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著作
1.英文著作
Austin Ranney,Pathways to Parliament:Candidate Selection in Britain,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5.
E.E.Schattschneider,Party Government,New Brunswick,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4.
Leon D.Epstein,Political Parties in Western Democracies,New Brunswick,New Jersey:Transaction Publishers,1980.
Michael Gallagher and Michael Marsh(eds.),Candidate Selec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The Secret Garden of Politics,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88.
Peter Dorey,Mark Garnett and Andrew Denham,From Crisis to Coalition:The Conservative Party,1997-2010,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1.
Pippa Norris(ed.),Passages to Power:Legislative Recruitment in Advanced Democrac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Reuven Y.Hazan and Gideon Rahat,Democracy within Parties:Candidate Selection Method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Rhys Williams and Akash Paun,Party People:How do-and How Should-British Political Parties Select Their Parliamentary Candidates?,London:Institute for Government,2011.
Thomas Quinn,Modernising the Labour Party:Organizational Change since 1983,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2.中文著作
(1)译著
[澳]约翰·基恩:《生死民主》,安雯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版。
[德]埃弗哈德·霍尔特曼:《德国政党国家:解释、发展与表现形式》,程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主编:《政党与政府:自由民主国家的政府与支持性政党关系探析》,史志钦、高静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主编:《政党政府的性质——一种比较性的欧洲视角》,曾淼、林德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阿伦·李帕特:《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1945—1990年27个国家的实证研究》,谢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阿伦·利普哈特:《多元社会中的民主——一项比较研究》,刘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郑世平、公婷、陈峰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美]拉里·戴蒙德、理查德·冈瑟主编:《政党与民主》,徐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美]利昂·D.爱泼斯坦:《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党》,何文辉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美]L.桑迪·梅塞尔:《美国政党与选举》,陆赟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版。
[美]罗杰·H.戴维森、沃尔特·J.奥勒斯泽克、弗朗西斯·E.李、埃里克·希克勒:《美国国会:代议政治与议员行为》(第十四版),刁大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美]乔万尼·萨托利:《政党与政党制度》,雷飞龙译,(台湾)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0年版。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史蒂芬·E.弗兰泽奇:《技术年代的政党》,李秀梅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美]谢茨施耐德:《政党政府》,姚尚建、沈洁莹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日]福井治弘:《日本自由民主党及其政策的制订》,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日]井上清:《日本历史》,闫伯纬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我们的果断措施和奇迹般的转变》,孔田、张文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
[日]五十岚晓郎:《日本政治论》,殷国梁、高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意]安格鲁·帕尼比昂科:《政党:组织与权力》,周建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意]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王明进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英]艾伦·韦尔:《政党与政党制度》,谢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英]罗德·黑格、马丁·哈罗普:《比较政府与政治导论》(第五版),张小劲、丁韶彬、李姿姿译,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版。
[英]维尔:《美国政治》,王合、陈国清、杨铁钧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英]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制度百科全书》(新修订版),邓正来主编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专著
包刚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崔英楠:《德国政党依法执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房宁等:《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高奇琦:《国外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以欧美和东亚为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何思因:《美英日提名制度与党纪》,(台湾)理论与政策杂志社1993年版。
雷飞龙:《英国政府与政治》,(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
雷飞龙:《政党与政党制度之研究》,(台湾)韦伯文化国际出版公司2002年版。
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林尚立:《日本政党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刘红凛:《政党政治与政党规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钱文华:《美国两大政党组织结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王业立:《比较选举制度》,(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王勇兵:《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基于基层和地方党内民主试点的实证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王振锁:《自民党的兴衰——日本“金权政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谢峰:《政治演进与制度变迁:英国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叶麒麟:《社会分裂、弱政党政治与民主巩固:以乌克兰和泰国为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俞可平编著:《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树华等:《民主化悖论: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困境与教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赵怡宁:《探访美国政党政治:美国两党精英访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制度汇编
吕楠主编:《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英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孙林主编:《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美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朱艳圣主编:《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日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版。
二 论文
1.英文论文
Adam Meirowitz,“Informational Party Primaries and Strategic Ambiguity”,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Vol.17,No.1,2005.
Alexandra L.Cooper,“Nominating Presidential Candidates:The Primary Season Compared to Two Alternatives”,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Vol.54,No.4,2001.
Brian F.Crisp,“Incentives in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General Election Laws,Candidate Selection Procedures,and Cameral Rules”,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40,No.12,2007.
Bonnie N.Field,“De-Thawing Democracy:The Decline of Political Party Collaboration in Spain(1977 to 2004)”,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38,No.9,2005.
Bonnie N.Field and Peter M.Siavelis,“Candidate Selection Procedures in Transitional Polities”,Party Politics,Vol.14,No.5,2008.
Bruce M.Wilson,“Leftist Parties,Neoliberal Policies,and Reelection Strategies:The Case of the PLN in Costa Rica”,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32,No.6,1999.
Daniel M.Smith and Hidenori Tsutsumi,“Candidate Selection Methods and Policy Cohesion in Parties:The Impact of Open Recruitment in Japan”,Party Politics,Published Online 23 September 2014,http://ppq.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4/09/23/1354068814549347.
Dennis C Spies and André Kaiser,“Does the Mode of Candidate Selection Affect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Parties?”,Party Politics,Vol.20,No.4,2014.
Gideon Rahat,“Candidate Selection:The Choice Before the Choice”,Journal of Democracy,Vol.18,No.1,January 2007.
Gilles Serra,“Why Primaries?The Party's Tradeoff between Policy and Valence”,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Vol.23,No.1,2011.
Goldie Shabad and Kazimierz M.Slomczynski,“Inter-Party Mobility among Parliamentary Candidates in Post-Communist East Central Europe”,Party Politics,Vol.10,No.2,2004.
Gregory R.Stephens and John Leslie,“Parties,Organizational Capacities and External Change:New Zealand's National and Labour Parties,Candidate Selection and the Advent of MMP”,Political Science,Vol.63,No.2,2011.
Howard A.Scarrow,“Nomination and Local Party Organization in Canada:A Case Study”,The Western Political Quarterly,Vol.17,No.1,Mar.,1964.
Howard Rosenthal and Subrata Sen,“Candidate Selection and Voting Behavior in France”,Public Choice,Vol.6,Spring 1969.
Hyun-Chool Lee,“Transition to Intra-party Democracy:The Kore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Selection System”,Asian Perspective,Vol.26,No.2,2002.
John Bochel and David Denver,“Candidate Selection in the Labour Party:What the Selectors Seek”,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13,No.1,Jan.,1983.
John D.Martz,“Political Parties and Candidate Selection in Venezuela and Colombia”,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14,No.4,Winter,1999-2000.
Jonathan Hopkin,“Bringing the Members Back in?Democratizing Candidate Selection in Britain and Spain”,Party Politics,Vol.7,No.3,2001.
Joy Langston,“Rising from the Ashes?:Reorganizing and Unifying the PRI's State Party Organizations after Electoral Defeat”,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36,No.3,2003.
Joy Langston,“The Changing Party of the Institutional Revolution”,Party Politics,Vol.12,No.3,2006.
Julie Van Dusky-Allen and William B.Heller,“Bicameralism and the Logic of Party Organization”,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47,No.5,2014.
Julius Turner,“Primary Elections as the Alternative to Party Competition in ‘Safe’ Districts”,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15,No.2,May,1953.
Karleen Jones West and Jae-Jae Spoon,“Credibility Versus Competition:The Impact of Party Size on Decisions to Enter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South America and Europe”,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46,No.4,2013.
Kathleen Bruhn,“Too Much Democracy?Primaries and Candidate Success in the 2006 Mexican National Elections”,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Vol.52,No.4,Winter 2010.
Krister Lundell,“Determinants of Candidate Selection:The Degree of Centralizatio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arty Politics,Vol.10,No.1,2004.
Kristin Kanthak,“Top-Down Divergence:The Effect of Party-Determined Power on Candidate Ideological Placement”,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Vol.14,No.3,2002.
Lars Bille,“Democratizing a Democratic Procedure:Myth or Reality?Candidate Selection in Western European Parties,1960-1990”,Party Politics,Vol.7,No.3,2001.
Lynda Erickson and R.K.Carty,“Parties and Candidate Selection in the 1988 Canadian General Election”,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Revue canadienne de science politique,Vol.24,No.2,Jun.,1991.
Marion Reiser,“The Universe of Group Representation in Germany:Analysing Formal and Informal Party Rules and Quotas in the Process of Candidate Selection”,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35,No.1,2014.
Martin Laffin,Eric Shaw and Gerald Taylor,“The New Sub-National Politics of the British Labour Party”,Party Politics,Vol.13,No.1,2007.
Michael Gallagher,“Candidate Selection in Ireland:The Impact of Localism and the Electoral System”,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10,No.4,Oct.,1980.
Miguel De Luca,Mark P.Jones,and María Inés Tula,“Back Rooms or Ballot Boxes?Candidate Nomination in Argentina”,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35,No.4,2002.
Miki Caul,“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 Adoption of Candidate Gender Quotas:A Cross-National Analysis”,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63,No.4,Nov.,2001.
Mirjana Kasapovic,“Nominating Procedures in Democratic Polities”,Politika Misao,Vol.38,No.4,2001.
Mona Lena Krook,“Beyond Supply and Demand:A Feminist-institutionalist Theory of Candidate Selection”,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Vol.63,No.4,December 2010.
Olli Hellmann,“Outsourcing Candidate Selection:The Fight Against Clientelism in East Asian Parties”,Party Politics,Vol.20,No.1,2014.
Peter Siavelis and Scott Morgenstern,“Candidate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in Latin America:A Framework for Analysis”,Lat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Society,Vol.50,No.4,Winter 2008.
Peter Siavelis,“The Hidden Logic of Candidate Selection for Chile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s”,Comparative Politics,Vol.34,No.4,Jul.,2002.
Reuven Y.Hazan and Gerrit Voerman,“Electoral Systems and Candidate Selection”,Acta Politica,Vol.41,2006.
Shane Mac Giollabhuí,“How Things Fall Apart:Candidate Selection and the Cohesion of Dominant Parties in South Africa and Namibia”,Party Politics,Vol.19,No.4,2013.
Steven A.Hoffman,“Candidate Selection in Israel's Parliament:The Realities of Change”,Middle East Journal,Vol.34,No.3,Summer,1980.
Steven T.Wuhs,“Democratiz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Candidate Selection Rule Change in Mexico,1991-2003”,Mexican Studies/Estudios Mexicanos,Vol.22,No.1,Winter 2006.
Thomas R.Marshall,“Turnout and Representation:Caucuses Versus Primaries”,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Vol.22,No.1,Feb.,1978.
William Cross,“Democratic Norms and Party Candidate Selection:Taking Contextual Factors into Account”,Party Politics,Vol.14,No.5,2008.
William H.Standing and James A.Robinson,“Inter-Party Competition and Primary Contesting:The Case of Indiana”,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52,No.4,Dec.,1958.
Yael Shomer,“Behavior Candidate Selection Procedures,Seniority,and Vote-Seeking”,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Vol.42,No.7,2009.
Yael Shomer,“What Affects Candidate Selection Processes?A Cross-national Examination”,Party Politics,Vol.20,No.4,2014.
2.中文论文
包刚升:《民主崩溃的政治学——选民分裂、政治制度与民主崩溃》,《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第5期。
陈露:《欧洲社会党组织转型比较研究——以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德国社民党为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2期。
陈琦:《从党员人数变化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趋势》,《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陈琦:《从西方国家政党功能的演变看“政党衰落”论》,《理论月刊》2005年第8期。
陈崎:《理查德·卡茨和彼得·梅尔的卡特尔政党理论述评》,《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8期。
崔晓倩、吴重礼:《政党与未获提名候选人之参选决策分析》,(台湾)《选举研究》2007年第14卷第1期。
代金平:《外国政党选举制度与方法改革创新之管窥》,《当代世界》2011年第2期。
丁浩原:《从2009年台南县长候选人选择看民进党提名制度》,《研究生法学》2009年第3期。
丁浩原:《台湾地区两大政党候选人选择模式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高奇琦:《欧洲新左翼与极右翼的政党政治——一种运动型政党模式的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2期。
高新军:《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和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孔凡义、姜卫平:《国外党内民主研究:贡献和局限》,《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李路曲:《当代西方政党的形态和类型评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李路曲:《论欧美政党组织形态和权力结构的变迁》,《政治学研究》2007年第4期。
李媛媛:《英国地方党政关系初探》,《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
林德山:《欧洲左翼政党:概念、分类与结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27日。
刘红凛:《政党法律地位比较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刘红凛:《政党提名制分类与比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5期。
刘红凛:《政党政治发展与政党制度变迁:以英国为例》,《探索》2017年第4期。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文史哲》2005年第2期。
聂露:《论英国选举制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乔林生:《日本政治权力“家族化”现象评析》,《人民论坛》2013年第20期。
宋玉波:《当代西方政党政治发展的新趋势》,(香港)《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5年11月(总第44期)。
孙晶:《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政治精英培育》,《文化纵横》2015年第5期。
孙立平:《异质性社会·政治整合·政治稳定》,《学习与探索》1990年第6期。
陶怀仲:《英美政党政治的比较》,(台湾)《三民主义学报》1985年第9期。
童之伟:《单一制、联邦制的区别及其分类问题探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王军:《英国的政党财政改革及其对新工党的影响》,《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2期。
王义保:《当代西方国家政党转型的潮流审视》,《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
王勇兵:《国外政党研究中的“系统层面趋势”分析》,《学习时报》2004年9月27日。
王勇兵:《西方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学习时报》2005年9月12日。
吴辉:《美国政党与人事任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6期。
谢峰、王燕:《西方政党党内民主发展的新趋势》,《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第4期。
谢峰:《西方政党的党内民主差异探源——政治生态环境的视角》,《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
徐锋:《当代西方政党组织形态变化述评》,《欧洲研究》2006年第4期。
严海兵:《选举与国家认同——西欧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经验》,《学海》2012年第4期。
张飞雪:《“卡特尔化”与西方政党政治的走向》,《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2期。
张君:《代表机制与基层民主治理——以温岭泽国镇参与式预算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张君:《西式民主的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红旗文稿》2016年第23期。
张君:《政党公职候选人遴选研究述评》,《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1期。
赵可金:《美国政治营销的兴起》,《美国研究》2008年第2期。
郑杭生:《对阶层与阶级范畴关系的理解》,《理论动态》2000年第1575期。
周柏钧:《德国、联合王国、新西兰和新加坡规管政党的架构》,2017年12月3日(http://www.legco.gov.hk/yr03-04/chinese/sec/library/0304rp05c.pdf)。
周建勇:《政党形成与演化的几种模式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周淑真、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周余云:《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政党政治?》,《当代世界》2011年第10期。
朱德米:《挑选候选人:当代西方民主的核心》,载刘建军主编《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复旦政治学评论》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