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厚星.沅陵乡话和沅陵客话[A].双语双方言[C].北京:彩虹出版社,1991
鲍厚星.湘方言概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鲍厚星等.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4:273—276
鲍厚星等.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J].方言,2000,1:47—74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3:261—270
鲍厚星,李永明.湖南省汉语地图三幅[J].方言,1985,4:273—276
鲍厚星,李永明.湖南方言研究丛书·代前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鲍厚星,伍云姬.沅陵乡话记略[J].湖南师大学报(增刊),1985:40—60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曹剑芬.论清浊与带音不带音的关系[J].中国语文,1987,2:101—109
曹剑芬.常阴沙话古全浊声母的发音特点——吴语清浊音辨析之一[J].中国语文,1982,4
曹树基.湖南人由来新考[A].历史地理(第九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志耘.汉语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J].语言研究,1998,1:89—99
曹志耘.南部吴语语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曹志耘.湘西方言概述[J].语文研究,2007,1:42—47
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曹志耘.湘西方言里的特殊语音现象[J].方言,2009,1:18—22
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陈晖.湖南泸溪(梁家潭)乡话的声调[A].桂北下平话及周边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4
陈晖.湘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稿)[J].方言,2007,3:250—259
陈晖.古全浊声母在湘方言中的今读情况[J].方言,2008,2:124—132
陈康.土家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陈立中.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陈立中.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J].方言,2005:20—35
陈泽平.福州方言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陈忠敏.吴语及邻近方言鱼韵的读音层次——兼论“金陵切韵”鱼韵的音值[A].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七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15
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戴庆厦等.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小陂流苗语为例[J].语言科学,2005,4:3—10
邓佑玲.土家语濒危现象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丁邦新.重建汉语中古音系和一些想法[J].中国语文,1995,6:414—419
丁邦新.论官话方言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丁邦新.中国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8
董建交.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董同龢.四个闽南方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59
董同龢.汉语音韵学[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董鸿勋.古丈坪厅志[M].光绪三十三年铅印九册,1907(所据为影印件)
段亚广.中原官话音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方言编辑部.湖南省汉语方言地图三幅[J].方言,1985,4:273—276
冯蒸.汉语中古音的日母可能是一个鼻擦音[J].汉字文化,1994,3:62
冯蒸.《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代知庄章三组声母演变[J].汉字文化,1994,3:24—32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葛剑雄等.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耿振生.近代官话语音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汉语方言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
顾黔.通泰方言音韵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顾黔.鲍明伟语言学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顾黔.交接地带方言不同来源及层次语音竞争与叠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26—129
郭丽.西南官话鄂北片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探析[J].汉语学报,2008,1:33—39
郭丽.湖北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郭丽.湖北黄孝方言鱼虞韵的历史层次[J].语言科学.2009,6:660—666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4:262—272
黄燕.古泥来母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混情况[J].宿州学院学报,2007,5:64—67
何大安.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郝红艳.江淮官话入声韵的现状[J].殷都学刊,2003,1:104—106
贺登崧著,石汝杰、岩田礼译.汉语方言地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贺福凌.湖南省凤凰县汉语方言与苗语的调查和比较[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贺建国.关于现代汉语普通话日母音值的再讨论[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53—56
贺巍.汉语官话方言入声消失的成因[J].中国语文,1995,3:195—202
湖南省公安厅.湖南汉语方音字汇[M].长沙:岳麓书社,1993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方言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湖南龙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山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湖南永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顺县志[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湖南古丈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古丈县志[M].成都:巴蜀书社出版社,1989
湖南保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保靖县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
湖南花垣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花垣县志[M].北京:三联书店,1993
湖南凤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凰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湖南泸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泸溪县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精知庄章组声母今读及其演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9—152
胡萍.论湘语在湘西南地区的接触与变异[J].湖南社会科学,2007,3:153—156
黄典诚.汉语语音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黄雪贞.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4:262—272
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J].方言,1988,4:241—246
黄雪贞.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J].方言,1989,2:121—124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蒋平,谢留文.古入声在赣、客方言中的演变[J].语言研究,2004,4:71—78
蒋冀骋.近代汉语音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蒋希文.汉语音韵方言论文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蒋希文.湘赣语里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J].语言研究,1992,1:69—74
简启贤.晋代音注中的鱼部[J].古汉语研究,2003,1:20—24
简启贤.音韵学教程[M].成都:巴蜀书社,2005
金基石.中古日母字的演变与朝鲜韵书的谚文注音[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48—152
金尼阁.西儒耳目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李冬香.湖南赣语语音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李冬香,庄初升.韶关土话调查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番汉合时掌中珠〉对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李惠昌.遇摄韵在唐代的演变[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4:81—88
李敬忠.泸溪土家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
李军.两百年前南昌话精庄知章组字的读音及其演变[J].语言科学,2009,5:465—471
李康澄.湘语古匣母字今读的类型及历时关联[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5:106—109
李蓝.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J].语言研究,1994,2:56—75
李蓝.西南官话内部声调与声母的异同[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995
李蓝.六十年来西南官话的调查与研究[J].方言,1997,4:249—257
李蓝.贵州汉语受当地民族语影响三例[J].方言,1999,2:150—153
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1:72—78
李琳筠.佤乡人的历史文化探析[J].土家族研究,2007,1:64—66
李启群.湖南吉首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96,1:29—38
李启群.吉首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李启群.湘西汉语与土家语、苗语的相互影响[J].方言,2002,1:71—81
李启群.湖南湘西自治州汉语方言的演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98
李启群.湖南凤凰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2011,4:341—353
李荣.切韵音系[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李荣.音韵存稿[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李荣.方言研究的若干问题[J].方言,1983,2:81—91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1:2—5
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3:161—162
李如龙.中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分析[J].语言研究,1985,1:139—149
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J].暨南学报,1996,2:91—99
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a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b
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语流音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43—50
李如龙.关于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8—56
李如龙.论混合型方言——兼谈湘粤桂土语群的性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2
李如龙,姚荣松.闽南方言[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李如龙,辛世彪.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J].中国语文,1999,3:197—203
李霞.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李小凡.汉语方言分区方法再认识[J].方言,2005,4:356—363
李晓钰.溆浦先龙潭方言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李新魁.古音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
李新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M].郑州:中州书画出版社,1983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林亦.喻四归匣——古以母演变的另一种形式[J].语言研究,2004,3:95—99
林焘,耿振生.音韵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刘晓梅,李如龙.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A].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刘晓英.近代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刘新中.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34—135
刘新中等.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语言条件[J].语言研究,2009,3:113—118
刘勋宁.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1—9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
刘自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丛书——汉语方言志[M].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
龙宇纯.上古音刍议[A].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69本2分)[C].1998,331—397
鲁国尧.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A].鲁国尧自选集[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鲁国尧.鲁国尧自选集[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黄笑山.试论唐五代全浊声母的“清化”[J].古汉语研究,1994,3:38—40
罗安源等.土家人与土家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罗常培.《切韵》鱼虞之音值及其所据方言考[A].“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本)[C].1931
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6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罗昕如.湖南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罗昕如.湖南土话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罗昕如,吴永存.从词汇看湘语与西南官话的关系[J].船山学刊,2006,3:99—100
罗昕如.湘语与赣语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罗昕如.湖南方言古阴声韵、入声韵字今读鼻韵现象[J].方言,2012,3:226—230
马德强.鱼虞有别与中古江东方言的关系之检讨[A].语言研究集刊(第五辑)[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麦耘.“浊音清化”分化的语音条件试释[J].语言研究,1998(增刊):25—31
麦耘.广西贺州八步鹅塘八都话入声的语音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7
麦耘.音韵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麦耘.从中古后期——近代语音和官客赣湘方言看知照组[J].方言,2000,1:226—230
麦耘.汉语方言中的舌叶元音和兼舌叶元音[J].方言,2016,2:129—143
牟成刚.西南官话音韵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梅祖麟.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J].中国语文,2001,1:3—16
潘悟云.吴语的语音特征[J].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1—7
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潘悟云.中古汉语方言中的鱼和虞[A].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潘悟云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潘悟云.吴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兼论汉语南部方言的形成模式[J].方言,2009,3:193—203
平田昌司主编.徽州方言研究[M].日本:好文出版,1998
平山久雄.中古汉语鱼韵的音值——兼论人称代词“你”的来源[J].中国语文,1995,5:336—344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彭建国,郑焱霞.湘语遇摄的语音层次[J].湖南大学学报,2008,5:83—88
彭建国,彭泽润.湖南汉语方言历史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1:156—162
彭建国.湘语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类型与历史演变[J].语言科学,2009,4:345—355
彭建国,朱晓农.岳阳话中的假声[J].当代语言学,2010(1):24—32.
钱曾怡.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谭其骧.湖南人由来考[A].长水集(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秋谷裕幸.早期吴语支脂之韵和鱼韵的历史层次[J].中国语文,2002,5:447—451
秦似.秦似文集[C].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瞿建慧.湖南泸溪(浦市)方言音系[J].方言,2005,1:50—63
瞿建慧.湖南泸溪(白沙)乡话的性质和归属[J].语文学刊,2007,5:55—57
瞿建慧.湖南泸溪白沙(屈望)乡话的音系[J].方言,2008,2:161—172
瞿建慧.湘语辰溆片异调变韵现象[J].中国语文,2009,2:149—152
瞿建慧.湘西汉语方言的历史[J].船山学刊,2010,2:60—63
瞿建慧.湘西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6—158
瞿建慧.湘西乡话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类型和层次[J].语文研究,2016,1:52—57
任晓军.湖南古丈(高寨)“六堡话”语音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阮元.经籍籑诂[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2
桑宇红.止开三知庄章组字在近代汉语中的两种演变类型[J].语文研究,2007,1:20—23
桑宇红.知庄章组声母在现代南方方言的读音类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09—116
桑宇红.知、照组声母合一与知三章、知二庄对立——兼论《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J].语文研究,2008,3:31—40
邵荣芬.中原雅音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邵荣芬.切韵研究(校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辻伸久.湖南诸方言の分类上分布全浊声母の变化12基《初步的试み》[J].中国语学,1979(226)
孙宜志.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孙宜志.江西赣方言中古精庄知章组声母的今读研究[J].语言研究,2002,2:20—29
唐伶.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田德生,何天贞等编著.土家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田枫.保靖音系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田恒金.汉语方言“泥”“来”二母相混类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08—113
伍巍.析“築”[J].语文研究,2006,2:32—36
伍巍.中古全浊声母为不送气音的研究[A].方言研究集稿[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伍云姬.湘西瓦乡话风俗名物彩图典[M].长沙:长沙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伍云姬,沈瑞清.湘西古丈瓦乡话调查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伍云姬.湖南古丈瓦乡话的音韵初探[A].语言变化与汉语方言——李方桂先生纪念文集[C].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2000:349—366
吴波.中古精组及知见系声母在江淮官话中的塞化音变[J].语文研究,2008,3:60—61
万波.赣语声母的历史层次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万波.赣语古知庄章精组的今读类型与历史层次[J].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10,1:293—330
万波,张双庆.论宋代以来邵武方言的演变[A].语言暨语言学(专刊外编之六)[C],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2006
万波,甄沃奇.从《广东省土话字汇》看两百年前粤语古知庄章精组声母的分合类型[J].南方语言学,2009(创刊号)
万波,庄初升.客家方言古知庄章精组声母的今读类型及历史层次[C].第九届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北京.2010
万波,庄初升.客赣方言中古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塞音塞擦音的性质[J].方言,2011,4:302—313
万波,庄初升.粤东某些客家方言中古知三章组声母今读的音值问题[J].方言,2014,4:334—342
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王福堂.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送气不送气问题[C].第一届湘语国际学术研讨会.长沙,2006
王辅世主编.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王辅世.湖南泸溪瓦乡话的语音[J].语言研究,1982,1:135—147
王辅世.再论湖南泸溪瓦乡话是汉语方言[J].中国语文,1985,3
汪平.贵阳方言的语音系统[J].方言,1981,2:122—130
王洪君.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语文研究,1990,1:8—19
王洪君.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2—26
王洪君.《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7,1:1—10
王军虎.晋陕甘方言的“支微入鱼”现象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中国语文,2004,3:267—271
王力.汉语音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1956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2004
王力.南北朝诗人用韵考[A].王力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8
王小娟.湖南溆浦赣语语音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J].国学季刊,1923,2
向海洋.沅陵乡话语音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向亮.湖南凤凰(沱江)方言音系特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2—105
向日征.吉卫苗语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项梦冰.客家话古日母字的今读——兼论切韵日母的音值及北方方言日母的音变历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3—9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编委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志(上、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谢留文.客家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谢留文.赣语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阴平调现象[J].方言,1998,1:20—22
谢留文.客家方言“鱼虞”之别和“支”与“脂之”之别[J].中国语文,2003,6:512—521
谢毅.安化县与溆浦县毗邻地带的方言分界[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熊正辉.官话区方言分tstʂ的类型[J].方言,1990,1:1—10
熊正辉,张振兴.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2008,2:97—108
辛世彪.东南方言声调比较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许宝华.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里的演变[A].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275—283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薛才德.语言接触与语言比较[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严修鸿.一种罕见的鼻音韵尾增生现象[J].中国语文研究,2002,2:86—87
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杨剑桥.《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J].古汉语研究,2004,2:2—8
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杨耐思.近代汉语音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杨耐思.近代汉语-m的转化[A].语言学论丛(第十三辑)[C].1984:16—27
杨再彪.苗语东部方言土语比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杨再彪.湖南西部四种濒危语言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杨再彪,龙兴武.湘西苗语研究五十年(1949—1999)[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2:47—49
杨时逢.湖南方言调查报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4
杨时逢.四川方言调查报告[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4
杨蔚.湘西乡话音韵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杨蔚.沅陵乡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杨蔚.沅陵乡话声母的历史语音层次[J].求索,2002,5:184—185
杨蔚.湘西乡话韵母的存古现象[J].语言研究,2009,5:117—120
杨蔚.湘西乡话语音的内部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118—121
杨蔚.湘西乡话古心生书邪禅母读塞擦音现象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129—133
杨蔚.从音韵现象看湘西乡话与湘语的关系[J].语言研究,2011,3:119—123
杨蔚,詹伯慧.湘西乡话的分布与分片[J].语文研究,2009,4:46—51
杨秀芳.论汉语方言中全浊声母的清化[J].汉学研究,1989,2:41—73
叶宝奎.明清官话音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叶德书.土家语研究[M].吉首:吉首大学湘楚文化研究所,1995
印有家.湖南省泸溪县兴隆场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余志鸿.语言接触与语言结构的变异[J].民族语文,2000,4:23—27
曾春蓉.湖南泸溪浦市话中的嘎裂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4—116
曾献飞.湘南官话语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甄尚灵.四川方言的鼻尾韵[J].方言,1983,4:241—243
张国雄,梅莉.明清时期两湖移民的地理特征[A].中国历史地理论丛[C],1991:4
张进军.溆浦龙潭方言的性质[J].求索,2007,2:199—200
张进军.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张琨.汉语方言中鼻音韵尾的消失[A].“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四本)[C].1983
张琨.论吴语方言[A].“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六本)[C].1985
张琨.汉语方言中的几种音韵现象[J].中国语文,1992,4:253—259
张光宇.汉语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阶段性[J].中国语文,2006,4:346—358
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
张双庆,万波.乐昌(长来)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音的考察[J].方言,1998,3:178—187
张双庆,万波.知章庄组声母在闽语及周边方言里的今读类型考察[A].载丁邦新,张双庆.闽语研究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C].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
张双庆,庄初升.一百多年来新界客家方言音系的演变[J].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3,12
张卫东.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3—78
张卫东.论近代汉语官话史下限[A].载耿振生《近代官话语音研究》[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204—219
张维佳.关中方言鼻尾韵的音变模式[J].语言研究,2001,4:52—61
张永家,侯自佳.关于“瓦乡人”的调查报告[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109—115
章婷,朱晓农.苏北连云港方言的三域声调系统——普通发声态与张声、嘎裂声[J].方言.2012,3:193—199
赵日新,李姣雷.湖南沅陵清水坪乡话同音字汇[J].方言,2014,2:155—169
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郑张尚芳.上古音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郑庆君.常德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1999
郑焱霞,鲍厚星.湘桂边界南山蕨枝坪乡话记略(稿)[A].第一届全国濒危方言学术研讨会.广州,2009
郑焱霞.湘桂边界南山乡话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香港朗文出版社,1987
钟江华.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话语音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钟奇.湘语的音韵特征[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周法高.《切韵》鱼虞之音读及其流变[A].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十三本)[C].1948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周赛红.中古知三、章组声母在湘方言中的演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94—97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划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4:257—272
周祖谟.宋代汴洛语音考(1942)[A].问学集(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6
周祖谟.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C].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
周祖庠.新著汉语语音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朱晓农.音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朱晓农.近音——附论普通话日母[J].方言,2001,1:2—9
朱晓农.浙江台州方言中的嘎裂声中折调[J].方言,2004,3:226—230
朱晓龙.发生态的语言学功能[J].语言研究,2009,3:1—19
朱晓农.全浊弛声论:兼论全浊清化(消弛)低送高不送[J].语言研究,2010,3:1—19
朱晓农.声调类型学大要[J].方言,2014,3:193—205
庄初升.粤北土话音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庄初升.中古全浊声母闽方言今读研究述评[J].语文研究,2004,3:56—60
庄初升.论赣语中知组三等读如端组的层次[J].方言,2007,1:15—22
庄初升.粤北土话,湘南土话和桂北平话中全浊唇音,舌音今读的特殊表现[A].东方语言学(第二辑)[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庄初升,张凌.贺州铺门方言的浊塞音声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05—110
庄初升.湘南桂北三种土话平话中古全浊声母今读送气与否的性质[J].方言,2010,4:301—309
庄初升.客家方言及其他东南方言的唇化软腭音声母[J].方言,2016,2:158—168
庄初升,林立芳.粤北土话中古全浊声母字今读的类型[J].语文研究,2000,2:48—58
庄初升,万波.闽中方言中古知组字今读的类型和性质[A].语言学论丛(第46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庄初升,万波.东南方言几个古知组二等字特殊今读的性质[A].语言研究集刊(第十七辑)[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
庄初升,邹晓玲.湘西乡话中古知组读如端组的类型和性质[J].中国语文,2013,5:434—439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香港朗文(远东)出版有限公司,1987/1989
邹晓玲,段亚广.湘西“六保话”的训读现象[A].第二届濒危方言学术研讨会.湖南吉首,2011
邹晓玲.湘西古丈县“死客话”的归属[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8—172
邹晓玲.湘西花垣县音系特点[J].铜仁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8—172
邹晓玲.湘西古丈县“六保话”的性质[J].文化遗产,2013,2:135—141
邹晓玲.湘西汉语方言的假声和嘎裂声[J].毕节学院学报,2014,5:83—89
邹晓玲.乡话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和层次[J].方言,2015,3:232—237
邹晓玲.凤凰县沱江方言声调的演变及原因[A].中国方言学报[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邹晓玲.凤凰县沱江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的类型与层次[A].边界方言语音与音系演变论集[C].上海:中西书局,2016
Bodman,Nicholas.Proto-Chinese and Sino-Tibetan:Data towards establishing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Contributions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ed.by Frans van Coetsem and Linda R.Waugh.Leiden:E.J.Brill.1980:34-199
Cao,Jianfen&Ian Maddieson.An exploration of phonation types in Wu dialects of Chinese.Journal of Phonetics.1992,20:77—92
Chao,Y.R.(赵元任)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tic systems.史语所集刊(四本四分),1934:370
Schuessler,Axel.R and L in Archaic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974,2:18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