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文文献
[1]Machiavelli,The Prince,Machiavelli:The Chief Works and Others,Trans.by Allan.H.Gilbert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n,North Carolina,1965.
[2]Machiavelli,Discourses on the First Decade of Titus Livus,Trans.by Allan.H.Gilbert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n,North Carolina,1965.
[3]Machiavelli,The History of Florence,Trans.by Allan.H.Gilbert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n,North Carolina,1965.
[4]Machiavelli,The Art of War,Trans.by Allan.H.Gilbert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n,North Carolina,1965.
[5]Machiavelli,Mandragola,Trans.by Allan.H.Gilbert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n,North Carolina,1965.
[6]Machiavelli,The Life of Castruccio Castracaniof Lucca,Trans.by Allan.H.Gilbert Duke University Press Durhan,North Carolina,1965.
[7]Felix Gilbert,History Choice and Commitment,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 and London,English,1977.
[8]Maurizio Viroli,Machiavelli,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9]J.Patrick Coby,Machiavelli's Romans:Liberty and Greatness in the Discourses on Livy,Pubished in the Unity States of America by Lexington books,1999.
[10]Machiavelli and Republicanism,Ed.by Gisela Bock,Quebtin skinner,and Maurizio Viroli,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Minguel E.Vatter,Between Form and Event:Machiavelli's Theory of Political Freedo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12]Anthony J.Parel,The Machiavellian Cosmos,Yale University Press,1992.
[13]Quentin Skinner,Machiavelli,Great Political Think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4]Bery A.Radin,Beyond Machiavelli Politcy Analysis Comes of Age,Georgetown Univercity Press,Washington.D.C.2000.
[15]Ruth W.Grant,Hypockisy and Integrit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
[16]Machiavelli's Liberal Repulican Legacy,Ed.by Paul A.Rah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二 中文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2、3、4),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政治经济学批判》(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8]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0]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2]柏拉图:《理想国》,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13]《柏拉图全集》(2),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9]《亚里士多德全集》(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1]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2]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3]洛克:《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4]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5]霍布斯:《论公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7]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2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9]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0]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4]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6]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2),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37]哈贝马斯:《在规范与事实之间》,三联书店2003年版。
[38]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3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40]厄奈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1]奥特弗利德·赫费:《政治的正义性》,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4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43]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4]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2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5]布鲁塔克:《古典共和精神的捍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7]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8]麦金太尔:《追寻美德》,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49]萨卢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0]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1]麦基文:《宪政古今》,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2]佛吉尼亚斯·佛姆:《道德百科全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3]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54]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5]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6]以赛亚·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57]卡斯代尔·布舒奇:《〈法义〉导读》,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58]拉斯基:《思想的阐释》,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9]约翰·凯克斯:《反对自由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0]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61]《现代政治与自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2]莱斯诺夫:《社会契约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3]皮埃尔·莫内:《自由主义思想文化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4]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5]约翰·格雷:《自由主义》,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6]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67]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8]施密特:《政治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9]施密特:《政治的剩余价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0]哈林顿:《大洋国》,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71]夏皮罗:《政治的道德基础》,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72]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3]詹姆斯·A.古尔德,文森特·V.瑟斯比:《现代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74]柯林伍德:《自然的概念》,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75]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76]舍勒:《舍勒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77]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8]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79]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0]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81]怀特海:《观念的冒险》,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2]约翰·格雷:《伯林》,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
[83]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4]麦考米克:《施密特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85]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86]马德普:《普遍主义的贫困》,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7]迈克尔·桑德尔:《民主的不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8]扎科特:《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89]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90]斯金纳:《马基雅维里》,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
[91]施特劳斯、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2]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想》,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93]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三联书店2003年版。
[94]戴维·米勒等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5]约翰·邓恩主编:《民主的历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6]刘小枫主编:《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97]刘小枫、陈少明主编:《马基雅维里的喜剧》,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98]贺照田主编:《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9]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0]高建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1]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2]石敏敏:《希腊人文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3]启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广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4]林国基:《神义论语境中的社会契约论传统》,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105]顾肃:《自由主义基本理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106]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7]应奇、刘训练主编:《第三种自由》,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108]应奇、刘训练主编:《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109]许纪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0]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11]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12]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3),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3]肖巍:《宇宙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4]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5]李淑梅、马俊峰:《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6]彭顺生:《马基雅维里的思想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117]任军锋主编:《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8]龙冠海:《西洋社会思想史》,三民书局1985年版。
[119]王赞源:《韩非与马基雅维里比较研究》,台湾幼狮文化实业公司1983年版。
三 参考论文
[1]汪庆华:《朽坏的共和国与马基雅维里的命运》,载贺照田主编:《西方现代性曲折与展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马基雅维里培植的现代奇葩》,载林国华《诗歌与历史:政治哲学的古典风格》,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3]吴飞:《生的悲剧,死的喜剧》,载赵晓力主编《宪法与公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吴增定:《有朽者的不朽: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意识》,载渠敬东主编《现代政治与自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陈晏清:《政治哲学的兴起与当代中国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6]李淑梅:《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理性建构方式及其启示》,《求是学刊》2006年第3期。
[7]王南湜:《从“理想国”到“法治国”——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何以可能》,《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8]阎孟伟:《马克思的解放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2期。
[9]王新生:《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求是学刊》2006年第3期。
[10]张伟:《共和主义自由观念》,《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11]刘擎:《反思共和主义的复兴:一个批判性考察》,《学术界》2006年第4期。
[12]费斯克:《从哈贝马斯与罗尔斯的交锋看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13]刘训练:《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一个思想史的考查》,《学海》2006年第5期。
[14]刘训练:《后自由主义视野中的新共和主义》,《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15]应奇、张小玲:《迈向法制和商议的共和国》,《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16]应奇:《政治理论史研究的三种范式》,《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
[17]《无经未必为秽史》,载冯克利《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8]《君主论》的读法,载冯克利《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9]冯克利:《隐秘写作消失后的政治哲学》,载冯克利《尤利西斯的自缚——政治思想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郭振铎:《略论马基雅维里及其〈君主论〉》,《史学月刊》1987年第6期。
[21]黄一信:《论马基雅维里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上海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22]王挺之:《马基雅维里思想探源》,《史学研究》1998年第12期。
[23]杨鹏飞:《马基雅维里对近代政治学说的贡献》,《青海师大学报》1993年第2期。
[24]林泽荣:《“马基雅维里主义”辨析》,《北方论坛》1992年第5期。
[25]周舂生:《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论、才气说和命运观析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6]周舂生:《马基雅维里思想评略》,《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4期。
[27]卢少鹏:《马基雅维里的共和主义自由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任银睦:《试论马基雅维里的社会政治思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9]张宝训:《马基雅维里政治学说史的产生》,《政治学研究》1986年第6期。
[30]斯金纳:《政治自由的悖论》,载应奇、刘训练主编:《第三种自由》,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31]阿伦特:《什么是自由》,载贺照田主编:《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2]哈维·C.曼斯菲尔德:《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载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的张力》,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33]森斯坦:《超越共和主义》,载应奇、刘训练主编《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34]《论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载应奇、刘训练主编:《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35]波考克:《德性、权利与风俗》,载应奇、刘训练主编:《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36]佩迪特:《重申共和主义》,载应奇、刘训练主编《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37]博耶:《论古代共和主义的现代意义》,载应奇、刘训练主编《公民共和主义》,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38]弗劳曼哈夫特:《喜剧药方:马基雅维里的〈曼陀罗〉》,载刘小枫、陈少明主编《马基雅维里喜剧》,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39]帕雷尔:《马基雅维里与现代性问题》,载刘小枫、陈少明主编《马基雅维里喜剧》,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40]波考克:《先知与法官》,载刘小枫、陈少明主编《马基雅维里喜剧》,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41]塔科夫:《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的“武器与政治”》,载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