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拼音字母为序)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英]E.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李活汉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阿布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五十年的沧桑巨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编委会主编《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阿不拉·艾买提:《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辉煌的五十年》,《中国民族教育》1998年第6期。
Adams:Douglas Q.Adams,The Position of Tocharian Among the other Indo-European Languages,JAOS,104,3,1984.
[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纳忠译,商务印书馆1982~1990年版。
[日]安部健夫:《西回鹘国史的研究》,宋肃瀛、刘美崧、徐伯夫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俄]V.V.巴尔托里德:《中亚简史》,耿世民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白寿彝编:《回民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东汉)班固:《汉书》,(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英]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Barber:Elizabeth Wayland Barber,The Mummies of Urumchi,W. W.Norton & Company,New York and London,1999.
Bailey:H.W.Bailey,Ttaugara,BSOS,VIII,Part 4.1935~1937.
Recent Work in“Tocharian”,TPS,1947.
TOKHARIKA,JRAS,1970.
Barthold:W.Barthold,Turk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s (Second Edition),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28.
Craig G.R Benjamin:The Yuezhi,Brepols Pubulishers,Belgium,2007.
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英]T.贝罗:《新疆出土佉卢文残卷译文集》,王广智译,《楼兰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内部印刷。
[日]滨田正美:《关于萨图克·布格拉汗麻札的研究》,章莹译,《西域研究》1996年第1期。
BSO(A)S: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Studies.
T.Burrow:Tocharian Elements in the Kharosthī Documents from Chinese Turkstan,JRAS,1935,pp.667~675.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7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版。
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版。
——《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中华书局1981年版。
崔延虎:《游牧民定居的再社会化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晋)陈寿:《三国志》,(宋)裴松之注,陈乃乾校点,中华书局1959年版。
陈戈:《帕米尔高原古墓》,《考古学报》1981年第2期。
——《略论焉不拉克文化》,《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
——《楼兰古灌溉渠道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穆舜英、张平编《楼兰文化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新疆史前时期又一种考古学文化——苏贝希文化试析》,《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苏贝希文化的源流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西域研究》2002年第2期。
陈国灿:《唐乾陵石人像及其衔名的研究》,《文物集刊》(2),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陈国光:《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10~15世纪),《西域研究》2002年第3期。
——《西辽统治者与西域地方伊斯兰政权》,《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陈庆英、端智嘉:《一份敦煌吐蕃驿递文书》,《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
程溯洛:《〈宋史·于阗传〉中几个问题补证》,《唐宋回鹘史论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陈世良:《从车师佛教到高昌佛教》,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编:《吐鲁番学研究专辑》,乌鲁木齐,1990年。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日]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龚泽铣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八世纪中叶敦煌的粟特人聚落》,辛德勇译,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九卷,中华书局1993年版。
崔银秋:《新疆古代居民线粒体DNA研究——吐鲁番与罗布泊》,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日]嶋崎昌:《隋唐时代の东土耳其斯坦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年版。
董蔡时:《试论左宗棠在征讨阿古柏匪帮过程中的斗争》,《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杜斗城:《试论北凉佛教对高昌的影响》,《西域研究》1991年第4期。
杜斗城、郑炳林:《高昌王国的民族和人口结构》,《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杜建录:《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史》,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杜荣坤、白翠琴:《西蒙古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都永浩、王禹浪:《论民族意识与国家、国民意识的关系》,《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东晋)法显:《法显传校注》,章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范晔:《后汉书》,(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方广锠:《吐鲁番出土汉文佛典述略》,《西域研究》1992年第1期。
冯承钧:《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中华书局1957年版。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一至七编),冯承钧编译,中华书局1957年版。
冯家昇、程溯洛、穆广文:《维吾尔族史料简编》,民族出版社1958年版。
冯文怀:《教育:21世纪民族发展的主题》,《中国民族》1995年第12期。
Paolo Francalacci:DNA Analysis of Ancient Desiccated Corpses From Xinjiang,JIES,Vol 23,1995,pp.385~397.
Frank:Beitrage aus Chinesischen Quellen Zur Kenntniss der Turkvolkerund skythen,Abhandllungen der Koniglichen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Berlin,1904.
费孝通:《西部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趋势与对策——中国西部开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法]费琅:《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上、下册),耿昇、穆根来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
(清)傅恒等编纂:《西域图志校注》,钟兴麟、王豪、韩慧校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5期。
——《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文物》2000年第5期。
[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龚钺译、翁独健校,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蓝琪译,项英杰校,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法]戈岱司:《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中华书局1987年版。
H.A.R.Gibb:The Arab Conquests in Central Asia,London,1923.
M.Gimbutas:Comments on Indo-Iranians and Tocharians:A Response to R.Heine-Geldern,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4.
管守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清)龚柴:《天山南北路考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龚学增:《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4期。
——《妥善处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民族矛盾》,《理论视野》2005年第3期。
[日]宫治昭:《阿弥陀净土之观想——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壁画我见》,李净杰译,《佛学研究》2000年刊。
故宫博物院编:《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海南出版社2002年影印。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0),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郭朋:《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年版。
谷苞:《民族研究文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法]哈密顿:《仲云考》,耿昇译,《西域史论丛》第二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韩康信:《新疆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的初步研究》,《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新疆孔雀河古墓沟墓地人骨研究》,《考古学报》1986年第3期。
——《新疆楼兰城郊古墓人骨人类学特征的研究》,《人类学报》1986年第3期。
——《塔吉克县香宝宝古墓出土人骨》,《新疆文物》1987年第1期。
——《新疆哈密焉不拉克古墓人骨种系成分研究》,《考古学报》1990年第3期。
——《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类学研究和维吾尔族的体质特点》,《西域研究》1991年第2期。
韩康信、左崇新:《新疆洛浦桑普拉古代丛葬头骨的研究与复原》,《考古与文物》1987年第5期。
韩儒林:《突厥官号研究》,林幹编《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
韩儒林主编,陈得芝、邱树森、丁国范、施一揆著:《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美]加文·汉布里主编:《中亚史纲要》,吴玉贵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韩翔等主编:《尼雅考古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编印,1988年。
韩翔、朱英荣:《龟兹石窟》,新疆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韩香:《清代察哈尔蒙古的西迁及其对新疆的开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3期。
何德修:《且末县扎洪鲁克古墓葬清理简报》,《楼兰文化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清)郝懿行笺疏:《山海经笺疏》,巴蜀书社1985年版。
[英]G.F.赫德逊:《欧洲与中国》,王遵仲、李申、张毅译,何兆武校,中华书局1995年版。
贺灵、佟克力:《锡伯族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清)和瑛:《三州辑略》,甘肃省图书馆藏抄本。
(清)何秋涛:《朔方备乘》,宝善书局,清光绪(1875~1908)石印本。
[英]保罗·B.亨策:《喀什的“大角逐”:英俄使节与阿古柏》,胡锦洲译,《新疆社会科学情报》第5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图书馆1990年版。
Henning:W.B.Henning,Argi and the“Tokharians”,BSO(A)S,IX·3,1938,pp.545~571.
Herrmann:“Sacaraucae”,in Pauly Wissowa Realencyclopaedie des Classischen Altertums.
Die alten Seidenstrassen zwischenChina und Syrien,Berlin,1910.
Loulan、China、Indien und Rom im Lichte der Ausgrabungen am Lobnor,Leipzig,1931.
侯景新:《西部大开发应抓住机遇、选好亮点》,《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侯灿:《论楼兰城的发展及其衰落》,穆舜英、张平编:《楼兰文化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胡平生:《楼兰出土文书释丛》,《文物》1991年第8期。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下册),黄怀信、张懋榕、田旭东撰,李学勤审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黄靖:《贵霜帝国的年代体系》,《中亚学刊》第二辑,中华书局1987年版。
黄盛璋:《回鹘文译本〈玄奘传〉残卷五玄奘回程之地望与对音研究》,《西北史地》1984年第3期。
——《试论所谓“吐火罗语”及其相关的历史地理和民族问题》,《西域史论丛》第二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关于甘州回鹘的四篇于阗语文书疏证》,《新疆文物》1989年第1期。
——《敦煌文书中的“南山”与仲云》,《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
——《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1948年版。
——《吐鲁番考古记》,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西北史地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黄宗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启示》,《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胡戟、李孝聪、荣新江:《吐鲁番》,三秦出版社1987年版。
胡小鹏:《元代西北历史与民族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孙毓棠、谢方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慧超:《往五竺国传笺释》,张毅笺释,中华书局1994年版。
JAO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黄宜思、黄雨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苏]Ъ.Г.加富罗夫:《中亚塔吉克史》,肖之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中印文化交流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敦煌吐鲁番吐火罗语研究导论》,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
[法]加斯东·加恩:《彼得大帝时期的俄中关系(1689~1730年)》,江载华、郑永泰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贾应逸:《新疆吐峪沟石窟佛教壁画泛论》,《佛学研究》1995年刊。
姜伯勤:《突地考》,《敦煌学辑刊》1984年第1期。
——《高昌文书中所见的铁勒人》,《文物》1986年第12期。
——《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JIES:Journal of the Indo-European Studies.
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Jones:The Geography of Strabo,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L. Jones,London,1916.
JRAS:Journal of the Asiatic Society.
Kingsmill:The Intercourse of China with Westen Turkstan,JRAS,1882.
[德]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赵崇民译,贾应逸审校,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
Krause:W.krause,Zur Frag mach dem Nichtindogermanischen.Substract des Tocharischen,Zeitschrift für Vergleichende Sprachforschung,69,1951,pp.3~4.
Krause and Thomas: W.Krause and W.Thomas,Tocharisches Elementarbuch,BandⅠ,Ⅱ,Heidelberg,1960、1964.
[俄]A.N.库罗帕特金:《喀什噶利亚》,凌颂纯、王嘉琳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材筠因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George.S.Lane,Tocharian:Indo-European and Non-Indo-European Relationships,Indo-Eurpean and Indo-Europeans,Philadephia,1970.
[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新疆的地下文化宝藏》,陈海涛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高昌——吐鲁番古代艺术珍品》,赵崇民译,吉宝航校订,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地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李大龙:《都护制度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1期。
——《西汉王朝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
李定仁、李瑾瑜、蔡宝来:《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李东成:《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第3期。
李根璠:《起源于中国的栽培植物及其原始农业文明》,黄盛璋主编《亚洲文明》第三辑,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李国平:《哈萨克族民俗生活的再思考》,《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李辉:《只有迷宫躲过了时间——穿越三百年前鄯善的维吾尔族民居》,《丝路游》2003年第1~2期。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清光绪三十一年金陵刻本。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
李经纬:《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唐)李隆基:《大唐六典·尚书刑部》,李林甫注,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
李丕祺:《回疆法文化与大清法文化的冲突整合》,《西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李启明:《试论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李铁:《焉耆龟兹文的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李文治:《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李吟屏:《佛国于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李遇春:《尼雅遗址和东汉合葬墓》,韩翔等主编:《尼雅考古资料》。
(清)李云麟:《西陲略述》,光绪年抄本。
厉声:《试论徐学功》,《西北历史资料》1983年第2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校》,王国维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水经注》,王先谦校,巴蜀书社1985年版。
梁玢:《秦边纪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法]列维、伯希和:《吐火罗语考》,冯承钧编译,中华书局1957年版。
(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中华书局校点本。
林幹选编:《匈奴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突厥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上、下),林幹选编,中华书局1987年版。
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林凌、刘世庆:《审视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2004年第4期。
林梅村:《楼兰尼雅出土文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沙海古卷》,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开拓丝绸之路的先驱——吐火罗人》,《文物》1989年第1期。
——《西域文明》,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A Formal Kharosthī Inscription From Subashi,《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6年版。
林悟殊:《摩尼教及其东渐》,中华书局1987年版。
(元)柳贯:《柳待制文集》,上海涵芬楼影印本1911年版。
刘海年等主编:《中国历代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丙编第2册),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刘俊文:《敦煌吐鲁番唐代法制文书考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
刘萍:《维吾尔人的“同乳人”研究——麻札阿勒迪村维吾尔人的认知》,《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刘仕国:《牧区乌孜别克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对新疆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乡的民族社会学调查》,《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刘迎胜:《元初朝廷与西北诸王关系考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编《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刘宇生、张滨、刘晓庆:《新疆概览》,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刘正寅:《准噶尔汗国末年和卓家族的活动与西域形势的演变》,《民族研究》1996年第5期。
刘正寅、魏良弢:《西域伊斯兰黑山派与白山派的斗争及其对叶尔羌汗国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2期。
——《西域和卓家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柳洪亮:《新疆鄯善县吐峪沟发现陶棺葬》,《考古》1986年第1期。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罗万瀛译,宝文安校:《阿古柏入侵新疆纪略》,《新疆宗教研究资料》第六辑,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1981年版。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版。
吕游:《吐峪沟阿萨吾勒开裴麻札》,《丝路游》2003年第1~2期。
吕建福等:《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西北少数民族村落经济文化的变迁》,周伟洲主编:《西北民族论丛》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Maspero:Les Doeumeuts Choinois,H.Maspero,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London,1953.
马长寿:《论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变革》,原载《历史研究》1958年第3~4期,收入林幹编《突厥回纥历史论文选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序言——兼论陕西回民运动的性质》,《西北大学学报》1957年第4期。
[芬兰]马达汉:《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王家骥译,阿拉腾奥其尔校订,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马大正:《清代西迁新疆之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
——《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3期。
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中国边疆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品彦:《南疆的麻札和麻札朝拜》,《中国伊斯兰教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古代阿拉伯]马苏第:《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耿昇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马雍:《古代鄯善、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突厥与麹氏高昌始建交考》,《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西域史地文物丛考》,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词典》,校仲彝等译,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穆罕默德·萨迪克·喀什噶里:《和卓传》,罗伯特·沙敖英译,陈俊谋等汉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译:《民族史译文集》第8辑,北京,1980年。
[叙利亚]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贾德·毛拉:《古兰经的故事》,关偁等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美]麦高文:《中亚古国史》,章巽译,中华书局1958年版。
毛拉穆莎·莎依然米:《伊米德史》,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0年汉译本。
Marquart:Erānšahr,nach der Geographie des PS Moses χorenac ‘Ⅰ,VolⅠ-Ⅲ,Gottingen,1901-1903.
Mallory: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Thames and Hudson Ltd,London and New York,1989.
孟凡人:《楼兰新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贵霜统治鄯善之说纯属虚构》,《西域研究》1991年第2期。
——《论尼雅59MNM001号墓的时代》,《西域研究》1992年第4期。
——《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孟宪实:《麹氏高昌祀部班祭诸神及其祭祀制度初探》,《新疆文物》1991年第8期。
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中亚蒙兀儿史——拉失德史》,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译,王治来校,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苗普生:《北魏鄯善镇、焉耆镇考》,《西北历史资料》1984年第2期。
——《伯克制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Minorsky:Hudūd al-Alam,The Regions of the World,Translated and Explained by V.Minorsky,London,1970.
莫任南:《中国和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何时》,《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
[法]莫尼克·玛雅尔:《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耿昇译,中华书局1995年版。
木子:《点亮孤灯》,《丝路游》2003年第1~2期。
[英]阿·克·穆尔:《一五五○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郝镇华译,蒋本良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穆舜英、张平编:《楼兰文化研究论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穆鸿利:《论13世纪蒙元帝国在再造中华大一统伟业中的贡献》,《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1期。
Müller:Beitrag zur genaueren Bestimmung der unbekannten Sprachen Mittelasiens,SPAW,1907,pp.958~960.
娜拉、阿依先·肉孜:《试论新疆游牧民族社会化的时代局限性》,《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印度]A.K.纳拉因:《月氏五翕侯》,杨瑞林译,《中外关系史译丛》第1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日]内田吟风:《吐火罗(Tukhāra)国史考》,《东方学论集》,昭和四十七年(1972年),东京。
(元)欧阳玄:《圭斋文集》,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
Opie:Jams Opie,Xinjiang Remains and“the Tocharian Problems”,JIES,Vol 23,1995,pp.431~437.
(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彭树智、黄杨文:《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Pinault:Tokharien,LALIES,Paris,1989,pp.3~224.
齐清顺:《阿古柏名号浅谈》,《新疆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中国边境史料通编》,线装书局2008年版。
钱伯泉:《从〈麹斌造寺碑〉谈高昌国麹氏王朝与突厥的关系》,《新疆历史研究》1985年第4期。
——《仲云族始末考述》,《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
秋浦主编:《萨满教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影印本。
Renfrew:Colin Renfrew,Archaeology & Language:The Puzzle of Indo-European Origi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热拉提·达吾提:《维吾尔族麻札文化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Richthofen:China,Vol Ⅰ,Berlin,1877.
Ringe:Donald Ringe,Tocharians in Xinjiang:The Linguistic Evidence,JIES,Vol 23,1995,pp.439~444.
荣新江:《小月氏考》,《中亚学刊》第三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
——《西域粟特移民考》,《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祆教初传中国年代考》,《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龙家考》,《中亚学刊》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清)阮元:《十三经注疏》(上、下册),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版。
[英]珀西·塞克斯:《阿富汗史》(第一卷上册),张家麟译,潘庆舲校,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瑞典]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旅行记》,上海书店1984年版。
[英]斯坦因:《斯坦因西域考古记》,向达译,中华书局、上海书店1987年版。
[日]森安孝夫:《吐蕃在中亚的活动》,劳江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一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清)松筠:《西陲总统事略》,清道光十九年重印本。
(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法]沙畹:《西突厥史料》,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日]山口瑞风:《吐蕃统治的敦煌》,高然译,《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一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鄯善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鄯善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尚衍斌:《元代畏兀儿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邵兴周:《洛浦县山普拉出土颅骨的初步研究》,《人类学报》1988年第1期。
——《扎洪鲁克二号墓两具古尸的初步研究》,《新疆文物》1989年第4期。
(清)邵之棠:《皇朝经世文编》,宝善斋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石印本。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清)沈之奇:《大清律集解·附例》,洪弘绪重订,乾隆十一年(1746年)刻本。
史苇湘:《吐蕃王朝管辖沙州前后》,《敦煌研究》创刊号,1983年。
释僧佑:《出三藏记集》,苏晋仁、肖炼子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版。
释慧皎:《高僧传》,汤用彤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释道宣:《妙法莲华经弘传序》,《中华大藏经》第15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Stevenson:Geography of Claudius Ptolemy,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nd Edited by E. L.Stevenson,New York,1932.
SPAW:Sitzungsberichte der Pre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T.Sulimirski,Prehistoric Russian,London-New York,1970.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编:《十七世纪俄中关系》第二卷第2册,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黑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第三室合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水涛:《新疆青铜时代诸文化的比较研究》,《国学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孙秉根等:《新疆和静察吾乎沟口一号墓地》,《考古学报》1988年第1期。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文版翻译组:《世界史便览公元前9000年~公元1975年的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版。
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1~10册),文物出版社1981~1990年版。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
Tarn:W.W.Tarn,Seleucid Parthian Studies,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XVI,1930.
Alexander the Grea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48.
The Greek inBactria and India,Cambridge,1951.
他扎西:《总结经验、着眼发展,努力实现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中国民族教育》2004年第6期。
滕星:《族群、文化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滕星、王军主编:《西部开发与教育发展博士论坛》,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15th Edition,London,1985,vol.Ⅰ.
F.W.Thomas,Tibetan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stan,JRAS,1931.
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stan,Ⅰ、Ⅱ,London,1951.
H.L.Thomas,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Migrations of the Indo-Europeans,the Indo-Europeans in the Fourth and the Third Millenia,Ann Arbor,1982.
TPS: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gical Society.
田卫疆主编:《蒙元时代维吾尔人的社会生活》,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5年版。
——《吐鲁番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苏]谢·亚·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魏庆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图道多吉:《民族教育的光辉历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编委会主编《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葬发掘简报》,原载《考古》1984年第1期,收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新疆鄯善县苏巴什古墓群的新发现》,原载《考古》1988年第6期,收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元)脱脱等:《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王炳华:《吐鲁番的古代文明》,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访古吐鲁番》,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北宋)王溥:《唐会要》,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王东平:《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的研究与注释》,《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王国维:《观堂集林》(全4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国维、罗振玉:《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版。
王鉴:《我国民族教育课程改革及政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王健君:《西部大开发五年得失》,《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46期。
王静如:Wang Ching-Ju,Arsi and Yen-Ch'i,焉耆;Tochari and Yüeh-Shih 月氏,Monumenta Serica (《华裔学志》),Vol Ⅸ,1944。
王明哲、王炳华:《乌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王嵘编著:《新疆吐鲁番风物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全12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
王三北:《蒙元时期蒙畏民族关系发展及其影响》,《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王素:《高昌火祆教论稿》,《历史研究》1986年第3期。
——《麹氏高昌中央行政体制考论》,《文物》1989年11期。
——《吐鲁番出土伏羲女娲绢画新探》,《文物天地》1991年第4期。
——《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王树楠等:《新疆图志》,东方学会1923年重校增补本。
王希隆:《关于清代军府制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王欣:《麹氏高昌王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2期。
——《麹氏高昌王国各民族的文化及其相互交流》,《马长寿先生纪念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涉及的晋唐法制》,《西域研究》1992年第2期。
——《麹氏高昌王国的祭祀制度》,《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1998年版。
——《古代鄯善地区的农业与园艺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3期。
——《丝绸之路上的原始印欧人》,《西北大学史学丛刊》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
——《吐火罗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考察》,《西北民族论丛》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尧、陈践:《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吐蕃简牍综录》,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王彦威等:《清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
王玉:《加快牧区小城镇建设、繁荣牧区经济》,《前沿》1996年第6期。
王振本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王振岭:《青海撒拉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王治来:《中亚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王宗维:《“敦煌”释名》,《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王仲荦:《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郑宜秀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西辽史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叶尔羌汗国史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修订版。
(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清)魏源:《圣武记》,韩锡铎、孙文良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
(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维吾尔族简史》编写组:《维吾尔族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温玉成:《龙门所见中外交通史料初探》,《西北史地》1983年第1期。
Werner Winter,Tocharians and Turks,Uralic and Altaic Studies,23,1963,pp.239~251.
Studia Tocharica,Poznan,1984.
武敏:《织绣》,台湾幼狮文化公司1992年版。
吴震:《唐开元廿一年西州都督府处分行旅文案残卷的复原与研究》,《文物研究》第五、六辑,黄山书社1989、1990年版。
——《寺院经济在高昌社会中的地位》,《新疆文物》1990年第4期。
——《吐鲁番出土法制文书概述》,《西域研究》1992年第3期。
——《吐鲁番写本所见鸠摩罗什汉译佛教经籍举要》,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编《鸠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
吴焯:《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乌廷玉:《中国租佃关系通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上册,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美]希提(Philip K.Hitti):《阿拉伯通史》,马坚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夏鼐:《新疆新发现的古代丝织品——绮、锦和刺绣》,《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
夏越:《中国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24日。
夏铸:《西部开发与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03年第3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肖爱民:《从怛逻斯到卡特万》,《昭乌达蒙古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梁)肖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校点本。
新疆《和田简史》编纂委员会:《和田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中共新疆分局宣传部、新疆文联:《新疆农村社会》,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1期。
——《鄯善县苏巴什古墓群的新发现》,《考古》1987年第6期。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简史》第1、2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新疆博物馆考古队:《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0年第6期。
——《新疆民丰大沙漠中的古代遗址》,《考古》1961年第3期。
——《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1期。
——《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6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地区文管所:《新疆吐鲁番艾丁湖古墓葬》,《考古》1982年第4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丛刊编辑组:《南疆农村社会》,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队:《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新疆文物》1988年第3期。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地区博物馆:《鄯善县苏贝希墓群三号墓地》,原载《新疆文物》1994年第2期,收入王炳华、杜根成主编《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地区文管所:《鄯善苏贝希墓群一号墓地发掘简报》,原载《新疆文物》1993年第4期,收入王炳华、杜根成主编《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版。
——《鄯善县苏贝希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2期。
《新疆文物志》编辑室:《新疆文物志选稿》第一辑,乌鲁木齐,1988年。
徐黎丽:《蒙元时期中亚诸民族在中国的民族过程》,《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西域三种》,北平隆福寺文奎堂藏版。
徐文堪:《吐火罗人起源研究》,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中亚东部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民族”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学术集林》卷九,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唐)玄奘、辩机原著:《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
薛宗正:《以儒学为主体的高昌汉文化》,《新疆文物》1989年第1期。
——《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清)薛福成:《庸庵内外编·海外文编》,光绪二十一年刻本。
[日]岩本裕:《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刘永增译,《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
杨富学:《回鹘之佛教》,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回鹘宗教史上的萨满巫术》,《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
(东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杨建新:《吐火罗论》,《西北史地》1986年第2期。
杨建新、马曼丽主编:《西北民族关系史》,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杨铭:《敦煌文书中的Lho-bal与南波》,《敦煌研究》1993年第3期。
[阿拉伯]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宋岘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
《伊吾县志》编纂委员会:《伊吾县志》,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殷晴主编:《新疆经济开发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尹承昆:《新疆应努力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尹盛平:《西周蚌雕人头种族探索》,《文物》1986年第2期。
(清)印鸾章:《清鉴纲目》,邓球柏、钟楚楚标点,岳麓书社1987年版。
[美]H.因伐尔特:《犍陀罗艺术》,李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游侠:《鸠摩罗什》,《中国佛教》(二),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虞明英:《新疆所出佉卢文书中的Supi人》,《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余太山:《
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大夏大月氏综考》,《中亚学刊》第三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
——《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一贵霜考》,《中亚学刊》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西域文化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版。
——《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允姓之戎考》,《华夏文明与传世藏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版。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日]羽田亨:《西域文化史》,耿世民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日]羽溪了谛:《西域之佛教》,贺昌群译,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元文琪:《二元神论:古波斯宗教神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苏]И.札巴罗夫、Γ.德列斯维扬斯卡娅:《中亚宗教概述》,高永久、张宏莉译,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俄]兹拉特金:《准噶尔汗国史》,马曼丽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清)左宗棠:《左文襄公批札》卷六,光绪十六年刻本。
[日]佐口透:《十八—十九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凌颂纯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新疆民族史研究》,章莹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张德芳:《〈长罗侯费用簿〉及长罗侯与乌孙关系考略》,《文物》2000年第9期,修订稿收入胡平生、张德芳编撰《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张德芳、胡平生:《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张广达、荣新江:《关于敦煌出土于阗文献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关于唐末宋初于阗国的国号、年号及其王家世系问题》,《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敦煌文书P3510(于阗文)〈从德太子发愿文〉(拟)及其年代》,《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文史遗书编》上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于阗史丛考》,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
张广达、耿世民:《唆里迷考》,《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张广达:《吐蕃飞鸟使与吐蕃驿传制度》,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古代欧亚的内陆交通》,《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西域史地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张光直:《中国古代史的世界舞台》,《历史月刊》(台北)1996年第10期。
张雷军:《迁徙对锡伯族历史发展的影响》,《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张伦:《论牧民定居》,《新疆畜牧业》1994年第5期。
张世明、龚胜泉:《“边疆”一词在世界主要法系中的镜像:一个语源学角度的考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6期。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张文德:《中亚苏非主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全6册),辅仁大学1930年版。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全6册),朱杰勤校订,中华书局1977年版。
张振文:《左宗棠与台湾》,《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2期。
章光洁、尹弘飚:《试论西部少数民族教育的课程改革》,《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章永俊:《西方近代边疆理论的初步发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2期。
赵丛苍、何利群:《塔里木地区羌人初探》,《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
赵春晨:《清季关于新疆问题的争论》,《西北史地》1983年第4期。
(元)赵孟
:《松雪斋文集》,四部丛刊初编缩印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
赵云田:《清末新政期间新疆文化教育的发展》,《西域研究》2002年第2期。
赵志强等:《清代锡伯族档案史料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何高济译,翁独健校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日]椎尾辩匡:《覩货罗の民族地理年代》,《史学杂志》第23编第六号,大正元年(1912年)。
周连宽:《婼羌国考》,《中亚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大唐西域记史地研究丛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
周菁葆、邱陵:《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吐谷浑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南茹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第2期。
——《吐谷浑在西域的活动及定居》,《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苏毗与女国》,(台北)《大陆杂志》第九十二卷第四期,1996年抽印本。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西北民族论丛》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亚成:《新疆牧区少数民族文化需求探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周育民:《塞防海防与清朝财政》,《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中国民族年鉴》编委会编:《中国民族年鉴》(1999年,总第5期),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民族年鉴编委会:《中国民族年鉴》(2000~2004),北京,2001~2005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新疆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编纂委员会:《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西北史地文献卷》第5册,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影印本。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书局编辑部:《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朱谦之:《中国景教》,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朱解琳:《甘宁青民族教育史简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准噶尔史略》编写组:《准噶尔史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