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编:《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5年版。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唐)魏徵:《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杨宽:《战国史》(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
(汉)高诱:《淮南子注》,上海书店1986年版。
(汉)扬雄撰,(宋)司马光集注:《太玄集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
(宋)司马光:《太玄集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
(清)吴承仕:《论衡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汉)王符、(清)汪继培笺、彭铎校正:《潜夫论笺校正》,中华书局1985年版。
(唐)魏徵,等:《群书治要》,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元)陶宗仪,等辑:《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国家图书馆藏1644年本。
(明)程荣:《汉魏丛书》,上海涵芬楼,1925年。
(明)何允中:《广汉魏丛书》,清嘉庆间刻本。
(清)王谟:《增订汉魏丛书·子余》,上海育文书店1917年版。
(清)唐晏:《陆子新语校注》龙溪精舍丛书:六十种,1917年。
(清)叶德辉:《观古堂所著书》,清光绪间长沙叶氏刻,1919年重编印本。
(清)王谟:《汉魏遗书钞》,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清)卢文弨:《群书拾补》(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清)汪荣宝:《法言义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唐)王天海、王韧:《意林校释》,中华书局2014年版。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清)黄奭:《汉学堂知足斋丛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清)孙诒让:《墨子间诂》,中华书局2001年版。
(清)严可均:《铁桥漫稿》(续修四库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民国)张均衡:《适园丛书》十二集七十五种,乌程张氏民国间刻本。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刘师培:《扬子法言校补》,刘申叔先生遗书,宁武南氏,1936年。
刘师培:《贾子新书校补》,刘申叔先生遗书,宁武南氏,1936年。
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蒋祖怡:《王充的文学理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钟肇鹏:《王充年谱》,齐鲁书社1983年版。
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
苏诚鉴:《桓谭》,黄山出版社1986年版。
刘文典、冯逸:《淮南鸿烈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
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
钟肇鹏、周桂钿:《桓谭、王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刘文英:《王符评传、崔寔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孙启治、陈建华:《古佚书辑本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版。
伏俊琏:《人物志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徐湘霖:《中论校注》,巴蜀书社2000年版。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梁)萧绎撰,许逸民校笺:《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
(南朝梁)萧绎撰,陈志平、熊清元疏证校注:《金楼子疏证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傅亚庶:《刘子校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邓红:《王充新八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杨树达:《淮南子证闻、盐铁论要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王治理:《王充及其文学思想》,齐鲁书社2007年版。
孙启治:《中论解诂》,中华书局2014年版。
董俊彦:《桓谭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版。
董俊彦:《桓子新论研究》,文津出版社1989年版。
骆建人:《徐幹中论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马庆洲:《〈淮南子〉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晓毅:《〈人物志〉研究》,硕士论文学位,山东大学,1986年。
韩格平:《中论校注》,硕士论文学位,东北师范大学,1987年。
王利器:《桑弘羊与〈盐铁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
曹道衡:《〈典论·论文〉“齐气”试释》,《文学评论》1983年第5期。
杨明:《〈典论·论文〉“书论宜理”解》,《文学评论》1985年第4期。
韩格平:《徐幹〈中论〉杂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第5期。
顾农:《徐幹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徐正英:《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汪春泓:《论曹丕〈典论·论文〉》,《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刘跃进:《释“齐气”》,《文献》2008年第1期。
李纪祥:《〈太史公书〉由“子”入“史”考》,《文史哲》2008年第2期。
方勇主编:《诸子学刊》第二辑、第七辑、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012、2014年版。
孙少华:《诸子“短书”与汉代“小说”观念的形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
闵泽平:《西汉子书论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田晓菲:《诸子的黄昏——中国中古时代的子书》,《中国文化》2008年第1期。
龙文玲:《〈盐铁论〉引诗用诗与西汉昭宣时期〈诗经〉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徐公持:《关于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及其现状》,《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
石家宜、高小康:《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再议》,《文学评论》1988年第2期。
王齐洲:《〈汉志〉著录之小说家〈青史子〉〈师旷〉考辨》,《中国文学研究》第八辑。
王齐洲:《中国小说家之祖师旷探论》,《澳门理工学报》2015年第2期。
庞礴:《〈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之〈百家〉辨疑》,《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高华平:《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王齐洲、刘伏玲:《小说家出于稗官新学》,《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郑杰文:《上博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作者试测》,《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李正辉:《〈晁错集〉辑校》,《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