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provided capital,technology,employment position and human capita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the rapid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also consumes a lot of energy and resources in China,causing a lot of pollution and seriously affecting our country ecosystem.In the face of sev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urgen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clear the need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and made a request for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oo.In new era,continuously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policies,strengthening th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reasonable assessing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and changing the origin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mode have become China's social consensus.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also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 cal environment,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world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but it is also clear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ears the pressure and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ter people's vision.While facing games and struggles in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with economic and politi cal interests,all countries trying their best to chang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have been on the road,and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and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foreign trade are the request for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How to judg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foreign trade and how to rationally change the mode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his book attempts to study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research framework,asking problems-analyzing problems-solving problems.The part of asking problems is to elaborate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to summarize the empiri cal view and theoreti cal basis of three kinds of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 to design study improvement plan for the problem.The details are: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that domestic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anging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have become a consensus,and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coexist,and explains study significance from two aspects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related literatures about the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rade development,summarizes the conclusions and views of relevant literatures,analyzes the empiri cal results and theoreti c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negative trade effects,positive trade effects and indefinite trade effects,and based on three types of trade effects designs study improvement plan.
The part of analyzing problems is to carry out theoreti cal and empiri cal research respectively about three types of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following the research path,theoreti cal analysis-statisti cal description-empiri cal test(or simulation analysis)-policy revelation,and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it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trade effects and tak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The details are: The third chapter,based on the negative trad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alyzes the trad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under the factor endowment theory,including theoreti cal analysis of the Ricardo model and H-O model with environmental elements included,descriptive statisti c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and empiri cal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rad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olluting-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sub-sectors.The fourth chapter,based on the positive trad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alyzes the trad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under technologi cal innovation influence,including derivation analysis about enhanc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romoting enterprises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 cal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status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by constructing theoreti cal models,descriptive statisti cal analysis of China's technologi cal innovation and expor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rends,and empiri cal tes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ologi cal innovation(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troduction)or exports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fifth chapter,based on the uncertain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alyzes the trad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factor flowing,including derivation analysis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tax changes on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and factor yield elasticitycoefficient,simulation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tax affecting total cost structure and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by the change of factor return,and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 cal analysis of China's carbon tax sensitive industries andcarbon tax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The sixth chapter,based on the three types of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constructs on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including 4 primary indicators sub-systems,15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35 third-level indicators,and then calculates and assesses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PCA.
The part of solving problems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changing consciousness,strategic planning and specific path.The seventh chapter summarizes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China should understand deeply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 and supply,design reasonably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and choosescientifi cally the specific path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is book attempts to conduct theoreti cal and empiri cal research,using the econometrics,comparative analysis,mathemati cal model derivation,numeri cal simulation,input-output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There are somepossible innovations.Firstly,this book conmbines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trade effects and comprehensive effects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ystemati cally studying thre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then integrating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ake measurement the analysis.Secondly,this book introduces the new perspective of factor flowing and deduces and analy zes trad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rough mathemati cal models,break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demonstrating the positiv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view of government-led income redistribution or techni cal innovation,from the static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factors to the dynamic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f actors.Thirdly this book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y subdivision industry inspection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different indicators,taking multidimensional comparative studies by comparative indicators and segmented industries with full consideration of China's complete industries and larg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nd carrying out special studies for high-carbon industry and other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李秀珍,女,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贸易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贸易与环境、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等。学术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SSCl一区、二区以及国内《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重点项目等十多项。
[1]阿不都斯力木·阿不力克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与对外贸易发展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生态经济》2012年第11期。
[2]白杨:《标准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6年。
[3]白福臣、张苇锟、廖泽芳:《进出口贸易与环境效率的异质性——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6期。
[4]鲍银胜:《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运用缺陷及其解决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
[5]曹彩虹、韩立岩:《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量对环境影响的度量及中美比较》,《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6期。
[6]蔡风景、李元:《基于图模型方法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EKC曲线检验及影响因素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16年第4期。
[7]蔡中华、王一帆、董广巍:《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专利与出口结构关系的研究——基于行业层面相似度指数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7期。
[8]曹婧甜:《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泄漏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曹霞、张路蓬:《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10]曹勇、蒋振宇、孙合林、熊素莹:《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政府支持的调节效应》,《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12期。
[11]陈红蕾:《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工业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10年。
[12]陈红梅:《国内外环境规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13]陈虹、李伟琳:《东亚FTA:环境、贸易模式与结算货币》,《国际金融》2015年第10期。
[14]陈虹、杨巧:《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的环境规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5]陈海波、朱华丽:《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2期。
[16]陈牧:《碳排放比较优势视角下环境和贸易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6期。
[17]陈强远、李晓萍、曹晖:《地区环境规制政策为何趋异?——来自省际贸易成本的新解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18]陈雯、赵萍、房晶晶、郑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贸易收益与竞争力分析——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国际商务研究》2017年第4期。
[19]陈晓峰:《长三角地区FDI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85—2009年数据的 EKC 检验》,《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4期。
[20]陈贻健:《论碳泄漏的法律规制及其协调》,《学海》2016年第6期。
[21]陈玉宇:《阵痛转型,孕育一片生机》,《解放军报》2014年11月6日第7版。
[22]程名望、王莉:《环境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3期。
[23]成喜玲、刘凇延:《环境规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基于三大自由贸易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11期。
[24]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10年。
[25]崔远淼、谢识予:《环境规制对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国际商务研究》2014年第6期。
[26]大卫·皮尔斯(David Pierce):《绿色经济的蓝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7]代丽华:《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28]代丽华:《贸易开放如何影响PM2.5——基于淮河两岸供暖政策差异的因果效应研究》,《管理评论》2017年第5期。
[29]代丽华、林发勤:《贸易开放对中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方法的检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30]代丽华、金哲松、林发勤:《贸易开放是否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7期。
[31]代玉簪、王春艳:《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思路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8期。
[32]邓柏盛、宋德勇:《我国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1995—2005》,《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4期。
[33]邓创、李雨林:《新常态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仍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基于分类进出口贸易的动态计量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第6期。
[34]邓小华、周婧:《“低碳”内涵的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研究》,《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35]丁焕峰、李佩仪:《中国区域污染影响因素:基于EKC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0期。
[36]董楠楠、钟昌标:《我国贸易与环境的问题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2期。
[37]董直庆、焦翠红:《环境规制能有效激励清洁技术创新吗?——源于非线性门槛面板模型的新解释》,《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38]董颖、石磊:《“波特假说”——生态创新与环境管制的关系研究述评》,《生态学报》2013年第34期。
[39]董琴:《加快转变辽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研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40]董琨、白彬:《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污染天堂效应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2期。
[41]邸玉娜:《欧盟对中国碳泄漏的测度与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资源科学》2016年第12期。
[42]邸玉娜:《中国碳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战略研究——基于欧盟碳泄漏的视角》,《软科学》2016年第11期。
[43]独孤昌慧:《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5年。
[44]范钰、张如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环境代价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45]范立祥:《关于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污染关系的文献述评》,《金融经济》2016年第4期。
[46]范爱军、刘云英:《外贸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际运用——以山东省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8期。
[47]封进:《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及其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9期。
[48]傅京燕:《国外有关环境与贸易问题研究的进展及其启示》,《财贸经济》2005年第8期。
[49]傅京燕:《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动态与述评》,《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0期。
[50]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管理世界》2010年第10期。
[51]傅京燕、张春军:《国际贸易、碳泄漏与制造业CO2排放》,《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3期。
[52]傅京燕、赵春梅:《环境规制会影响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吗?——基于中国面板数据和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经济学家》2014年第2期。
[53]傅秋叶:《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4]付瑞鹏:《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标准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55]傅帅雄、张可云、张文彬:《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区域布局的“污染天堂”效应》,《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56]龚轶、王铮、顾高翔:《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一个基于自主体的模拟》,《科研管理》2015年第8期。
[57]龚秀国:《中国式“荷兰病”影响中国财政收支格局的实证分析》,《财经科学》2010年第8期。
[58]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0期。
[59]高秋杰、田明华、吴红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进展与述评》,《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年第1期。
[60]高静、刘国光:《要素禀赋、环境规制与污染品产业内贸易模式的转变——基于54个国家352对南北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10期。
[61]高雪、李惠民、齐晔:《中美贸易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碳泄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5期。
[62]高兴民、孙涛:《简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世界经济》1996年第10期。
[63]高煜、刘志彪:《我国外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FDI升级的困境与突破》,《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64]耿利敏:《碳关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65]顾阿伦、周玲玲:《转移排放与碳泄漏概念辨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2期。
[66]顾露露、岑怡、郭三、张凯歌:《股权结构、价值链属性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信息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15年第10期。
[67]顾唯玉:《我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的表现与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索》,《生产力研究》2016年第6期。
[68]谷志红、牛东晓、王会青:《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9期。
[69]郭际、张扎根:《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基于2003—2012年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3期。
[70]郭周明:《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当代财经》2013年第5期。
[71]郭志远:《非对称性区域生态补偿的多目标设计模型——基于EKC非对称性的分析》,《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2期。
[72]郭熙保、陈志刚:《论后危机时期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基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经济学家》2013年第5期。
[73]郭浩淼:《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路径研究——基于要素禀赋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3年。
[74]韩晶、陈超凡、冯科:《环境规制促进产业升级了吗?——基于产业技术复杂度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75]韩剑、严兵:《中国企业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融资约束的解释》,《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4期。
[76]郝海波:《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关于波特假说的新思考》,《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77]侯本乾:《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16年第13期。
[78]侯学娟、江激宇:《对外贸易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79]侯为民、胡乐明:《新开放策论:西方金融经济危机与中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8期。
[80]何知:《环境规制对我国各地区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4年。
[81]何少琛:《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现状、改革方法及前景》,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6年。
[82]何小钢:《能源约束、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增长——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83]贺文华:《FDI的“污染天堂假说”检验:基于中国东部和中部的证据》,《当代财经》2010年第6期。
[84]贺亚琴、冯中朝:《中国出口结构优化——基于碳排放的视角》,《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第1期。
[85]洪丽明、吕小锋:《贸易自由化、南北异质性与战略性环境政策》,《世界经济》2017年第7期。
[86]洪丽明、黄伟、郑宵鹏:《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战略性环境政策理论研究脉络——基于模型构建视角的文献综述》,《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4期。
[87]胡宗义、唐李伟、苏静:《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空间动态效应与EKC再检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88]胡妍斌、陈晓红:《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状况的影响》,《财经科学》2003年第1期。
[89]胡涛、吴玉萍、沈晓悦、毛显强、李丽平、俞海、国冬梅:《我国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2期。
[90]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91]黄小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型的综合评价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92]黄德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
[93]黄蕙萍、王毅成:《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94]黄佳琦:《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环境问题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8—2014年分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外经贸》2017年第3期。
[95]黄德春、刘志彪:《环境规制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波特假设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
[96]黄晓亮:《全球价值链、经济深度调整与我国外贸增速变化的应对》,《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18期。
[97]霍强、罗卫:《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第3期。
[98]霍伟东、陈若愚、林帆:《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外贸之供给侧改革》,《国际贸易》2018年第3期。
[99]贾军、张伟:《绿色技术创新中路径依赖及环境规制影响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5期。
[100]贾军:《贸易开放、环境创新与中国经济绿色增长》,《软科学》2016年第2期。
[101]简新华、张皓:《论中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8期。
[102]蒋雅真、毛显强、宋鹏、刘峥延:《货物进口贸易对中国的资源环境效应研究》,《生态经济》2015年第10期。
[103]蒋清华:《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4年。
[104]蒋为:《环境规制是否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15年第2期。
[105]蒋伏心、王竹君、白俊红:《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基于江苏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7期。
[106]焦芳:《低碳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07]阚大学、吕连菊:《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108]康志勇、张宁、汤学良、刘馨:《“减碳”政策制约了中国企业出口吗》,《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9期。
[109]孔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4期。
[110]兰天、陈昊:《基于聚类污染的“环境—贸易”库兹涅茨理论及验证:来自21个代表性国家的证据》,《金融经济》2013年第10期。
[111]李勃昕、韩先锋、宋文飞:《环境规制影响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的创新效率吗?》,《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5期。
[112]李丹、杨建君:《国内绿色技术创新文献特色及前沿探究》,《科研管理》2015年第6期。
[113]李钢:《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国际贸易》2018年第4期。
[114]李钢、白明、李俊、崔卫杰:《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之抉择》,《国际贸易》2010年第1期。
[115]李国祥、张伟:《环境规制条件下绿色技术创新的国际资本和贸易渠道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12期。
[116]李国志、李宗植:《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 EKC 检验——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一项比较》,《产经评论》2011年第6期。
[117]李汉君:《后WTO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9年。
[118]李宏兵、赵春明:《环境规制影响了我国中间品出口吗——来自中美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第6期。
[119]李怀政:《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扩张——基于我国28个工业大类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12期。
[120]李怀政:《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4期。
[121]李怀政:《中国环境规制的出口效应及其行业差异》,《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5期。
[122]李季、王宇:《边境碳调节对中国EITE产业竞争力和碳泄漏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12期。
[123]李计广、张汉林、桑百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
[124]李健、刘雪琴、金柏松、张莉、李俊、肖新艳、章海源:《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2012年第6期。
[125]李静、沈伟:《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126]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经济研究》2011年第11期。
[127]李玲:《环境规制程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经济论坛》2017年第4期。
[128]李玲、陶锋:《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5期。
[129]李玲玲、张耀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测评》,《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4期。
[130]李慢:《低碳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时代金融》2015年第21期。
[131]李梦洁、杜威剑:《环境规制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制度环境与出口持续期的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年第3期。
[132]李苗苗、肖洪钧、赵爽:《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的省市面板数据》,《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第2期。
[133]李胜兰、初善冰、申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世界经济》2014年第4期。
[134]李通:《碳交易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2年。
[135]李婉红:《排污费制度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计量检验——以29个省域制造业为例》,《科研管理》2015年第6期。
[136]李平、慕绣如:《波特假说的滞后性和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基于系统GMM及门槛效果的检验》,《产业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137]李倩:《上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于1981—2007年六类污染指标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情况》2009年第3期。
[138]李琼:《我国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39]李胜兰、初善冰、申晨:《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世界经济》2014年第4期。
[140]李伟舵:《国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OECD国家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第3期。
[141]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强度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贸易比较优势》,《世界经济》2012年第4期。
[142]李秀珍、林基:《基于要素流动的环境规制贸易效应与政策研究——TPP 〈环境合作协议〉 的启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143]李秀珍、林基:《环境规制贸易效应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
[144]李秀珍、唐海燕:《环境规制新要求下中国工业部门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来自外商投资和贸易开放的经验证据》,《世界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145]李秀珍、唐海燕、郑国姣:《环境规制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出口竞争力影响——要素产出弹性系数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7期。
[146]李秀珍、徐芳娜:《技术创新与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价值链视角下出口结构优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147]李阳、党兴华、韩先锋、宋文飞:《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长短期影响的异质性效应——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两阶段分析》,《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6期。
[148]李玉婷:《气候政策的绿色悖论文献述评》,《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8期。
[149]李玉楠、李廷:《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出口贸易的动态关系——基于我国污染密集产业的动态面板数据》,《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第1期。
[150]李祝平、欧阳强:《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研究》,《求索》2014年第2期。
[151]廖涵、谢靖:《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基于出口增加值的视角》,《亚太经济》2017年第4期。
[152]林伯强、李爱军:《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经济研究》2012年第11期。
[153]林伯强、刘泓汛:《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提高能源环境效率——以中国工业行业为例》,《经济研究》2015年第9期。
[154]林桂军、何武:《全球价值链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特征》,《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6期。
[155]林桂军、何武:《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及升级趋势》,《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4期。
[156]林季红、刘莹:《内生的环境规制:“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的再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期。
[157]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6年第3期。
[158]林毅夫、蔡昉、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159]刘昌年、马志强、张银银:《全球价值链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文献分析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4期。
[160]刘国晖、张如庆:《论困境倒逼下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学家》2014年第2期。
[161]陆建明:《环境技术改善的不利环境效应:另一种“绿色悖论”》,《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1期。
[162]陆建明、王文治:《要素禀赋、污染转移与中国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对污染天堂与要素禀赋假说的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12期。
[163]刘家悦、谢靖:《环境规制与制造业出口质量升级——基于要素投入结构异质性的视角》,《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第2期。
[164]刘林青、谭畅:《国际贸易中出口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国家空间的社会网络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第6期。[165]卢荣忠:《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7期。
[166]刘萍萍:《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基于世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1期。
[167]卢宁、李国平:《基于EKC框架的社会资本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1995—2007年面板数据》,《统计研究》2009年第5期。
[168]陆旸:《环境规制影响了污染密集型商品的贸易比较优势吗?》,《经济研究》2009年第4期。
[169]路正南、冯阳:《技术进步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17期。
[170]刘婧:《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171]刘力:《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及相关研究综述》,《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第1期。
[172]刘慧君、洪泳:《新常态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思考及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5年第2期。
[173]刘伟、薛景:《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来自中国省际工业行业的经验证据》,《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10期。
[174]刘伟:《考虑环境因素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分析——基于2000—2007年和2008—2014年两个时段的比较》,《科研管理》2016年第11期。
[175]刘晓峰:《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环境保护问题研究——基于ISO环境管理标准和发达国家经验视角》,《国际贸易》2014年第6期。
[176]刘祥霞、王锐、陈学中:《中国外贸生态环境分析与绿色贸易转型研究——基于隐含碳的实证研究》,《资源科学》2015年第2期。
[177]刘亚飞、孙永平:《碳泄漏:理论与政策综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
[178]刘燕:《德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分析与借鉴》,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大学,2012年。
[179]罗丽英、齐月:《技术创新效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16年第4期。
[180]娄昌龙、冉茂盛:《融资约束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工程》2016年第12期。
[181]娄昌龙:《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劳动就业》,博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16年。
[182]马晶梅、王新影、贾红宇:《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研究》,《资源科学》2016年第3期。
[183]马晶梅、王新影:《基于MRIO模型的中美贸易内涵碳转移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第9期。
[184]马翠萍、史丹:《开放经济下单边碳减排措施加剧全球碳排放吗——对碳泄漏问题的一个综述》,《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第5期。
[185]马健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外经贸》2014年第5期。
[186]马涛:《中国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生态经济》2015年第7期。
[187]闵云:《试析边境碳调节的合法性、有效性与公平性》,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6年。
[188]慕绣如:《发展中国家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189]莫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多边及区域协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期。
[190]倪薇芬:《浅析环境管制对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1994年第4期。
[191]潘安:《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3期。
[192]潘安、魏龙:《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经济评论》2016年第4期。
[193]潘文卿:《碳税对中国产业与地区竞争力的影响:基于CO2排放责任的视角》,《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194]潘晓滨、史学瀛:《碳排放交易中配额无偿分配的制度构建》,《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195]潘昱霖:《“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的机遇》,《现代商业》2016年第11期。
[196]彭海珍:《关于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影响的分析》,《财贸研究》2006年第4期。
[197]裴长洪、彭磊、郑文:《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与理论分析——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种总结》,《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98]裴长洪:《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新特点、新态势》,《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
[199]卜茂亮、李双、张三峰:《环境规制与出口:来自三维面板数据的证据》,《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第9期。
[200]蒲艳萍、王玲:《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7期。
[201]蒲晓晔、赵守国:《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分析》,《经济问题》2010年第4期。
[202]祁春凌、徐丽:《我国对外贸易新常态的表现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经济纵横》2015年第8期。
[203]齐绍洲、徐佳:《环境规制与制造业低碳国际竞争力——基于二十国集团“波特假说”的再检验》,《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204]乔真真:《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05]钱丽、肖仁桥、陈忠卫:《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第1期。
[206]秦鹏:《环境保护下的贸易限制——国际贸易中PPMs标准的法律问题探析》,《国际贸易》2005年第6期。
[207]邱磊:《基于经济效率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08]任优生、任保全:《环境规制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了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分位数回归》,《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1期。
[209]任力、黄崇杰:《国内外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世界经济》2015年第5期。
[210]任建兰、尹海伟、王立红、孔繁花:《环境管制措施对区域环境与贸易的约束效应》,《人文地理》2003年第2期。
[211]任胜钢、胡兴、袁宝龙:《中国制造业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阶段性差异与行业异质性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12期。
[212]尚宇红、罗浩:《中国出口结构对其世界市场份额的影响:2001—2012——基于CMSA模型的实证分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213]佘群芝:《“污染天堂”假说与现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14]邵帅:《环境规制如何影响货物贸易的出口商品结构》,《南方经济》2017年第10期。
[215]沈荣珊、任荣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
[216]沈能、刘凤朝:《高强度的环境规制真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中国软科学》2012年第4期。
[217]石华平、易敏利:《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04—2015年中国企业出口的省际面板数据》,《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18]史智宇:《出口相似度与贸易竞争: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财贸经济》2003年第9期。
[219]史智宇:《东亚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的实证研究——对发展我国与东亚产业内贸易的政策思考》,《财经研究》2003年第9期。
[220]宋马林、王舒鸿:《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221]苏梽芳、廖迎、李颖:《是什么导致了“污染天堂”:贸易还是FDI? ——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
[222]苏为华、张崇辉:《关于异质性假说的中国EKC再检验》,《统计研究》2011年第12期。
[223]孙永平、王磊、王成:《碳排放权交易、行业竞争力与配额分配》,《环境经济研究》2016年第1期。
[224]孙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研究》,《价格月刊》2017年第3期。
[225]孙濛:《中国环境规制的出口贸易三元边际效应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226]孙纲、黄志斌:《环境经济政策对贸易的影响分析》,《生态经济》2009年第4期。
[227]谭秀杰、齐绍洲:《气候政策是否影响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京都承诺期碳泄漏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8期。
[228]唐钊:《碳排放规制竞争衡平研究》,《学术交流》2016年第5期。
[229]唐海涛:《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嬗变及我国对策:多边视角》,《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30]唐海燕、毕玉江、贾德奎:《后危机时代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31]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232]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2期。
[233]唐海燕:《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234]唐剑、周雪莲:《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综合效应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4期。
[235]唐杰英:《环境规则、外资参与程度和贸易竞争力——来自中国工业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
[236]汤澜:《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4年。
[237]唐钊:《碳排放规制竞争衡平研究》,《学术交流》2016年第5期。
[238]汤维祺、吴力波、钱浩祺:《从“污染天堂”到绿色增长——区域间高耗能产业转移的调控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239]汤二子、孙振:《制造业企业污染排放与产出关系实证研究——企业层面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财经科学》2012年第8期。
[240]唐小我、慕银平、马永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条件下成本函数的进一步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4期。
[241]陶长琪、周璇:《环境规制与技术溢出耦联下的省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科研管理》2016年第9期。
[242]陶长琪、琚泽霞:《金融发展视角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两阶段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年第1期。
[243]陶长琪、琚泽霞:《金融发展、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期。
[244]田立新、姚洪兴、黄苏海:《经济增长条件下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方案的改进》,《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245]田野、程婷:《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统计与决策》2017年第3期。
[246]童伟伟:《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247]童霞、高申荣、范聪慧:《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出口结构调整的统计分析》,《统计与决策》2015年第24期。
[248]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
[249]王传宝、刘林奇:《我国环境管制出口效应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6期。
[250]王动、王国印:《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波特假说的区域比较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11年第1期。
[251]王放:《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出口企业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5期。
[252]王锋正、姜涛:《环境规制对资源型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第8期。
[253]王锋正、郭晓川:《环境规制强度对资源型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期。
[254]王海龙、连晓宇、林德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区域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年第6期。
[255]王佳菲:《提高劳动者报酬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其现实启示》,《经济学家》2010年第7期。
[256]王杰、刘斌:《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3期。
[257]王美昌、徐康宁:《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1期。
[258]王书斌、徐盈之:《环境规制与雾霾脱钩效应——基于企业投资偏好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4期。
[259]汪素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1期。
[260]汪素芹:《中国区域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15个主要省(市)的数据与比较》,《财贸经济》2013年第12期。
[261]汪素芹、孙佳佳、耿欣娟:《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262]汪素芹、周健:《技术创新对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财贸研究》2012年第6期。
[263]王宇华:《基于AHP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国际商务研究》2010年第4期。
[264]王文普:《污染溢出与区域环境技术创新》,《科研管理》2015年第9期。
[265]王跃生、焦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266]王勇、俞海、张永亮、杨超、张燕:《中国环境质量拐点:基于EKC的实证判断》,《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10期。
[267]王威:《中美贸易不平衡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第1期。
[268]王宇华:《基于AHP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实证研究——以浙江为例》,《国际商务研究》2010年第4期。
[269]魏彩慧、张开旺:《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270]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8期。
[271]魏浩、何晓琳、赵春明:《制度水平、制度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来自全球31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验》,《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5期。
[272]魏浩、李翀:《超比较优势与中国梯形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1期。
[273]魏龙、潘安:《出口贸易和FDI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1期。
[274]卫兴华:《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究竟该转什么》,《北京日报》2010年8月23日。
[275]邬彩霞:《碳减排目标下边境调整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学刊》2016年第3期。
[276]吴飞飞、邱斌:《金融成长、外商投资与出口结构优化——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15年第5期。
[277]吴力波、于畅:《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环境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环境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278]吴泰伟:《以质量提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湖南日报》2017年11月14日第10版。
[279]吴玮:《提升开放型经济转变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中国工业报》2013年1月7日。
[280]肖红、郭丽娟:《中国环境保护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12期。
[281]谢锐、赵果梅:《GMRIO模型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
[282]邢斐、何欢浪:《贸易自由化、纵向关联市场与战略性环境政策——环境税对发展绿色贸易的意义》,《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283]邢丽:《碳税国际协调的理论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44期。
[284]徐圆:《从中国进口高污染品是否改善了发达国家的国内环境?——基于细分行业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财经论丛》2014年第9期。
[285]徐浩、温军、冯涛:《制度环境、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286]徐春祥、郭宗旗、韩召龙:《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规模与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亚太经济》2015年第2期。
[287]徐元:《打造外贸发展战略升级版——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从“科技兴贸”向“创新强贸”转变的思考》,《国际贸易》2013年第12期。
[288]许统生、梁肖:《中国加总贸易成本的测算及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影响》,《财贸经济》2016年第3期。
[289]许源、顾海英、钟根元:《环境规制对中国碳密集型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碳排放视角的污染避难所效应检验》,《生态经济》2014年第9期。
[290]许卫华、王锋正:《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能力——基于资源型企业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2015年第9期。
[291]许启琪:《环境规制下绿色技术创新数理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5年。
[292]许士春:《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波特假说”的质疑》,《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5期。
[293]许士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
[294]许士春:《贸易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295]夏海霞、何沅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如何提升广东外贸竞争力》,《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296]夏李莹:《我国进出口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2009年。
[297]夏勇、钟茂初:《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脱钩理论及EKC假说的关系——兼论中国地级城市的脱钩划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10期。
[298]肖雁飞、万子捷、刘红光:《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碳排放转移”及“碳泄漏”实证研究——基于2002年、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财经研究》2014年第2期。
[299]肖鹏、胡许萍、刘金培、李林:《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海尔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经济经纬》2015年第1期。
[300]项义军、吕文:《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商业经济》2013年第22期。
[301]谢靖、廖涵:《技术创新视角下环境规制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8期。
[302]熊珍琴、吴迪、肖新成:《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宜春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303]闫云凤、赵忠秀:《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1期。
[304]杨丹萍:《我国出口贸易环境成本内在化效应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11年第6期。
[305]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4期。
[306]杨恺钧、唐玲玲、陆云磊:《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7年第7期。
[307]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财贸经济》2008年第2期。
[308]杨涛:《环境规制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当代财经》2003年第10期。
[309]杨万平、袁晓玲:《对外贸易、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时间序列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82—2006》,《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2期。
[310]杨振兵、马霞、蒲红霞:《环境规制、市场竞争与贸易比较优势——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3期。
[311]杨绪彪、朱丽萍:《基于市场的解决全球航空碳减排的措施方案:困境与前景》,《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
[312]杨东、柴慧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12期。
[313]杨玉华、魏莹莹:《我国“价格竞争型”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困境与对策分析》,《价格月刊》2015年第7期。
[314]杨迎春:《能源消费与对外贸易发展关系研究综述》,《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6期。
[315]杨子晖、田磊:《“污染天堂”假说与影响因素的中国省际研究》,《世界经济》2017年第5期。
[316]严宝玉:《对外贸易发展金融支持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317]易先忠、欧阳峣:《大国如何出口:国际经验与中国贸易模式回归》,《财贸经济》2018年第3期。
[318]易信、刘凤良:《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多部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015年第10期。
[319]殷琪、张金玲:《“污染天堂”假说研究综述》,《当代经济》2015年第12期。
[320]尹似雪:《污染产品贸易会诱使环境规制“向底线赛跑”?》,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5年。
[321]尹显萍:《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以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为例》,《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322]尹显萍、李茹君:《我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2期。
[323]尹栾玉、王静媛:《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324]印萍:《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325]尤济红、王鹏:《环境规制能否促进 R&D 偏向于绿色技术研发?——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6年第3期。
[326]余道先、刘海云:《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专利授权量的实证》,《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3期。
[327]余伟、陈强、陈华:《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经营绩效——基于37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17年第2期。
[328]余伟、陈强、陈华:《不同环境政策工具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2004—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16年第1期。
[329]余伟、陈强:《“波特假说”20年——环境规制与创新、竞争力研究述评》,《科研管理》2015年第5期。
[330]余子鹏、王今朝:《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15年第7期。
[331]余东华、张明志:《“异质性难题”化解与碳排放EKC再检验——基于门限回归的国别分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7期。
[332]俞海山:《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贸易效应分析——兼论近年我国出口关税调整政策》,《财贸经济》2009年第1期。
[333]俞海山:《国际贸易外部效应的表现、特点及消减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2期。
[334]袁永友、刘建明:《创建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1期。
[335]袁建国、程晨、后青松:《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15年第10期。
[336]原毅军、谢荣辉:《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8期。
[337]原毅军、谢荣辉:《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9期。
[338]原毅军、谢荣辉:《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对“强波特假说”的再检验》,《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7期。
[339]占佳、李秀香:《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影响》,《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340]占华:《贸易开放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341]臧传琴、张菡:《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效应的空间差异——基于2000—2013年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342]臧传琴、王静:《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基于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的数据》,《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343]张成、郭炳南、于同申:《FDI国别属性、门槛特征和技术效率外溢》,《科研管理》2016年第9期。
[344]张成、郭炳南、于同申:《污染异质性、最优环境规制强度与生产技术进步》,《科研管理》2015年第3期。
[345]张成、于同申:《环境规制会影响产业集中度吗?——一个经验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3期。
[346]张成、陆旸、郭路、于同申:《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347]张成、于同申、郭路:《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的生产率吗——基于DEA与协整分析的实证检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348]张弛、任剑婷:《基于环境规制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选择》,《生态经济》2005年第10期。
[349]张根能、张路雁、秦文杰:《出口贸易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SO2为例》,《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9期。
[350]张海玲:《环境管制下中国出口贸易的CO2排放效应研究》,《东岳论丛》2015年第4期。
[351]张华、魏晓平:《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9期。
[352]张洪胜:《贸易自由化、融资约束与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7年。
[353]张建中、梁珊:《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措施》,《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354]张景华:《碳税的产业竞争力效应分析》,《财经科学》2011年第6期。
[355]张明志:《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测算——兼论EKC在制造业的存在性》,《软科学》2015年第9期。
[356]张明喜:《我国开征碳税的CGE模拟与碳税法条文设计》,《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357]张平、张鹏鹏、蔡国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4期。
[358]张倩:《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359]张倩:《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政策差异化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5年第7期。
[360]张文彬、张理芃、张可云:《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省际竞争形态及其演变——基于两区制空间Durbin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管理世界》2010年第12期。
[361]张燕平:《中国出口结构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第11期。
[362]张扎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63]张会清:《人民币升值、商品异质性与出口结构调整》,《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2期。
[364]张琴、张志辉:《国际贸易与环境——相关假说的评述》,《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9期。
[365]张彩兰:《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9期。
[366]张三峰、曹杰、杨德才:《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有好处吗?——来自企业层面数据的证据》,《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367]张文城、彭水军:《不对称减排、国际贸易与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碳泄漏的研究动态及展望》,《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7期。
[368]张文城、彭水军、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8期。
[369]张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370]张锡、周新苗:《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与环境污染的EKC曲线分析》,《生态经济》2016年第3期。
[371]张晓堂、张乾宇、宁修齐:《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对中国碳密集型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西部论坛》2016年第5期。
[372]张晓莹:《国际生产分割视角下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研究》,《经济与管理评论》2017年第2期。
[373]张晓莹:《环境规制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4年。
[374]张衔、赵诗琴:《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联研究》,《经济问题》2011年第12期。
[375]张彦博、潘培尧、鲁伟、梁婷婷:《中国工业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效应》,《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9期。
[376]张远:《试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77]张云、唐海燕:《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碳排放峰值承诺的贸易开放政策——中国贸易开放环境效应与碳泄漏存在性实证检验》,《财贸经济》2015年第7期。
[378]赵霄伟:《环境规制、环境规制竞争与地区工业经济增长——基于空间Durbin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7期。
[379]赵细康:《环境保护与国际竞争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4期。
[380]赵伟、何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地区差异的收敛性分析》,《财贸经济》2006年第9期。
[381]赵艳伟:《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活力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382]赵忠秀、王苒、闫云凤:《贸易隐含碳与污染天堂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因的再解释》,《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7期。
[383]赵玉焕:《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第5期。
[384]张悦:《环境约束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385]张彰:《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转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大学,2017年。
[386]张昭利、任荣明、朱晓明:《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检验》,《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5期。
[387]郑铁桥、张建中:《我国出口贸易:新常态转换、宏观影响因素及发展新思路》,《对外经贸》2015年第11期。
[388]郑伟腾、赵涤非:《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及其路径实证分析》,《亚太经济》2009年第6期。
[389]郑晓凡:《基于政府补贴与环境规制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商》2016年第10期。
[390]郑晓博、苗韧、雷家骕:《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对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11期。
[391]郑奕君:《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评价与预测》,硕士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7年。
[392]郑展鹏:《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出口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7期。
[393]钟山:《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型》,《国际经济合作》2010年第6期。
[394]钟山:《关于当前对外贸易形势及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思考》,《中国对外贸易》2010年第5期。
[395]钟山:《认清当前形势,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经贸》2010年第5期。
[396]钟凯扬:《对外贸易、FDI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基于PVAR模型的研究》,《生态经济》2016年第12期。
[397]邹庆:《基于面板门限回归的中国碳排放EKC研究》,《中国经济问题》2015年第4期。
[398]邹庆、陈迅、吕俊娜:《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EKC假说的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9期。
[399]朱珍:《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400]朱红根、卞琦娟、王玉霞:《中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5期。
[401]朱平芳、徐大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402]朱平芳、李磊:《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403]朱启荣:《我国出口贸易与工业污染、环境规制关系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404]祝树金、尹似雪:《污染产品贸易会诱使环境规制“向底线赛跑”? ——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405]周辰、石毅:《中美达成气候协议,外媒称此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双边气候公告》,《澎湃新闻》2014年11月12日。
[406]周屹、郑兰平:《欧盟国家“碳泄漏”的讨论与争议》,《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23期。
[407]周慧、盛济川:《EU-ETS是否导致欧盟碳密集型行业发生碳泄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期。
[408]周晶淼、武春友、肖贵蓉:《绿色增长视角下环境规制强度对导向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0期。
[409]周晓利:《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410]周默涵:《企业异质性、贸易自由化与环境污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411]周茂荣、周念利:《中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基于1985—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412]Ambec S.,Barla P.,C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be Good for Business?An Assessment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Energy Studies Review,2005,14(2): 601-610.
[413]Ambec S.,Barla P.,A Theoreti cal Foundation of the Porter Hypothesis,Economics Letters,2001,75(3): 355-360.
[414]Antweiler W.,Copeland B R,Taylor M S.,Is Free Trade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Nber Working Papers,2001,91(4): 877908.
[415]Balassa B.,Trade Liberalisation and“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Manchester School,1965,33(2): 99-123.
[416]Barrett S.,Strategic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4,54(3): 435-445.
[417]Beers C.V.,Van Den Bergh,An Empiri cal Multi-Country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Foreign Trade Flows,Kyklos,1997,50(1): 29-46.
[418]Brunnermeier S.B.,Cohen M.A.,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Management,2003,45(2): 278-293.
[419]Busse M.,Trad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New Empiri cal Evidence,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4,30(2): 87-91.
[420]Cave L.A.,Blomquist G.C.,Environmental Policy in the Euro pean Union:Fost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llution havens?,Ecologi cal Economics,2008,65(2): 253-261.
[421]Carraro C.,Sinis calco D.,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1992,2(2): 183-200.
[422]Creedy J.,Sleeman C.,Carbon Taxation,Prices and Welfare in New Zealand,Ecologi cal Economics,2006,57(3): 333-345.
[423]Cheng F.L.,Lin S.J.,Lewis C.,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Combining Carbon Taxation and Emission Trading on Different Industry Sectors,Energy Policy,2008,36(2): 722-729.
[424]Cole M.A.,Elliott R.J.R.,Do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nfluence Trade Patterns?Testing Old and New Trade Theories,World Economy,2003,26(8): 1163-1186.
[425]Cole M.A.,Elliott R.J.R.,Determining the Trade-environment Composition Effect: the Role of Capital,Labor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Management,2003,46(3): 363-383.
[426]Cole M.A.,Elliott R.J.R.,Okubo T.,Trad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Industrial Mobility: An Industry-level Study of Japan,Ecologi cal Economics,2010,69(10): 1995-2002.
[427]Cole M.A.,Elliott R.,Shimamoto K.,Why the Grass is not always Greener: the Compet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Factor Intensities on US Specialization,Ecologi cal Economics,2005,54(1): 95-109.
[428]Chua S.,Does Tighter Environmental Policy Lead to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Less Polluting Goods?,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3,55(1): 25-35.
[429]Corden W.M.,Neary J.P.,Booming Sector and De-Industrialisa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Economic Journal,1982,92(368): 825-848.
[430]Copeland B.R.,Taylor M.S.,Trade and Transboundary Pollu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85(4): 716-737.
[431]Copeland B.R.,Taylor M.S.,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3): 755-787.
[432]Copeland B.R.,Taylor M.S.,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Management,2013,6(3): 339-365.
[433]Domazlicky B.R.,Weber W.L.,Do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ad to Slowe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Chemi cal Industry?,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2004,28(3): 301-324.
[434]Ederington J.,Minier J.,Is Environmental Policy a Secondary Trade Barrier? An Empiri cal Analysi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36(1): 137-154.
[435]Esty D.C.,Dua A.,Sustaining the Asia Pacific Miracl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1997,3(1): 150-152.
[436]Feenstra R.C.,Hanson G.H.,Foreign Investment,Outsourcing and Relative Wage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5.
[437]Frankel J.A.,The Environment and Globalization,Nber Working Papers,2003,55(2): 161-210.
[438]Glick R.,Rose A.K.,Contagion and trade: Why Are Currency Crises Region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 Finance,1999,18(4): 603-617.
[439]Greaker M.,Strategic Environmental Policy,Eco-dumping or a Green Strate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Management,2003,45(3): 692-707.
[440]Grossman G.,Rossihansberg E.,The Rise of Offshoring:It Is Not Wine for Cloth Any More,Proceedings,2006,2006: 59-102.
[441]Grossman G.M.,Krueger 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1,8(2): 223-250.
[442]Hummels D.,Klenow P.J.,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3): 704-723.
[443]Harris M.N.,LászlÓ K.,Modelling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Bilateral Trade Flows: OECD 1990-1996,World Economy,2010,25(3): 387-405.
[444]Jaffe A.B.,Palmer K.,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A Panel Data Study,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1997,79(4): 610-619.
[445]Jaffe A.B.,Peterson S.R.,Portney P R,et al.,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Manufacturing: 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5,33(1): 132-163.
[446]Joseph E.Aldy,William A.,Pizer,Keigo Akimoto,Comparing Emissions Mitigation Efforts across Countries,Climate Policy,2015: 1-15.
[447]Karp L.,Sacheti S.,Zhao J.,Common Ground between FreeTraders and Environmentalist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1,42(3): 617-648.
[448]Lall S.,The Technologi 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 ping Country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98,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0,28(3): 337-369.
[449]Lall S.,Albaladejo M.,China'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A Threat to East AsianManufactured Exports?,World Development,2004,32(9): 1441-1466.
[450]Lanoie P.,Patry M.,Lajeunesse 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Test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30(2): 121-128.
[451]Larson B.A.,Nicolaides E.,Zu'Bi B.A.,et al.,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Exports:Case Study Results from Cyprus,Jordan,Morocco,Syria,Tunisia,and Turkey,World Development,2002,30(6): 1057-1072.
[452]Lanoie P.,Patry M.,Lajeunesse R.,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Test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30(2): 121-128.
[453]Leiter A.M.,Parolini A.,Winner H.,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European Industry Data,Ecologi cal Economics,2011,70(4): 759-770.
[454]Long N.V.,Siebert H.,Institutional Competition Versus ExAnte Harmonization: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 Policy,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 cal Economics,1991,(147):296-311.
[455]Linder S.B.,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Journal of Politi cal Economy,1962(1): 171-172.
[456]Melitz M.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Nber Working Papers,2003,71(6): 1695-1725.
[457]Mulatu A.,Florax R.J.G.M.,Withagen C.,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Empiri cal Results for Germany,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S,1977—1992,Contributions in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2004,3(2): 1276-1276.
[458]Markusen J.R.,Morey E.R.,Olewiler N.D.,Environmental Policy whenMarket Structure and Plant Locations Are Endogenou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Management,1993,24(1):69-86.
[459]Palmer K.,Oates W.E.,Portney P.R.,Tightening Environmental Standards:The Benefit-Cost or the No-Cost Paradigm?,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 119-132.
[460]Simpson R.D.,Iii R.L.B.,Taxing Variable Cost: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s Industrial Polic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Management,2004,30(3): 282-300.
[461]Sartzetakis E.S.,Constantatos C.,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1995,8(1): 61-72.
[462]Panayotou T.,Demystify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urning a Black Box into a Policy Tool,Environment&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2(4): 465-484.
[463]Palmer K.W.,Oates,P Portney,Tightening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e Benefit-Cost or the No-Cost Paradigm,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 119-132.
[464]Porter M.E.,Claas V.D.L.,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 97-118.
[465]Siebert H.,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Gains from Trade,KYKLOS,1976,30: 657-673.
[466]Siebert H.,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Gains from Trade,Kyklos,1977,30(4): 657-673.
[467]Tobey J.A.,The Effects of Domestic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n Patterns of World Trade: an Empiri cal Test,Kyklos,1990,43(2): 191-209.
[468]Thille J.R.,Common Ground between Free Traders and Environmentalist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1,42(3): 617 628.
[469]Valluru S.R.K.,Peterson E.W.F.,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World Grain Trade,Agribusiness,1997,13(3):261-272.
[470]Wearing S.,Buchmann A.,Jobberns C.,Market Access,Competitiveness,and Harmon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4,21(2): 265-336.
相关推荐
-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成本:基于能...
作者:张友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成本:基于能耗...
-
2
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
作者:陈春
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影响
-
3
欧盟对外贸易法与中欧贸易
作者:蒋小红
欧盟对外贸易法与中欧贸易
-
4
对外贸易、跨国外包与能源环境
作者:吕延方
对外贸易、跨国外包与能源环境
-
5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2015
作者:宋泓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2015
-
6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2019-2020
作者:倪月菊 马盈盈 王...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2019-2020
-
7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2018—2019
作者:苏庆义
中国对外贸易报告:2018—2019
-
8
晚清民国时期杭州对外贸易研究:...
作者:马丁
晚清民国时期杭州对外贸易研究: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