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参考文献
(一)文献资料
[1]《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斯大林全集》(第7、8、9、10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7]《陈独秀著作选》(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4),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斯大林与中山大学学生的谈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0]《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的前途》(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1]《斯大林论中国革命问题》(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2]中共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13]中共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1922—1926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6卷),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1998年版。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孙武霞等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孙武霞等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24—1927)》,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8]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译:《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辑》(3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1986年版、1988年版。
[19]张注洪、杨云若等编译:《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0]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出版社2005年版。
[21]郑自来、徐莉君主编:《武汉临时联席会议资料选编》,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
[22]武汉市档案馆编:《武汉国民政府资料选编》,武汉出版社1986年版。
[23]荣梦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6]中共中央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国民党党史文献资料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
[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民国十六年)》(上),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8]季啸风、沈友益:《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中文部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
[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影印本。
[30]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81年。
[31]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中央”文物供应社经销1978年影印再版。
[32]张其昀主编:《先总统将公全集》(第1册),中华文化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3]毛思诚编:《民国十五年前之蒋介石先生》(第8编),龙门书局1965年影印版。
[34]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第1卷),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1978年版。
[35]秦孝仪总编纂:《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38),《谈话》,台北供应文物社1987年版。
[36]《蒋介石言论集》(第4集),中华书局1964年校订稿。
[37]国史馆审编处编:《蒋中正总统文物:革命文献(一)——北伐史料》,台北国史馆印行2002年版。
[38]国史馆审编处编:《蒋中正总统文物:革命文献(二)——宁汉分裂与清党》,台北国史馆印行2002年版。
[39]《吴稚晖先生全集》(第9卷),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9年版。
[40]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1]广东省党史委编:《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资料选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3]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4]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农民运动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二)回忆录、年谱和其他史料
[1][苏]崔可夫:《在华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万成才译,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2][苏]达林:《中国回忆录》(1921—192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苏]克里莫夫等:《在中国的土地上——苏联顾问回忆录(1925—1945)》,何智涛、李元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苏]A.B.勃拉戈达托夫:《中国革命纪事(1925—1927)》,李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6][苏]卡尔图诺娃:《加伦在中国(1924—192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7][苏]维什尼亚科娃、阿基莫娃:《中国大革命见闻(1925—192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8][苏]巴库林:《中国大革命武汉见闻录》,郑厚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苏]A.B.勃拉戈达托夫:《中国革命札记(1925—1927)》,张开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苏联顾问在中国(1923—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1]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2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
[12]杨彦君主编:《共产国际大事记(1919—1943)》,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3]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1、2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14]张国焘:《我的回忆》,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年版。
[15]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李宗仁回忆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沈亦云:《亦云回忆》(上、下),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
[18]陈公博:《苦笑录》,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19]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版。
[20]朱其华:《一九二七年底回忆》,新新出版社1933年版。
[21]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中国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23]蒋永敬编:《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4]《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5]《事略稿本》,台北“国史馆”藏“蒋中正总统档案·文物图书”。
[26]邵元冲:《邵元冲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第1、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8]董显光:《蒋总统传》,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2年版。
[29]张宪文等:《蒋介石全传》(上),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0]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1]辽宁档案馆编:《奉系军阀密电》(第3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
[32]上海市档案馆编:《一九二七年的上海商业联合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3]《汉口民国日报》1926—1927年。
[34]《广州民国日报》1924—1927年。
[35]《向导》第1—200期。
(三)著作
1.译著
[1][英]兰姆孙:《国民革命外记》,石农译,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发行。
[2][美]达林:《俄国侵略远东史》,周肇译,台北中正书局1953年版。
[3][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4][苏]维戈茨基主编:《外交史》(第3卷下集),大连外语学院俄语系翻译小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
[5][苏]贾比才:《中国革命与苏联顾问(1920—1935)》,张静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6][美]罗伯特·诺斯等编著:《罗易赴华使命——1927年的国共分裂》,王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7][西班牙]费尔南多·克劳丁:《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廖东、王宁编译,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8][英]怀德:《中国外交关系史略》,王莪孙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苏]费·维·亚历山大罗夫:《列宁和共产国际——共产国际运动理论和策略制定史》,郑异凡等译,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
[10][德]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统一战线》,李逵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
[11][奥地利]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第2卷),杨寿国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2][苏]季诺维也夫:《论共产国际》,中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编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美]丹尼斯·雅各布斯:《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殷罡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14][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上卷),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德]郭恒钰:《俄共中国革命密档(1926)》,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
[16][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下卷),杨品泉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俄]尤·米·加列诺维奇:《两大领袖:斯大林与毛泽东》,部彦秀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德]迪特·海茵茨希:《中苏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张文武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9][俄]罗伊·梅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上册),何宏江等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20][英]方德万:《中国的民族主义和战争(1921—1945)》,胡允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2.中文著作
[1]王清彬等编辑,陶孟和校订:《中国劳动年鉴》(第1次),北平社会调查部1928年版。
[2]刘立凯、王真:《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七年中国工人运动》,工人出版社1953年版。
[3]李汉云:《从容共到清共》,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6年版。
[4]彭述之:《评张国焘的〈我的回忆〉——中国第二次革命失败的前因后果和教训》,前卫出版社1972年版。
[5]蒋永敬:《鲍罗廷与武汉政权》,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
[6]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年版。
[7]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的历史概述》,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杨云若:《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纪事(1919—194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9]陈再凡:《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王廷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述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2]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13]翟作君主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荟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杜文焕、刘喜德:《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5]王廷科:《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成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17]丁言模:《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向青、石志夫、刘喜德主编:《苏联与中国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19]郭德宏主编:《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述评》,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20]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第一、二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997年版。
[21]杨奎松:《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1920—1960)》,东大图书公司1997年版。
[22]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张注洪、王晓波:《国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述评》,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24]罗重一:《共产国际与武汉国民政府关系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唐宝林:《陈独秀与共产国际》,新苗出版社2000年版。
[26]曹军:《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7]李新、陈铁健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8]姚金果、苏杭、杨云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9]杨天石:《蒋氏密档与蒋档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0]铁岩主编:《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2]张秋实:《瞿秋白和共产国际》,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33]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4]姚金果、苏杭:《读解中国大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5]姚金果:《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6]陈清泉:《在中共高层50年——陆定一传奇人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7]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38]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分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四)论文集
[1]向青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委员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研究》,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4]《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论文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曾宪林、曾成贵、徐凯希:《中国大革命史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6]黄修荣主编:《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俄共秘档与中国革命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黄修荣主编:《共产国际、联共(布)秘档与中国革命史新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9]景河主编:《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五)档案资料
[1]《蒋介石日记》(手稿本),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
[2]《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记录》,台北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藏。
[3]《汉口档》,《五部档》台北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藏。
二 英文资料
(一)英文文献及著作
[1]Andrews,Carol Corder,The polic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wards the peasant movement,1921—1927:the impact of national on social revolution,Columbia University,Ph.D.dissertation,1978.
[2]Anvill,Elis.,Chiang Kai-Shek:Revolutionsmannen-Statsmannen-Manniskan,Uppsala:J.A.Lindblad,1946.
[3]Akira Iriye,Across the Pacific:An Inner History of America-East Asian Relations.New York,Harcout,Brace & World,1967.
[4]Bernard D.Cole,Gunboats and Marines:The United States Navy in China,1925—1928,Newark: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1983.
[5]Brandt,Conrad,Schwartz,Benjamin and Fairbank,John K.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2.
[6]Brandt,Conrad,Stalin’s failure in China,1924—1927.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8.
[7]Chaurasia,Radhey Shyam,History of Modern China,Atlanti Publishers & Distributors,2004.
[8]Chesenaux,Jean,The Chinese labor movement,1919—1927.Trans.from the French by H.M.Wright.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68.
[9]Chevrier,Yves;Stryker,David:Mao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Interlink Books,2004.
[10]Chuikov,V.I.,Barrett,David P.,Mission to China:Memoirs of a Military Adviser to Chiang Kai-shek,EastBridge,1Vol.2003.
[11]Dorothy Borg,American Policy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25—1928,New York:American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distributed by the Macmillan Co.,1947.
[12]Elleman,Bruce A.,Diplomacy and deception:the secret history of Sino-Soviet diplomatic relations,1917—1927,Armonk,N.Y.:M.E.Sharpe,1997.
[13]Elis,L.Ethan,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1921—1933,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68.
[14]Evans,John L.,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1919-1943,Brooklyn,N.Y.:Pageant-Poseidon,1973.
[15]G.E.Hubbard,British Far Eastern Policy,New York: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1943.
[16]Gruber.Helmut,Soviet Russia masters the Comintern.Garden City,N.Y.:Anchor Press/Doubleday,1974.
[17]Hobart,Alice Tisdale,Within the walls of Nanking,London:Jonathan Cape,1928.
[18]Isaacs,Harold R,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19]Jacobs,Dan.Borodin,Stalin’s man in China.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0]John K.Fairbank(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Vol.12,Republican China,1912—1949.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1]Jonathan.D.Spence,To Chang China:Western Advisers in China,1620-1960.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69.
[22]Jordan,Donald A,The Northern Expedition:China’s national revolution of 1926—1928.Honolulu: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76.
[23]Kuo,Thomas C,Ch’en Tu-hsiu(1879—1942)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movement.South Orange,N.J.:Seton Hall University Press,1975.
[24]Laas,Andrew F.,Confidential British Foreign Office Political Correspondence.Series 2,1920—1931 China,Bethesda,M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2001.
[25]Lawrance,Alan,China since 1919 Revolution and Reform:A Source Book,Routledge,2004.
[26]Lazzerini,Edward J.,The Chinese Revolution,Westport,Conn.:Greenwood Press,1999.
[27]Leutner,Mechthild;Felber;Roland,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1920s:between triumph and disaster,London;New York:Routledge Curzon,2002.
[28]Liu,Xiaoyuan rontier Passages,Ethnopolitics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Communism,1921—1945,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29]M.N.Roy,My Experience in China,Bobay,1938.
[30]Pantsov,Alexander,The Bolsheviks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19-1927,Richmond,Surrey:Curzon Press,2000.
[31]Paul A.Varg,Missionaries,Chinese and Diplomats,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8.
[32]Pollard,China’s Foreign Revolution,1917—1931,New York,1933.
[33]Robert C.North and Xenia J.Eudin,M.N.Roy’s Mission to China,University California Press,1963.
[34]Schoppa,R.Keith,Twentieth Century China:A History in Documen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5]Schurmann,F.and Schell O.,The China reader.Vol.2.Republian China:nationalism,War,and the rise of communist 1911—1949.New York:Random house,1967.
[36]Schwartz,Benjanin,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rise of Mao.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37]Sheridan,James E,China in disintegration:the republican era in Chinese history.New York:Free Press,1975.
[38]Shieh,Milton J.T.,The Kuomintang:selected historical documents,1894—1969.Jamaica,N.J.:St.John’S University Press,1970.
[39]Thomas Buckley,“J.V.A.MacMuray:the Diplomacy of An American Mandarin,”Richard Burns,et al.,ed.,Diplomats in Crisis U.S.–Chinese-Japanese Relations,1919—1941,Santa Barbara,1974.
[40]Trotsky Leon,Problem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New York:Paragon Book Gallery,1962.
[41]Trotsky Leon,Leon Trotsky on China:introduction by Peng Shu-tse,eds.Les Evans and Russell Block.New York:Monad Press,1976.
[42]U.S.State Department,ed.,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hereafter as FRUS),1926,Washington:U.S.Government Printing House.
[43]U.S.State Department,ed.,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hereafter as FRUS),1927,Washington:U.S.Government Printing House.
[44]Van De Ven,Hans J.,From friend to comrade: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1920—1927,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
[45]Van De Ven,Hans J.,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earch for a new political order,1920—1927,Harvard University,1987.
[46]Vincent Sheean,Personal History,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 Inc.1940.
[47]Voskressenski,AlexeiD.,Russia and China:A Theory of Inter 2State Rela,Curzon,2003.
[48]Wang,Ban,Illuminations from the Past:Trauma,Memory,and History in Modern Chin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49]Wilbur,C.Martin and How,Julie Lien-ying,eds,Documents on communism,nationalism,and Soviet advisers in China,1918—1927:papers seized in the 1927 Peking raid.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6.
[50]Wilbur,C.Martin and Julie Lien-ying How,Missionaries of Revolution:Soviet Advisers and Nationalist China 1920—1927,Document 69.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
[51]Problems of Our Policy with respect to China and Japan,Leon Trotsky on China,Monad Press,New York,1976.
(二)英文论文
[1]Arif,Dirlk,The Revolution that Never Was Anarchism in the Guomindang,Modern China,Vol.15,No.4,Oct.,1989.
[2]Arif,Dirlk,Mass Movements and the Left Guomindang,Modern China,Vol.1,No.1,Jan.,1975.
[3]Brucea.Elleman,Soviet Diplomacy and the First United Front in China.Modern China,Vol.21,No.4,Oct.,1995.
[4]David Z.T.Yui,China and the Pacific Relation During 1925—1927.News Bulletin(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Aug.,1927)
[5]Edmund S.K.Fung,State Building,Capitalist Development,and Social Justice:Social Democracy in China’s Modern Transformation,1921—1949.Modern China,Vol.31,No.3,Jul.,2005.
[6]Hsiao Tso-Liang,Chinese Communism and the Canton Soviet of 1927.The China Quarterly,No.30(Aar.-Jun.,1967).
[7]Hsiao Tso-Liang,The Dispute over a Wuhan Insurrection in 1927.The China Quarterly,No.33(Jan.-Mar.,1968).
[8]Jan J.Solecki;C.Martin Wilbur,Blucher’s“Grand Plan”of 1926.The China Quarterly,No.35(Jul.-Sep.,1968).
[9]Liu Chang,Making Revolution in Jiangnan Communist and the Yangzi Delta Countryside,1927—1945.Modern China,Vol.29,No.1,Jan.,2003.
[10]John P.Haithcox,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in India:The Impact of the 1927 Comintern Failure in China.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24,No.3,May,1965.
[11]Marilyna.Levine,Chen San-ching.Communist-Leftist Control of the European Branch of the Guomindang,1923—1927.Modern China,Vol.22,No.1,Jan.,1996.
[12]Maurice T.Price,Communist Policy and the 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152,China(Nov.,1930).
[13]Ning J.Cheng,Tension Within the Church:British Missionaries in Wuhan,1913-28.Modern Asian Studies,Vol.33,No.2,1999.
[14]Sheng,Michael,The Triumph of Internationalism:CCP-Moscow Relations before 1949.Diplomatic History,Vol.21(1997)No.1.
[15]Wifed J.Hinton,Presen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sition of Great Britain in China.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152,China(Nov.,1930).
[16]Wu Tien-wei,A Review of the Wuhan Debacle:The Kuomintang-Communist Split of 1927.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29,No.1,Oct.,1969.
[17]Xu GuangQiu:American-British Aircraft Competition in Soth China,1926-1936.Modern Asian Studies Volume 35.Issue 01.Feb.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