805_32782.htm,2016年12月27日。
[12]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1990年,http://www.bjrbj.gov.cn/LDJAPP/search/zxfgdetail.jsp?no=201208231110202736,2016年12月27日。
[13]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2月24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2016年12月27日。
[1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a年6月19日,http://www.moh.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306/fe0b764da4f74b858eb55264572eab92.shtml,2016年12月27日。
[1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2014年5月30日,http://www.moh.gov.cn/guihuaxxs/s10742/201405/886f82dafa344c3097f1d16581a1bea2.shtml,2016年12月27日。
[1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a年11月5日,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10742/201511/191ab1d8c5f240e8b2f5c81524e80f19.shtml,2016年12月27日。
[1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7月20日,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10748/201607/da7575d64fa04670b5f375c87b6229b0.shtml,2016年12月27日。
[18]郭松民:《医生集体戴钢盔上班暴露了什么》,新华网,2006年12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12/26/content_5529467.htm,2016年12月29日。
[19]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2月26日,http://www.gov.cn/banshi/2005-08/01/content_19113.htm,2016年12月29日。
[20]海淀法院课题组:《关于医疗纠纷案件法律适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编《司法前沿》,2008年版。
[21]《“中国社会职业形象排行榜”榜单新鲜出炉》,中国青年网,2010年11月24日,http://news.youth.cn/sh/201011/t20101124_1408864.htm,2016年12月29日。
[22]李光:《张维迎:中国好多体制就像一堵墙,上面挖了许多狗洞》,《凤凰周刊》2011年1月14日,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10114/3207668.shtml,2016年12月29日。
[23]梅子:《〈医生与强盗〉一文所引发的思考》,转引自廖新波新浪博客,2007年3月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b3f60100080i.html,2016年12月30日。
[24]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2003年版),http://www.pkulaw.cn:83/fulltext_form.aspx?Gid=50980&Db=chl,2016年12月27日。
[25]沈彤:《医疗机构税收制度亟待完善,医改需要税收政策支持》,人民网,2007年2月5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5363753.html,2016年12月30日。
[26]《剖腹产:中国式分娩——畸高的中国剖腹产率》,网易发现者,2011年4月29日,http://discover.news.163.com/special/csection/,2016年12月30日。
[27]《谁在诱导中国人“过度医疗”?》,网易另一面,2011年1月13日,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excessivemedical.html,2016年12月30日。
[28]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1989年版),转引自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145,2016年12月30日。
[29]卫生部:《关于严禁向患者收取“红包”的通知》(1993年版),http://www.syshospital.com/Item/3240.aspx,2016年12月30日。
[30]卫生部:《卫生部关于禁止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补充规定》(1995年版),http://www.moh.gov.cn/mohbgt/pw10405/200804/26860.shtml,2016年12月30日。
[3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2004a年4月21日,http://www.sxpmg.com/jijian/zcfg/197001/241.html,2016年12月30日。
[32]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纠正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实施方案》(2004b年版),http://www.nhfpc.gov.cn/jcj/s7692/200903/23821fda969740ddb95d1ceee6534599.shtml,2016年12月30日。
[33]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2007年2月9日,http://www.gov.cn/zwgk/2007-03/13/content_549488.htm,2016年12月30日。
[34]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0a年3月29日,http://www.moh.gov.cn/zwgkzt/pgb/201006/47783.shtml,2016年12月30日。
[35]解丽:《北京公费医疗改革,公务员年内将全部纳入医保》,2010年1月15日,http://news.sina.com.cn/c/2010-01-15/165219477226.shtml,2016年12月30日。
[36]杨立春:《心脏支架放得太多了,乱放是最大的过度医疗》,人民网,2010年3月19日,http://paper.people.com.cn/smsb/html/2010-03/19/content_469377.htm,2016年12月30日。
[37]杨震:《独家解读:九部门联合发文——“保护医院”三十年历史》,“医史鉴微”公众号,2016年7月10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4MjcyOA==&mid=2651982971&idx=1&sn=26a164a21369c5f576e9cbc13fc7ec38&scene=1&srcid=0802gjxVgpCYSZZKlNkLU2oh#wechat_redirect,2016年12月30日。
[38]《调查称超6成民众对哈医大杀医案“高兴”》,2012年3月26日,http://news.163.com/12/0326/23/7TIEBUSO00011229.html,2016年12月30日。
[39]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5年5月28日,http://www.cmda.net/xiehuixiangmu/falvshiwubu/tongzhigonggao/2015-05-28/14587.html,2016年12月30日。
[4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2008年11月20日,转引自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 db=chl&gid=110862,2016年12月30日。
英文部分
1.书籍
[1]Albert O.Hirschman,Exit,Voice,and Loyalty: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Organizations,and State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2]Alena Heitlinger,“Hierarchy of Status and Prestige”,in Anthony Jones(ed.),Professions and the State:Expertise and Autonomy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Philadelphia,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1.
[3]Alena Heitlinger,“Post-communist Reform and Health Professions:Medicine and Nursing in the Czech Republic”,in Terence Johnson,Gerry Larkin and Mike Saks(eds.),Health Professions and the State in Europ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4]Alena Heitlinger,“The Medical Profession in Czechoslovakia:Legacies of State Socialism,Prospects for the Capitalist Future”,in Frederick W.Hafferty and John B.Mckinlay(eds.),The Changing the Medical Profession: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Andrew Abbott,The System of Professions:An Essay on the Division of Expert Labor,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6]Anthony Jones and Elliott A.Krause,“Professions,the State,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cieties”,in Anthony Jones(ed.),Professions and the State:Expertise and Autonomy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Philadelphia,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1.
[7]Anthony Jones(ed.),Professions and the State:Expertise and Autonomy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1.
[8]Barry Naughton,“Danwei: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a Unique Institution”,in Lü Xiaobo and Elizabeth J.Perry(eds.),Danwei:The Changing Chinese Workplace in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New York:M.E.Sharpe,Inc.,1997.
[9]Bian Yanjie,Work and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Albany,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4.
[10]Byong-Hee Cho,The State and Physicians in South Korea,1910-1985:An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ization,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1988.
[11]Carr-Saunders,Alexander M.and P.A.Wilson,The Profession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3.
[12]Charlotte Ikels,“Settling Accounts: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tract in an Age of Reform”,in Deborah Davis and Steven Harrell(eds.),Chinese Families in the Post-Mao Er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13]Collins,Randall,“Changing Conceptions in the Sociology of the Professions”,in Rolf Torstendahl and Michael Burrage(eds.),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s:Knowledge,State and Strategy,London:Sage,1990.
[14]David Bray,Social Space and Governance in Urban China:the Danwei System from Origins to Refo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期刊论文
[1]Alex Jingwei He,“The Doctore-patient Relationship,Defensive Medicine and Overprescription in Chinese Public Hospitals: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Shenzhen City”,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No.123,2014.
[2]Anthony J.Spires,“Contingent Symbiosis and Civil Society 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Understanding the Survival of China's Grassroots NGO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117,No.1,2011.
[3]Arnold S.Relman,“The Impact of Market Forces on th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Vol.87 Supplement,No.22,1994.
[4]A.Dale Tussing and Martha A.Wojtowycz,“Malpractice,Defensive Medicine,and Obstetric Behavior”,Medical Care,Vol.35,No.2,1997.
[5]Benjamin L.Liebman,“Malpractice Mobs:Medical Dispute Resolution in China”,Columbia Law Review,Vol.113,No.1,2013.
[6]Bian Yanjie,“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62,No.3,1997.
[7]Bian,Yanjie and John Logan,“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er:The Changing Stratification System in Urba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61,No.5,1996.
[8]Charles C.Ragin,Joane Nagel and Patricia White,Workshop on Scientific Founda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04,http://www.nsf.gov/pubs/2004/nsf04219/nsf04219.pdf.
[9]Cheris Shun-ching Chan and Zelin Yao,“A Market of Distrust and Obligation:The Micropolitics of Unofficial Payments for Hospital Care in China”,paper delivered to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sponsored by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Denver,Colorado,August 18,2012.
[10]Cheris Shun-ching Chan,Making Insurance a Way of Life in China:How Culture Matters in Creating a Market,PhD Dissertation,Northwestern University,2004.
[11]Cheris Shun-ching Chan,“Invigorating the Content in Social Embeddedness:An Ethnography of Life Insurance Transactions in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115,No.3,2009.
[12]Daniel Kessler and Mark McClellan,“Do Doctors Practice Defensive Medicin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1,No.2,1996.
[13]David Blumenthal and William Hsiao,“Lessons from the East-China's Rapidly Evolving Health Care System”,The 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Vol.372,No.14,2015.
[14]David Blumenthal and William Hsiao,“Privat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The Evolving Chinese Health Care System”,The 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Vol.353,No.11,2005.
[15]David Blumenthal,“Doctors in a Wired World:Can Professionalism Survive Connectivity? ”,The Milbank Quarterly,Vol.80,No.3,2002.
[16]David Mechanic,“Changing Medical Organization and the Erosion of Trust”,The Milbank Quarterly,Vol.74,No.2,1996.
[17]David Mechanic,“Some Social Aspects of the Medical Malpractice Dilemma”,Duke Law Journal,Vol.1975,No.6,1976.
[18]David Wank,“The Institutional Process of Market Clientelism:Guanxi and Private Business in a South China City”,China Quarterly,No.147.
[19]Deborah Davis,“Self-employment in Shanghai:A Research Note”,China Quarterly,No.157,1999.
[20]Deborah Davis,“Social Class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China:Training,Hiring,and Promoting Urban Professionals and Managers after 1949”,Modern China,Vol.26,No.3,2000.
[21]D.M.Studdert,Mello,M.M.,Sage,W.M.,DesRoches,C.M.,Peugh,J.,Zapert,K.,& Brennan,T.A.,“Defensive Medicine among High-risk Specialist Physicians in a Volatile Malpractice Environment”,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93,No.2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