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著类
[匈牙利]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居越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波兰]埃娃·多曼斯卡编:《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彭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A.J.格雷玛斯:《结构语义学》,蒋子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苏]A.齐斯:《马克思主义美学基础》,彭吉象译,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
[俄]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俄]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白春仁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法]贝尔纳·瓦莱特:《小说——文学分析的现代方法与技巧》,陈艳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
陈家宁:《中西小说艺术谈》,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程德培:《小说本体思考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日]大江健三郎:《小说的方法》,郑民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等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丁琴海:《中国史传叙事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
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董乃斌主编:《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版。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董小英:《叙事艺术逻辑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董小英:《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英]D.C.米克:《论反讽》,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 1992年版。
[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冯宪光:《审美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加拿大]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美]福克纳:《福克纳评论集》,李文俊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傅修延:《文本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盖生:《价值焦虑: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热点反思》,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耿占春:《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朱雯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胡日佳:《俄国文学与西方——审美叙事模式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姜文振:《文学何为——中西传统文学价值观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美]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意]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蜜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朱光潜等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晶:《历史与文本的超越——小说价值学导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美]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尹慧珉译,岳麓书社 1999年版。
[美]李湛忞:《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分析》,杨彩霞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以]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象愚主编:《外国文论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吕同六主编:《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华夏出版社 1995年版。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法]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5年版。
[美]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孟悦:《历史与叙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唐晓渡等译,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
[捷]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癫狂与文明》,孙淑强、金筑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南帆:《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87年版。[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英]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写作技巧》,戈木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法]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斯特劳斯到德里达》,渠东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谭君强:《叙事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德]瓦尔特·比梅尔:《当代艺术的哲学分析》,孙周兴、李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汪靖洋:《当代小说理论与技巧》,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王定天:《中国小说形式系统》,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英]王尔德:《王尔德全集》,马爱农、荣如德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
王阳:《小说艺术形式分析:叙事学研究》,华夏出版社 2002年版。
[美]威尔弗雷德·L.古尔灵等:《文学批评方法手册》,姚锦清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美]威尔弗雷德等:《文学批评方法手册》,姚锦清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英]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汤潮、范光棣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瑞士]沃尔夫冈·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陈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吴琼:《走向一种辩证的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傅礼军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徐岱:《小说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贺拉斯:《诗学·诗艺》,罗念生、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殷国明:《小说艺术的现在与未来》,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法]尤瑟夫·库尔泰:《叙述与话语符号学》,怀宇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詹姆斯·费伦、拉比诺维茨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德林:《现代小说的多元建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张明亮:《槐荫下的幻境:论〈围城〉的叙事与虚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张柠:《叙事的智慧》,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版。
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文红:《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张艳梅:《文化伦理视域下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毅衡:《广义叙述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郑铁生:《三国演义叙事艺术》,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邾瑢:《小说艺术的思考》,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祖国颂:《叙事的诗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Abbott,H.Port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Adam Zachary Newton.Narrative Ethic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Alastair Fowler,Kinds of Literature: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Genres and Mode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
Andrew Bennett and Nicholas Royle,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Criti cism and Theory.London:Prentice Hall Europe,1999.
Chatman Seymour.Story and Discourses: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Chris Baldick.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David Herman.Narratologies: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Analysis.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9.
Gerald Prince.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7.
Ihab Hassan.The Postmodern Turn: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
Jahn,M.Poems,Plays,and Prose:A Guide to the Theory of Literary Cenres.Cologne:University of Cologne,2002.
James Phelan.Living to Tell about It:A Rhetoric and Ethics of Character Narration.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5.
James Phelan.Narrative as Rhetoric.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
James Phelan & Peter J.Rabinowitz,eds.A Companion to Narrative Theory.Oxford:Blackwell,2005.
Luc Herman and Bart Vervaeck.Handbook of Narrative Analysis.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5.
M.H.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Michael W.Smith.Understanding Unreliable Narrators: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in the Literature Classroom Urbana: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1991.
Mieke Bal.eds,Narrative Theory:Criti 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4.
Rimmon-Kenan,Shlomith.Narrative Fiction:Contemporary Poetics.Florence,KY,USA:Routledge,1983.
Robin Feuer Miller.Dostoevsky and The idiot:Author,Narrator,and Reader.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S.S.Lanser.The Narrative Act: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1.
Stanley Hauerwas:Truthfulness Tragedy.University of Norte Dame Press,1977.
W.C.Booth.A Rhetoric of Irony.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4.
W.C.Booth.The Company We Keep:A Ethics of Fic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and Los Angles,California,1988.
W.C.Booth.The Rhetoric of Fic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3.
二 作品类
[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 1998年版。
[法]阿尔贝·加缪:《堕落》,郭宏安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美]埃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傻瓜吉姆佩尔》,刘兴安、张镜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版。
[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陆杨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美]爱伦·坡:《爱伦坡的诡异王国》,朱璞煊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版。
[英]奥利佛·哥尔德斯密斯:《威克菲尔德牧师传》,张颖注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英]勃朗特:《呼啸山庄》,杨苡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英]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范纯海、夏旻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唐建清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
[英]菲尔丁:《汤姆·琼斯》,张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美]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版。
[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英]福特·麦多克斯·福特:《好兵》,张蓉燕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美]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陈良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美]亨利·詹姆斯:《阿斯彭文稿》,主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美]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高兴、邹海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简·奥斯汀:《爱玛》,刘重德译,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
[日]芥川龙之介:《介川龙之介经典小说》,方洪庆译,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康拉德:《黑暗的心》,孙礼中、季忠民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齐鲁书社1991年版。
[英]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蒲隆译,译林出版社 2006年版。
[俄]列夫·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林楚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鲁迅:《鲁迅小说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法]罗布—格里耶:《窥视者》,郑永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罗贯中:《三国演义》,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张友松、张振先译,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版。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盲刺客》,韩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美]麦尔维尔:《白鲸》,姬旭升译,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年版。
莫言:《檀香刑》,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美]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法]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李恒基、徐继曾、桂裕芳等译,译林出版社1989年版。
[俄]契诃夫:《契诃夫小说全集》,汝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英]萨克雷:《名利场》,贾文浩、贾文渊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法]塞利纳:《塞利纳精选集》,沈志明编选,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施咸荣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西]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张广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施耐庵:《水浒传》,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英]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荣如德译,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吴敬梓:《儒林外史》,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英]伊恩·麦克尤恩:《赎罪》,郭国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法]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画像》,黄雨石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三 论文类
曹禧修:《小说修辞学框架中的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当代文坛》2003年第5期。
崔勇:《不可靠叙述与非权威批评中的“潜流”——谈端木蕻良短篇小说集〈憎恨〉》,《福建论坛》1999年第4期。
丰云:《令人生疑的叙述者》,《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黎清群、曹志希:《不可靠叙述:〈爱情是谬误〉反讽意义的呈现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9期。
李平:《论克林斯·布鲁克斯的反讽诗学》,《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李颍、张浩:《〈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情景反讽》,《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刘江:《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的叙述不可靠性解读》,《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刘俐俐:《论西方新叙事理论文本批评的方法论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刘俐俐:《叙事性文本批评:层次递进现象及其意义》,《学术研究》2004年第10期。
刘俐俐:《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
潘守文:《多元文化语境下族裔身份的解构与建构——评阿特伍德的〈强盗新娘〉》,《国外文学》2007年第2期。
潘守文:《论〈盲刺客〉的不可靠叙述者》,《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尚必武:《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国外文学》2010年第1期。
申丹:《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外国文学》2006年第1期。
申丹:《何为“不可靠叙述”》,《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申丹:《坡的短篇小说/道德观、不可靠叙述与〈泄密的心〉》,《国外文学》2008年第1期。
宋伟:《试论文艺效果的范畴》,《中州学刊》2001年第5期。
谭光辉:《从言意关系看什么是不可靠叙述——论叙述框架的叙述功能与人格功能的关系》,《福建论坛》2015年第10期。
谭君强:《发展与共存: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谭君强:《论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可靠与不可靠性》,《思想战线》2005年第6期。
谭君强:《叙述者可靠与不可靠性的可逆性:以鲁迅小说〈伤逝〉为例》,《名作欣赏》2006年第15期。
汪小玲:《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外国语》2007年第4期。
王成军:《叙事伦理:叙事学的道德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王芳:《富有意味的叙述者》,《外国文学》2007年第11期。
王晶:《傻子的智慧——论中外民间故事中的傻子母题》,《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吴承学、何志军:《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伍茂国:《论鲁迅小说形式的伦理向度:叙事伦理文本研究》,《求索》2004年第10期。
伍茂国:《叙事伦理:伦理批评新道路》,《浙江学刊》2004年第5期。
伍茂国:《叙事伦理:叙事走向伦理的知识合法性基础》,《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伍茂国:《艺术作为生活的“他者”——〈道连·葛雷的画像〉的叙事伦理》,《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谢有顺:《铁凝小说的叙事伦理》,《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6期。
谢有顺:《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兼谈东西的〈后悔录〉》,《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
谢有顺:《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
薛毅:《钱理群〈狂人日记〉细读》,《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11期。
杨红旗:《伦理批评的一种可能性》,《当代文坛》2006年第5期。
杨红旗:《叙事伦理与文艺学的知识生成》,《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
尧新瑜:《“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
曾杞宗:《歧义 模糊 含混》,《辽宁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美]詹姆斯·费伦:《可靠、不可靠与不充分叙述——一种修辞诗学》,王浩编译,《思想战线》2016年第2期。
张丽:《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新进展——评20世纪第一人称小说的叙事不可靠性》,唐伟胜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晓勇:《重新审视可靠性:〈孔乙己〉叙事艺术解读》,《名作欣赏》2007年第6期。
赵毅衡:《新闻不可能是“不可靠叙述”:一个符号修辞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Ansgar Nünning.Deconstructing and Reconceptualizing the Implied author,in Anglistik.Organ des Verbandes Deutscher Anglisten 8(1997).
Ansgar Nünning.Reconceptualizing the Theory and Generic Scope of Unreliable Narration.In Reconceptualizing Trends in Narratologi cal Research,edited by John Pier,Tours:Tours Univ.Press,1999.
Ansgar Nünning,Unreliable Compared to What:Towards a Cognitive Theory of Unreliable Narration Prolegomena and Hypotheses,In Transcending Boundaries Narratology in Context edited by Walter Vrunzweig and Andreas Solbach,Tubingen,Gunther Narr Vertag,1999.
Bruno Zerweck:Historicizing Unreliable Narration:Unreliability and Cultural Discourse in Narrative Fiction,Style,Vol.35,No.1.(2001,Spring)
Dan shen,Unreliability and Characterrization.Style.23(1988).
Dorrit Cohn.Discordant Narration.Style,Summer,2000.
Gideon Shunami.The Unreliable Narrator in Wuthering Heights 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Vol.27.No.4.(Mar,1973)
Gregory Currie.Unreliability Refigured:Narrative in Literature and Film,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Vol.53,No.1.(Winter,1995)
James.Phelan.Estranging Unreliability,Bonding Unreliability,and the Ethics of Lolita.Narrative,15.2(2007b).
James W.Brown.El hermano asno.When the Unreliable Narrator Meets the Unreliable Reader.Hispania,Vol.71,No.4.(Dec,1988)
Olson,Greta.Reconsidering Unreliability:Fallible and Untrustworthy Narrators,Narrative Vol.11,No.1.(January,2003)
Patrick Brancaccio.Studied Ambiguities:Arthur Meryn and the Problem of the Unreliable Narrator.American Literature,Vol.42,No.1.(Mar,1970)
Paul Lyons.The Morality of Irony and Unreliable Narrative in Trollope’s“The Warden”and“Barchester Towers”.South Atlantic Review,Vol.54,No.1.(Jan,1989)
Per Krogh Hansen.Unreliable Narration between Authorial Intention and Cognitive Strategy Narrative,Cognition and Linguistics I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 Kolding,Nov.9-10th,2006.
PhilipHobsbaum.Unreliable Narrators Poor Things and its Paradigms,http://www.arts.gla.ac.uk/SESLL/STELLA/COMET/glasgrev/issue3/hobs.htm.
Rabinowitz,Peter J.Truth in Fiction:A Reexamination of Audiences.Criti cal Inquiry 4(1976).
Tamar Yacobi.Fictional Reliability as a Communicative Problem,Poetics Today,Vol.2,Narratology III:Narration and Perspective in Fiction.(Winter,1981)
Tamar Yacobi.Interart Narrative:(Un)Reliability and Ekphrasis.Poetics Today(Winter,2000).
Tang Weisheng.The Ethi cal Turn and Rhetori cal Narrative Ethic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ames Phelan,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2007(3).
Thomas E.Boyle.Unreliable Narration in“The GreatGatsby”,The Bulletin of the Rocky Mountain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Vol.23.No.1.
Vera Nünning.Unreliable Narration and the Histori cal Variability of Values and Norm:the Vicar of Wakefield as a Test Case of a CuluturalHistori cal Narratology Style,Vol.38,No.2.(summer,2004)
Wall,Kathleen:The Remains of the Day and Its Challenges toTheories of Unreliable Narration,Journal of Narrative Technique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