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史志资料
1.《后汉书·南蛮传》,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3.(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4.(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二,《海外黎蛮》,广陵书社2003年版。
5.(明)唐胄纂:《正德琼台志》,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6.(清)张庆长:《黎岐纪闻》,光绪三年刻本。
7.(清)陈坤:《治黎辑要》,光绪庚寅年刻本。
8.(清)明谊修,张岳崧纂:《道光琼州府志》,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9.符桂花主编:《清代黎族风俗图》,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
10.海南省民族学会:《黎族藏书》,海南出版社2009年版。
二 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英] 马凌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英] 艾伦·巴纳德:《人类学历史与理论》,王建民、刘源、许丹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4.[英]爱德华· 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英] 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夏建中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美] 乔森纳·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吴曲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8.[美] 托马斯·哈定:《文化与进化》,韩建军、商戈令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美]莱斯利·怀特:《文化的科学》,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0.[美]克莱德·伍兹:《文化变迁》,何瑞福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美] 罗伯特·F.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王卓君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2.[美] 埃弗里特·M.罗吉斯:《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王地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美] P.K.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余兴安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4.[美] 史蒂文·瓦戈:《社会变迁》,王晓黎等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
15.[美]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6.[法] 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胡伟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17.[法]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模仿律》,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日] 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董兴华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斯蒂文·郝瑞:《田野中的族群关系与民族认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2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3.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25.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6.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7.宋蜀华:《中国民族学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29.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30.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1.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徐杰舜主编:《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徐杰舜、许立坤主编:《人类学与中国传统》,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34.周大鸣编:《中国的族群与族际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35.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6.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7.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允晨文化实业公司1997年版。
38.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一个华夏边缘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39.徐平:《大瑶山七十年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徐平:《羌村社会: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和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1.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2.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43.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吴泽霖:《人类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46.候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雷振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8.雷振扬主编:《民族学人类学论坛》(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9.段超:《土家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50.柏贵喜:《转型与发展——当代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51.高丙中、纳日碧力戈等:《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2.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3.李伟:《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54.王善超:《关于人的理解》,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5.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56.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57.张世文:《农村社会学调查方法》,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58.徐平:《文化的适应与变迁:四川羌村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9.王义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1.巫达:《社会变迁与文化认同》,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62.韦茂繁等:《苗族文化的变迁图像:广西融水雨卜村调查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63.刘玉照、张敦福、李友梅:《社会转型与结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4.原中国科学院广东民族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黎族古代历史资料》,海南出版社2016年版。
65.邢关英:《黎族》,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66.中南民族学院编辑组编:《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
67.符和积主编:《黎族史料专辑》,南海出版社1993年版。
68.吴永章:《黎族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69.黎雄峰:《海南社会简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70.王学萍主编:《中国黎族》,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71.王建成主编:《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72.王养民、马姿燕:《黎族文化初探》,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73.邢关英:《黎族》,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74.苏英博等主编:《中国黎族大辞典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5.孙有康、李和弟:《黎族创史诗五指山》,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6.邢植朝:《黎族文化溯源》,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7.高泽强、文珍:《海南黎族研究》,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
78.高泽强、潘先锷:《祭祀与避邪——黎族民间信仰文化初探》,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79.苏海鸥、符震编:《黎族情歌选阅》,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80.龙敏、黄胜招编:《黎族民间故事集》,南海出版公司2002年版。
81.王学萍主编:《五指山五十年》,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82.李旭:《五指山南麓:黎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3.陈立浩等主编:《海南民族文学作品选析》,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版。
84.华子奇、陈立浩主编:《五指山风韵》,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85.王海、江冰:《从远古走向现代——黎族文化与黎族文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6.张俊豪:《黎族》,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版。
87.张跃、周大鸣主编:《黎族:海南五指山市福关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8.《黎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黎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89.詹慈编:《黎族研究参考资料选辑》,广东省民族研究所1983年版。
90.王国全:《黎族风情》,广东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版。
91.陈秋云:《黎族传统社会习惯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92.韩立收:《查禁与除禁:黎族禁习惯法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3.叶英萍:《黎族习惯法——从自治秩序到统一法律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94.王献军、蓝达居、史振卿主编:《黎族的历史与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5.王玉芬主编:《番茅村调查》,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96.卿志军:《电视与黎族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7.韩立收:《不落夫家:黎族传统亲属习惯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98.王献军、张继环、张秀坤、王瑞选编:《黎族现代历史资料选编》(第一辑),海南出版社2016年版。
99.David Gartman,“Bourdieu's Theory of Cultural Change:Explication,Application,Critique”,Sociological Theory,2002.
100.Steven Vago,Social Change,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5.
三 论文
1.邢关英:《黎族的母权制遗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2.符和积:《黎族女子“不落夫家”婚俗浅析》,《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2期。
3.潘善武:《海南文化重构断想》,《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4.刘明真:《从黎族的亲属称谓看其婚姻制度的演变》,《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5.于幼军:《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6.王一民、林木林:《黎族风俗习惯改革之我见》,《新东方》1998年第6期。
7.吴永章:《黎族史散论》,《民族研究》2000年第6期。
8.瞿明安:《社会转型中的民族文化适应机制》,《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
9.王家忠:《论海南历史文化》,《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0.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
11.朱竑、曹小曙、司徒尚纪:《海南文化特质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2.马翀炜:《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13.关凯:《现代化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14.郑晓云:《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启示》,《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5.熊云辉、土洪兰、黄玲:《传承与发展——海南黎族婚俗的调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6.姚丽娟:《浅淡海南岛黎族妇女民俗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7.何星亮:《对传统与现代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阐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8.许嘉璐:《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9.李学江:《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20.何志魁:《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的理论依据》,《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1.段超:《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湖北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调研报告》,《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
22.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3.王海:《碰撞中的交融与传承——试论黎族文化的特点及成因》,《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4.王海:《黎族文化研究著述概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25.黄学魁:《浅议黎族传统文化的几个特点》,《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6.孙绍先:《“现代化”辐射下的民族文化抉择——以海南黎族为例》,《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27.江冰:《试论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撞击下的黎族文化》,《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8.陈光良:《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演变——以黎族“合亩制”为例》,《海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9.唐启翠:《歌谣与族群记忆——黎族情歌的文化人类学阐释》,《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30.焦勇勤、杨德禧:《黎族“三月三”起源传说的文化内蕴》,《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1.吴昊:《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32.罗文雄:《海南省民族地区现代化与民族文化保护》,载《中国民族文博》(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33.付·吉力根:《浅析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北方经济》2007年第5期。
34.龚锐:《断裂与重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再构建》,《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35.阿迪力·买买提:《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与民族关系的调整研究》,《民族论坛》2008年第3期。
36.何明:《当下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复调逻辑——基于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艺术展演实践的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7.杨昌儒:《民族文化重构试论——以贵州布依族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
38.卢家鑫:《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9.曹端波:《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40.童星:《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1.把多勋、王俊、兰海:《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42.关丹丹、陈秋云:《习惯法视野下的黎族女性地位》,《行政与法》2009年第5期。
43.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1期。
44.董国皇:《论黎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5.文珍:《黎族传统饮食的文化解读》,《民族论坛》2012年第20期。
46.亚根:《当代黎族的婚恋观及婚姻成立条件》,琼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47.詹贤武:《黎族文化变迁中的主体立场》,《新东方》2013年第3期。
48.龙借琼、陈思莲:《论旅游开发与海南黎族文化的变迁与保护——以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49.冯琼:《民俗传播与集体记忆建构:以黎族“三月三”为例》,《现代视听》2014年第3期。
50.谢东莉:《黎族祖先崇拜论略》,《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
51.李巍:《黎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管窥——以海南四个黎族村寨为视点》,《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52.王振威:《嗜酒习俗与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维系——以黎族杞黎地区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11期。
53.童玉英:《道公与娘母:侾黎宗教神职人员的分类及职能——基于对海南省头塘村的调查》,《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54.张宝元:《〈桂海虞衡志〉所涉黎族文化生态解读》,《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年第4期。
55.王敏:《海南黎族村寨社会变迁及其动因分析——基于海南省乐东县头塘村的田野调查》,《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