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中国国家领导人著作、文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人民日报》2017年7月11日。
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求是》2019年第4期。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
二 著作、文集类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陈甦主编:《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陈甦主编:《民法总则评注》,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陈泽宪主编:《当代中国国际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论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邓子滨:《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董保华等:《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范健、王建文:《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汉成主编:《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高铭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管育鹰:《知识产权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胡锦光、韩大元:《中国宪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江平、卞建林主编:《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诉讼法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述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步云主编:《中国法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李洪雷:《行政法释义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李林主编:《中国法学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3版。
刘翠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治史(1949—2011年)》,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刘海年、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刘洪岩:《环境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刘仁文等:《立体刑法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罗豪才、孙琬钟主编:《与时俱进的中国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莫纪宏:《法治中国的宪法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沈涓主编:《中国国际私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孙宪忠:《争议与思考:物权立法笔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佟柔主编:《民法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巫昌祯、杨大文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婚姻家庭》,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新婚姻法解说与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肖江平:《中国经济法学史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熊秋红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徐卉:《民事诉讼法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徐益初:《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许崇德、皮纯协主编:《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1949—1990)》,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许崇德:《宪法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友渔等:《法学理论文集》,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张友渔主编、王叔文副主编:《中国法学四十年(1949—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新世纪初的若干研究重点》,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制史研究室编:《中国法律史学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汉华:《政府监管与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邹海林主编:《商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三 文章类
卞建林、李菁菁:《从我国刑事法庭设置看刑事审判构造的完善》,《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曹诗权:《中国婚姻法的基础性重构》,《法学研究》1996年第3期。
常怡、田平安、黄宣、李祖军:《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五十年回顾与展望》,《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
陈汉章:《苏联经济法学派与民法学派五十年的争论及其经验教训》,《中国法学》1985年第2期。
陈瑞华:《法律程序构建的基本逻辑》,《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陈卫东:《构建中国特色刑事特别程序》,《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陈兴良、邱兴隆:《罪刑关系论》,《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陈甦:《体系前研究到体系后研究的范式转型》,《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
陈泽宪:《刑法修改中的罪刑法定问题》,《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邓烈:《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公法学研究述评》,《法学评论》2018年第3期。
樊崇义:《论刑事诉讼法律观的转变》,《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范健:《中国商法四十年(1978—2018)回顾与思考》,《学术论坛》2018年第2期。
傅郁林:《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相互塑造的角度观察》,《中外法学》2018年第6期。
管育鹰:《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进程与新时代展望》,《知识产权》2019年第3期。
韩大元:《“五四”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中国法学》2014年第4期。
何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知识产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知识产权》2008年第6期。
吴汉东、李瑞登:《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30年》,《中国检察官》2010年第19期。
何其生:《中国国际私法学的危机与变革》,《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学的双维主流化》,《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
侯欣一:《学科定位、史料和议题——中国大陆法律史研究现状之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胡水君:《〈法学研究〉三十年:法理学》,《法学研究》2008年第 6期。
胡水君:《法理的呈现:中国法理学三十年》,《中国法学》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刊。
黄瑶、林兆然:《中国国际公法研究四十年:历程、经验与展望》,《法学》2018年第10期。
江必新:《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若干思考》,《中国法学》2013年第1期。
江伟、邵明:《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成就及其发展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学》1998年第4期。
劳东燕:《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
李浩:《中国民事诉讼法法学研究四十年》,《法学》2018年第9期。
李秀清:《新中国婚姻法的成长与苏联模式的影响》,《法律科学》2002年第4期。
梁慧星:《中国民法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载里赞主编《望江法学》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廖凡:《从“繁荣”到规范: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政法论坛》2018年第5期。
林嘉:《〈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制度创新及影响评价》,《法学家》2008年第2期。
林来梵:《中国宪法学的现状与展望》,《法学研究》2011年第6期。
李林:《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法学研究》2016年第2期。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研究的基础性与多样性发展》,《法学家》2007年第1期。
刘广安:《二十世纪中国法律史学论纲》,《中外法学》1997年第3期。
刘昕杰:《“中国法的历史”还是“西方法在中国的历史”——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再思考》,《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
龙宗智:《庭审实质化的路径和方法》,《法学研究》2015年第5期。
马骧聪:《我所经历和了解的中国环境资源法学发展梗概》,2019年6月10日,中国法学网(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x?id=3765)。
马骧聪:《中国环境法学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环境科学》1989年第3期。
马忆南:《二十世纪之中国婚姻家庭法学》,《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
曲新久:《论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统一以及刑法的优先选择》,《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史探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立法》,《法学研究》1994年第1期。
帅天龙:《二十世纪中国商法学之大势》,《中外法学》1997年第4期。
孙宪忠:《中国近现代继受西方民法的效果评述》,《中国法学》2006年第3期。
汪劲:《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对1998—2003年中国环境法研究状况的调查报告》,《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
王家福、苏庆、夏淑华:《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民法》,《法学研究》1980年第1期。
王利明:《回顾与展望:中国民法立法四十年》,《法学》2018年第6期。
王全兴:《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法学》2006年第9期。
王曦:《当前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亟须解决的三大问题》,《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王小钢:《中国环境法学30年发展历程和经验》,《当代法学》2009年第1期。
席月民:《前苏联经济法理论的起兴嬗变与中国经济法学之省思》,《成人高教学刊》2009年第6期。
夏吟兰:《论婚姻家庭法在民法典体系中的相对独立性》,《法学论坛》2014年第4期。
谢次昌:《经济法学的十年及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中国法学》1989年第3期。
谢怀栻:《新中国的合同制度和合同法》,《法学研究》1988年第4期。
谢增毅:《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信春鹰:《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信春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重大意义》,《法学研究》2014年第6期。
徐国栋:《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
徐忠明:《关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几点省思》,《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
薛刚凌:《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之检讨——兼论全面研究行政组织法的必要性》,《政法论坛》1998年第6期。
叶必丰、张亮、肖军:《以司法丈量法治中国之进度——法治政府司法指数报告》,《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第1期。
叶林:《中国民商法学20年》,《法学家》1999年第1期。
应松年、马怀德:《向新的高峰迈进——九十年代我国行政法学展望》,《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
余能斌:《世纪之交看新中国民商法的发展》,《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
岳彩申、李永成:《中国经济法学三十年发展报告》,载李昌麒、岳彩申主编《经济法论坛》(第7卷),群众出版社2010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研究中的十关系论》,《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
张守文:《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变迁》,《法学》2018年第8期。
张卫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流变》,《政法论丛》2018年第5期。
张文显、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中国法学》2001年第1期。
张文显:《中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5期。
张文显:《法理: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清华法学》2017年第4期。
张文显:《迈向科学化现代化的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6期。
张新宝:《中国民法和民法学的现状与展望》,《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
张翔:《宪法教义学初阶》,《中外法学》2013年第5期。
张中秋:《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法律史学(1978—2008)》,《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赵磊、谢晶:《改革开放以来商法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赵旭东:《改革开放与中国商法的发展》,《法学》2018年第8期。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法律科学》2003年第3期。
周汉华:《行政许可法:观念创新与实践挑战》,《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朱崇实、李晓辉:《转轨经济法:一种渐进的制度变迁模式——基于经济法学三十年发展历程考察》,《时代法学》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