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著作
[美]奥弗洛赫蒂编:《尼采与古典传统》,田立年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凯斯·安塞尔-皮尔逊:《尼采反卢梭:尼采的道德—政治思想研究》,宗成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德]恩斯特·贝勒尔:《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李朝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法]吉尔·德勒兹:《尼采与哲学》,周颖、刘玉宇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邓安庆编:《重返“角力时代”:尼采权力意志的道德哲学之重估》,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高宣扬:《当代法国哲学导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德]海德格尔:《尼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德]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美]朗佩特:《施特劳斯与尼采》,田立年、贺志刚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美]朗佩特:《尼采的使命:〈善恶的彼岸〉 绎读》,李致远、李小均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美]朗佩特:《尼采与现时代:解读培根、笛卡尔与尼采》,李致远等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刘小枫编:《尼采与古典传统续编》,田立年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德]尼采:《尼采著作全集》(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十二卷、第十三卷),孙周兴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德]尼采:《哲学与真理——尼采1872—1876年笔记选》,田立年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德]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李秋零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周国平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德]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尼采:《苏鲁支语录》,徐梵澄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德]尼采:《偶像的黄昏》,卫茂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善恶之彼岸》,谢地坤、宋祖良、刘桂环译,漓江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瞧,这个人》,黄敬甫、李柳明译,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
[德]尼采:《权力意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德]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德]尼采:《朝霞》,田立年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杨恒达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卫茂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快乐的科学》,黄明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尼采:《道德的谱系》,梁锡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德]尼采:《尼采遗稿》,赵蕾莲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德]尼采:《荷马的竞赛——尼采古典语文学研究文稿选编》,韩王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孙周兴、陈家琪主编:《德意志思想评论》,第八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德]萨弗兰斯基:《尼采思想传记》,卫茂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吴增定:《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汪民安、陈永国编:《尼采的幽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德]雅斯贝尔斯:《尼采其人其说》,鲁路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二 中文论文
[加]克莉丝汀·戴格尔:《尼采:德性伦理学……德性政治学?》,韩王韦译,载张庆熊、孙向晨主编《现代外国哲学》第14辑,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版。
韩玮:《尼采早期著述中的狄奥尼索斯》,博士论文,同济大学,2014年。韩王韦:《尼采巴赛尔时期的荷马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韩王韦:《尼采巴赛尔时期的酒神崇拜研究》,载柯小刚(编)《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古今通变文集第一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刘小枫:《尼采的微言大义》,《书屋》2000年第10期。
刘小枫:《尼采的晚期著作与欧洲文明危机》,《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李革新:《破除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前苏格拉底哲学”神话》,载孙周兴、陈家琪主编《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三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梁家荣:《尼采的永恒回归学说与海德格尔的解释》,《哲学动态》2016年第9期。
墨哲兰(张志扬):《尼采“敌基督”的身位在哪里?——读 〈敌启蒙——尼采与基督教思想〉》,载刘小枫、陈少明主编《柏拉图的哲学戏剧》,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德]尼采:《荷马的竞赛》,韩王韦译,载朱志荣《中国美学研究》第四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
[德]尼采:《关于荷马与赫西俄德的弗洛伦萨论文:他们的谱系与他们的竞赛》I-V,韩王韦译,《外国美学》2016年第25辑,2017年第26、27辑。
孙周兴:《形而上的尼采》,《读书》2003年第2期。
孙周兴:《永恒在瞬间中存在——论尼采永恒轮回学说的实存论意义》,《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孙周兴:《尼采的科学批判——兼论尼采的现象学》,《世界哲学》2016年第2期。
吴增定:《尼采与“存在”问题——从海德格尔对尼采哲学的解读谈起》,《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杨恒达:《尼采与后现代性》,《外国文学》2014年第6期。
张庆熊:《“虚无主义”和“永恒轮回”——从尼采的问题意识出发的一种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张庆熊:《尼采哲学思想的主轴:以权力意志为准则重估一切价值》,《学术月刊》2009年第12期。
三 外文文献
Volker Gerhardt&Renate Reschke(Hrsg.),Nietzsche,Darwin und die Kritik der Politischen Theologie.Nietzscheforschung,Band17,2010.
Lester H.Hunt,Nietzsche and the origin of virtue.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005.
Ola Hansson,“Friedrich Nietzsche und der Naturalismus”,in: Nietzsche.Aus dem Schwedischen übersetzt und herausgegeben von Erik Gloßmann,Regensburg:Klaus Boer Verlag,1997.
Helmut Heit,Naturalizing Perspectives.On the Epistemology of Nietzsche's Experimental Naturalizations,Nietzsche-Studien,2016,45(1).
K.Löwith,Nietzsches Phiosophie der ewigen Wiederkehr des Gleichen.Hanmburg:Felix Meiner Verlag,1978.
Brian Leiter & Neil Sinhababu(edt.),Nietzsche and Moral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Brian Leiter,Nietzsche's Naturalism reconsidered,University of Chicago Public Law& Legal Theory Working Paper,No.235(2008).
Friedrich Nietzsche,Sä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in 15 Bänden.Hrsg.von Giorgio Colli undMazzino Moninari,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München: Walter de Gruyter,1988.(=KSA)
Friedrich Nietzsche,Sämtliche Briefe,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in 8 Bänden.Hrsg von Giorgio Colli undMazzino Moninari,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München: Walter de Gruyter,1988.(=KSB)
Friedrich Nietzsche,Werke in drei Bänden,Hrsg von Karl Schlechta,Carl Hanser verlag,München,Auflage: 11,1999.
Elisabeth F.Nietzsche(Hrsg.),Der Werdende Nietzsche.München: Musarion,1924.
H.Ottmann,Nietzsche Handbuch,Stuttgart-Weimar: J.B.Metzler,2011.
C.Paul Janz,Friedrich Nietzsche Biographie,München: dtv.1981.
H.Reich,Rezensionen und Reaktionen zu Nietzsches Werken: 1872-1889.Berlin:Walter de Gruyter,2012.
W.Stegmaier,Nietzsche im 21.Jahrhundert: Mittel und Ziele einer neuen NietzschePhilologie.Information Philosophie,2009,3,S.7-15.
Josef Simon,Aufklärung im Denken Nietzsches.vgl.Jochen Schmidt(Hrsg.).Aufklärung und Gegenaufklärung in der europäischen Lieratur,Philosophie und Politik von der Antike bis zur Gegenwart.S.459-474.Darmstadt: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89.
Douglas Smith,Introduction,The Birth of Tragedy,A new translation by Douglas Smith,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Douglas Burnham,The Nietzsche Dictionary,Bloomsbury,Academic,2015.
Peter R.Sedgwick,Nietzsche's Justice: Naturalism in search of an Ethics.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13.
Richard Schacht,Nietzsche's Naturalism,The Journal of Nietzsche Studies,Volume 43,Number 2,Autumn 2012.
E.Treptow,Die wiedersprüchliche Gerechtigkeit im Kapitalismus(Teil II.3.).Berlin: Weidler.2012.
E.Treptow,“Sind Nietzsches Mythen noch zu retten?”.in: Wiederkehr des Mythos?.Widerspruch: Münchner Zeitschrift für Philosophie,2/1986,12,S.48-57.
J.E.Wilson,Schelling und Nietzsche: Zur Auslegung der frühen Werke Friedrich Nietzsches.Berlin: Walter de Gruyter,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