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文艺期刊
1.《人民文学》(1976—1977年)
2.《上海文艺》(1976—1977年)
3.《北京文艺》(1973—1977年)
4.《朝霞》(1974—1976年)
5.《广西文艺》(1972—1976年)
6.《安徽文艺》(1973—1977年)
7.《吉林文艺》(1972—1977年)
8.《辽宁文艺》(1972—1974年)
9.《内蒙古文艺》(1974—1976年)
10.《湘江文艺》(1972—1976年)
11.《黑龙江文艺》(1973—1975年)
12.《广东文艺》(1974—1977年)
13.《延河》(1977年)
二 主要书目
1.程光炜:《文学讲稿:“80年代”作为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4.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5.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1949—197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孙兰:《“文革”文学综论》,远方出版社2001年版。
8.洪子诚、孟繁华:《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
10.王尧:《彼此的历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11.王尧:《迟到的批判》,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12.肖敏:《20世纪70年代小说研究——“文化大革命”后期形态及其延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13.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6—196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16.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17.中国版本图书馆编:《全国总书目(1970—1978)》,中华书局出版。
18.郭启宗、杨聪凤编:《中国小说提要》(当代部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9.吴俊、李今、刘晓丽、王彬彬编:《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0.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华书局2010年版。
22.余嘉锡:《目录学发微》,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3.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4.袁庆述:《版本目录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彭斐章、乔好勤、陈传夫编著:《目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陈子善:《边缘识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27.解志熙:《考文叙事录》,中华书局2009年版。
28.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2版。
29.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31.贾新民主编:《20世纪中国大事年表(1900—19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2.李明德:《仿像与超越——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靳大成主编:《新时期著名人文期刊素描》,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34.方厚枢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三卷》(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5.北岛、李陀主编:《70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36.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1949—1999》(上),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7.刘小萌:《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梁丽芳采编:《从红卫兵到作家:觉醒一代的声音》,台北万象图书公司1993年版。
39.徐友渔:《直面历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40.韦君宜:《老编辑手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1.韦君宜:《思痛录露沙的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42.黄建斌:《牛田洋风潮》,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43.洪子诚、么书仪:《两忆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4.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45.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1976年纪实》,华夏出版社1986年版。
46.席宣、金春明著:《“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47.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49.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50.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1.[英]戈登·柴尔德:《历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阐释》,方辉、王堃杨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52.[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3.[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4.[法]皮埃-马克·德比亚齐:《文本发生学》,汪秀华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5.[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6.[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于沛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7.[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陈恒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58.[加拿大]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马瑞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9.[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林同奇译,中华书局2002年版。
60.[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1.[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62.[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63.[荷兰]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64.[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65.[美]彼得·盖伊:《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刘森尧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6.[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7.[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8.[日]竹内好:《近代的超克》,李冬木、赵京华、孙歌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69.[日]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70.[英]汤因比、厄本:《汤因比论汤因比——汤因比、厄本对话录》,王少如、沈晓红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71.[法]弗朗索瓦·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马胜利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 主要论文(以发表时间排序)
1.刘光裕:《论京剧〈海港〉的思想倾向》,《文史哲》1980年第4期。
2.宋晨:《面对“样板戏”的沉思》,《团结报》1986年6月26日。
3.韦君宜:《那几年的经历:我看见的“文革”后半截》,《新文学史料》1988年第2期。
4.李晶:《文学与“文革”》,《文学自由谈》1989年第1期。
5.潘凯雄、贺绍俊:《文革文学:一段值得重新研究的文学史》,《钟山》1989年第2期。
6.王干:《重读〈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钟山》1989年第2期。
7.木弓:《“文革”的文学精神——民众理想的辉煌胜利》,《钟山》1989年第2期。
8.布白:《关于“样板戏”的议论》,《作品与争鸣》1991年第11期。
9.谢冕:《研究文革文学:误解的“空白”》,《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
10.曹文轩:《研究文革文学:死亡与存活》,《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
11.程文超:《研究文革文学:“空白”的回信》,《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
12.赵毅衡:《研究文革文学:自由与文学》,《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
13.易毅:《研究文革文学:被激活的记忆》,《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
14.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上海文学》1994年第1期。
15.伍宇:《中国作协“文革”亲历记》,《传记文学》1994年第9期。
16.樊星:《“文革记忆”——“当代思潮史”片段》,《文艺评论》1996年第1期。
17.胡有清:《论文革批评模式》,《文艺争鸣》1998年第1期。
18.王尧:《“文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浩然创作的演变》,《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9.王尧:《关于“文革文学”的释义与研究》,《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5期。
20.王尧:《“文革文学”纪事》,《当代作家评论》2000年第4期。
21.王尧:《“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1期。
22.郜元宝:《关于文革研究的一些话》,《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
23.蔡翔、费振钟、王尧:《文革与叙事》,《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
24.张志忠:《还原历史的努力》,《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第4期。
25.张木荣:《近十年“文革文学”研究略述》,《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6.王锤陵:《典型论在“十七年”及“文革”时期的演化与论争》,《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7.董健、丁帆、王彬彬:《“样板戏”能代表“公序良俗”和“民族精神”吗——与郝铁川先生商榷》,《文艺争鸣》2003年第4期。
28.程光炜:《为什么要研究70年代小说》,《文艺争鸣》2011年第18期。
29.程光炜:《“80年代”文学的边界问题》,《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
30.程光炜:《文学年谱框架中的路遥创作年表》,《当代文坛》2012年第3期。
31.曾令存:《作为学科史命题的“文革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6期。
32.金大陆、启之:《一个研究“文革”的新思路新方法——金大陆教授访谈录》,《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