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剧本
(明)林章:《观灯记》《青虬记》,见黄仕忠、[日]金文京、[日]乔秀岩编《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六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明)苏汉英:《黄粱梦境记》,见《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
(明)王玉峰:《焚香记》,见(明)毛晋编《六十种曲》,中华书局2007年版。
(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闽剧《紫玉钗》,张晚青序,旧抄本一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静庵:《续牡丹亭传奇》,民国间古吴莲勺庐朱丝栏手抄本,一册二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清)静庵编,(清)
翁阅:《续牡丹亭传奇》,清三槐堂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卷九《杂曲》,清康熙铜活字印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5册。
(清)榕西逸客:《紫霞巾传奇》,清嘉庆六年(1801)自刻本,二册二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清)榕西逸客:《紫霞巾传奇》,清嘉庆六年(1801)自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清)榕西逸客:《花月痕传奇》,清道光七年(1827)刻本,二册二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清)邱庆禧:《墦间祭》,见福建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编《福建戏曲传统剧目选集·闽剧》(第一集),1959年。
(清)畏庐老人:《合浦珠传奇》,商务印书馆1917年初版,1928年再版。
(清)畏庐老人:《天妃庙传奇》,商务印书馆1917年初版,1928年再版。
(清)畏庐老人:《蜀鹃啼传奇》,商务印书馆1917年初版,1928年再版。
(清)佚名:闽剧《上金台》,黄政(据唐崇煊藏本)抄本,1963年7月,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藏。
(清)莫等闲斋主人:《孟谐传奇》,中华书局1916年版。
(清)莫等闲斋主人:《病玉缘传奇》,中华书局1917年版。
张庚、黄菊盛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第5集·第16卷《戏剧集一》,上海书店1996年版。
王汉民:《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二 诗文曲集等
(唐)韩愈撰,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明)林章:《林初文先生诗选》一卷,明崇祯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齐鲁书社2001年版,第56册。
(明)林章:《林初文诗文全集》,明天启四年(1624)刻崇祯印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8册。
(明)谢肇淛:《小草斋集》(三十卷),《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7册。
(明)陈荐夫:《水明楼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76册。
(明)徐
:《红雨楼集不分卷 鳌峰文集不分卷》,《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编辑委员会编《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第四十二至四十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明)徐
:《红雨楼题跋》卷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23册。
(明)徐
:《鳌峰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1册。
(明)曹学佺:《石仓诗稿》三十三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曹岱华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见《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43册。
(明)丘兆麟:《玉书庭全集》,康熙刻本。
(清)余怀:《余怀集》,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编,广陵书社2005年版。
(清)陈轼:《道山堂前集不分卷后集十卷》,清康熙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01册。
(清)陈维崧:《陈迦陵俪体文集》,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初编集部·陈迦陵诗文词全集》,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患立堂刊本)1936年版。
(清)周亮工:《赖古堂集》,清康熙十四年(1675)周在浚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0册。
(清)陈梦雷:《松鹤山房诗集》,清康熙铜活字印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5册。
(清)魏宪:《枕江堂集》,清康熙十二年(1673)有恒书屋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清)魏宪辑:《诗持》三集,清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清)陈登龙:《秋坪诗存》(十四卷),二册,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郑振图:《观澜堂诗钞》十三卷,清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四册,福建省图书馆藏,缺卷一至卷七。
(清)林芳:《竹佃诗略》,清乾隆甲寅(1794)刻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林芳:《竹佃闲话录》,清刊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官崇:《志斋居士文钞》,抄本一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丁钰:《因话录》(又名《见见闻闻录》),清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潜确精庐活字印本,一卷二册,福建省图书馆藏。
(清)萨察伦:《珠光集》,一册四卷,宣统庚戌年(1910)福州一砚斋藏板,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李枝青:《西云诗文钞》,清光绪六年(1880)福安李氏刊本,共五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林昌彝:《小石渠阁文集》,清光绪福州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0册。
(清)林昌彝:《砚
绪录》十六卷,清同治五年(1866)八月广州刊本,线装八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刘存仁:《屺云楼全集》,四十三卷,十二册,清光绪四年(1878)刊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所著书》,清光绪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45册。
(清)刘勷:《非半室词存》,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线装一册,福建省图书馆藏。
(清)郑容:《无辩斋诗》一卷一册,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徐征、张月中、张圣洁、奚海主编:《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版。
王文才编著:《元曲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
周维德集校:《全明诗话》,齐鲁书社2005年版。
施蛰存编:《晚明二十家小品》,上海书店1984年根据光明书局1935年版影印出版。
(清)李渔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魏宪辑:《百名家诗选》,清康熙魏氏枕江堂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4—1625册。
(清)周铭辑:《林下词选》,清康熙十年(1671)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9册。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十二卷《续编》五卷,清光绪十年(1884)陈宝琛南昌使廨刻赌棋山庄全集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词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5册。
(清)宣鼎著,恒鹤点校:《夜雨秋灯录》(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三 史志、地方志、人物志等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神宗实录》,1962年。
(明)王应山纂修,陈叔侗、卢和校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大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明)王应山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都记》,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
(明)王应山纂,林家钟、刘大治校注,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都记》(新校注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
(明)喻政主修,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万历)福州府志》,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
(明)高承埏:《崇祯忠节录》,清抄本三十二卷,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辑《明代传记资料丛刊》第一辑(全四十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明)陈燕翼:《思文大纪》(八卷),《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4册。
(清)张麟白:《浮海记》,见沈云龙主编,孙承泽等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五十一辑《台湾关系文献集零》,文海出版社1978年版。
(清)温睿临:《南疆逸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
孔昭明:《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七五种《郑氏史料三编》,大通书局1984年版。
(清)金鋐修,(清)侯官郑开极、陈轼纂:《(康熙)福建通志》,清康熙刊本。
(清)林采修,(清)乐成等纂:《(康熙)沙县志》,清康熙四十年(1701)刻本。
(清)杨宽修,(清)乔己百纂:《临城县志》,康熙初修后增修本,清乾隆道光间(1736—1850)刻本。
(清)李传甲修,(清)郭文祥纂:《(康熙)福清县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清)康善述纂修,(清)刘裔烗编修:《(康熙)阳春县志》(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见《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康熙〈翁源县志〉、康熙〈阳春县志〉、康熙〈程乡县志〉、康熙〈临高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清)卢廷俊修,(清)颜希圣、何深纂:《(雍正)连平州志》,清雍正八年(1730)刻本。
(清)徐景熹修,(清)曾鲁煜、施廷枢等纂:《(乾隆)福州府志》,乾隆十六年(1751)修,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1、2》,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清)傅尔泰修,(清)陶元藻等纂:《(乾隆)延平府志》,据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版增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清)陈寿祺等:《(道光)福建通志》,清同治十年(1871)重刊本,见《中国省志汇编》之九《福建通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68年版。
(清)孙大焜、王庚修,(清)徐逢盛等纂:《(道光)沙县志》,据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版重修,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清)屠英等修,(清)江藩等纂:《(道光)肇庆府志》,清光绪二年(1876)重刻道光本,《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13册。
(清)郭柏苍、刘永松纂辑,(清)黄宗彝、郭柏芗参订,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乌石山志》,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
(清)瑞麟、戴肇辰等修,(清)史澄等纂:《(光绪)广州府志》,清光绪五年(1879)刊本,见《中国方志丛书》第一号《广州府志》(1),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清)王琛、徐兆丰等修,(清)张景祁等纂:《(光绪)重纂邵武府志》,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1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李厚基修,沈瑜庆、陈衍纂,郑贞文续修,魏应祺续纂:《(民国)福建通志》,民国五年至二十六年(1916—1937)修,十一年至二十七年(1922—1938)刊本。
陈衍:《福建通志列传选》(全),大通书局1987年版。
吴栻修,蔡建贤纂:《(民国)南平县志》,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欧阳英修,陈衍纂:《(民国)闽侯县志》,民国十九年(1930)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刻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孟昭涵修,李驹等纂:《(民国)长乐县志》,民国六年(1917)福建印刷所铅印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1》,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陈一堃、王集吾修,邓光瀛纂:《(民国)连城县志》,民国二十八年(1939)石印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35》,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方清芳修,王光张纂:《(民国)德化县志》,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见《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7》,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陈训正,马瀛纂修:《(民国)定海县志》(十六卷首一卷),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清)闽县林枝春修:《濂江林氏家谱》,清乾隆丙寅(1746)捐资重刻,清白堂藏板,全六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林则徐:《林旸谷行状》,清道光七年(1827)刊本,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陈声暨编,王真续编,叶长青补订:《侯官陈石遗先生年谱》,民国刻本。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人物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方宝璋、方宝川:《闽台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市志》(第八册),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张天禄:《福州方志史略》,海风出版社2007年版。
张天禄主编,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人名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州市社会科学院主编:《福州历史人物》第十二辑。
邱季端主编:《福建古代历史文化博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四 书目、曲目等工具书
(明)高儒:《百川书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19册。
(明)高儒等:《百川书志 古今书刻》,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19册。
(明)徐
渭原著,李复波、熊澄宇注释:《〈南词叙录〉注释》,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明)徐
:《徐氏家藏书目》,清道光七年(1827)刘氏味经书屋抄本,见《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19册。
(明)徐
:《徐氏红雨楼书目》,见晁瑮、徐
《晁氏宝文堂书目·徐氏红雨楼书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明)吕天成:《曲品》,清乾隆五十六年杨志鸿抄本。
(明)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清)郑杰等辑录,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整理:《全闽诗录》,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
董康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整理:《曲海总目提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北婴:《曲海总目提要补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简目》(下),见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编《文献》(第七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
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
吴毓华:《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柯子铭主编,《中国戏曲志·福建卷》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戏曲志·福建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戏曲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版。
福建省文化局编印:《福建戏曲传统剧目索引》第二辑,1958年。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邓绍基主编:《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组编:《福建地方文献及闽人著述综录》,1986年铅印本。
魏嵩山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杨廷福、杨同甫编:《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五 研究专著及其他
甓斋:《考证注释紫玉钗剧本》,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
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哈佛燕京学社1934年版。
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郑振铎:《中国文学论集》,开明书店1934年版。
寒光:《林琴南》,中华书局1935年版。
卢前:《明清戏曲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赵景深编:《元人杂剧辑逸》,北新书局1935年版。
赵景深辑:《元人杂剧钩沈》,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赵景深:《曲论初探》,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赵景深:《戏曲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中华书局1987年版。
赵景深:《观剧札记》,学林出版社1989年版。
杨世骥:《文苑谈往》(第一集),中华书局1945年版。
徐调孚编:《现存元人杂剧书录》,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版。
[日]青木正儿原著,王古鲁译著:《中国近世戏曲史》,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严敦易:《元剧斟疑》,中华书局1960年版。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曲历史资料》(三辑),1961年油印本。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曲历史资料》(四辑),1962年油印本。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曲历史资料》(八辑),1963年油印本。
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曲历史资料》(十辑),1963年油印本。
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
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戴不凡:《百花集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林庆熙等:《福建戏史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徐奋进:《闽剧〈紫玉钗〉发展小史—闽剧〈紫玉钗〉研究之一》(稿本),1984年5月1日,福建省图书馆藏。
邵曾祺:《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周妙中:《清代戏曲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林薇:《百年沉浮—林纾研究综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曾宪辉:《林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孙坦村、肖诏玮主编:《福州近代中医流派经验荟萃》,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吴毓华:《古代戏曲美学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版。
陆萼庭:《清代戏曲家丛考》,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吴新雷:《中国戏曲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庆元:《文学:地域的观照》,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孔庆茂:《林纾传》,团结出版社1998年版。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何绵山:《闽文化述论》,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左鹏军:《近代传奇杂剧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黄仁生:《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提要》,岳麓书社2004年版。
韩洪举:《林译小说研究—兼论林纾自撰小说与传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汪超宏:《明清曲家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俊才:《林纾评传》,中华书局2007年版。
薛绥之、张俊才编:《林纾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王汉民:《道教神仙戏曲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田同旭:《元杂剧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杨艳琪:《祁彪佳与〈远山堂曲品·剧品〉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肖林榕、林端宜主编:《闽台历代中医医家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版。
陈超:《曹学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闽剧史话》,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版。
[日]斋藤茂:《妓女与文人》,申荷丽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张晓燕、王汉民:《陈天尺剧作研究》,巴蜀书社2013年版。
六 学位论文
李伟:《曹学佺及其著述论考》,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孙文秀:《曹学佺文艺思想初探》,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李梅:《曹学佺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石海英:《陈梦雷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陈超:《曹学佺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王士昌:《曹学佺诗文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王炼:《余怀词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朱志远:《余怀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伍琳:《清代福建名医陈修园医籍考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郑利丹:《余怀诗文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孟高飞:《余怀及其词作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黄浩然:《魏宪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庄小珊:《明清福建曲家考》,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吴媚秋:《林章作品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孙文秀:《曹学佺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温晓旭:《士女交游与晚明闽中文学》,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张小琴:《陈轼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张晓燕:《陈天尺剧作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七 报刊文章及论文
陈天尺:《瑞甫先生馆长六十有四大寿》,《国医旬刊》1935年(第2卷)第10期。
赵景深:《王玉峰的焚香记》,《绸缪月刊》1936年第2卷第7期。
赵景深:《闽剧〈紫玉钗〉》,《文汇报》1957年6月16日。
刘通、陈天尺:《国医馆准予备案之批示:中央国医馆福建省分馆指令(字第四千一百号)》,《针灸杂志》1936年(第4卷)第3期。
戴不凡:《〈紫玉钗〉和〈紫钗记〉》,《戏剧报》1959年第20期。
郑丽生:《明清两代福建戏曲作者考略》,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福建戏曲历史资料》(四辑),1962年油印本。
余志:《关于余澹心》,见林国梁主编《福建兴化文献》,台北市莆仙同乡会,1978年版。
官桂铨:《莫等闲斋主人考》,见北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编辑部编《文献》(第十六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
官桂铨:《余怀卒年考》,《福建论坛》1983年第4期。
官桂铨:《元明福建戏曲家考》,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戏曲研究》第十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
官桂铨:《元福建戏曲家陈以仁新考》,《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第3期。
官桂铨:《曹学佺不是闽剧之祖》,见《福州晚报》2004年10月26日。
周妙中:《历代曲家年里字号室名综表》,《曲苑》编辑部编《曲苑》第一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顾启、姜光斗:《冒襄余怀交游考》,《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张增元:《方志著录明清罕见曲目二十二种》,《文献》1987年第2期。
张增元:《〈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补遗》(上),中华书局编辑部编《文史》第三十二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
张增元:《近年新发现的明清曲家史料汇录》,《中华戏曲》1997年第1期。
张人和:《关于〈围棋闯局〉的作者》,《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日]田仲一成:《明代戏剧家林章所作〈观灯记〉〈青虬记〉与福州儒林班之兴起》,台湾《汉学研究》第6卷第1期(1988年6月)。
吕舜玲:《余怀》,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编《中华戏曲》(总第八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范志新:《余怀生卒年考辩》,《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C1期。
邹宝璋:《明末戏曲家曹学佺和他创作的声腔》,见吴迪主编《闽剧艺术散论》,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林庆熙:《闽剧〈水漫金山〉不是出自〈青虬记〉》,见吴迪主编《闽剧艺术散论》,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何绵山:《试论陈衍的文学成就》,《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曹月堂:《纪昀评传》,《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李金堂:《清代金陵学人传略(六)—余怀传》,《南京高师学报》1997年第1期。
陈庆元:《徐
年表》,《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陈庆元:《曹学佺年表》,《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郑志良:《论苏元俊和他的〈吕真人黄粱梦境记〉》,《艺术百家》2004年第4期。
刘飞滨:《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徐鹤苹:《曹学佺家班演的是福州地方戏曲》,见《福州晚报》,2004年9月21日。
华玮:《“情”归何处—陈轼〈续牡丹亭〉述评》,见王评章、叶明生主编《福建艺术理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王汉民:《温厚和平 典雅自然—陈梦雷套曲浅析》,《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6期。
王汉民:《明清剧目考遗》(二),见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编辑部编《戏曲研究》第6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姜新:《评清末民初的留学生归国考试》,《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
黄仕忠:《林章戏曲两种》,见黄仕忠、[日]金文京、[日]乔秀岩编《日本所藏稀见中国戏曲文献丛刊》第一辑第十六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永贤:《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方宝川、陈旭东:《余怀及其著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孙彩红:《林纾三部传奇研究与校订》,《求索》2007年第2期。
段怀清:《有情的历史:“庚子衢州教案”的四种文学叙述文本》,《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2期。
黄浩然:《〈百名家诗选〉版本与成书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赵天为:《〈牡丹亭〉续作探考—〈续牡丹亭〉与〈后牡丹亭〉》,《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路云亭:《林纾的〈蜀鹃啼传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张晓燕:《陈天尺剧作舞台设计探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张晓燕、王汉民:《陈天尺生平著述考》,《闽江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张晓燕:《奇事奇情,细致传神—陈天尺〈病玉缘传奇〉的文学探讨》,《龙岩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董菲菲:《〈花月痕传奇〉评点的艺术观照》,《三明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潘培忠:《试论明代作家林章的两部文人剧》,《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王昊:《未见著录的清代曲目十四种》,《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