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95年版。
陈秀兰:《敦煌变文词汇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陈章太、李行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陈振寰:《音韵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长泽规矩也:《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戴耀晶:《现代汉语时制系统研究》,浙江出版社1997年版。
丁邦新:《历史层次与方言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郭芹纳:《训诂散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郭芹纳:《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耿振生:《二十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海峰:《中亚东干语言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
胡朴安:《俗语典》,上海书店1983年版。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胡安顺:《音韵学通论》,中华书局2004年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黄家教:《汉语方言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黄征、张泉涌:《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火会亮:《乡村的语言》,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2年版。
蒋鸿礼:《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柯西钢:《白河方言调查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版。
李恭:《陇右方言发微》,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年版。
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淑学:《中古入声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刘俐李:《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林涛:《中亚东干语研究》,香港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隆德县志办:《隆德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隆德县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悠悠六盘》(未刊本)2006年版。
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央研究院史语所1933年版。
莫超:《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明生荣:《毕节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宁夏方志办:《宁夏通志·宁夏方言研究述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年版。
孙立新:《关中方言代词研究》,三秦出版社2010年版。
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孙立新:《户县方言研究》,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孙立新:《陕西方言纵横谈》,华夏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桑丹桂、陈国栋:《隆德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二十四年版。
史存直:《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版。
王文卿:《晋源方言研究》,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廷贤等:《天水方言》,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王临惠:《汾河流域语音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2005年版。
王士元:《王士元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邵荣芬:《邵荣芬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武宇林:《中国花儿通论》,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邢向东:《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邢向东:《神木方言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邢向东:《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邢向东、蔡文婷:《合阳方言调查研究》,中华书局2010年版。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徐兴亚:《西海固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杨子仪、马学恭:《固原县方言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杨苏平:《固原方言俗语》,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中华书局1983年版。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叶超:《民国固原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叶祖贵:《固始方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佚名:《庆阳方言亲属称谓语》,未刊稿。
张安生:《同心方言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
张博:《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张华文:《昆明方言词源断代考辨》,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张维佳:《演化与竞争:关中方言音韵结构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赵葵欣:《武汉方言语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周祖谟:《广韵校本》,中华书局2004年版。
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版。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朱正义:《关中方言古词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类:
丁邦新:《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方言》2006年第1期。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方言》2005年第2期。
黑维强:《陕北绥德河底方言的文白异读》,《方言》2010年第4期。
劲松、瞿霭堂:《尖团音新议》,《语文研究》2009年第2期。
刘沛玲:《山西方言中的非常态舌尖元音》,《语言科学》2009年第4期。
刘勋宁:《一个中原官话中曾经存在过的语音层次》,《语文研究》2005年第1期。
刘勋宁:《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语言教学研究》2003年第4期。
刘丹青、唐正大:《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暂定稿)2003年。
李树俨:《银川方言读音例外字例释》,《语文研究》2004年第4期。
李树俨:《银川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两种形式及词缀“都”》,《语文研究》2001年第1期。
李如龙、辛世彪:《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
李生信:《宁夏方言研究五十年》,《宁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李蓝:《方言比较、区域方言史与方言分区》,《方言》2002年第1期。
雒鹏:《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第4期。
莫超、朱富林:《洮河流域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方言》2009年第3期。
乔全生:《晋方言研究综述》,《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乔全生:《从晋方言看古见系字在细音前腭化的历史》,《方言》第2006年3期。
乔全生:《晋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山西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特约评论员:《语言研究所六十年》,《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
太田斋:《常用词特殊音变的分析法:以“肩膀”和“井拔凉水”为例》,《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
田春来:《近代汉语“着”字被动句》,《语言科学》2009年第5期。
王洪君:《山西闻喜方言的白读层与宋西北方音》,《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
王洪君:《兼顾演变、推平和层次的汉语方言历史关系模型》,《方言》2009年第三期。
王洪君:《层次与断阶——叠置式音变与扩散式音变的交叉与区别》,《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
王军虎:《晋陕甘方言的“支微入鱼”现象》,《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
王军虎:《陕西凤翔方言两字组的连调模式》,《方言》2010年第3期。
王玉鼎:《论海原方言的浊音清化规则及其形成原因》,《延安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王宝红:《近代文献中的陕西方言词语》,《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吴媛:《陕西岐山方言声调演变中的例外现象》,《东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熊正辉:《官话方言分ts
的类型》,《方言》1990年第1期。
邢向东、郭沈青:《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分区与差异》,《方言》2005年第4期。
邢向东:《陕西省的汉语方言》,《方言》2007年第4期。
邢向东:《论现代汉语方言祈使语气词“着”的形成》,《方言》2004年第4期。
杨苏平:《宁夏隆德方言分尖团举例》,《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
杨苏平:《宁夏隆德方言古从母仄声字的声母异读现象》,《语言科学》2012年第6期。
杨苏平:《宁夏隆德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送气现象》,《方言》2013年第2期。
杨占武:《回族语言底层与回族历史文化传承》,《回族研究》2011年第2期。
张安生:《宁夏境内的兰银官话和中原官话》,《方言》2008年第3期。
张安生:《宁夏同心话的选择性问句——兼论西北汉语方言“X吗Y”句式的来历》,《方言》2003年第1期。
张安生:《银川话阳平、上声合并史新探》,《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张安生:《西夏定州俗称“田州”考》,《方言》2013年第2期。
张安生:《宁夏方言研究综述》(未刊稿)2005年。
张成材:《青海汉语方言研究五十年》,《方言》2006年第3期。
张成材:《陕西方言研究六十年述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方言》2003年第1期。
学位论文:
曹强:《海原方言音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杨苏平:《固原方言俗语调查报告》,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
董建文:《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河北大学,2011年。
李小平:《河北方言助词“着”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复旦大学,2006年。
苏俊波:《丹江方言词汇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电子图书: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各点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声像出版社1992—1999年版。
尹小林:《国学备要》,北京国学时代传播有限公司2003年版。
刘俊文:《中国基本古籍库》[DB/OL],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