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2.《列宁全集》第1—60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列宁选集》第1—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列宁文稿》第1—17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1977—1990年版。
5.《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德]《拉法格文选》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德]希法亭:《金融资本——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2.[德]卢森堡:《国民经济学入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版。
13.[德]卢森堡:《资本积累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
14.[德]卢森堡:《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15.[德]卢森贝:《〈资本论〉注释》第二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16.[德]考茨基:《帝国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年版。
17.中共中央编译局:《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关于帝国主义的谬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年版。
18.[德]考茨基:《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家联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19.[德]普雷德腊格·弗兰尼茨基:《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0.[德]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第四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21.[德]安东尼·布鲁厄:《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
22.中共中央编译局:《考茨基言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6年版。
23.王金存:《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当代帝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4.郎咸平:《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
25.张晖明、邓霆主编:《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陆杨等:《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7.[德]罗纳德·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8.H.奇尔科特:《批判的范式: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9.[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美]赫伯特·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31.[法]A.马拉特:《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32.[美]爱德华·赫尔曼等:《全球媒体:全球媒体的新传教士》,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3.[英]瓦西利斯·福斯卡斯、比伦特·格卡伊:《新美帝国主义:布什的反恐战争和以血换石油》,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类
1.姚天皎、田晓霞:《重新审视帝国主义——重读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4期。
2.刘怀玉:《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22日。
3.吴波:《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当代沉思——兼评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定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4期。
4.梁波、冯炜、陈凡:《帝国主义概念的变种——重温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5.刘亚丽:《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再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集宁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6.姚天皎、田晓霞:《重新审视帝国主义——重读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4期。
7.蔡云辉:《当代资本主义的两重性及其历史命运——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8.权文荣:《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缺环》,《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
9.梁波、冯炜、陈凡:《“帝国主义”概念的变种——重温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0.陈征:《对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2期。
11.梁瑜静:《帝国主义发展趋势不会改变——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解读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传承》(学术理论版)2008年第3期。
12.舒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及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13.任帅军、吴大财:《新儒学视阈下的新帝国主义与金融危机——兼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9期。
14.徐秀慧、熊丹:《论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4期。
15.宋朝龙:《列宁帝国主义论中的三条线索——对传统“五大特征论”的置疑》,《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6.张晓忠、高秀伟:《解读列宁“帝国主义论”中的全球化思想》,《商业经济》2007年第5期。
17.孙玉健:《落后国家的现代化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18.[美]阿里夫·德里克:《世界体系分析和全球资本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一种检讨》,《战略与管理》1993年第1期。
19.林文荣:《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缺环》,《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
20.王静涛:《文化与帝国主义:冲突耶?融合耶?——读〈文化与帝国主义〉而想到的儒学现代化问题》,《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1.李荣海:《多元互动:全球化背景中的文化走向》,《求实》2003年第1期。
22.周亦乔:《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探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3.周蔚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
24.蒲若茜:《后殖民写作中的反本质主义文化立场》,《学术研究》2005年第7期。
25.[澳]尼克·比姆斯:《帝国主义的历史性衰落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林小芳摘译,《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9期。
26.考克斯:《帝国主义: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阶段?——英学者评〈新帝国主义〉等四本书》,《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11期。
27.志君:《超越古典理论,探索当代帝国主义本质——潘尼奇和根定的〈全球资本主义与美利坚帝国〉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8.何怀远、贾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战略攻势及其演变逻辑》,《学术交流》2000年第4期。
29.郑异凡:《对“超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留下的问题》,《世界历史》1995年第6期。
30.李潇潇:《论“新帝国主义”的实质、根源及影响》,《江汉论坛》2006年第10期。
31.钟和:《“新帝国主义论”评析》,《当代世界》2002年第8期。
32.中雷:《警惕“新帝国主义论”的危害》,《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第8期。
33.刘宏松:《新帝国主义论及其理论缺失》,《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34.刘守义:《“新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背景》,《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5.《求是》杂志编辑部:《绝不容许霸权主义恣意妄为》,《求是》1999年第11期。
36.田科武:《霸权主义:跨越世纪的危险》,《中国青年研究》1999年第4期。
37.周穗明:《“新帝国主义论”及其批判述评》,《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38.吴茜、杨芳: 《美国“新帝国主义论”:内容、原因和实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7期。
39.张才国:《“新帝国主义”论的缘起及其实质》,《温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0.武海荣:《“新帝国主义论”的兴起及其主要观点》,《运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1.王占宇、苏果云:《“新帝国主义论”的理论主题》,《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42.李玉峰:《“新帝国主义论”研究综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
43.余乃忠、董立清:《新帝国主义思维方式的嬗变》,《理论月刊》2008年第2期。
44.王占宇、王志中:《“新帝国主义论”及其理论先导》,《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45.孙玉健、饶国宾:《“新帝国主义论”与当代国际关系》,《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