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列耀等编著的《趋异与共生——东南亚华文文学新镜像》将试图抓住三个主线:“望乡”主题——从故乡到原乡的转换;“父亲”形象——从强势到“弱势”的嬗变;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在“异族叙事”中出现的多种变化,以探寻华文文学在发展与变化途中的新内涵与新特点,并且试图围绕上述三个主线,通过对华人文学与华裔文学所表现出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的分析,进而探寻在当代转换过程中,华人族群文学在“自我”意识与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特点、趋势。
王列耀,湖北武汉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隔海之望: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 望” 与“ 乡”》《困者之舞:印度尼西亚华文文学四十年》《趋异与共生— 东南亚华文文学新镜像》《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1999-2009)》等学术专著多种,主编“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一、作家作品
1.《作协短篇小说选》,马来西亚写作人(华人)协会1980年版
2.爱薇:《落日故人情》,马来西亚文学书屋1984年版
3.爱薇:《小镇的故事》,马来西亚南马文艺研究会1986年版
4.《高林风响》,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1988年版
5.方修编:《马华文学作品选》,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1988年版
6.静华:《迟到的春天》,马来西亚新亚出版私人有限公司1989年版
7.洪祖秋:《讨海人》,马来西亚新亚出版私人有限公司1990年版
8.爱薇:《回首乡关》,马来西亚南马文艺研究会1991年版
9.商晚筠:《七色水花》,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10.李天堡:《桃红秋千记》,马来西亚华文作者协会1993年版
11.云里风主编:《最初的梦魇》,现代出版社1993年版
12.黄锦树:《梦与猪与黎明》,台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版
13.云里风:《云里风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14.陈政欣:《陈政欣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15.马崙:《马崙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16.甄供:《甄供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17.马汉:《马汉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18.驼铃:《驼铃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19.曾沛:《曾沛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20.孟沙:《孟沙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21.碧澄:《碧澄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22.李忆莙:《李忆莙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23.陈大为主编:《马华当代诗选》(1990—1994),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版
24.田思:《田思散文小说选》,马来西亚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1996年版
25.钟怡雯主编:《马华当代散文选》(1990—1995),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版
26.黄锦树:《乌暗暝》,台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版
27.黄锦树主编:《一衣天涯:马华当代小说选》,台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版
28.爱薇:《变调的歌》,马来西亚彩虹出版社1999年版
29.黎紫书:《天国之门》,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
30.林幸谦:《诗体的仪式》,台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版
31.张贵兴:《猴杯》,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版
32.陈大为、钟怡雯主编:《赤道形声——马华文学读本Ⅰ》,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版
33.云里风、戴小华总编:《马华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彩虹出版社2001年版
[1]李忆莙主编:《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卷》(1965—1980)
[2]陈政欣主编:《马华文学大系·短篇小说卷》(1981—1996)
[3]马崙主编:《马华文学大系·中长篇小说卷》(1965—1996)
[4]碧澄主编:《马华文学大系·散文卷》(1965—1980)
[5]小黑主编:《马华文学大系·散文卷》(1980—1996)
[6]何乃健主编:《马华文学大系·诗歌卷》(1965—1980)
[7]叶啸主编:《马华文学大系·诗歌卷》(1980—1996)
[8]柯金德主编:《马华文学大系·剧本卷》(1965—1996)
[9]陈应德主编:《马华文学大系·评论卷》(1965—1996)
[10]李锦宗主编:《马华文学大系·史料卷》(1965—1996)
34.林幸谦:《原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
35.黎紫书:《山瘟》,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36.张贵兴:《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台湾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37.《台港文学选刊·马华文学专辑》2003年第4期
38.林幸谦:《漂移国土》,马来西亚学而出版社2003年版
39.陈大为、胡金伦、钟怡雯主编:《赤道回声——马华文学读本П》,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版
40.林幸谦:《人类是光明的儿子》,马来西亚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版
41.林幸谦:《愤懑年代》,马来西亚图书有限公司2005年版
42.林幸谦:《千岛南洋》,马来西亚图书有限公司2005年版
43.温任平总编:《马华当代文学选》(4卷本)(散文选、小说选、诗选、评论选),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出版,出版年份大约1982年以后,具体不详
44.黄东平:《七洲洋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
45.林万里:《结婚季节》,新加坡岛屿出版社1990年版
46.黄东平:《远离故国的人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47.《沙漠上的绿洲》,新加坡岛屿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48.广月:《广月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印度尼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49.白放情:《白放情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印度尼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50.林万里:《林万里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印度尼西亚卷),鹭江出版社1995年版
51.刘以鬯:《印尼华文文学专辑》,《香港文学》1996年2月号
52.晓彤:《哑弦》,香港《印尼与东协》月刊社1996年版
53.张汉英、秋明月等:《诗集选刊》,香港《印尼与东协》月刊社1995年版
54.立锋:《给我微笑》,香港梦萍出版社1996年版
55.严唯真主编:《翡翠带上》,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56.林万里选编:《印华短篇小说选》,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57.袁霓:《花梦》,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58.阿五:《人约黄昏后》,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
59.曾三清:《挣扎》,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60.郑金华:《金梅子短篇小说集》,曙光出版社1998年版
61.东瑞选编:《印华微型小说选》,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62.高鹰选编:《印华散文选》,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版
63.立锋选编:《印华诗文选》,香港新绿图书社1999年版
64.碧玲:《摘星梦》,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65.冯世才:《秋实》,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66.茜茜丽亚:《只为一个承诺》,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版
67.莎萍:《等待》,[印度尼西亚]印华作家协会2002年版
68.冯世才:《遥寄》,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版
69.袁霓:《袁霓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0.袁霓等主编:《印度尼西亚的轰鸣》,印尼文学社、印华作家协会2000年版
71.严唯真:《严唯真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2.明芳:《相约在山城》,印华作家协会2000年版
73.明芳:《明芳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4.曾三清:《自珍集》,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版
75.广月:《广月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6.阿五:《阿五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7.白放情:《白放情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8.立锋:《立锋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79.林万里:《林万里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80.刘旭:《刘旭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81.高鹰:《高鹰文集》,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82.袁霓:《男人是一幅画》,印尼文学社2001年版
83.高鹰:《越野路上》,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版
84.印华作家协会主编:《远去的雁声》,印华作家协会2002年版
85.莎萍主编:《印华文友》2001年第11期
86.老兵主编:《虾城放歌》,印度尼西亚虾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87.方北方:《头家门下》,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88.亦舍、亦非等:《破毕舍歪传》,泰京华文出版社1965年版
89.余多幻:《鬼蜮正传》,香港上海书局1969年版
90.姗姗:《海外五十年》(上),南美有限公司1972年版
91.史青:《葡萄架下的闲话》,新艺出版社1973年版
92.史青:《灰色的楼房》,香港上海书局1973年版
93.史青:《波折》,香港上海书局1973年版
94.杨帆:《遥远的爱》,香港上海书局1973年版
95.林聪:《她的一生》,香港上海书局1973年版
96.史青:《搔痒集》,新艺出版社1974年版
97.姗姗:《海外五十年》(下),南美有限公司1974年版
98.巴尔:《陋巷》,泰国大朋出版社1980年版
99.巴尔:《就医》,泰国大朋出版社1980年版
100.史青:《北游鳞爪》,泰国大朋出版社1980年版
101.年腊梅:《花街》,泰国大朋出版社1980年版
102.陈博文:《人海涟漪》,泰国大朋出版社1981年版
103.李栩:《火砻头家》,泰国大朋出版社1981年版
104.巴尔:《绘制钞票的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3年版
105.李虹、乃方、李栩等:《风雨耀华力》,地平线出版社1983年版
106.伽玛耀摩编著:《佛国书简》,景溪越考蔓观音阁佛化世界研究组1983年版
107.吴继岳:《六十年海外见闻录》,南粤出版社1983年版
108.姚宗伟:《欧游见闻录》,泰国寄园出版社1985年版
109.姚宗伟:《东游随笔》,泰国寄园出版社1985年版
110.李栩:《光华堂》,大众摄影广告有限公司1986年版
111.吴继岳:《侨领尘正传》,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
112.沈逸文译:《泰国作家短篇小说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
113.陆留:《家在椰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版
114.饶公桥:《椰风蕉雨》,出版社不详,1987年版
115.司马攻、梦莉等:《轻风吹在湄江上》,泰国八音出版社1988年版
116.姚宗伟:《寄园诗稿》,泰国寄园出版社1988年版
117.剑曹:《冷热集》,《新中原报》1988年版
118.黄水遥:《琴与花朵》,泰国大众印务局1989年版
119.饶公桥编:《泰华散文集》,泰国泰华写作人协会1989年版
120.白云:《万水千山总是情》,出版社不详,1989年版
121.何韵:《女记者生涯传真》,《新中原报》丛书1989年再版
122.《泰华短篇小说集》,泰国泰华写作人协会1989年版
123.梦莉:《烟湖更添一段愁》,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24.陈博文:《雨声絮语》,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25.陈博文:《畅言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26.年腊梅:《年腊梅散文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27.司马攻:《明月水中来》,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28.司马攻、梦莉主编:《尽在不言中》,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29.司马攻编:《因为你是梦莉》,泰国八音出版社1989年版
130.盛伯:《嘻哈集(一)》
131.盛伯:《嘻哈集(二)》
132.司马攻:《泰国琐谈》,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33.司马攻:《湄江消夏录》,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34.姚宗伟:《瓦罐里开的花》,泰国寄园出版社1990年版
135.老羊:《花开花落》,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36.年腊梅:《泰华写作人剪影》,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37.年腊梅:《湄南河畔的故事》,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38.毛草、林文辉:《赤贫儿女》,泰国大众印务局1990年版
139.陈博文:《蛇恋》,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40.巴尔:《沸腾大地》,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1.剑曹:《踏影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0年版
142.姚宗伟:《春暖》,泰国寄园出版社1991年版
143.《泰国华文作家协会文集》,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版
144.司马攻:《演员》,泰国八音出版社1991年版
145.《泰华杂文集》,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1年版
146.陈博文:《泰国河山》,泰国八音出版社1991年版
147.秦程:《春节的故事》,泰京汽车客运公司1992年版
148.秦程:《生死恋》,泰京汽车客运公司1992年版
149.鲁纯:《鲁纯文集》,郁垒社1992年版
150.白云:《羽毛脱落的翅膀》,出版社不详,1992年版
151.阿谁:《阿谁文集》,出版社不详,1992年版
152.白翎、曾天执行编辑:《试金石》,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2年版
153.梦莉:《在月光下砌座小塔》,泰国八音出版社1992年版
154.范模王:《董事长来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2年版
155.梦莉:《片片晚霞点点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156.陈博文:《晚霞满天》,泰国八音出版社1993年版
157.陈皮:《陈皮诗文集》,捷印公司印刷1993年版
158.黎毅:《黎毅短篇小说集1956—1992》,泰国八音出版社1993年版
159.姚宗伟、范模士等编:《泰华诗集》,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3年版
160.黎毅、倪长游执行编辑:《春天咯咯的笑声》,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3年版
161.年腊梅:《黑腊肠》,曼谷大众摄影有限公司1993年版
162.胡惠南:《走过历史》,黄金地出版社1994年版
163.《亚细安散文集(泰国卷)》,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4年版
164.司马攻:《泰华文学漫谈》,泰国八音出版社1994年版
165.饶公桥编:《泰华文学五人作品选》,晨耕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66.罗慧仪:《慧仪文集》,寿星俱乐部1994年版
167.陈博文:《泰国风采》(上),泰国八音出版社1994年版
168.司马攻:《梦余暇笔》,泰国八音出版社1994年版
169.剑曹:《晚节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4年版
170.海华编:《茉莉花串——梦莉作品评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版
171.洪林主编:《泰华名人传》,英国剑桥华人世界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版
172.老羊:《薪传》,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5年版
173.曾心:《大自然的儿子》,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174.陈博文:《泰国风采》(下),泰国八音出版社1995年版
175.司马攻:《独醒[微型小说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5年版
176.陈博文:《惊变》,泰国八音出版社1995年版
177.司马攻主编:《泰华微型小说集1996》,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6编印
178.叶树勋:《迷失鸟》,泰华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179.倪长游:《只说一句》,泰国八音出版社1996年版
180.白令海:《小城残梦》,泰国八音出版社1996年版
181.陈博文:《陈博文短篇小说自选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6年版
182.自然:《自然短篇小说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6年版
183.《流失的回思》,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编印1996年版
184.《春的漫笔》,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编印1996年版
185.司马攻:《司马攻序跋集》,泰国八音出版社1996年版
186.马凡:《蝶花恋》,湄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187.江水寒:《我的歌》,泰国文学研究社1996年版
188.陈博文:《浮生漫笔》,泰国八音出版社1996年版
189.姚宗伟:《姚宗伟短篇小说》,泰华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90.李润新:《文化之花——梦莉评传》,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
191.白翎、老羊执行编辑:《还愿》,泰国华文作家协会1997年版
192.郑若瑟:《情解》,泰国八音出版社1997年版
193.司马攻主编:《倪长游文集》,鹭江出版社1998年版
194.司马攻主编:《佟英文集》,鹭江出版社1998年版
195.司马攻主编:《黎毅文集》,鹭江出版社1998年版
196.陆留:《陆留散文集》,亚太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7.司马攻:《人妖·古船》,泰国八音出版社1998年版
198.陈博文:《博文杂记》,泰国八音出版社1999年版
199.林光辉:《碧城风云录》,时代论坛出版社1999年版
200.姚宗伟:《姚宗伟杂文集》(泰国版),华文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201.曾心:《心追那钟声》,泰华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2.郑若瑟:《情哀》,时代论坛出版社1999年版
203.李栩:《不断的根》,出版社、时间不详
204.周新心:《春在枝头已十分》,广东省归侨作家联谊会编2000年版
205.曾心:《一坛老菜脯》,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6.陈博文:《佛都旧忆》,泰国八音出版社2000年版
207.陈博文:《海忆》,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8.洪林编:《泰华文华人物辞典》,泰中学会2000年版
209.倪长游:《未运通怪行录》,泰国八音出版社2000年版
210.龙彼德:《曾心散文选评》,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1.梦莉:《我家的小院长》,泰国八音出版社2000年版
212.琴思钢:《钢琴组诗》,泰国八音出版社2000年版
213.倪长游:《狗精传》,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4.白翎:《这里的夜静悄悄》,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5.陈小民:《黑本子与红叶》,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6.郑若瑟:《情结》,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7.黎毅:《春迟》,泰华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8.郑若瑟:《情味》,时代论坛出版社2001年版
219.赵朕:《尺水兴波的情愫——郑若瑟微型小说选评》,时代论坛出版社2001年版
220.刘映东:《悠悠岁月四十年》,泰国八音出版社2002年版
221.郑若瑟:《情债》,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
222.郑若瑟:《情浓》,时代论坛出版社2001年版
223.湄南河副刊主编:《待垦的土地》,泰国世界日报社1987年版
224.黎毅:《往事随想录》,泰国八音出版社,时间不详
225.柳烟:《柳烟诗存》,出版社、时间不详
226.卢楚高等:《巳未中秋丁巳重阳题襟集》,出版社、时间不详
227.潘兴吾:《布衣草》,出版社、时间不详
228.谢增泰:《湄南河畔采风行》,出版社、时间不详
229.司马攻主编:《泰华文学》第一期至第四十期
230.2006年以来的《新中原报》、《星暹日报》
231.商晚筠:《七色花水》,台湾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版
232.郑百年:《青云传奇》,香港中文大学海外华人研究社1994年版
233.郑百年:《石叻风云》,香港中文大学海外华人研究社1994年版
234.汤亭亭:《女勇士》,李剑波译,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
235.谭恩美:《喜福会》,程乃珊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36.谭恩美:《灶神之妻》,张德明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37.若艾:《若艾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菲律宾卷),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238.陈琼华:《陈琼华文集》(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菲律宾卷),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239.黎紫书:《山瘟》,台湾麦田出版社2001年版
240.黄玉雪:《华女阿五》,张龙海译,译林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241.李永平:《李永平自选集》(1968—2002),台湾麦田出版社2003年版
242.刘俊等主编:《出走的岁月》,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
二、有关著作
1.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新加坡]王赓武:《东南亚与华人》,姚楠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版
3.方北方:《马华文学及其他》:三联书店香港分店、新加坡文学书屋1987年版
4.王宁编:《精神分析》,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5.[印度尼西亚]晁华:《印度尼西亚华侨沧桑》,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90年版
6.苏菲:《战后二十年新马华文小说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黄枝连:《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8.[新加坡]王赓武:《中国与海外华人》,天津翻译中心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9.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新加坡]杨松年:《东南亚华人文学与文化》,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5年版
11.[马来西亚]黄锦树:《马华文学:内在中国、语言和文学史》,马来西亚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6年版
1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3.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潘亚墩:《后来居上》,马来西亚彩虹出版社1998年版
16.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
17.黄锦树:《马华文学与中国性》,台湾元尊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18.[美]弗莱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陈永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庄国土:《世纪之交的海外华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饶芃子、费勇:《本土以外——论现代汉语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周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冯健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张锡镇:《东南亚政府与政治》,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
24.[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25.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史》,鹭江出版社1999年版
27.[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28.谭君强:《叙述的力量》,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新加坡]杨松年:《新马华现代文学史初编》,新加坡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0.蔡仁龙:《印尼华侨与华人概论》,南岛出版社2000年版
31.公仲:《世界华文文学概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2.罗纲、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李金英:《东南亚“华人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案例研究》,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35.[法]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
36.钟怡雯:《亚洲华文散文的中国图像》,台湾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
37.[新加坡]王润华:《华文后殖民文学——本土多元文化的思考》,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38.[新加坡]杨松年:《战前新马文学本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1年版
39.杨乃乔等编译:《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0.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方成:《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王中忱:《越界与想象: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比较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钱平桃等主编:《东南亚历史舞台上的华人与华侨》,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4.曹云华:《变异与保持——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
45.谭君强:《叙述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6.刘宏、黄立坚主编:《海外华人研究的大视野与新方向——王赓武教授论文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2年版
47.[新加坡]王赓武:《王赓武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8.周大鸣主编:《中国的族群和族群关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9.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0.[美]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3.顾长永、萧新煌:《新世纪的东南亚》,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公司2002年版
54.南帆:《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5.[美]珍尼·理查森·汉克斯:《文化解读:美国及泰国部族文化研究》,刘晓红主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7.[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8.[德]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维尔:《公民权:在秩序的边界上》,选自约瑟夫·拉彼得、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9.刘宗贤、蔡德贵主编:《当代中国儒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0.[英]戴维·理查兹:《差异的面纱》,如一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1.[美]约瑟夫·拉彼得、[德]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维尔:《文化和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金烨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2.[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陈定家、汪正龙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3.[荷兰]米克·巴尔:《叙事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任一鸣、瞿世镜:《英语后殖民文学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65.陶家俊:《文化身份的嬗变——E.M.福斯特小说和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7.庄国土:《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9.程爱民主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0.申荷永:《心理分析》,三联书店2004年版
71.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2.曾少聪:《漂泊与根植:当代东南亚华人族群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4.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饶芃子:《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王列耀:《隔海之望——东南亚华人文学中的“望”与“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7.王列耀:《宗教情结与华人文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78.姚新勇:《观察、批判与理性——纷杂时代中一个知识个体的思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79.[加拿大]威尔·金里卡:《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应奇、葛水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80.邵宗海等编:《族群问题与族群关系》,幼狮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
三、有关论文
1.伯圆长老:《南洋群岛种族由来与佛教的动态》,《南洋佛教》创刊号,1969年5月
2.谭天星:《论海外华族与华人社团》,《世界历史》1994年第3期
3.周南京:《文化融合是历史的选择——海外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变异》,《东南学术》1994年第4期
4.张世君:《隐喻的父亲主题》,《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0期
5.[印度尼西亚]迪德吴托摩:《印尼华人的多元语言和种姓特点》,杨启光摘译,《八桂侨史》1995年第1期
6.黄万华:《论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本土性》,《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7.[马来西亚]邱光耀:《马来西亚华人政策日愈开放化的导因》,《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8.朱立立:《都市女性的情感悲剧和生存境遇——论钟晓阳的近期作品》,《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5年第2期
9.梁英明:《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迁与中国的关系》,《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0.张国培:《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道路和现状》,《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1.黄万华:《陈政欣小说的创新锐意》,《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2.杨振昆:《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文学考察》,《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13.王希恩:《民族认同发生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14.谭天星:《变异与继承——谈从“华侨文化”到“华人文化”的发展》,《华侨华人研究》1996年第1期
15.黄万华:《从华族文化到华人文化的文学转换——对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趋势的一种考察》,《华侨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16.温北炎:《印尼对华侨华人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
17.许肇林:《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海外华人》,《东南亚研究》1996年第1期
18.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汉族形象及其背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一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1期
19.马绍玺:《现代商品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互助精神》,《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第1期
20.许肇琳:《试论二战后东南亚海外华人的观念变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
21.肖成:《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及90年代的融会倾向》,《华侨华人与侨务》1996年第2期
22.梁英明:《战后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趋势与困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23.费勇:《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意识》,《中国比较文学》1996年第4期
24.李君哲:《战后马华文学发展概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25.庞中英:《族群、种族和民族》,《欧洲》1996年第6期
26.饶芃子、费勇:《海外华文文学的中国意识》,《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27.梁英明:《战后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28.[新加坡]居维宁:《关于新加坡年轻华人价值观的调查》,《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29.马戎:《美国的种族与少数民族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30.[新加坡]曾国文、唐志强:《建立泰国各族文化交往与华人种族特性的模型》,谧谷译,《南洋资料译丛》1997年第2辑
31.黄松赞:《论华侨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战后的演变》,《华侨与华人》1997年第2期
32.[泰]旺威帕·布鲁沙达那攀:《泰国的华人特性》,其实译,《南洋资料译丛》1997年第4期
33.陈乔之:《略论华侨文化与华人文化》,《东南亚研究》1997年第6期
34.姚新勇:《未必纯粹自我的自我阐释权》,《读书》1997年第10期
35.范若兰:《当代马来西亚华人与伊斯兰教关系略论》,《东南亚学刊》1998年第1期
36.周聿峨:《海外华人的文化承传与适应》,《华侨与华人》1998年第1期
37.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建设和方法论问题》,《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
38.温北炎:《印尼华人逐渐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39.宋伟杰:《身份认同的“混杂”与文化记忆缺失症——管窥金庸的小说世界》,《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40.龙登高:《中华文化海外播迁的移植和分异》,《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41.廖小健:《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42.吴燕和:《族群意识、认同、文化》,袁同凯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7月第20卷第3期
43.刘小新:《略谈马华文学的文化属性》,《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3期
44.何云波:《“父亲”:文化的隐喻主题》,《国外文学》1998年第3期
45.王振科:《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关于马华文学“新生代”作家群》,《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3期
46.黄昆章:《论印尼排华运动的特点和背景》,《八桂侨史》1998年第3期
47.梁英明:《东南亚华商企业与儒家文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48.刘登翰:《台湾经济转型期的乡土眷恋和都市批判——黄春明小说创作一面观》,《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年第4期
49.黄昆章:《论华人文化的适应、传承与改造》,《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
50.陈志明、李远龙译:《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0月第20卷第4期
51.刘林平:《论家族主义对东南亚华人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52.李红:《东南亚华人与当地主体民族的剪刀差现象》,《广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53.[澳]颜清湟:《东南亚少数族华人的文化与认同》,周添成译,《学习与思考》1998年第10期
54.[日]荒井茂夫:《马来西亚华文文学马华化的心理路程》,《资料与研究》(马来西亚)1998年第32卷
55.段研:《从菲华新诗探华人心态变迁》,《东南亚学刊》1999年第1期
56.陈秀容:《近三十年印尼华人族群文化适应初探》,《人文地理》1999年第3期
57.单纯:《略论海外华族形成的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58.刘洪涛:《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
59.庄国土:《关于华人文化的内涵及与族群认同的关系》,《南洋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
60.曹云华:《东南亚华人青年如何看待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东南亚研究》1999年第4期
61.王爱松:《中国现代文学中父亲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62.[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身份和族裔散居》,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3.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64.昌切:《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65.梁英明:《关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66.王望波:《东南亚华人社会政治地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3期
67.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异族人物形象的文化分析》,《世界华文文学》2000年第3期
68.刘小新:《黄锦树现象与当代马华文学思潮的嬗变》,《华侨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69.孟华:《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4期
70.黄万华:《原乡的追寻——从一种形象看20世纪华文文学史》,《人文杂志》2000年第4期
71.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和跨国文化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总200期)第37卷
72.钱超英:《自我、他者与身份焦虑——论澳大利亚新华人文学及其文化意义》,《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73.[马来西亚]颜泉发:《游离与回归——对马来西亚华人文学的分析回顾及文化反思》,《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74.吴奕锜:《印尼华文文学历史发展述略》,《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75.骆莉:《二战后东南亚华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东南亚研究》2000年5/6期
76.吴奕锜:《寻找身份》,《文学评论》2000年第6期
77.古远清:《马华文学研究在中国》,《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1期
78.刘小新:《世代更替与范式转换》,《镇江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79.胡志明:《剥去了圣衣的上帝》,《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80.饶芃子:《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汕头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17卷)
81.廖小健:《日军统治对马来亚民族关系的影响》,《世界民族》2001年第1期
82.陈衍德:《论当代东南亚华人文化与当地主流文化的双向互动》,《东南亚研究》2001年第1期
83.徐颖果:《美国华裔的族裔身份与中国文化》,《西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84.陈衍德:《论华族——从世界史和民族史的角度所作的探讨》,《世界民族》2001年第2期
85.[马来西亚]庄华兴:《阁楼上的暗影—华裔马来文学评述》,《星洲日报》2001年2月11日“文艺春秋”专栏
86.[日]原不二夫:《马来西亚华人眼中的“马来西亚民族”》,《南洋资料译丛》2001年第2期(总142期)
87.马绍玺:《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化认同问题》,《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
88.许文荣:《挪用“他者”的言说策略——从殖民话语到后殖民话语的马华文学》,《华文文学》2001年第2期
89.王列耀:《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第3期
90.王列耀:《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中的文化个性》,《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91.王付兵:《二战后东南亚华人华侨认同的变化》,《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4期
92.钱超英:《诗人之死:一个时代的隐喻》,《华文文学》2001年第4期
93.石平萍:《典型美国人中的文化认同》,《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94.[马来西亚]庄华兴:《他者?抑或“已他”——商晚筠的异族人物小说初探》,许文荣主编《回首八十载·走向新世纪:九九马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方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95.[马来西亚]许文荣:《挪用“他者”的叙述策略——从殖民话语到后殖民话语的马华文学》,《华文文学》2001年第12期
96.[马来西亚]张锦忠:《婆罗洲雨林的后殖民叙事情:張贵兴的〈猴杯〉》,《星洲日报》2001年2月22日“文艺春秋”专栏
97.刘俐俐:《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98.朱立立:《论新生代马华作家的文化属性意识》,《华文文学》2002年第1期
99.刘小新:《论马华作家黄锦树的小说创作》,《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2年第1期
100.刘华:《论新马文学的文化底蕴》,《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01.廖小健:《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特点》,《世界民族》2002年第1期
102.罗岗:《“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03.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104.陈衍德、任娜:《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族际关系演变新探》,《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05.刘俐俐:《文学中身份印痕的复杂与魅力》,《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06.乔以钢:《女性写作与文化生存》,《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07.王宁:《文化身份与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构》,《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08.吴杰伟:《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民族意识的形成、特点及其对独立运动的影响》,《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109.王一川:《断零体验、乡愁与现代中国的身份认同》,《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10.曾少聪:《东南亚华人与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研究》,《世界民族》2002年第2期
111.宏凯:《海外华人作家书写中国形象的叙事模式》,《华文文学》2002年第2期
112.黄万华:《寻根与归化——80年代海外华文写作的新姿态》,《华文文学》2002年第2期
113.温煦:《想象、幻象与消费社会》,《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
114.马绍玺:《20世纪云南少数民族诗歌的现代转型》,《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15.张继焦:《少数族群是数量上的少数,更是一个经济上的少数──对族群“歧视”关系的解释》,《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116.张隆溪、李博婷:《异域情调之美》,《外国文学》2002年第3期
117.庄国土:《略论东南亚华人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总151期)
118.庄国土:《论东南亚的华族》,《世界民族》2002年第3期
119.高鸿:《文化碰撞中的文化认同与困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20.王光林:《翻译与华裔作家文化身份的塑造》,《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121.刘俐俐:《走近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122.刘登翰:《命名、依据和学科定位——关于华文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23.朱立立:《华人学的知识视野与华文文学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24.廖小健:《震动马来西亚的首相辞职》,《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5期
125.蒋道超:《文化并置与杂交》《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
126.陈志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上)》,罗左毅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22卷第5期
127.张月:《观看与想象——关于形象学和异国形象》,《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5期
128.顾肃:《当代自由主义对社群主义挑战的回应》,《哲学动态》2002年第6期
129.陈志明:《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下)》,罗左毅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22卷第6期
130.王宁:《叙述、文化定位和身份认同》,《外国文学》2002年第6期
131.廖小健:《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突破与困境》,《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6期
132.生安锋:《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和少数人化》,《外国文学》2002年第6期
133.吴开军:《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经济演变的原因和特点》,《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7期
134.姚新勇:《文化身份建构的欲求与审思》,《读书》2002年第11期
135.廖小健:《马哈蒂尔辞职与马来西亚华人》,《东南亚纵横》2002年第11期
136.许梅:《制约马来西亚华人政党政治发展的种族政治因素》,《世界民族》2003年第1期
137.温北炎:《试比较印尼与马来西亚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程度》,《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1期
138.孙红霞:《遮蔽:张爱玲小说父亲形象解读》,《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39.年红:《马华文学发展近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第2期
140.庄国土:《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东南学术》2003年第2期
141.朱崇科:《吊诡中国性》,《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42.高鸿:《形象、身份、策略——异质文化语境下文学的文化传递》,《华侨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43.庄国土:《文明冲突,抑或社会矛盾——略论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与当地族群的关系》,《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44.王芳:《寻找父亲》,《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45.陈千里:《凝视背影》,《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46.庄国土:《文明冲突,抑或社会矛盾》,《厦门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47.黄万华:《“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生代作家和新华侨华人作家的初步比较》,《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3期
148.陈爱敏:《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关照》,《文史哲》2003年第4期
149.李一平:《试论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关系》,《世界历史》2003年第5期
150.王列耀:《东南亚华文文学:华族身份意识的转型》,《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
151.黄万华:《视角越界:海外华人文学的叙事身份》,《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6期
152.王茜:《拉康:镜像、语符与自我身份认同》,《河北学刊》2003年6月
153.傅腾霄:《关于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154.管建明:《〈唐老亚〉中的隐性叙事与华裔美国人历史的重建》,《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
155.[马来西亚]庄华兴:《华文和他们的故事》,《星洲日报》2003年7月26日“文艺春秋”栏
156.[马来西亚]庄华兴:《他者诠释:商晚筠实践了什么?》,商晚筠遗著《跳蚤》研讨会讲稿,2003年8月9日
157.[新加坡]南治国:《中国现代文学中南洋的一种图像》,“中国文学与马华文学:中心与边缘的对话”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2003年10月5日
158.廖小健:《马来西亚政治中的伊斯兰教因素》,《当代亚太》2003年第12期
159.张训涛:《泰国华文文学的文化特质及与政治之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60.饶芃子:《海外华文文学异族人物形象的文化分析》,《跨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161.范若兰、孟顺庆:《马来西亚华人如何看待伊斯兰教国》,《当代亚太》2004年第1期
162.廖小健:《马来西亚的华人穆斯林——兼论不同文明的共存》,《世界民族》2004年第1期
163.周宇:《重整马华文学独特性》,《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3月1期
164.许维贤:《“女人神话”在小说里的演绎》,《华文文学》2004年第2期
165.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外国文学》2004年第2期
166.梁立基:《东南亚文学: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汇聚之所》,《国外文学》2004年第2期
167.梁茂春:《什么影响了族际通婚——社会学研究视觉述评》,《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总42期)
168.刘兮颖:《论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隐喻的“父与子主题”》,《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169.颜泉发:《叶落归根抑或落地生根——对“马来西亚华人中国绘画”的身份认同问题的反思》,《新美术》2004年第4期
170.朱福芳:《〈俄底浦斯王〉中的神话与父亲原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71.楼小荣:《被弱化的他律机制》,《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72.朱文斌:《后殖民论述与去中国性——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为例》,《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6期
173.[马来西亚]庄华兴:《马华文艺独特性论争(上):主体(性)论述的开展及其本质》,《星洲日报》2004年7月11日“文艺春秋”专栏
174.[马来西亚]庄华兴:《马华文艺独特性论争(下):主体(性)论述的开展及其本质》,《星洲日报》2004年7月18日“文艺春秋”专栏
175.刘卫东:《20世纪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新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9月
176.肖支群:《孩子、父亲与母亲》,《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9月
177.[马来西亚]庄华兴:《支那人/华马关系:马来小说中的华裔镜像与叙事策略》,《星洲日报》2003年9月14日“文艺春秋”专栏
178.[马来西亚]黄锦树:《贺淑芳〈别再提起〉导读:尸首的族群归属》,《南洋商报》2004年9月14日“南洋文艺”专栏
179.[马来西亚]庄华兴:《离散:马华文学的夙命?〈别再提起:马华当代小说选(1997—2003)〉读后》,《星洲日报》2004年10月17日“文艺春秋”专栏
180.[马来西亚]黄锦树:《注释〈注释的南方〉》,《星洲日报》2004年11月7日“文艺春秋”专栏
181.[马来西亚]黄锦树:《出走,还是回归?——关于国家文学问题的一个驳论》,《星洲日报》2004年11月7日“文艺春秋”专栏
182.何西湖:《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12月
183.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5卷第2期
四、网络资源
1.李君哲:《印尼华文文学沧桑》,菲律宾《世界日报》1998年1月30日
2.佚名:《印尼文学重现生机》,中华读书网,2000年8月28日
3.佚名:《伊斯兰教法》,yusfu.533.net,2000年11月3日
4.佚名:《印度尼西亚的礼仪》,中华涉外网,2001年1月11日
5.佚名:《华文在印尼重获自由》,深圳侨报电子版,2001年5月31日
6.《泰国华人的文化忧患》,摘自《星洲日报》http://www.zaobao.com/chinese/region/others/pages/thai_chinese010601.html,2001年6月1日
7.曹云华:《东南亚华人日常生活的本地化》,中新网,2001年7月4日
8.佚名:《印尼西加省认同华人是原住民》,《广州侨商报》2001年8月30日
9.颜泉发:《这是一种文化张力—解读马华南来作家作品中的异族形象》,Sarawak..com,2001年8月16日
10.佚名:《印尼华人对传统中华文化兴趣淡薄》,《联合早报》电子版,2001年9月2日
11.佚名:《印尼华人经商有道》,新华网,2001年9月13日
12.陈秀容:《东南亚华人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的地域差异——印尼与泰国之比较》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119/node162/node470/userobject6ai29649.html,2001年12月28日
13.钟天祥:《印尼华裔不再是“支那”》,《联合早报》电子版,2002年2月23日
14.佚名:《专家呼吁印尼政府废除歧视华裔条例》,东方网,2002年3月29日
15.作者不详:《印尼排华暴乱4周年,还有多少真相被隐瞒》,南方网,2002年5月13日
16.庞中英:《印度尼西亚考察报告:转型还是混乱》,http.xiloo.com,2002年5月22日
17.朱晓东:《1930年—1950年共产党的婚姻和妇女解放法令中的策略与身体》,pkujurist.home.chinaren.com,2002年7月26日
18.周大鸣:《族群与族群关系》,桥网,2002年10月23日
19.庄国土:《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的微妙关系》,朋友论坛,2002年12月8日
20.陈大为:《当代泰华文学中的湄南图像》,http://192.192.148.75/data/paper3.pdf,2003年1月15日
21.孙淑芹:《立足于民族扎根于泰国——泰国华文文学特色浅论》,http://www.thaisinoliterature.com
22.罗喻臻:《试论泰国佛教“华僧宗”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兼论泰国华人的文化认同》,http://www.olc.pku.edu.cn/filebase/show.aspx?id=72&cid=10
23.林琬绯:《从“赏月”到“共婵娟”的华教理想》,http://www.zaobao.com.sg/chinese/region/others/pages/thai_chinese120800.html
24.[新加坡]苏卫红:《新马华文多元种族题材小说论析》(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所硕士),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Singapore/su/su-01.htm
25.[新加坡]陈荣照:《新马华族文史发展的本土化进程——〈新马华族文史论丛〉序》,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Singapore/chen-rong/chen-rong-01.htm
26.[马来西亚]颜泉发:《这是一种文化张力——解读马华南来作家作品中的异族形象》,http://www.sarawak.com.my/org/hornbill/my/smsia/ganchuanhuat/ganchuanhuat05.htm
27.[马来西亚]许通元:《商晚筠作品特色》,选自《跨出华玲的“女性作家”——商晚筠》,http://www.sc.edu.my/Mahua/searchmenu.htm
28.傅海波:《外族人》,Zyk1.cdhtzx.net,时间不详
29.作者不详:《汇集自然人文风光的印度尼西亚》,仙源投资网,时间不详
30.作者不详:《马来人来自何方?》,网上文摘:世界民族之窗,时间不详
31.佚名:《数不清的东南亚海岛》,网上文摘:世界民族之窗,时间不详
32.苏生勇:《如何维护少数族群语言文化之方法的建议》,网上文摘,智邦生活馆,时间不详
33.廖建裕:《现阶段的印尼华人文学》,www.minxi.com.cn,时间不详
34.《亚洲华侨华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