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献
《2016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第十一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2016-08-02.http://www.chinacio.org/art/2016/8/2/art_1035_ 4882.html。
白颖、韩立洋:《电子证照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北京档案》2015年第9期。
陈杰:《深化电子印章应用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信息化建设》2018年第4期。
陈永生、侯衡、苏焕宁:《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文件归档》,《档案学研究》2015年第3期。
陈永生、苏焕宁、杨茜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档案管理:安全保障》,《档案学研究》2015年第4期。
陈增祥:《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数字水印技术应用分析》,《兰台世界》2013年第32期。
邓杰:《论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与法律效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杜宝贵、门理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处理好八种关系》,《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7期。
二维码简介,百度文库,2015-07-02.https://wenku.baidu.com/view/06d76d14be1e650e53ea992c.html。
高轩:《国内外政务信息共享制度的立法比较与借鉴》,《求索》2010年第1期。
顾平安:《“互联网+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的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9期。
黄霞、朱晓峰、张琳:《个性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研究》,《电子政务》2012年第2期。
贾聪聪:《“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国电子政务服务新模式探究》,《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年第8期。
李勇:《“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整体政府和协同治理》,《领导科学》2016年第12期。
刘满达:《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认定》,《法学》2011年第2期。
刘文静、陈耿:《政府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电子政务》2014年第10期。
马费成、夏义堃:《我国政府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创新》,《图书情报工作》2003年第12期。
马亮:《理解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需要处理好四对关系》,《电子政务》2016年第8期。
马亮:《新加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经验与启示》,《电子政务》2017年第11期。
梅臻:《〈电子签名法〉 适用的难点问题探析》,《法律适用》2016年第7期。
庞宇:《英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转型及经验启示》,《电子政务》2018年第2期。
施友连:《积极推行电子证照改进管理服务水平》,《福建电脑》2011年第10期。
司文峰、胡广伟:《“互联网+政务服务”价值共创概念、逻辑、路径与作用》,《电子政务》2018年第3期。
王佳:《我国电子档案的法制化建设问题探究》,《江苏科技信息》2015年第31期。
王学东、商宪丽:《电子政务集成式信息服务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第9期。
吴宏、文芳、林倩如:《福建省组织机构代码证电子化与应用研究》,《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14年第3期。
夏立新、翟姗姗、李冠楠:《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政务信息服务模式》,《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4期。
徐春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保证措施》,《黑龙江档案》2006年第1期。
杨海平:《网络信息安全研究》,《情报科学》2000年第10期。
于海防:《我国电子签名框架性效力规则的不足与完善》,《法学》2016年第1期。
于怡佳:《浅析人脸识别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年第5期。
于跃:《“问题导向,创新服务”该如何破解》,《电子政务》2016年第8期。
翟云:《基于“互联网+政务服务”情境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0期。
张佳慧:《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与深化路径——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电子政务》2017年第10期。
张俊贤、汪丽、柳晶、王溢:《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技术研究》,《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第5期。
赵卫东、毕晓清、卢新明:《基于角色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年第2期。
周民、贾一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政府服务与管理模式》,《电子政务》2016年第6期。
周毅:《电子政府的信息服务机制探讨》,《图书情报工作》2004年第8期。
邹青龙:《基于云计算的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二 外文文献
Agneta Ranerup,An Analysis of Business Models in Public Service Platforms,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3(2016)6-14.http://dx.doi.org/10.1016/j.giq,2016,01,010.
Anne Gregory,UK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Full Circle in the 21st Century?Public Relations Review,Volume 43,Issue 4(November 2017).
Ardion Beldad,Thea van der Geest,Menno de Jong,and Michael Steehouder,Shall I Tell You Where I Live and Who I Am?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Disclose Personal Data for Online Government Transactions,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12,28.
Colin Bridge,Citizen Centric Service in the 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Human Services:The Department’s Experience in Engaging the Community in Co-design of Government Service Delivery and Developments in E-Government Services,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71,No.2.
Hans Jochen Scholl,Electronic Government:InformationManagement Capacity,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and the Sourcing Mix,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06,(23).
Jooho Lee,The Willingness of e-Government Service Adoption by Business users:The Role of Offline Service Quality and Trust in Technology,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1,28.
Lee K.J.,Hong J.H.,Development of an E-government Service Model:A Budiness Model,APProach.Inrernations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7(2).
Lemuria Carter,Vishanth Weerakkody,Brandis Phillips,Yogesh K.Dwivedi,Citizen Adoption of E-Government Services:Exploring Citizen Perceptions of Online Serv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Information SystemsManagement,2016,Vol.33,No.2.
Nalini P.Kotamraju,Thea M.van der Geest,The Tension Between Usercentred Design and e-government Services,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31,No.3,March 2012.
Sujeet Kumar Sharma,Mobile applications in government services(mGApp)from User’s Perspectives:A Predictive Modelling Approach,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8),https://doi.org/10.1016/j.giq.2018,07,002.
XianGao,E-government Services and Social Media Adoption:Experience of Small Lo cal Governments in Nebraska State,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7,34.